050.回合制(1/3)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与中场休息不同,在常规时间结束到加时赛开始这段休息时间,球员是不能回到更衣室休息的。
双方的后勤工作人员将补给品搬到场上,克劳琛则是抓紧时间布置一下加时赛的安排。也有球员体能快到了极限了,按摩师会趁着这个时间给他们放松一下肌肉,缓解一点疲劳。
足球拼的不只是场上的球员,教练,后勤都要有着相当不错的配置才能在比赛焦灼的时候发挥关键的作用。
看到众人忙碌的样子,本有心上前“讲两句”的某协会随队官员,踟蹰半晌,还是没能张开嘴。
陈韬从后勤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了水,虽然身体极度缺水,口渴的厉害,但是陈韬依然小口的补充的水分。
越是在饥渴的时候,进食越是要小心。
大家可能经常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越是饥饿口渴的时候越是不能暴饮暴食,伤胃。
不过陈韬倒不是因为害怕伤着胃了。
经过90分钟的鏖战,身体早已经处于脱水状态。这个时候快速且大量的补充水分,血液中的渗透压急剧下降,很可能会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
我们在剧烈运动之后,喝了水反而觉得更累了,就是因为你身体内的细胞在罢工了。
小口的摄入水分,能够减缓这一进程,从而让身体机能更快的恢复。
讲实话,现在克劳琛说的东西,陈韬根本没听进去多少,估计队友们也差不多。
比赛踢到这个时候,完全就是场上球员意志力的比拼。无论战术设计的有多么巧妙,那也得球员们又体力去执行。
出于这个原因,陈韬也放弃了使用“状态药水”。没有办法,体能跟不上状态再好都白搭。
“要是能够把状态药水兑换成体能药水就好了。”
陈韬心中这样想着,可是系统并没有这样的功能。
欲哭无泪啊。
5分钟的休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双方球员明显都还没休息够,但是时间不等人,在主裁判的催促下,双方球员回到了各自的半场,开始了加时赛的比赛。
从1992年开始,加时赛实行的是如果一支球队在加时赛中率先进球,那么比赛就立即结束,进球方获胜的“金球制”,又被叫做“突然死亡法”。
因为这样的规则,加时赛中的比赛双方都会特别的谨慎,这样就造成了谁也不敢进攻的无聊局面。
为了鼓励进攻,国际足联将“金球制”改为了“银球制”。即以加时赛上下半时各15分钟为界,如一方在加时赛上半时攻入一球,不能立即取得胜利,而必须等到加时赛上半时结束,如果对方没有扳平比分,才算是赢得比赛。
而如果对方在加时赛上半时结束前扳平了比分,则双方还要继续进行加时赛下半时的比赛。
可是这一改制依然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大家也不怎么认同这一赛制,最后国际足联不得不决定废除“金球制”和“银球制”,从2004/2005赛季开始恢复传统赛制,即无论怎样加时赛都会进行到比赛第120分钟。
也不知道是不是各支球队都在和国际足联作对,废除掉“金球制”和“银球制”之后,加时赛的比赛的确是更加精彩了。
德国“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更是直言废除“金球制”和“银球制”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决定。
可是现在中国队和巴西队的加时赛却没有那么精彩。
双方不约而同的减缓了比赛的节奏,场上形势让人梦回两年前“金球制”决定加时赛胜负的年代。
巴西队在开球后尝试了一次长传进攻失败后,也没有急切的要抢回球权再度进攻。
中国队也没有在拿到球权后立即展开反击,而是在中后场倒脚,耐心的寻找着机会,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机会,并不打算轻易发起进攻。
这个时候还没有流行传控式踢法,但是中国队硬是踢出了后世传控式踢法的感觉。
比赛就这样僵持了6分钟,巴西队终于是按捺不住了。
怎么说也是将进攻融于血液的球队,现在居然6分钟的时间里连球都碰不到一下。
巴西队球员血液中的进攻因子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巴西队场上的三名前锋终于是放下了身段,还是逼抢起中国队的中后场球员了。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2005年不是现在,讲究全攻全守,高位逼抢。那个时候的前锋,能够参与防守的是真不多。
阿兰·史密斯,其实防守能力很一般,但是他就成为了这个时代前锋防守的巅峰。
且不说巴西队的前锋们防守水平怎么样,只是三人中迭戈·塔尔德利和奎里诺都是下半场才换上来的球员,至少在体力上是没问题的。
只是通过跑动逼抢,就给体力不慎理想的中国队中后场球员出球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被逼无奈之下也就只能选择大脚踢向前场听天由命了。
这种没有目标的大脚球,中国队的前场球员基本没有拿到球的可能性。
球权给到了巴西队,中国队也没了想法,安心防守吧。
就这样,加时赛上半场基本就是巴西队的半场攻防演练,不过中国队在中后场人数众多,倒是没有让巴西队制造出太有威胁的射门。
只有15分钟的上半场比赛很快就结束了,按照规定,双方球员需要立即交换场地开始加时赛下半场的比赛,中间是没有休息时间的。
但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利用交换场地的时间去场边喝个水什么的,这种变相的休息,主裁判还是不会说什么的。
加时赛下半场一开始,场上风云突变。
整个上半场都在装死,或者说扳平了比分之后就一直在装死的中国队,利用开球之便,突然对巴西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加时赛的常态。
这个时代的球员体能方面是完全不能和后世的球员相比的,因此不少体能只能踢70分钟的球员(咳咳,名字就不提了。),依然能够在这个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因此,加时赛很多时候都会玩成回合制游戏,一支球队主攻上半场,一支球队主攻下半场。
并不是双方有多么友好,而是受限于体能,特别是在这种青年队的比赛当中尤为明显。
下半场一开始,克劳琛就选择了换人,换下了一直在和对方中卫纠缠,明显已经体力不支的董芳桌,换上了朱廷。
阵型也随之变成了4-3-1-2,朱廷和高林顶在前面,陈韬在他们身后。
虽然表面上阵型是这样,但是中国队实际参与进攻的人数远不止这些,周海兵和王红亮也会积极插上,后腰位置只留下了兢兢业业的崔鹏。
与中场休息不同,在常规时间结束到加时赛开始这段休息时间,球员是不能回到更衣室休息的。
双方的后勤工作人员将补给品搬到场上,克劳琛则是抓紧时间布置一下加时赛的安排。也有球员体能快到了极限了,按摩师会趁着这个时间给他们放松一下肌肉,缓解一点疲劳。
足球拼的不只是场上的球员,教练,后勤都要有着相当不错的配置才能在比赛焦灼的时候发挥关键的作用。
看到众人忙碌的样子,本有心上前“讲两句”的某协会随队官员,踟蹰半晌,还是没能张开嘴。
陈韬从后勤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了水,虽然身体极度缺水,口渴的厉害,但是陈韬依然小口的补充的水分。
越是在饥渴的时候,进食越是要小心。
大家可能经常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越是饥饿口渴的时候越是不能暴饮暴食,伤胃。
不过陈韬倒不是因为害怕伤着胃了。
经过90分钟的鏖战,身体早已经处于脱水状态。这个时候快速且大量的补充水分,血液中的渗透压急剧下降,很可能会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
我们在剧烈运动之后,喝了水反而觉得更累了,就是因为你身体内的细胞在罢工了。
小口的摄入水分,能够减缓这一进程,从而让身体机能更快的恢复。
讲实话,现在克劳琛说的东西,陈韬根本没听进去多少,估计队友们也差不多。
比赛踢到这个时候,完全就是场上球员意志力的比拼。无论战术设计的有多么巧妙,那也得球员们又体力去执行。
出于这个原因,陈韬也放弃了使用“状态药水”。没有办法,体能跟不上状态再好都白搭。
“要是能够把状态药水兑换成体能药水就好了。”
陈韬心中这样想着,可是系统并没有这样的功能。
欲哭无泪啊。
5分钟的休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双方球员明显都还没休息够,但是时间不等人,在主裁判的催促下,双方球员回到了各自的半场,开始了加时赛的比赛。
从1992年开始,加时赛实行的是如果一支球队在加时赛中率先进球,那么比赛就立即结束,进球方获胜的“金球制”,又被叫做“突然死亡法”。
因为这样的规则,加时赛中的比赛双方都会特别的谨慎,这样就造成了谁也不敢进攻的无聊局面。
为了鼓励进攻,国际足联将“金球制”改为了“银球制”。即以加时赛上下半时各15分钟为界,如一方在加时赛上半时攻入一球,不能立即取得胜利,而必须等到加时赛上半时结束,如果对方没有扳平比分,才算是赢得比赛。
而如果对方在加时赛上半时结束前扳平了比分,则双方还要继续进行加时赛下半时的比赛。
可是这一改制依然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大家也不怎么认同这一赛制,最后国际足联不得不决定废除“金球制”和“银球制”,从2004/2005赛季开始恢复传统赛制,即无论怎样加时赛都会进行到比赛第120分钟。
也不知道是不是各支球队都在和国际足联作对,废除掉“金球制”和“银球制”之后,加时赛的比赛的确是更加精彩了。
德国“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更是直言废除“金球制”和“银球制”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决定。
可是现在中国队和巴西队的加时赛却没有那么精彩。
双方不约而同的减缓了比赛的节奏,场上形势让人梦回两年前“金球制”决定加时赛胜负的年代。
巴西队在开球后尝试了一次长传进攻失败后,也没有急切的要抢回球权再度进攻。
中国队也没有在拿到球权后立即展开反击,而是在中后场倒脚,耐心的寻找着机会,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机会,并不打算轻易发起进攻。
这个时候还没有流行传控式踢法,但是中国队硬是踢出了后世传控式踢法的感觉。
比赛就这样僵持了6分钟,巴西队终于是按捺不住了。
怎么说也是将进攻融于血液的球队,现在居然6分钟的时间里连球都碰不到一下。
巴西队球员血液中的进攻因子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巴西队场上的三名前锋终于是放下了身段,还是逼抢起中国队的中后场球员了。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2005年不是现在,讲究全攻全守,高位逼抢。那个时候的前锋,能够参与防守的是真不多。
阿兰·史密斯,其实防守能力很一般,但是他就成为了这个时代前锋防守的巅峰。
且不说巴西队的前锋们防守水平怎么样,只是三人中迭戈·塔尔德利和奎里诺都是下半场才换上来的球员,至少在体力上是没问题的。
只是通过跑动逼抢,就给体力不慎理想的中国队中后场球员出球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被逼无奈之下也就只能选择大脚踢向前场听天由命了。
这种没有目标的大脚球,中国队的前场球员基本没有拿到球的可能性。
球权给到了巴西队,中国队也没了想法,安心防守吧。
就这样,加时赛上半场基本就是巴西队的半场攻防演练,不过中国队在中后场人数众多,倒是没有让巴西队制造出太有威胁的射门。
只有15分钟的上半场比赛很快就结束了,按照规定,双方球员需要立即交换场地开始加时赛下半场的比赛,中间是没有休息时间的。
但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利用交换场地的时间去场边喝个水什么的,这种变相的休息,主裁判还是不会说什么的。
加时赛下半场一开始,场上风云突变。
整个上半场都在装死,或者说扳平了比分之后就一直在装死的中国队,利用开球之便,突然对巴西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加时赛的常态。
这个时代的球员体能方面是完全不能和后世的球员相比的,因此不少体能只能踢70分钟的球员(咳咳,名字就不提了。),依然能够在这个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因此,加时赛很多时候都会玩成回合制游戏,一支球队主攻上半场,一支球队主攻下半场。
并不是双方有多么友好,而是受限于体能,特别是在这种青年队的比赛当中尤为明显。
下半场一开始,克劳琛就选择了换人,换下了一直在和对方中卫纠缠,明显已经体力不支的董芳桌,换上了朱廷。
阵型也随之变成了4-3-1-2,朱廷和高林顶在前面,陈韬在他们身后。
虽然表面上阵型是这样,但是中国队实际参与进攻的人数远不止这些,周海兵和王红亮也会积极插上,后腰位置只留下了兢兢业业的崔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