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份见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天那个海媚和你的关系是?”
“哥,你不要乱想,真的只是朋友关系!真的!”
“好,我相信你,不过你要小心点,别让父亲发现。”
“哥,谢谢。”
回到家中,李父、李母已经在餐厅等候,李德斯和李恺也在一侧坐下。晚餐很丰盛,3月也正好是吃海参、鲍鱼、梭子蟹等海产的好季节。
李德斯上一世是天津人,对海产也非常喜爱,天津有句老话:当当吃海鲜,不算不会过。意思是,穷人也能吃上海产,毕竟天津九条河螃蟹比米便宜。
再加上最近李德斯的胃口大开,今晚的饭菜自然是光盘行动。
饭后,李父让李德斯来到书房。李德斯记忆中,父亲很少叫他和弟弟来书房,今天此举,让李德斯有些讶异,也更好奇父亲此举的意图。
“最近对经济方面突然感兴趣了?”李父问道,“我听你的经济课老师说你最近很活跃。”
“毕竟长大了嘛,想帮父亲分担些事务。”李德斯心中对李父的目的已经有了个大概。
“嗯,长大是好事,那你去了解下九龙仓,写份见解给我吧。”
九龙仓?李德斯在脑海里闪过许多事迹,毕竟曾经从事过保险业,对很多大事记还是有过基础的了解:
几年前,九龙仓与天星码头以及电车公司合并,将码头和货仓移至葵涌和荃湾,再将遗下来的尖沙咀的大量地皮集中起来,兴建酒店、商场和办公室。
然而,九龙仓实际上并不是运用最先进、最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他们动用集团的实有资本兴建楼宇,而且建成之后又全部用于出租,导致集团资金流动十分缓慢,且收入极低。
于是,为了使集团公司能够维持下去,便出售大量债券,结果令集团公司负债累累,使股票市值贬低。
1977年初,九龙仓的股票市值只有13~14港元,而帐面面值为每股18~19港元。这样,按当时同一地区的官地成交价每平方6000~7000元计算,位于尖沙咀的九龙仓股票每股实际价值应值50港元。
而且自从九龙仓集团在尖沙咀地皮上兴建酒店、商场、办公室等一流国际商业综合型大厦以来,这地带已成为香港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其中的地价实际上早已寸土尺金,而股票价格却多年没有长进。
这一切直到1977年12月12日,密切注视香港经济发展动态的经济评论家,所写经济评论文章就以“九仓业务开始蜕变,未来十年盈利保持增长”为题,分析位于九龙尖沙咀的九龙仓集团,如能充分利用尖沙咀的土地,就会由1978年至1988年每年可保持20%增长。
而且这篇文章还预测当时股价为13.5元的九仓股,将是1978年的热门股。
九龙仓当时的这种状况,以及潜力深厚的经济环境,自然是不由人不“想入非非”。
李黄瓜开始不动声色地利用分散户名暗购的方式,静静地吸入大量九龙仓股票。
1977年3月,九龙仓的股票开始大幅度上升,紧接着市面上有很多的谣言在流传,当股价打破18元后,便疯狂上升至46元,已经和九龙仓每股实际资产相接近了。
九龙仓股票的建仓,“炒”得正值兴头,自然不肯下马,而嗅到“腥味”的后来者,诸如各大华资财团、其他英资财团和部分外资财团纷纷蜂拥而来,九龙仓股票水涨船高,只升不降。
不仅如此,伴随而来的香港各大报的有关评论文章,自作主张的各种揣测纷纷扬扬,各家都使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看家本领,好一派“百家争鸣”的景象。
作为英资怡和财团台柱之一的九龙仓集团,顿时慌了手脚,在紧急部署反收购行动之后,也到市面上高价大抢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票。
一如老香港常说的“怡和的面子,太古的银纸”“未有香港,先有怡和”。在香港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英资怡和财团,岂有俯首让华资财团骑头上。
更何况在争夺旧邮政总局地址的发展权时,被李黄瓜捷足先登以至于怡置系丢尽面子。此时此刻洞察出对手李黄瓜野心的怡和财团,自然不会让华资财团控制九仓。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怡和财团也确实运气不佳,一直处于混战之中。先是二次大战,接着是朝鲜战争、苏彝士运河事件,后来又是糖价下跌影响其盈利。
在经济状况不佳下,那来余力应付这“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的况呢?怡和财团只好打出最后一张皇牌,求助于英资财团的大靠山——汇丰银行。
1977年7月,汇丰银行介入九龙仓争夺战,从而使战争更加激烈。
直到另一位顶级大佬的出现,这一战,也奠定了李黄瓜日后的成就,当然这都是后话。在这个节骨眼上,李父让李德斯去写一篇见解,背后的目的耐人寻味。不过,上阵父子兵,李父此举,也是对孩子的一次考察。
毕竟,见解,这个题目由浅入深,目的就是让李德斯,自由发挥,功力尽显。按照常人之理,断然不会一出手就这么大的坎,毕竟,李德斯只有13岁。
但是,李父深信虎父无犬子,李德斯望向李父那张斯文的脸,金丝眼镜下,李父的眼睛深邃如渊。
“父亲,我回房就会尽快完成见解,如果需要借阅资料的话,希望父亲给予一定的支持。”李德斯尽可能压抑心中激动,不紧不慢的说道。
李父轻轻点点头,似乎对李德斯的表现,颇为满意,说道:“放手去写。”
李德斯轻鞠身形,慢慢的退了出去。
李父,这时才在脸上露出微笑,和一丝期待,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一个13岁的孩子抱有期待,也许是因为,那是自己,是李黄瓜的孩子!
殊不知,因为此举,香港的经济史,将会在世界经济史上如此浓墨重彩。
李德斯也心情激荡,这意味着,也许年龄对于自己的影响在一点点褪去。
“今天那个海媚和你的关系是?”
“哥,你不要乱想,真的只是朋友关系!真的!”
“好,我相信你,不过你要小心点,别让父亲发现。”
“哥,谢谢。”
回到家中,李父、李母已经在餐厅等候,李德斯和李恺也在一侧坐下。晚餐很丰盛,3月也正好是吃海参、鲍鱼、梭子蟹等海产的好季节。
李德斯上一世是天津人,对海产也非常喜爱,天津有句老话:当当吃海鲜,不算不会过。意思是,穷人也能吃上海产,毕竟天津九条河螃蟹比米便宜。
再加上最近李德斯的胃口大开,今晚的饭菜自然是光盘行动。
饭后,李父让李德斯来到书房。李德斯记忆中,父亲很少叫他和弟弟来书房,今天此举,让李德斯有些讶异,也更好奇父亲此举的意图。
“最近对经济方面突然感兴趣了?”李父问道,“我听你的经济课老师说你最近很活跃。”
“毕竟长大了嘛,想帮父亲分担些事务。”李德斯心中对李父的目的已经有了个大概。
“嗯,长大是好事,那你去了解下九龙仓,写份见解给我吧。”
九龙仓?李德斯在脑海里闪过许多事迹,毕竟曾经从事过保险业,对很多大事记还是有过基础的了解:
几年前,九龙仓与天星码头以及电车公司合并,将码头和货仓移至葵涌和荃湾,再将遗下来的尖沙咀的大量地皮集中起来,兴建酒店、商场和办公室。
然而,九龙仓实际上并不是运用最先进、最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他们动用集团的实有资本兴建楼宇,而且建成之后又全部用于出租,导致集团资金流动十分缓慢,且收入极低。
于是,为了使集团公司能够维持下去,便出售大量债券,结果令集团公司负债累累,使股票市值贬低。
1977年初,九龙仓的股票市值只有13~14港元,而帐面面值为每股18~19港元。这样,按当时同一地区的官地成交价每平方6000~7000元计算,位于尖沙咀的九龙仓股票每股实际价值应值50港元。
而且自从九龙仓集团在尖沙咀地皮上兴建酒店、商场、办公室等一流国际商业综合型大厦以来,这地带已成为香港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其中的地价实际上早已寸土尺金,而股票价格却多年没有长进。
这一切直到1977年12月12日,密切注视香港经济发展动态的经济评论家,所写经济评论文章就以“九仓业务开始蜕变,未来十年盈利保持增长”为题,分析位于九龙尖沙咀的九龙仓集团,如能充分利用尖沙咀的土地,就会由1978年至1988年每年可保持20%增长。
而且这篇文章还预测当时股价为13.5元的九仓股,将是1978年的热门股。
九龙仓当时的这种状况,以及潜力深厚的经济环境,自然是不由人不“想入非非”。
李黄瓜开始不动声色地利用分散户名暗购的方式,静静地吸入大量九龙仓股票。
1977年3月,九龙仓的股票开始大幅度上升,紧接着市面上有很多的谣言在流传,当股价打破18元后,便疯狂上升至46元,已经和九龙仓每股实际资产相接近了。
九龙仓股票的建仓,“炒”得正值兴头,自然不肯下马,而嗅到“腥味”的后来者,诸如各大华资财团、其他英资财团和部分外资财团纷纷蜂拥而来,九龙仓股票水涨船高,只升不降。
不仅如此,伴随而来的香港各大报的有关评论文章,自作主张的各种揣测纷纷扬扬,各家都使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看家本领,好一派“百家争鸣”的景象。
作为英资怡和财团台柱之一的九龙仓集团,顿时慌了手脚,在紧急部署反收购行动之后,也到市面上高价大抢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票。
一如老香港常说的“怡和的面子,太古的银纸”“未有香港,先有怡和”。在香港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英资怡和财团,岂有俯首让华资财团骑头上。
更何况在争夺旧邮政总局地址的发展权时,被李黄瓜捷足先登以至于怡置系丢尽面子。此时此刻洞察出对手李黄瓜野心的怡和财团,自然不会让华资财团控制九仓。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怡和财团也确实运气不佳,一直处于混战之中。先是二次大战,接着是朝鲜战争、苏彝士运河事件,后来又是糖价下跌影响其盈利。
在经济状况不佳下,那来余力应付这“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的况呢?怡和财团只好打出最后一张皇牌,求助于英资财团的大靠山——汇丰银行。
1977年7月,汇丰银行介入九龙仓争夺战,从而使战争更加激烈。
直到另一位顶级大佬的出现,这一战,也奠定了李黄瓜日后的成就,当然这都是后话。在这个节骨眼上,李父让李德斯去写一篇见解,背后的目的耐人寻味。不过,上阵父子兵,李父此举,也是对孩子的一次考察。
毕竟,见解,这个题目由浅入深,目的就是让李德斯,自由发挥,功力尽显。按照常人之理,断然不会一出手就这么大的坎,毕竟,李德斯只有13岁。
但是,李父深信虎父无犬子,李德斯望向李父那张斯文的脸,金丝眼镜下,李父的眼睛深邃如渊。
“父亲,我回房就会尽快完成见解,如果需要借阅资料的话,希望父亲给予一定的支持。”李德斯尽可能压抑心中激动,不紧不慢的说道。
李父轻轻点点头,似乎对李德斯的表现,颇为满意,说道:“放手去写。”
李德斯轻鞠身形,慢慢的退了出去。
李父,这时才在脸上露出微笑,和一丝期待,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一个13岁的孩子抱有期待,也许是因为,那是自己,是李黄瓜的孩子!
殊不知,因为此举,香港的经济史,将会在世界经济史上如此浓墨重彩。
李德斯也心情激荡,这意味着,也许年龄对于自己的影响在一点点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