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剪羊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嗣昌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天启三年受阉党排挤告病返乡,去年刚刚起复为河南布政副使,加右参政。
与乃父杨鹤一样,两人都是因得罪阉党而去官,也都因祸得福在崇祯上台后受到重用。
相比李崇,杨嗣昌的仕途要顺利得多,两人年纪相仿,杨嗣昌却一直在杭州、南京等地任官,刚一起复便得重用,如今已是堂堂的正四品大员,河南通省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诸事皆由其一言而决。
李崇与杨嗣昌是同一年中的举人,登科却比他迟了一年,乃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资历既浅,官位也比杨嗣昌低得多,吴为就更不用说了,两人听得杨嗣昌亲自来访,都是吃了一惊,急忙起身到门前迎接。
只见一顶二人小轿停在门边,当面站着一位身着常服,姿容极佳的中年男子,见到李崇出来,微笑着拱了拱手,道:“武陵杨嗣昌,见过李兄!”。李崇连忙上前一步,长揖一礼道:“闽中李继长,见过参政大人!”吴为跟在李崇身后,也跟着行礼。
杨嗣昌双手连连乱摆,道:“休得提什么大人不大人的,你我之间只是平辈论交,说起来你还是我杨家的恩人,请受嗣昌一拜!”说罢竟长揖到地。
堂堂四品参政如此谦恭,倒让两世都见惯了官场等级森严的吴为微微一愣,马上反应过来杨嗣昌口中的恩人云云乃是指的陕北大捷之事。
杨鹤出任三边总督。本是被别人挖了一个坑,若是任凭流贼一直肆虐下去,再失陷几个州县,说不得他就会被夺官去职,甚至下狱都是论不定的事。
陕北大捷,竟使其峰回路转,因祸得福,不光没被坑了,还一举入朝拜相!其中内情,以及吴为出力之巨。旁人不知。杨嗣昌身为杨鹤之子,又怎会不清楚?
先不说杨鹤是杨嗣昌的靠山,靠山倒了,杨嗣昌的仕途之路也会变得分外艰难。就以父子孝道来说。以吴为李崇替杨鹤挡了这么一大劫。受杨嗣昌一拜也毫不过分!
杨鹤书信中略略提到了吴为和李崇有翁婿之亲,因此上杨嗣昌一上来就直接与李崇见礼,互叙年齿。先将长辈身份坐实再说,有意将吴为忽略在一边。
两人相见甚欢,一番寒暄后,李崇侧身伸手延请杨嗣昌入内,杨嗣昌瞥见吴为,故作惊讶道:“这位便是吴世兄罢,久仰大名!”
吴为微笑拱手道:“下官正是吴为,见过参政大人。”
“哎呀,都说了不要称乎什么大人了,今日只论交情,不提官场那些个俗词滥调。我与尊岳乃是乡试同年,吴老弟若是不弃,便称我一声世叔也罢。”杨嗣昌笑眯眯地说道。
“唯世叔之言是从。”吴为笑道,他也乐得与杨嗣昌拉近关系。
三人一路说笑着走入驿站,自有吴为亲卫上前将杨嗣昌的随从轿夫人等引至一旁歇息安顿。
若仅止吴、李二人对杨鹤有恩,杨嗣昌也不至如此热络,让他动心的还是杨鹤在书信中提到吴为在安塞施行的诸般措置,富民、强兵、发展商旅,件件行事皆是不凡,无一不是搔到了他的痒处,都是他想为又不知如何着手之事,如今正主来了,如何能不一一备细询之。
杨嗣昌志向甚高,见识也颇不凡,更有在各地任职的经历。这些年来,大明天灾**频仍,国势日蹙,都落在了他的眼里,心急如焚之余,他也作了不少尝试。
右参政之职本就兼管兵事,他也想法设法筹集粮饷,编练了一支两千余人的团练兵,日日操练不辍,开封左近的盗匪绝迹,与他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再加上开封的周王也是一位开明宗室,对佃户盘剥较轻,也使得省城开封附近竟成了河南境内的一片净土。
但杨嗣昌毕竟是河南右参政,不是开封府尹,河南其他地方民不聊生之状他也清楚得很,只是无钱无粮,更有一些事情是他无能为力的,只得徒呼奈何。
让杨嗣昌也无能为力的原因自然是有人地位比他更高,而且高得多得多,那便是河南各地的藩王。
大明在河南一省就分封了七个藩王,除了周王较为开明之外,其他几位藩王无一不是贪得无厌之辈。
其中最著名的福王乃是神宗之子,深受父皇宠爱,一人就分封了两万顷藩田,而且都是膏腴之地,明朝立国已有二百余年,哪里还有多余的田地封给他,于是地方官府强取豪夺,将小民之田胡乱圈占纳为藩田,造成大批自耕农破产,颠沛流离,转相为盗。
就这样犹自不足,甚至还要让本省及周边湖广、四川等省加征租税钱粮以补上藩田不足部分的损失,更是给这样本来较富庶的地方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问题最严重的时候,有户部官员禀报皇帝说,河南全省税赋都不够支付宗室俸禄的!
纵然知晓这种种弊端,可国朝制度如此,身为士大夫一员,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的杨嗣昌又有什么法子?
他也只能中夜披衣而起,绕室逡巡,忧心如焚而已!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杨鹤给他的书信中将情况说得极是明白,安塞灾情更严重,田土更贫瘠,流寇之乱更是比河南严重十倍,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在半年多时间内就将这些问题一一处断无遗,使安塞绝无冻馁之患,若非乃父言之凿凿,他几乎要认为是笑谈了!
若是安塞都能大治,那河南岂非更加不成问题,若然如此,此人真乃国士也!
李崇见杨嗣昌态度如此亲和,渐渐放下心来。他虽投入杨鹤门下,毕竟时日尚短,关系还不算深,能与其子接纳自是求之不得,双方正是一拍即和。
而吴为则无可无不可,杨嗣昌的底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开玩笑,书上都写着么,真实历史上此人在八年之后的崇祯十年担任兵部尚书,张罗剿灭流贼。
那时已是李自成、张献忠的时代了。呃。还有一个罗汝才,这货现在在安塞留守,好吃好喝将息着,娶了好几个婆娘。整天忙着生儿子。请他造反都不会了。
李、献二人倒是没有什么听闻。嗐,时势造英雄,现在陕北形势已变。说不得两人现在正在哪处工厂作坊打工来着,衣食是全然无忧的了,想来也没造反的心思罢。
就算张献忠性情比较暴虐,最多成一个黑社会混混罢了,想造反,门都没有,别说没人跟随,安塞营也不是吃素的!
三人各怀心思,走进内堂叙话,一直聊到时间近午,还留参政大人用了午饭,席间仍是相谈甚欢。
其中备细那也不必细表,只知右参政大人最后出门告辞之时面带喜色,让随从轿夫人等都是好生诧异。
原来吴为将安塞的水利、卫生、商业诸般措置细节都向杨嗣昌一一作了介绍,比之杨鹤书信所言详尽百倍。
杨嗣昌细思之下,其中不少竟可在河南施行无碍。他尤其对灯油、钢铁、煤炉等物极感兴趣。河南境内的汝州和许州就是今日的平顶山,两地都有大型煤矿,石油和铁矿也颇为不少,搞重工业那是妥妥的日进斗金!
他当机立断,邀请吴为让安塞商家到河南设厂,吴为略一思索便答允了下来,各项实业中除了规模炼钢法是核心机密,在自己势力足够强大之前还只能窝在安塞,其他技术并不复杂,很难防止扩散,但相比普通的模仿者,自家还是有规模和资金优势的。
更何况他的打算是想将“日升昌”开到全国各地,实行资本扩张,控制产业链条,就算技术扩散又如何,还不是为自家打工,利润的大头还是牢牢掌握在自家手中!
当然,这个打算现在还不足为外人道,等到旁人明白过来,已经只能在“日升昌”手里接货出货,接受“日升昌”定的价格了。
羊就是羊,羊毛怎么剪,什么时候剪,那是牧羊人的事!
杨嗣昌当然不会明白这些道理,不过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吴为承诺只要他在任一日,所有产业都有他半成干股。
看上去不多,实际数额却极是吓人,粗粗一算,若是将来产业大兴,说不得一年数十万上百万两银子的利润也是有的,半成干股就意味着数万两白银!
之前那个倒霉的延安卫指挥使一年的出息也不过才一千两银子而已,杨嗣昌是文官,右参政之职虽然油水不少,一年下来打破天却也超不过五千两,而他又不愿像贪官污吏般向百姓敲骨吸髓,所得就更加少了。
突然得到十倍于前的收益,而且取不伤廉,纵是杨嗣昌以清介自诩,也不免心中狂喜!
更何况还有一般好处,说不得将来油水比那半成干股还要多出十分去!
原来吴为还准备开放当地缙绅及有力人士参股,以便于各项产业更加迅速的扩张,开玩笑,你当地方利益集团是吃素的啊,他能眼巴巴地看着你赚银子?
与其被人搞破坏,还不如让这些人加入进来,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自然就成了吴为商业体系的天然捍卫者。
但选择谁,不选择谁,这其中还是大有学问的,而这个当地情况吴、李二人都不熟悉,自然只有交给杨大人勉为其难,一定要帮这个忙了。
杨大人是聪明人,闻弦歌而知雅意,自是大喜过望,这个权力那就是天大的资源啊,还怕那些想要发财的缙绅土豪们不踏破自家门槛?
吴为现在的买卖做得甚大,李崇也是大致清楚的,但在一旁也是听得眼睛发直,呼吸也变粗了许多,转念想到这是自家女婿,方才心下稍平,犹自对其中大利耿耿于怀。
目送杨嗣昌小轿走远,吴为转身对李崇咧嘴一笑,道:“大人,此刻天时尚早,欲往开封城中一观否?”(未完待续。。)
...
杨嗣昌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天启三年受阉党排挤告病返乡,去年刚刚起复为河南布政副使,加右参政。
与乃父杨鹤一样,两人都是因得罪阉党而去官,也都因祸得福在崇祯上台后受到重用。
相比李崇,杨嗣昌的仕途要顺利得多,两人年纪相仿,杨嗣昌却一直在杭州、南京等地任官,刚一起复便得重用,如今已是堂堂的正四品大员,河南通省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诸事皆由其一言而决。
李崇与杨嗣昌是同一年中的举人,登科却比他迟了一年,乃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资历既浅,官位也比杨嗣昌低得多,吴为就更不用说了,两人听得杨嗣昌亲自来访,都是吃了一惊,急忙起身到门前迎接。
只见一顶二人小轿停在门边,当面站着一位身着常服,姿容极佳的中年男子,见到李崇出来,微笑着拱了拱手,道:“武陵杨嗣昌,见过李兄!”。李崇连忙上前一步,长揖一礼道:“闽中李继长,见过参政大人!”吴为跟在李崇身后,也跟着行礼。
杨嗣昌双手连连乱摆,道:“休得提什么大人不大人的,你我之间只是平辈论交,说起来你还是我杨家的恩人,请受嗣昌一拜!”说罢竟长揖到地。
堂堂四品参政如此谦恭,倒让两世都见惯了官场等级森严的吴为微微一愣,马上反应过来杨嗣昌口中的恩人云云乃是指的陕北大捷之事。
杨鹤出任三边总督。本是被别人挖了一个坑,若是任凭流贼一直肆虐下去,再失陷几个州县,说不得他就会被夺官去职,甚至下狱都是论不定的事。
陕北大捷,竟使其峰回路转,因祸得福,不光没被坑了,还一举入朝拜相!其中内情,以及吴为出力之巨。旁人不知。杨嗣昌身为杨鹤之子,又怎会不清楚?
先不说杨鹤是杨嗣昌的靠山,靠山倒了,杨嗣昌的仕途之路也会变得分外艰难。就以父子孝道来说。以吴为李崇替杨鹤挡了这么一大劫。受杨嗣昌一拜也毫不过分!
杨鹤书信中略略提到了吴为和李崇有翁婿之亲,因此上杨嗣昌一上来就直接与李崇见礼,互叙年齿。先将长辈身份坐实再说,有意将吴为忽略在一边。
两人相见甚欢,一番寒暄后,李崇侧身伸手延请杨嗣昌入内,杨嗣昌瞥见吴为,故作惊讶道:“这位便是吴世兄罢,久仰大名!”
吴为微笑拱手道:“下官正是吴为,见过参政大人。”
“哎呀,都说了不要称乎什么大人了,今日只论交情,不提官场那些个俗词滥调。我与尊岳乃是乡试同年,吴老弟若是不弃,便称我一声世叔也罢。”杨嗣昌笑眯眯地说道。
“唯世叔之言是从。”吴为笑道,他也乐得与杨嗣昌拉近关系。
三人一路说笑着走入驿站,自有吴为亲卫上前将杨嗣昌的随从轿夫人等引至一旁歇息安顿。
若仅止吴、李二人对杨鹤有恩,杨嗣昌也不至如此热络,让他动心的还是杨鹤在书信中提到吴为在安塞施行的诸般措置,富民、强兵、发展商旅,件件行事皆是不凡,无一不是搔到了他的痒处,都是他想为又不知如何着手之事,如今正主来了,如何能不一一备细询之。
杨嗣昌志向甚高,见识也颇不凡,更有在各地任职的经历。这些年来,大明天灾**频仍,国势日蹙,都落在了他的眼里,心急如焚之余,他也作了不少尝试。
右参政之职本就兼管兵事,他也想法设法筹集粮饷,编练了一支两千余人的团练兵,日日操练不辍,开封左近的盗匪绝迹,与他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再加上开封的周王也是一位开明宗室,对佃户盘剥较轻,也使得省城开封附近竟成了河南境内的一片净土。
但杨嗣昌毕竟是河南右参政,不是开封府尹,河南其他地方民不聊生之状他也清楚得很,只是无钱无粮,更有一些事情是他无能为力的,只得徒呼奈何。
让杨嗣昌也无能为力的原因自然是有人地位比他更高,而且高得多得多,那便是河南各地的藩王。
大明在河南一省就分封了七个藩王,除了周王较为开明之外,其他几位藩王无一不是贪得无厌之辈。
其中最著名的福王乃是神宗之子,深受父皇宠爱,一人就分封了两万顷藩田,而且都是膏腴之地,明朝立国已有二百余年,哪里还有多余的田地封给他,于是地方官府强取豪夺,将小民之田胡乱圈占纳为藩田,造成大批自耕农破产,颠沛流离,转相为盗。
就这样犹自不足,甚至还要让本省及周边湖广、四川等省加征租税钱粮以补上藩田不足部分的损失,更是给这样本来较富庶的地方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问题最严重的时候,有户部官员禀报皇帝说,河南全省税赋都不够支付宗室俸禄的!
纵然知晓这种种弊端,可国朝制度如此,身为士大夫一员,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的杨嗣昌又有什么法子?
他也只能中夜披衣而起,绕室逡巡,忧心如焚而已!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杨鹤给他的书信中将情况说得极是明白,安塞灾情更严重,田土更贫瘠,流寇之乱更是比河南严重十倍,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在半年多时间内就将这些问题一一处断无遗,使安塞绝无冻馁之患,若非乃父言之凿凿,他几乎要认为是笑谈了!
若是安塞都能大治,那河南岂非更加不成问题,若然如此,此人真乃国士也!
李崇见杨嗣昌态度如此亲和,渐渐放下心来。他虽投入杨鹤门下,毕竟时日尚短,关系还不算深,能与其子接纳自是求之不得,双方正是一拍即和。
而吴为则无可无不可,杨嗣昌的底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开玩笑,书上都写着么,真实历史上此人在八年之后的崇祯十年担任兵部尚书,张罗剿灭流贼。
那时已是李自成、张献忠的时代了。呃。还有一个罗汝才,这货现在在安塞留守,好吃好喝将息着,娶了好几个婆娘。整天忙着生儿子。请他造反都不会了。
李、献二人倒是没有什么听闻。嗐,时势造英雄,现在陕北形势已变。说不得两人现在正在哪处工厂作坊打工来着,衣食是全然无忧的了,想来也没造反的心思罢。
就算张献忠性情比较暴虐,最多成一个黑社会混混罢了,想造反,门都没有,别说没人跟随,安塞营也不是吃素的!
三人各怀心思,走进内堂叙话,一直聊到时间近午,还留参政大人用了午饭,席间仍是相谈甚欢。
其中备细那也不必细表,只知右参政大人最后出门告辞之时面带喜色,让随从轿夫人等都是好生诧异。
原来吴为将安塞的水利、卫生、商业诸般措置细节都向杨嗣昌一一作了介绍,比之杨鹤书信所言详尽百倍。
杨嗣昌细思之下,其中不少竟可在河南施行无碍。他尤其对灯油、钢铁、煤炉等物极感兴趣。河南境内的汝州和许州就是今日的平顶山,两地都有大型煤矿,石油和铁矿也颇为不少,搞重工业那是妥妥的日进斗金!
他当机立断,邀请吴为让安塞商家到河南设厂,吴为略一思索便答允了下来,各项实业中除了规模炼钢法是核心机密,在自己势力足够强大之前还只能窝在安塞,其他技术并不复杂,很难防止扩散,但相比普通的模仿者,自家还是有规模和资金优势的。
更何况他的打算是想将“日升昌”开到全国各地,实行资本扩张,控制产业链条,就算技术扩散又如何,还不是为自家打工,利润的大头还是牢牢掌握在自家手中!
当然,这个打算现在还不足为外人道,等到旁人明白过来,已经只能在“日升昌”手里接货出货,接受“日升昌”定的价格了。
羊就是羊,羊毛怎么剪,什么时候剪,那是牧羊人的事!
杨嗣昌当然不会明白这些道理,不过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吴为承诺只要他在任一日,所有产业都有他半成干股。
看上去不多,实际数额却极是吓人,粗粗一算,若是将来产业大兴,说不得一年数十万上百万两银子的利润也是有的,半成干股就意味着数万两白银!
之前那个倒霉的延安卫指挥使一年的出息也不过才一千两银子而已,杨嗣昌是文官,右参政之职虽然油水不少,一年下来打破天却也超不过五千两,而他又不愿像贪官污吏般向百姓敲骨吸髓,所得就更加少了。
突然得到十倍于前的收益,而且取不伤廉,纵是杨嗣昌以清介自诩,也不免心中狂喜!
更何况还有一般好处,说不得将来油水比那半成干股还要多出十分去!
原来吴为还准备开放当地缙绅及有力人士参股,以便于各项产业更加迅速的扩张,开玩笑,你当地方利益集团是吃素的啊,他能眼巴巴地看着你赚银子?
与其被人搞破坏,还不如让这些人加入进来,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自然就成了吴为商业体系的天然捍卫者。
但选择谁,不选择谁,这其中还是大有学问的,而这个当地情况吴、李二人都不熟悉,自然只有交给杨大人勉为其难,一定要帮这个忙了。
杨大人是聪明人,闻弦歌而知雅意,自是大喜过望,这个权力那就是天大的资源啊,还怕那些想要发财的缙绅土豪们不踏破自家门槛?
吴为现在的买卖做得甚大,李崇也是大致清楚的,但在一旁也是听得眼睛发直,呼吸也变粗了许多,转念想到这是自家女婿,方才心下稍平,犹自对其中大利耿耿于怀。
目送杨嗣昌小轿走远,吴为转身对李崇咧嘴一笑,道:“大人,此刻天时尚早,欲往开封城中一观否?”(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