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南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然而该怎么拒绝,又实在是一件伤脑筋的事。岐王这里倒还好,这件事他不是正主儿,性子也是好说话的那种,自己又曾替他立过大功,即便有一时的不快,总是可以哄得回来的。这岐王妃却是正主儿,又是西太后的胞妹,如果自己拒绝了这门亲事,等于是极大地削落了她的面子,会埋下很深的芥蒂。
“怎么啦?”岐王见秦禝呆呆地不作声,心说难道是高兴糊涂了?但看他脸色,却又没有一丝欢喜的神色,于是只好再多说两句,“是那可是位侯爷的孙女,十六岁,人品相貌都好!家世不错,有名的财神爷。你现在不是还住在嫂子家里么?你岳家说了,随你挑地方,另购新宅,一切使费全包在岳家身上。”
唔,十六岁的小萝莉,外加一个大宅?多半还会奉送一群妙龄婢女,而这一切,完全免费?秦禝咂了咂嘴,随即便醒悟过来,暗骂自己,意志何以如此不坚定?
岐王的话,是自以为板上钉钉的口气,连“岳家”都说出来了——明明岐王妃根本还没开口嘛……
对了,关键就在于“岐王妃还没开口”!
秦禝想明白了,既然岐王妃还没开口,那岐王说的这些,一概都是“透风”,是做不得数的。现在是个极好的机会,只要自己把话说在前面,让岐王妃根本开不了这个口,那就算不上是“拒绝”,也就谈不上会扫她的面子了。
可这句话,该怎么说呢?没有退路之下,居然给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说法。
“回王爷,标下不敢。”秦禝俯身请了个双安。
“怎么叫不敢?”见他忽然行这样的礼,岐王奇怪了,瞪大了眼睛。别的事可以说不敢,没听说过不敢娶媳妇的。
“蛮匪未灭,何以家为!”那边世界中,威震异族的霍去病的这句话,用在这里,真是再妥当不过了。
岐王一时哑然。
=========分割线========
岐王妃照例每月一次进宫探望姐姐——从前的淑贵妃,现在的西太后。到了内宫,给太后请过安,坐在下首的凳子上,把家里人的情况一个一个说过,又谈了些外头的情形,就把话题转到秦禝身上来。
“上回我不是提过,要给他说一门好亲事,算做对他的报答么?”岐王妃说道,“王侯爷的孙女还没出阁,我找人问了问,他们家倒是愿意。”
李念凝听了,看了妹妹一眼,半晌才面无表情地答了一个字:“嗯。”
“结果他倒不肯了,我们家王爷才露了个口风,就叫人家给堵回来了。”
“哦?”西太后的嘴角,微微一翘,显出极淡的一个笑意,“真有意思……他怎么说?”
“可又作怪,非说什么‘蛮匪未灭’,问他谁是蛮匪,他说是苏州的山匪。”岐王妃略带不满的说,“我们家王爷跟我说,这都把兴庆都打下来了,江南无忧,山匪的日子没多久了。就这,也值得他不娶媳妇么?”
这些山匪,是沿海诸州老难题了。前几年沿海饥荒,一伙乱民聚众成匪,本来朝廷不以为意,只是派遣地方卫军前去围剿,可没曾想连次围剿失败,这伙山匪借机势大,甚至一举攻克了金陵,贼首鸿田秀,甚至把金陵改名为天京,自号大隋国,这才在朝廷上引起轩然大波,谴派大将带军围剿这些山匪!
但是这剿匪已经有个几年了,知道前月才有些成效。
兴庆是在前月里破城的,攻破兴庆的,是曾继尧的三弟,被人唤作“曾老三”的曾继奎。
对大隋军而言,兴庆是翼卫天京的重镇,因此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双方围绕着兴庆的攻防,斗智斗勇,都打得艰苦卓绝。曾继奎带了一万多人,死围兴庆不退,而大隋军的“勇王”成和“武王”,为解兴庆之围,也是出尽了法宝。
为了逼迫曾继尧撤兴庆之围,大隋军曾两次北上,兵锋直指津门,然而都被化解掉了,无功而返。而曾继尧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弹压诸军,即使在自己最危急的时候,也不肯从自家三弟那里抽一兵一将回援,摆明是将胜负赌在了兴庆城上。等到局面稍有缓解,曾继尧便指挥一干大将,猛扑大隋军,先后击破大隋军,让曾继奎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围攻兴庆。
兴庆城里的部队,抵抗得也很拼命,可惜围困久了,缺粮的弱点便暴露出来了。陆路全被卡死,只有指望水路的接济,然而自己的粮船,每次都为夏军的水师所劫夺,一艘也不能到岸。
这一下,釜底抽薪,兴庆便无论如何守不住了。到了前月底,三日强攻之下,蚁附而入,打了一年多的兴庆,终告攻克。
而兴庆一下,朝廷在军事上便占据了主动,不仅有了信心,而且有了把握,因此岐王妃才会觉得,秦禝说“蛮匪未灭”,有些小题大做了。
“依我看哪,他竟是没瞧上人家。我就不明白了,一个候爵家的小姐,怎么就配不上他了?”岐王妃絮叨着,忽然灵机一动,得了一个主意,“太后,要不然你来指婚好了,你的话,难道他还敢不听么?”
西太后没言声,眼光越过殿门,虚虚地望向远处,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才收回眼光,叹了一口气。
“他的眼界高,”太后轻声说道,“强求不来的。”
事实证明,岐王夫妇对局势的判断,还是失之草率了。就在岐王妃进宫看望姐姐后的第二天凌晨,两骑快马自城南的永定门驰入京城,在南大街上一路狂奔。
沿路被惊醒的人都知道,这又不知是哪个州的紧急军报到了——如果不是折差,则绝不敢在暗夜沉沉之中的京师里,这样不顾一切的纵马飞奔。而如果不是最紧急的“六百里加紧”,折差也不至于玩命到这样的地步。
两名折差在各州驻京的提塘官公所下了马,冲进公所内,叫了一声“老齐!”,将身上的折包往迎上来的杭州提塘官手中一递,便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就地坐倒,大口喘着粗气。那位叫做老齐的提塘官顾不上照料他们,先把折包拆开来,看见里面的包封上,盖的是却不是杭州刺史的大印,而是南边建州刺史的印玺,顿时面色大变,倒抽了一口凉气:“坏了!”
天亮之后,一则噩耗便以极快的速度,在京城里传播开来:杭州被山匪攻占了。
平大隋的军兴以来,至此已有几年了,夏军和山匪之间互有胜败,城池偶有易手,倒也常见,何以这则消息格外让人震惊?一来,兴庆才破不久,上下都以为局面已经好转,收功的日子就在眼前,忽然遭此当头一击,不免为之色沮;二来,杭州是乃是州城,城中官眷那可不少啊!
实际的情形,与京中所猜测的亦相去不远。
杭州之陷,与兴庆颇为相似,虽然主客易位,但都是败在粮食上面。所不同的是,兴庆被围了一年多,才告断粮,而杭州仅仅被围了一个多月,城中存粮便已告罄。
说是告罄,其实不如说是准备不足。杭州民间,从无存粮的习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米仓,城边几十里到处都是粮田,要存粮做什么呢?在官府来说,也是应对失据,仓促之间被“勇王”的大兵合围,毫无办法。刺史王昌,派了自己的至交加心腹,大名鼎鼎富商的胡浩洵到申城买粮,然后走水路,运到了杭州,结果粮船为大隋军所阻,粒米不能入城。
城中的粮食很快便吃光了,接着是吃枣栗、柿饼,然后开始吃糠麸、野菜、芭蕉叶,最后终于上演了吃人的悲剧,天堂变作了人间地狱。
这样的情形,当然守不住。杭州守将做了最后一搏,带兵出城,试图打开一个通往江边粮船的通道,结果力战不支,全军覆没。如此一来,大隋军攻城更急,终于是被破毁了城墙,一涌而入。刺史王昌以下,二十几名五以上官员,或上吊,或服毒,或是抹了脖子,以身殉职。
这一天,秦禝不当值,难得的睡了个痛快。起身之后,还没来得急用饭,便从禁军衙门派来的信差口中,听到了这个消息。
杭州一破,意味着沿海的战局再度糜烂。秦禝换上了公服,坐在书房里静静地思索了一会,提起笔来,给远在申城的利宾,细细地写了一封信。写完之后,展读两遍,密密封好,压在镇纸下面,这才站起身,大步走出来,喊了一声:“吴椋,备马!”,带着吴椋和两名亲兵,向城东的禁军衙门东城分署驰去。
=========分割线======
八月的时候,兴庆一破,颇有人以为沿海从此可定矣,朝廷也可以腾出手收拾北边的胡蛮,然而杭州陷落的消息一到京城,便震动了朝野。这些天来,两宫为了这件事,忧心如焚,已经跟中枢上商量了好几次,要拿出对策来。
对策分成两部分,一是要表彰殉节的“忠烈”,二是要设法挽回局面。
杭州刺史王昌,平日官声不佳,杭州籍的京官,对他多无好感,参他已不止一次,但这回见危授命,殉了节,立刻就不同了。杭州的京官,特别是刘秉言这些在政变中新立了功劳、握有实权的杭州人,格外帮他的忙,从中斡旋,恤典甚厚。
然而表彰容易,只要给钱给名分就好,想设法挽回局面,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毕竟杭州陷落,附近只剩下了湖州和衢州两地。这两地的境况也就危险了,只得一方面督促大军加紧从西往东打,一方面传令给身在洪州的肖棕樘,希望他的军队,能够往杭州方向有所作为。
而且在这些事情之外,还有一个绝大的忧虑——现在苏州、杭州两州,既然都已沦于山匪之手,申城便如一岛孤悬,有风雨飘摇之感。
能救申城的,只有一个曾继尧,可是按他的说法,剿匪的老营,还正在从徽州往苏州打,无兵将可调。固然他已经派了他的门生,按察使李鸿章,在兴庆别练新军,准备驰援申城,可是缓不济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路。
到了这样的局面,两宫太后虽然心急,却也无计可施,只能祈望山匪不要这么快就打申城的主意。这就变成了望天打卦,哪里做得了准?
君臣几个,说来说去,也没说出什么头绪来,齐王倒想起了一件事来。
“太后,说起来,倒有这么一件事,”齐王微蹙着眉头说,“前两日,秦禝上了一个禀帖,说想从武职,转成文官。”
慈禧吃了一惊——从武转文,不是说没有这样的例子。可是秦禝才升了三品武将没多久,怎么就想转成文官了?早听说他见天的往省部衙门跑,原来是起了这样一个念头。想一想,似乎倒也有这样的能为。
“这事,六爷你也说过好几回了,缺人。秦禝既然想过去,那让他在六部上学习行走,我看也未尝不可——”李念凝顿了顿,跟东太后交换了一个眼色,才接着说道,“这件事,我们姐妹俩没有成见,你们拟旨吧。至于他的御前侍卫,还是照原样儿好了。”
现在京里的局面,早已稳定下来多时,并不一定非把秦禝留在禁军衙门。按李念凝心里的想法,秦禝既然有这个念头,不要堵了他的上进之路才是,尽管让他去一展所长。
“他……倒不是请调省部衙门。”齐王的语气有些吞吐。
“哦?”西太后见到齐王和身后的一班中枢大臣,脸上的神色都颇为古怪,不禁疑心大起,追问到:“怎么啦?他想调到哪个衙门去?”
这话很难出口,齐王犹豫了一下,然而情势所逼,不说也不行了。
“他想调到苏州去,做申城知县。”
========分割线=====
新任申城知县秦禝,自己从船舱中绰了一把交州产的藤椅,摆在船首的甲板上,撩起袍褂的前摆,端端正正地坐下去,凝视前方。这里是江水与汉水的交汇处,江面忽然变得宽广,让人有浩淼无际的错觉,秋日的夕阳,映射在缓缓流淌的江水之上,泛起粼粼金光。岸边泊靠着的几叶乌蓬小舟之中,有炊烟袅袅升起,这是水上人家劳碌了一天之后,可以安稳享用的一顿晚饭。
这副安谧的景色,让秦禝感到温暖而宁静。
“大人,”不知什么时候,梁熄蹑手蹑脚地来到了身边,陪着笑说,“在看风景啊?”
“呀,张将军。”秦禝仰起头来看他,微笑着说道,“你怎么不看着弟兄们,跑到我这来了?”
话和称呼都很客气,然而语意却带有一点责问的意思。梁熄有些尴尬,也有些不好意思。尴尬的是彼此的身份,不好意思的则是自己似乎有擅离值守的嫌疑——按照上船前的规定,兵士们不许出舱,因此他应该在舱中照看他的手下。
“在里面尽看着他们吐,无聊得很。”梁熄嬉皮笑脸地说,“大人,我来陪你看看风景。”
“不是早说过了,别再喊大人?你现在是五品的将军了,我只是个七品的知县,让人听了会笑话。”
“是!”梁熄做出一副肃穆的样子,啪的一个立正,接着散了军姿,指着前方江面上金色的波光,很认真地说道:“大人,这风景真是好,一定出师大吉——你看左边儿也是金子,右边儿也是金子,这不注定了咱们要发大财么?”
“你竟是来给我煞风景的。”秦禝见他还是一口一个大人,无奈地摇头道,“好好的意境,被你糟蹋成什么了。”
意境又是什么东西?梁熄愣愣的,接不上话。
秦禝自失的一笑,心说我跟这个粗人扯这些,不是对牛弹琴么?于是问正事:“弟兄们有多少吐了的?”
“我各舱都转了转,也就二十来个,有的船还没开,就吐起来了,纯粹是他么吓的。”梁熄脸上一副不屑的神情,撇着嘴说道:“都是没用的东西,老丁看着他们呢。”
“胡扯!”秦禝说完才发觉自己的语气不对,放缓了声调,对梁熄说道:“这六百人,大都是北方的兵,没怎么见过水,头一回坐船,犯晕也是常事,你该多开导他们才是。”
“那我怎么没事?”梁熄不服气地说着,叉开双腿,掐腰一站,“大人你看我站得多稳?说什么水上风大浪急,都是吓唬人的。”
“吓唬人?”这回轮到秦禝不屑地笑了,“等什么时候坐申城船,我看你再说嘴。”
“本来就说好了是到津门坐海船嘛,”梁熄嘟囔着,“要不是非说有匪情,咱们也不至于兜这个大圈子。”
“只当练兵了,我看不吃亏。”秦禝笑着说,“海船无聊得很,不如江船又稳当,又有一路风光可看。”
“大人,你坐过船?”梁熄不相信地问。
“这个……书上说的嘛。”秦禝知道自己说漏了嘴,打了个圆场。
“哦,”梁熄释然,又问一句:“咱们多长时间能到申城?”
“快得很,”秦禝把手一挥,笑眯眯地说,“两岸猿声啼不住,烟花十月下扬州。”
========分割==========
给齐王的禀帖,把齐王吓了一大跳。等到齐王向两宫太后一说,又把两宫吓了一大跳。
说来也是,一个三品的将军,要去做一个七品的知县,大夏开国以来,从没有过这样的奇闻,说给谁听,谁也不会相信。
然而,等齐王把秦禝的理由向两宫回明白之后,两位太后细细一想,竟是越想越有道理,这个申城知县,倒似乎本就该由他去做。
其一,勇王,李云勋新克杭州,兵势大炽,回头进窥申城的传言甚嚣,而申城周围,能打的军队基本没有——曾继尧破了兴庆之后,正在做围攻金陵的打算,李鸿章在兴庆新募的部队,也还没有成军,因此说“申城无兵”也不为过。申城的大小官员和士绅,盼朝廷的救兵,如望甘霖,不止一次发出照会,希望朝廷能够尽快派兵,加强申城的防务。这种时候,秦禝愿意提调他那一支骑军,出京驰援,这是振奋人心士气的一件好事。
其二,申城丢不得,不但是因为多年来的战乱,那里涌入了太多避祸的巨室富户,已成沿海首屈一指的繁华之城,而且是因为申城上缴的税款,那可不是一笔小钱,然而申城的情形,是全由地方官员把持,如果能有一个靠得住的“自己人”掺和进去,对朝廷而言,自然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其三,也不是说掺和就能掺和得进去的——在申城做官,还得能应付,匪情,秦禝不但能打仗,是“自己人”,到申城去做官,除了他,还有哪个人能有这样的本事?
然而做官就做官,何以非得做个七品的知县不可?这一点,秦禝在禀帖之中,亦说了他的一番道理:“申城之地,内中情形,非外人所知。骤获高位,无从措手,同僚之间,易生嫌隙,于大事反为不美。”
这一番道理,说得很实在,亦很透彻。
申城的情形,甚为奇特,申城县之上是松江府,松江府之上,本该是苏州的刺史,但现在,申城上门朝廷增设了申城知府,申城的事情,松江府不大管得到,多半要由申城知府来做决定,因此若是去做五品的松江知府,表面看起来官大了几级,实则无趣得很。而申城知府的辖权,对军政民政都有涉及,这么重要的位子,如果缺乏历练,却也不是说坐就能坐的。
这样通盘考虑下来,秦禝的禀帖,竟然是滴水不漏,无懈可击。而自甘从三品武职屈就七品的文官,禀帖里则另有一句话“秦禝受恩深重,不敢以名位为念”,愈发让太后和中枢大臣们感念到他秦禝为国之忠,简直是忠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于是不但准予所请,调兵调人,而且颁下了一道特赏,显出他身份上的不同——“赐麒麟袍,仍准内廷行走”。
然而该怎么拒绝,又实在是一件伤脑筋的事。岐王这里倒还好,这件事他不是正主儿,性子也是好说话的那种,自己又曾替他立过大功,即便有一时的不快,总是可以哄得回来的。这岐王妃却是正主儿,又是西太后的胞妹,如果自己拒绝了这门亲事,等于是极大地削落了她的面子,会埋下很深的芥蒂。
“怎么啦?”岐王见秦禝呆呆地不作声,心说难道是高兴糊涂了?但看他脸色,却又没有一丝欢喜的神色,于是只好再多说两句,“是那可是位侯爷的孙女,十六岁,人品相貌都好!家世不错,有名的财神爷。你现在不是还住在嫂子家里么?你岳家说了,随你挑地方,另购新宅,一切使费全包在岳家身上。”
唔,十六岁的小萝莉,外加一个大宅?多半还会奉送一群妙龄婢女,而这一切,完全免费?秦禝咂了咂嘴,随即便醒悟过来,暗骂自己,意志何以如此不坚定?
岐王的话,是自以为板上钉钉的口气,连“岳家”都说出来了——明明岐王妃根本还没开口嘛……
对了,关键就在于“岐王妃还没开口”!
秦禝想明白了,既然岐王妃还没开口,那岐王说的这些,一概都是“透风”,是做不得数的。现在是个极好的机会,只要自己把话说在前面,让岐王妃根本开不了这个口,那就算不上是“拒绝”,也就谈不上会扫她的面子了。
可这句话,该怎么说呢?没有退路之下,居然给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说法。
“回王爷,标下不敢。”秦禝俯身请了个双安。
“怎么叫不敢?”见他忽然行这样的礼,岐王奇怪了,瞪大了眼睛。别的事可以说不敢,没听说过不敢娶媳妇的。
“蛮匪未灭,何以家为!”那边世界中,威震异族的霍去病的这句话,用在这里,真是再妥当不过了。
岐王一时哑然。
=========分割线========
岐王妃照例每月一次进宫探望姐姐——从前的淑贵妃,现在的西太后。到了内宫,给太后请过安,坐在下首的凳子上,把家里人的情况一个一个说过,又谈了些外头的情形,就把话题转到秦禝身上来。
“上回我不是提过,要给他说一门好亲事,算做对他的报答么?”岐王妃说道,“王侯爷的孙女还没出阁,我找人问了问,他们家倒是愿意。”
李念凝听了,看了妹妹一眼,半晌才面无表情地答了一个字:“嗯。”
“结果他倒不肯了,我们家王爷才露了个口风,就叫人家给堵回来了。”
“哦?”西太后的嘴角,微微一翘,显出极淡的一个笑意,“真有意思……他怎么说?”
“可又作怪,非说什么‘蛮匪未灭’,问他谁是蛮匪,他说是苏州的山匪。”岐王妃略带不满的说,“我们家王爷跟我说,这都把兴庆都打下来了,江南无忧,山匪的日子没多久了。就这,也值得他不娶媳妇么?”
这些山匪,是沿海诸州老难题了。前几年沿海饥荒,一伙乱民聚众成匪,本来朝廷不以为意,只是派遣地方卫军前去围剿,可没曾想连次围剿失败,这伙山匪借机势大,甚至一举攻克了金陵,贼首鸿田秀,甚至把金陵改名为天京,自号大隋国,这才在朝廷上引起轩然大波,谴派大将带军围剿这些山匪!
但是这剿匪已经有个几年了,知道前月才有些成效。
兴庆是在前月里破城的,攻破兴庆的,是曾继尧的三弟,被人唤作“曾老三”的曾继奎。
对大隋军而言,兴庆是翼卫天京的重镇,因此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双方围绕着兴庆的攻防,斗智斗勇,都打得艰苦卓绝。曾继奎带了一万多人,死围兴庆不退,而大隋军的“勇王”成和“武王”,为解兴庆之围,也是出尽了法宝。
为了逼迫曾继尧撤兴庆之围,大隋军曾两次北上,兵锋直指津门,然而都被化解掉了,无功而返。而曾继尧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弹压诸军,即使在自己最危急的时候,也不肯从自家三弟那里抽一兵一将回援,摆明是将胜负赌在了兴庆城上。等到局面稍有缓解,曾继尧便指挥一干大将,猛扑大隋军,先后击破大隋军,让曾继奎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围攻兴庆。
兴庆城里的部队,抵抗得也很拼命,可惜围困久了,缺粮的弱点便暴露出来了。陆路全被卡死,只有指望水路的接济,然而自己的粮船,每次都为夏军的水师所劫夺,一艘也不能到岸。
这一下,釜底抽薪,兴庆便无论如何守不住了。到了前月底,三日强攻之下,蚁附而入,打了一年多的兴庆,终告攻克。
而兴庆一下,朝廷在军事上便占据了主动,不仅有了信心,而且有了把握,因此岐王妃才会觉得,秦禝说“蛮匪未灭”,有些小题大做了。
“依我看哪,他竟是没瞧上人家。我就不明白了,一个候爵家的小姐,怎么就配不上他了?”岐王妃絮叨着,忽然灵机一动,得了一个主意,“太后,要不然你来指婚好了,你的话,难道他还敢不听么?”
西太后没言声,眼光越过殿门,虚虚地望向远处,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才收回眼光,叹了一口气。
“他的眼界高,”太后轻声说道,“强求不来的。”
事实证明,岐王夫妇对局势的判断,还是失之草率了。就在岐王妃进宫看望姐姐后的第二天凌晨,两骑快马自城南的永定门驰入京城,在南大街上一路狂奔。
沿路被惊醒的人都知道,这又不知是哪个州的紧急军报到了——如果不是折差,则绝不敢在暗夜沉沉之中的京师里,这样不顾一切的纵马飞奔。而如果不是最紧急的“六百里加紧”,折差也不至于玩命到这样的地步。
两名折差在各州驻京的提塘官公所下了马,冲进公所内,叫了一声“老齐!”,将身上的折包往迎上来的杭州提塘官手中一递,便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就地坐倒,大口喘着粗气。那位叫做老齐的提塘官顾不上照料他们,先把折包拆开来,看见里面的包封上,盖的是却不是杭州刺史的大印,而是南边建州刺史的印玺,顿时面色大变,倒抽了一口凉气:“坏了!”
天亮之后,一则噩耗便以极快的速度,在京城里传播开来:杭州被山匪攻占了。
平大隋的军兴以来,至此已有几年了,夏军和山匪之间互有胜败,城池偶有易手,倒也常见,何以这则消息格外让人震惊?一来,兴庆才破不久,上下都以为局面已经好转,收功的日子就在眼前,忽然遭此当头一击,不免为之色沮;二来,杭州是乃是州城,城中官眷那可不少啊!
实际的情形,与京中所猜测的亦相去不远。
杭州之陷,与兴庆颇为相似,虽然主客易位,但都是败在粮食上面。所不同的是,兴庆被围了一年多,才告断粮,而杭州仅仅被围了一个多月,城中存粮便已告罄。
说是告罄,其实不如说是准备不足。杭州民间,从无存粮的习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米仓,城边几十里到处都是粮田,要存粮做什么呢?在官府来说,也是应对失据,仓促之间被“勇王”的大兵合围,毫无办法。刺史王昌,派了自己的至交加心腹,大名鼎鼎富商的胡浩洵到申城买粮,然后走水路,运到了杭州,结果粮船为大隋军所阻,粒米不能入城。
城中的粮食很快便吃光了,接着是吃枣栗、柿饼,然后开始吃糠麸、野菜、芭蕉叶,最后终于上演了吃人的悲剧,天堂变作了人间地狱。
这样的情形,当然守不住。杭州守将做了最后一搏,带兵出城,试图打开一个通往江边粮船的通道,结果力战不支,全军覆没。如此一来,大隋军攻城更急,终于是被破毁了城墙,一涌而入。刺史王昌以下,二十几名五以上官员,或上吊,或服毒,或是抹了脖子,以身殉职。
这一天,秦禝不当值,难得的睡了个痛快。起身之后,还没来得急用饭,便从禁军衙门派来的信差口中,听到了这个消息。
杭州一破,意味着沿海的战局再度糜烂。秦禝换上了公服,坐在书房里静静地思索了一会,提起笔来,给远在申城的利宾,细细地写了一封信。写完之后,展读两遍,密密封好,压在镇纸下面,这才站起身,大步走出来,喊了一声:“吴椋,备马!”,带着吴椋和两名亲兵,向城东的禁军衙门东城分署驰去。
=========分割线======
八月的时候,兴庆一破,颇有人以为沿海从此可定矣,朝廷也可以腾出手收拾北边的胡蛮,然而杭州陷落的消息一到京城,便震动了朝野。这些天来,两宫为了这件事,忧心如焚,已经跟中枢上商量了好几次,要拿出对策来。
对策分成两部分,一是要表彰殉节的“忠烈”,二是要设法挽回局面。
杭州刺史王昌,平日官声不佳,杭州籍的京官,对他多无好感,参他已不止一次,但这回见危授命,殉了节,立刻就不同了。杭州的京官,特别是刘秉言这些在政变中新立了功劳、握有实权的杭州人,格外帮他的忙,从中斡旋,恤典甚厚。
然而表彰容易,只要给钱给名分就好,想设法挽回局面,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毕竟杭州陷落,附近只剩下了湖州和衢州两地。这两地的境况也就危险了,只得一方面督促大军加紧从西往东打,一方面传令给身在洪州的肖棕樘,希望他的军队,能够往杭州方向有所作为。
而且在这些事情之外,还有一个绝大的忧虑——现在苏州、杭州两州,既然都已沦于山匪之手,申城便如一岛孤悬,有风雨飘摇之感。
能救申城的,只有一个曾继尧,可是按他的说法,剿匪的老营,还正在从徽州往苏州打,无兵将可调。固然他已经派了他的门生,按察使李鸿章,在兴庆别练新军,准备驰援申城,可是缓不济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路。
到了这样的局面,两宫太后虽然心急,却也无计可施,只能祈望山匪不要这么快就打申城的主意。这就变成了望天打卦,哪里做得了准?
君臣几个,说来说去,也没说出什么头绪来,齐王倒想起了一件事来。
“太后,说起来,倒有这么一件事,”齐王微蹙着眉头说,“前两日,秦禝上了一个禀帖,说想从武职,转成文官。”
慈禧吃了一惊——从武转文,不是说没有这样的例子。可是秦禝才升了三品武将没多久,怎么就想转成文官了?早听说他见天的往省部衙门跑,原来是起了这样一个念头。想一想,似乎倒也有这样的能为。
“这事,六爷你也说过好几回了,缺人。秦禝既然想过去,那让他在六部上学习行走,我看也未尝不可——”李念凝顿了顿,跟东太后交换了一个眼色,才接着说道,“这件事,我们姐妹俩没有成见,你们拟旨吧。至于他的御前侍卫,还是照原样儿好了。”
现在京里的局面,早已稳定下来多时,并不一定非把秦禝留在禁军衙门。按李念凝心里的想法,秦禝既然有这个念头,不要堵了他的上进之路才是,尽管让他去一展所长。
“他……倒不是请调省部衙门。”齐王的语气有些吞吐。
“哦?”西太后见到齐王和身后的一班中枢大臣,脸上的神色都颇为古怪,不禁疑心大起,追问到:“怎么啦?他想调到哪个衙门去?”
这话很难出口,齐王犹豫了一下,然而情势所逼,不说也不行了。
“他想调到苏州去,做申城知县。”
========分割线=====
新任申城知县秦禝,自己从船舱中绰了一把交州产的藤椅,摆在船首的甲板上,撩起袍褂的前摆,端端正正地坐下去,凝视前方。这里是江水与汉水的交汇处,江面忽然变得宽广,让人有浩淼无际的错觉,秋日的夕阳,映射在缓缓流淌的江水之上,泛起粼粼金光。岸边泊靠着的几叶乌蓬小舟之中,有炊烟袅袅升起,这是水上人家劳碌了一天之后,可以安稳享用的一顿晚饭。
这副安谧的景色,让秦禝感到温暖而宁静。
“大人,”不知什么时候,梁熄蹑手蹑脚地来到了身边,陪着笑说,“在看风景啊?”
“呀,张将军。”秦禝仰起头来看他,微笑着说道,“你怎么不看着弟兄们,跑到我这来了?”
话和称呼都很客气,然而语意却带有一点责问的意思。梁熄有些尴尬,也有些不好意思。尴尬的是彼此的身份,不好意思的则是自己似乎有擅离值守的嫌疑——按照上船前的规定,兵士们不许出舱,因此他应该在舱中照看他的手下。
“在里面尽看着他们吐,无聊得很。”梁熄嬉皮笑脸地说,“大人,我来陪你看看风景。”
“不是早说过了,别再喊大人?你现在是五品的将军了,我只是个七品的知县,让人听了会笑话。”
“是!”梁熄做出一副肃穆的样子,啪的一个立正,接着散了军姿,指着前方江面上金色的波光,很认真地说道:“大人,这风景真是好,一定出师大吉——你看左边儿也是金子,右边儿也是金子,这不注定了咱们要发大财么?”
“你竟是来给我煞风景的。”秦禝见他还是一口一个大人,无奈地摇头道,“好好的意境,被你糟蹋成什么了。”
意境又是什么东西?梁熄愣愣的,接不上话。
秦禝自失的一笑,心说我跟这个粗人扯这些,不是对牛弹琴么?于是问正事:“弟兄们有多少吐了的?”
“我各舱都转了转,也就二十来个,有的船还没开,就吐起来了,纯粹是他么吓的。”梁熄脸上一副不屑的神情,撇着嘴说道:“都是没用的东西,老丁看着他们呢。”
“胡扯!”秦禝说完才发觉自己的语气不对,放缓了声调,对梁熄说道:“这六百人,大都是北方的兵,没怎么见过水,头一回坐船,犯晕也是常事,你该多开导他们才是。”
“那我怎么没事?”梁熄不服气地说着,叉开双腿,掐腰一站,“大人你看我站得多稳?说什么水上风大浪急,都是吓唬人的。”
“吓唬人?”这回轮到秦禝不屑地笑了,“等什么时候坐申城船,我看你再说嘴。”
“本来就说好了是到津门坐海船嘛,”梁熄嘟囔着,“要不是非说有匪情,咱们也不至于兜这个大圈子。”
“只当练兵了,我看不吃亏。”秦禝笑着说,“海船无聊得很,不如江船又稳当,又有一路风光可看。”
“大人,你坐过船?”梁熄不相信地问。
“这个……书上说的嘛。”秦禝知道自己说漏了嘴,打了个圆场。
“哦,”梁熄释然,又问一句:“咱们多长时间能到申城?”
“快得很,”秦禝把手一挥,笑眯眯地说,“两岸猿声啼不住,烟花十月下扬州。”
========分割==========
给齐王的禀帖,把齐王吓了一大跳。等到齐王向两宫太后一说,又把两宫吓了一大跳。
说来也是,一个三品的将军,要去做一个七品的知县,大夏开国以来,从没有过这样的奇闻,说给谁听,谁也不会相信。
然而,等齐王把秦禝的理由向两宫回明白之后,两位太后细细一想,竟是越想越有道理,这个申城知县,倒似乎本就该由他去做。
其一,勇王,李云勋新克杭州,兵势大炽,回头进窥申城的传言甚嚣,而申城周围,能打的军队基本没有——曾继尧破了兴庆之后,正在做围攻金陵的打算,李鸿章在兴庆新募的部队,也还没有成军,因此说“申城无兵”也不为过。申城的大小官员和士绅,盼朝廷的救兵,如望甘霖,不止一次发出照会,希望朝廷能够尽快派兵,加强申城的防务。这种时候,秦禝愿意提调他那一支骑军,出京驰援,这是振奋人心士气的一件好事。
其二,申城丢不得,不但是因为多年来的战乱,那里涌入了太多避祸的巨室富户,已成沿海首屈一指的繁华之城,而且是因为申城上缴的税款,那可不是一笔小钱,然而申城的情形,是全由地方官员把持,如果能有一个靠得住的“自己人”掺和进去,对朝廷而言,自然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其三,也不是说掺和就能掺和得进去的——在申城做官,还得能应付,匪情,秦禝不但能打仗,是“自己人”,到申城去做官,除了他,还有哪个人能有这样的本事?
然而做官就做官,何以非得做个七品的知县不可?这一点,秦禝在禀帖之中,亦说了他的一番道理:“申城之地,内中情形,非外人所知。骤获高位,无从措手,同僚之间,易生嫌隙,于大事反为不美。”
这一番道理,说得很实在,亦很透彻。
申城的情形,甚为奇特,申城县之上是松江府,松江府之上,本该是苏州的刺史,但现在,申城上门朝廷增设了申城知府,申城的事情,松江府不大管得到,多半要由申城知府来做决定,因此若是去做五品的松江知府,表面看起来官大了几级,实则无趣得很。而申城知府的辖权,对军政民政都有涉及,这么重要的位子,如果缺乏历练,却也不是说坐就能坐的。
这样通盘考虑下来,秦禝的禀帖,竟然是滴水不漏,无懈可击。而自甘从三品武职屈就七品的文官,禀帖里则另有一句话“秦禝受恩深重,不敢以名位为念”,愈发让太后和中枢大臣们感念到他秦禝为国之忠,简直是忠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于是不但准予所请,调兵调人,而且颁下了一道特赏,显出他身份上的不同——“赐麒麟袍,仍准内廷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