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经筵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以前向皇帝这边考拢还只是意向,现在要他亲自出面揭发,朱高炽还是很难度过心里这关的。
但是想想还在太祖那守陵的父王,想想府内嗷嗷待哺的亲子,朱高炽心不由得一疼,不想老父亲在继续折腾下去了,为了一个皇位把全家老小逮进去不值得。
他们燕王一脉除了他母妃,现在可全在南京了,一旦出了什么事一个都跑不掉。
现在姚广孝在合肥折腾这些的目的,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么!
朱高炽心想你要不折腾还好,父王现在在那守陵待的好好的,一折腾不管人有没有救出来,惹得皇帝发怒,都是他们这些人在南京的人倒霉,那可是一家老小的性命啊!
在说了,朱高炽估计的没错的话人是救不出来的,救出来了也活不成,看这个皇帝堂哥也不是傻子,还不得派重兵把守。
朱高炽一晚上没睡,翻来翻去的考虑,还是决定明天要来皇宫,他很怂,但是却是深思熟虑的怂,用脚投票他都知道要怎么做的!
他想救父王,救王府里的人!现在看看,父王是要为了这个皇位走在歧路上越陷越深了。
家人要是跟着就同样是要在黄泉路上挣扎了。
他做不到,长子朱瞻基刚出生没多久,没天都还拿着懵懵懂懂的眼神看着他这个父亲……
国家大位已定,容不得挣扎反抗了!
朱高炽眼神坚定,他是在救人,不是背叛父王!
此刻朱允炆呆呆的看着这个小胖子,举报自己爹?
大义灭亲?圣人?一心只为了国家
还是说他朱允炆人格魅力这么大?
这些词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又一一排除在外,没别的原因,朱高炽已经把他这么做的原因透露出来了。
怕死!怕全家死!这就是原因。
皇位这条路上累累白骨已经够多了,不缺他燕王世子一家人了!
朱允炆知道也是因为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掌控住了局势,从现状看朱棣已经完全没有了夺位的希望了。所以朱高炽才能做出这么明智的选择。
那当然不能辜负他的一腔希望啊!朱允炆都要笑开了花,如果能抓到姚广孝,那朱棣在外面就完全没有了外援,对于解缙所献的削籓策就更有成功的希望了。
只要朱棣这条大鱼闹不起风波,剩余的人就能慢慢解决,各个击破,分化打击这些就算是朱允炆不会,朝堂上有的是人会。
朱高炽写下具体位置后就告辞了,剩下的抓捕行动就不需要他参与了。
纳投名状的事不是朱允炆不知道做,只不过他能来告密已经是投名状了,这件事情以后迟早会被朱棣知道的,朱棣也不会在信任他了。
当然现在也没有多信任,不过是确实没想到他居然能来告密,装作不知道不是最应该做的事嘛!
抓捕行动朱允炆准备交给之前裁散的锦衣卫来负责,洪武后期虽然裁散了锦衣卫,但是不代表就不存在了,只不过是权利受到限制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了而已。
不然后来的永乐时期也不会那么容易就重新建立了起来,还搭上了个东厂。
锦衣卫能不能抓到人朱允炆不关心,能抓到更好,抓不到就全国通缉,不信这朗朗乾坤下还能给他跑了。
一般朝廷真想抓一个人,只要还在统治范围内就没有抓不抓不到的问题,只是一个想不想的原因。
现在这种情况朱允炆就是想的,而且很想,他迫切的想知道这姚广孝在谋划些什么。
不是因为他不自信,而是这妖僧在历史上的地位太高了,被称为黑衣宰相,在靖难路上是朱棣唯一的一个谋士了。
后来登基了的永乐皇帝也对他有求必应,君臣俩人是相得益彰。
说的朱允炆都嫉妒了,这不就是明君的象征嘛!他也要,可惜手底下没有一个顶事的,不是老古板,就是没脑子,要不就是有性格缺陷。
朱允炆就是觉得别人碗里的都是最香的。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要是得不到的话朱允炆就准备好把这黑衣宰相给宰了,不为国效忠留着浪费粮食干嘛!
合肥离南京还有段时间,朱允炆的时间今天安排的满满的,下午要去听第一次经筵了,晚上要去母后那里吃饭,这么长时间也差不多适应了朱允炆的身份了,可以去尝试着见下面了。
不然朱允炆以前那么孝顺的一个人现在连母后的面都不见了像什么样子,不管哪个朝代,汉家王朝都是要讲究以孝治国的,君主是臣民的表率,全天下可都看着他这个皇帝呢!
朱允炆苦着脸去往文华殿,以前他听政学习的地方,现在也是要听经筵的地方。
这些儒家经义,朱允炆已经很认真的学习,但是……
该是不好的还是不好,做为一个现代人对这些完全没有基础啊!但是又不得不去听。
现在是七月末,南京正是和一个火炉一样的天气,朱允炆走了段路就有些受不不住了。
阳光燥热,晒的人脸上火辣辣的疼,脚上像是灌足了铁铅一样,汗水不住的往下滴。
文华殿外已经有不少经筵官在等着了,在烈日下,他们蜷缩在阴凉处。
待朱允炆走进殿内,这些人这才好像活过来一个个问安后走进了殿内,终于不用在外面忍受火炉一样的太阳了。
经筵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项帝王活动,历史悠久,自从独尊儒术后经筵就被他们儒家把持住。
作为君王好学,是有为君主的象征,到后来不管君王愿不愿意,根基没稳固之前都要了解他们儒家自己的经义内容,当然到朱允炆这里还没形成定制。
这要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才正式确立为制度,没错就是那个铁骨铮铮朱祁镇,绝不吃敌人一粒米的朱祁镇,去敌人家里拐来公主人物大大师级人物。
经筵在明朝前期作为象征,到了明英宗之后就成为了常态,到了万历时期,就更惨了,不管天气,身体如何都要被逼着去听这些了。
朱允炆今天召集到场的官员只有一些纯文臣的官,比如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翰林院的一干官员。
像政务类型的一个没叫,这些六部九卿的官到了现在都成精了,加上都是进士出身,经文典义全通,朱允炆怕在他们面前露馅了就不好了。
相比之下,这些词臣就要单纯多了。
今天担任主讲官的就是新任大学士方孝孺,还有翰林院的新进解缙。
朱允炆坐上台后显得有些兴致勃勃,这是第一次体会这些,总有些新鲜感。
各个部门头脑都坐在殿下,翰林官负责记录的就站在了朱允炆旁边。
值殿内官在文华殿内摆下了讲案,包括醒木,经筵讲官预先呈上的讲章和主讲官一些要用到的物品,天子御案上则是陈设着四书经史。
官员进出井然有序,安排的很妥当!
一切准备就绪后,鸿胪寺官员赞礼,众官员齐声拱手拜道:
“陛下圣躬安!”
山呼声不绝于耳,这些朱允炆早已习惯,顺口说到朕安。
然后鸿胪寺又喊了声经筵开始,今天的主讲官方孝孺这才走到讲安前,朝天子鞠躬后平身奏道:
“今日经筵,主讲孟子离娄。”
以前向皇帝这边考拢还只是意向,现在要他亲自出面揭发,朱高炽还是很难度过心里这关的。
但是想想还在太祖那守陵的父王,想想府内嗷嗷待哺的亲子,朱高炽心不由得一疼,不想老父亲在继续折腾下去了,为了一个皇位把全家老小逮进去不值得。
他们燕王一脉除了他母妃,现在可全在南京了,一旦出了什么事一个都跑不掉。
现在姚广孝在合肥折腾这些的目的,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么!
朱高炽心想你要不折腾还好,父王现在在那守陵待的好好的,一折腾不管人有没有救出来,惹得皇帝发怒,都是他们这些人在南京的人倒霉,那可是一家老小的性命啊!
在说了,朱高炽估计的没错的话人是救不出来的,救出来了也活不成,看这个皇帝堂哥也不是傻子,还不得派重兵把守。
朱高炽一晚上没睡,翻来翻去的考虑,还是决定明天要来皇宫,他很怂,但是却是深思熟虑的怂,用脚投票他都知道要怎么做的!
他想救父王,救王府里的人!现在看看,父王是要为了这个皇位走在歧路上越陷越深了。
家人要是跟着就同样是要在黄泉路上挣扎了。
他做不到,长子朱瞻基刚出生没多久,没天都还拿着懵懵懂懂的眼神看着他这个父亲……
国家大位已定,容不得挣扎反抗了!
朱高炽眼神坚定,他是在救人,不是背叛父王!
此刻朱允炆呆呆的看着这个小胖子,举报自己爹?
大义灭亲?圣人?一心只为了国家
还是说他朱允炆人格魅力这么大?
这些词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又一一排除在外,没别的原因,朱高炽已经把他这么做的原因透露出来了。
怕死!怕全家死!这就是原因。
皇位这条路上累累白骨已经够多了,不缺他燕王世子一家人了!
朱允炆知道也是因为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掌控住了局势,从现状看朱棣已经完全没有了夺位的希望了。所以朱高炽才能做出这么明智的选择。
那当然不能辜负他的一腔希望啊!朱允炆都要笑开了花,如果能抓到姚广孝,那朱棣在外面就完全没有了外援,对于解缙所献的削籓策就更有成功的希望了。
只要朱棣这条大鱼闹不起风波,剩余的人就能慢慢解决,各个击破,分化打击这些就算是朱允炆不会,朝堂上有的是人会。
朱高炽写下具体位置后就告辞了,剩下的抓捕行动就不需要他参与了。
纳投名状的事不是朱允炆不知道做,只不过他能来告密已经是投名状了,这件事情以后迟早会被朱棣知道的,朱棣也不会在信任他了。
当然现在也没有多信任,不过是确实没想到他居然能来告密,装作不知道不是最应该做的事嘛!
抓捕行动朱允炆准备交给之前裁散的锦衣卫来负责,洪武后期虽然裁散了锦衣卫,但是不代表就不存在了,只不过是权利受到限制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了而已。
不然后来的永乐时期也不会那么容易就重新建立了起来,还搭上了个东厂。
锦衣卫能不能抓到人朱允炆不关心,能抓到更好,抓不到就全国通缉,不信这朗朗乾坤下还能给他跑了。
一般朝廷真想抓一个人,只要还在统治范围内就没有抓不抓不到的问题,只是一个想不想的原因。
现在这种情况朱允炆就是想的,而且很想,他迫切的想知道这姚广孝在谋划些什么。
不是因为他不自信,而是这妖僧在历史上的地位太高了,被称为黑衣宰相,在靖难路上是朱棣唯一的一个谋士了。
后来登基了的永乐皇帝也对他有求必应,君臣俩人是相得益彰。
说的朱允炆都嫉妒了,这不就是明君的象征嘛!他也要,可惜手底下没有一个顶事的,不是老古板,就是没脑子,要不就是有性格缺陷。
朱允炆就是觉得别人碗里的都是最香的。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要是得不到的话朱允炆就准备好把这黑衣宰相给宰了,不为国效忠留着浪费粮食干嘛!
合肥离南京还有段时间,朱允炆的时间今天安排的满满的,下午要去听第一次经筵了,晚上要去母后那里吃饭,这么长时间也差不多适应了朱允炆的身份了,可以去尝试着见下面了。
不然朱允炆以前那么孝顺的一个人现在连母后的面都不见了像什么样子,不管哪个朝代,汉家王朝都是要讲究以孝治国的,君主是臣民的表率,全天下可都看着他这个皇帝呢!
朱允炆苦着脸去往文华殿,以前他听政学习的地方,现在也是要听经筵的地方。
这些儒家经义,朱允炆已经很认真的学习,但是……
该是不好的还是不好,做为一个现代人对这些完全没有基础啊!但是又不得不去听。
现在是七月末,南京正是和一个火炉一样的天气,朱允炆走了段路就有些受不不住了。
阳光燥热,晒的人脸上火辣辣的疼,脚上像是灌足了铁铅一样,汗水不住的往下滴。
文华殿外已经有不少经筵官在等着了,在烈日下,他们蜷缩在阴凉处。
待朱允炆走进殿内,这些人这才好像活过来一个个问安后走进了殿内,终于不用在外面忍受火炉一样的太阳了。
经筵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项帝王活动,历史悠久,自从独尊儒术后经筵就被他们儒家把持住。
作为君王好学,是有为君主的象征,到后来不管君王愿不愿意,根基没稳固之前都要了解他们儒家自己的经义内容,当然到朱允炆这里还没形成定制。
这要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才正式确立为制度,没错就是那个铁骨铮铮朱祁镇,绝不吃敌人一粒米的朱祁镇,去敌人家里拐来公主人物大大师级人物。
经筵在明朝前期作为象征,到了明英宗之后就成为了常态,到了万历时期,就更惨了,不管天气,身体如何都要被逼着去听这些了。
朱允炆今天召集到场的官员只有一些纯文臣的官,比如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翰林院的一干官员。
像政务类型的一个没叫,这些六部九卿的官到了现在都成精了,加上都是进士出身,经文典义全通,朱允炆怕在他们面前露馅了就不好了。
相比之下,这些词臣就要单纯多了。
今天担任主讲官的就是新任大学士方孝孺,还有翰林院的新进解缙。
朱允炆坐上台后显得有些兴致勃勃,这是第一次体会这些,总有些新鲜感。
各个部门头脑都坐在殿下,翰林官负责记录的就站在了朱允炆旁边。
值殿内官在文华殿内摆下了讲案,包括醒木,经筵讲官预先呈上的讲章和主讲官一些要用到的物品,天子御案上则是陈设着四书经史。
官员进出井然有序,安排的很妥当!
一切准备就绪后,鸿胪寺官员赞礼,众官员齐声拱手拜道:
“陛下圣躬安!”
山呼声不绝于耳,这些朱允炆早已习惯,顺口说到朕安。
然后鸿胪寺又喊了声经筵开始,今天的主讲官方孝孺这才走到讲安前,朝天子鞠躬后平身奏道:
“今日经筵,主讲孟子离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