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我的年号是景泰 > 第四十三章 杨善的危与机

第四十三章 杨善的危与机

作者:林远的老公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胡濙听说杨善也过来了,不禁疑惑。

    按理说,皇帝娶媳妇这事和都察院完全没关系,孙太后找他干什么。

    不过微微一愣,胡濙也就恢复了平静,起身对孙太后道:“既然杨大人来了,那老臣就先告退了。”

    孙太后道:“胡尚书辛苦了。”

    胡濙躬身答道:“为朝廷效力乃是人臣本分。”

    孙太后微笑点头,吩咐随身侍女送胡濙出去。

    出门之时正碰到杨善等在门外,见到胡濙过来,连忙过去行礼。

    胡濙点点头,对杨善道:“思敬啊,太后招你前来有何要事啊?”

    杨善躬身答道:“下官不知。”

    胡濙看着他,淡淡道:“思敬,你作为右都御史,要秉承公平,心怀天下啊。”

    杨善听得糊涂,不过还是答道:“多谢老大人教诲。”

    胡濙又点点头,再没有说什么,颤巍巍地离开了。

    杨善稀里糊涂地进了太后的宫中,又稀里糊涂地被赐座坐好,看着孙太后一脸笑容,心中很是疑惑。

    找自己来到底要干嘛呢?

    只听孙太后道:“杨大人,哀家听说了你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心中很是高兴。”

    杨善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今天早上在早朝出头的奖赏啊。

    杨善赶紧谢恩:“多谢太后,微臣只是尽职而已,谈不上什么表现。”

    孙太后知道这是文人的谦虚,也是淡淡一笑,继续道:“现如今朝廷这个样子,能有人尽职已属难得了。”

    杨善答道:“太后过誉了,王尚书和胡尚书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百官都是尽职尽责的。”

    孙太后听到王直,心中就想起了朱祁钰,语气低沉下来,问道:“杨大人认为郕王摄政到现在,是否合适啊?”

    杨善也是老奸巨猾,口头上肯定不会轻易露什么风声,于是回答道:“郕王殿下为人谦逊,胸襟宽广,摄政至今,并无什么不妥之处。”

    孙太后又问道:“那杨大人也认为,今日早朝上郕王颁布的那两道谕令也没什么不妥了?”

    杨善听了大惊,想了想答道:“从边防上看,郕王谕令边关诸将谨守城池,勿中也先奸计,并没有什么不妥。”

    孙太后道:“那你早上提的问题是?”

    杨善回想了一下,自己早上提出的问题,再结合孙太后平日里的表现,心中有了计较,便答道:“太后问的是陛下真旨的事情吧?”

    孙太后点点头。

    杨善继续道:“其实这件事也是微臣担心的,虽然边关可以闭门不出,确保江山不变,社稷无缺,但是也堵死了陛下的消息。”

    “从陛下北狩开始,绝大多数消息都是陛下主动传出来的。”

    “想来陛下是英主,身居敌巢却心系大明江山社稷,想方设法传出消息。”

    “郕王殿下此举,虽然是老成谋国之策,却也切断了陛下传递消息的渠道。”

    “臣,真是左右为难啊。”

    孙太后赞许道:“杨大人确是衷心于陛下啊。”

    旋即问道:“杨大人是否有法子解决此事?”

    杨善摇摇头,答道:“臣愚钝,还未想出办法。”

    孙太后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如果郕王不再监国呢?”

    杨善大惊失色,抬头看着孙太后,张大嘴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孙太后看着他的表情,一字一顿地道:“杨大人能否为哀家分忧?”

    杨善慢慢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不过仍是没有回答。

    孙太后也不逼他,只是一直盯着他看,眼神坚定。

    半晌,杨善苦笑道:“臣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吧?”

    孙太后嗤笑道:“杨大人难道不想么?”

    杨善翻身跪倒,叩头答道:“臣,愿为太后分忧。”

    孙太后脸上缓缓露出笑容,赞许道:“杨大人忠贞不二,哀家不会忘记的。”

    “快起来吧。”

    随后,二人便开始商议如何拿下朱祁钰的摄政之位。

    这事孙太后没什么好主意。

    杨善已经入坑,也就放开了,全心全意给孙太后出了个主意。

    这个主意其实是朱祁钰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就在昨天,于谦去见了石亨一趟,告诉了他这次出击不设监军的事,然后消息就被大嘴巴的谭裕传开了。

    没过多久,京师中的兵将们,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杨善在无意中听说一群放假出门的士卒在谈论此事,于是便留心听了一会,又叫过来两个士卒问了一下,便大概猜到这个消息的原委。

    原本他不想多事,但是今天孙太后突然逼他弹劾朱祁钰,没办法,他只好跳上贼船。

    既然打算干这件事,眼下没了退路,杨善也就不藏着掖着,直接把这个消息拿了出来。

    大明的监军制度始于太宗皇帝朱棣,这个制度在靖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确保了军队的稳定。

    开始是宦官监军,后来又加上了文官领军,彻底消弭了武将造反的可能性。

    朱祁钰最初只是给了石亨“出关不封刀”的权力,最多就是一些腐儒跳出来阻拦,朱祁钰也不在于。

    但是,现在朱祁钰又拿掉了监军,直接让石亨领军,这么做就让一些文臣很不爽了。

    不过朱祁钰运气好,自从他说服了兵部尚书于谦之后,这件事就基本定了下来,毕竟在这个风雨飘摇社稷不稳的时候,石亨仅仅只有五千兵马,并不能威胁到江山社稷。

    再加上于谦的干练和果决,大佬们也基本不再出头,文官们闹了一阵就消停下来了。

    当然,消停下来的原因还有,朱祁钰给他们安排了一大堆任务,限时完成。

    至于宦官集团,随着王振一系的倒台,基本上都在装鹌鹑。

    况且这次出击是深入草原,很有可能有去无回,有资格当监军的太监少监们才不傻呢。

    因此,朱祁钰也就没有太在意。

    不过朱祁钰不在意,杨善在意了,并且打算利用上。

    孙太后听杨善说了这个消息,眼中精光爆射,立刻道:“郕王果真是胆大包天了,连太宗的祖制也敢打破。”

    杨善点点头,答道:“此事的确不妥。”

    “我大明朝自太宗以降,凡事出动卫所必有监军。”

    “此次武清伯率军出击,郕王殿下居然特许不设监军,此乃大逆不道之举,万一石亨有了什么心思,那大明社稷很有可能会动摇。”

    “毕竟,武清伯也是沙场悍将。”

    孙太后点点头,道:“的确有这种可能。”

    杨善又继续道:“还有就是武清伯。”

    孙太后奇道:“武清伯怎么了?”

    杨善答道:“武清伯与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一同帅军与鞑子战于阳和口,西宁侯和武进伯均战死沙场,只有武清伯单人匹马逃了回来。”

    “这种贪生怕死之辈,怎能独自领军。”

    孙太后大怒:“杨大人不说,哀家还不知道呢。”

    “这石亨居然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郕王居然也敢用他,还真是昏聩啊。”

    “如此作为,怎能担起摄政之位?”

    杨善看着佯装大怒的孙太后,没说话。

    他已经给孙太后找到了两条朱祁钰的罪状,剩下的就看孙太后该如何发挥。

    孙太后这会心情舒畅了很多,问道:“明日就看杨大人的表现了。”

    杨善躬身行礼,大声答道:“臣万死不辞。”

    对于孙太后打算谋算自己的事情,朱祁钰是一点都不知道。

    他只是在思考总督独石堡的右少监陈公发来的奏折。

    这道奏折很有意思,说的是巴图特部首领阿剌知院要讲和。

    自从蒙古人被打回草原,黄金家族失势,草原上的蒙古人就分成了诸多部族,目前瓦剌的实力最强,已经在名义上统一了草原,也先被封为太师。

    不过也先也只是太师,上面还有一个理论上的大汗,那就是脱脱不花汗。

    只不过脱脱不花的整体实力比不过也先,所以也先才是瓦剌实际上的首领。

    而巴图特部的首领阿剌知院作为也先手底下的重臣,统领瓦剌右翼诸部,实力也是数一数二的。

    土木堡之战,阿剌知院配合也先一起行动,一举抓获明朝皇帝朱祁镇,歼灭明朝二十万大军。

    不过等到也先抓到了明朝皇帝朱祁镇,阿剌知院的态度便转变成主和。

    因此,他特意派人射出箭书送上龙门城,点名了自己要讲和,还派使者解释了原因。

    “我阿剌知院虽然是巴图特部的首领,但是也已经上岁数年老了,不想临死前留个恶名。”

    “皇帝以前就对我不错,我也劝过太师也先,但是他不听。”

    “你们要是不信我说的,可以把我的信转交给朝廷。”

    “当然,我也会去和太师说说,看看能不能往来和好。”

    一番话说的是情真意切,脑子笨一点的就会直接被忽悠住,弄得这场战争里没他什么事情,完全忘记了,就是他阿剌知院配合也先一举击败明朝大军,抓到朱祁镇的。

    朱祁钰丢下陈公的奏折,嘴角露出了一丝嗤笑。

    “这个老家伙,忽悠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