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情况很不妙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前,楼令的待遇才是正常情况。
以前那种可以随意进出中军大帐,任何时候想旁听会议都可以,事实上才显得情况特殊。
楼令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后来也就适应了下来。
“又要进军了?”楼令收到消息,多少有些错愕。
这个就是不了解情况,出现与猜测情况不符合的必然心情。
晋军离开太室山区域,没有进入“密”地之前,一支数量约三万的郑军已经开进“密”地。
面对这种情况,栾书有了新的动作。
“邦交失败了。”栾书看不出有什么心情低落的地方。
这一次会议,参加的人并不多。
包括楼令在内,与会者不超过十人。
栾书没有特别介绍邦交的过程,只是给了一个答案。
那么就是说,栾书的新玩法遭遇到挫折,算是一种开局不利。
不好的事情怎么会大肆解说呢?怕是不够丢人的。
栾书要的是消除邦交不利的影响,免得刚上任中军将开局不利,影响到威信。
“令。”栾书突然间点了楼令的名。
楼令直立腰杆,应道:“在。”
“你维持军纪有功……”栾书开始赞扬楼令担任司马以来取得的成果,敦促接下来再接再厉,随后话锋一转,说道:“既然军纪维持得不错。你是一员猛将,也该参与到战事中来。”
楼令能说什么?只能够是应道:“诺!”
这是看到郑国决心抵抗,需要每一位能够出力的人共同出力了。
“既然郑国不愿意屈服,我们需要做最坏的打算。”栾书还是显示出了心虚。
毕竟,晋国就一个军团南下,编制里面的五个“师”,一个“师”来自栾氏,一个“师”来自旬氏,剩下就是各个家族散装拼凑起来的编制。
栾氏与旬氏都不是以能打而闻名,甚至栾氏私军的战斗力比较一般,怎么可能不让栾书没有开打就先出现顾虑?
这个也是栾书错误判断了形势,以为郑国被吓唬一番就会屈服,结果郑国表现出要坚决抵抗的态度,一下子反而让栾书先自己心虚了。
“中军佐?”栾书看向了智首,说到:“请中军佐派人前往宋国,邀请他们出兵。”
智首没有拒绝,应了下来。
随即,栾书又表示会派人去鲁国和曹国,邀请两国出兵。
这样一来,本是晋国要单独教训郑国,改为召唤宋国、鲁国和曹国助战了。
“不从国内调动援军吗?”步毅问道。
众人也就看向了栾书。
栾书却是眯着眼睛看了步毅好一会,发现众人一直在注视自己,不给个说法实在不行,说道:“我会派人请示君上。”
那就是,栾书并没有把握从国内调来援军了。
会议解散之后,各自有需要忙碌的地方。
楼令带人巡视了营盘一圈,后面来到智首的营帐。
智首本来在书写什么,看到楼令过来,放下笔说道:“这一战……情况有点难料。”
讲实话,楼令也觉得这一战可能要糟。
没太特别的原因,只看到栾书事先就错误估计了局势,轮到郑国表现出要大打一场的架势再摇人,摆明就是失了先机。
同时,鲁国正在跟齐国交战,为了夺回“艾陵”几乎倾尽所有兵力。
在那种情况下,鲁国能不能派来军队助战都难说,哪怕派来军队不是数量极少,大概也是质量会很堪忧。
再说宋国,他们之前跟楚国大打了一场,闹到要易子而食才撑得住。
宋国刚刚被迫与楚国结盟,目下郑国是楚国的盟友,盟友的盟友能打吗?
即便是宋国愿意相助晋国,他们刚刚大失血不久,再与楚国悖盟出兵相助晋国打郑国,道义上也说不过去啊。
至于曹国?这就是一个小国,倾国之兵不知道能不能达到一万,纯粹就是个充当摇旗呐喊角色的队友。
最最最重要的是什么?栾书无法从国内摇人!
“郤氏肯定愿意相助,只是郤克刚过世,几位郤氏的核心人物根本无法统兵出征。”
“赵氏本身就在内乱,并且他们肯定不愿意帮助栾氏,不可能出兵的。”
“范氏还在清扫赤狄,他们哪怕愿意出兵南下,多的兵力抽不出来,兵力少了则是没有用。”
“韩氏?他们似乎没有在做什么事情,问题在于韩氏没有获得正式卿位,凭什么多出力?”
“旬氏倒是有充足的兵力,可是旬氏的私军来得多,不是喧哗夺主了嘛。”
楼令思来想去,除非是晋君獳出手,要不然栾书是真的得不到强有力的帮助了。
晋君獳会出手吗?他是仲裁者的身份,刚刚力挺栾书成为中军将,结果栾书表现得太没有用,不直接撸掉就算不错,怎么可能下血本支持。
所以,楼令看出了智首的想法,其实本身的想法也跟智首一样,都是:这一战恐怕会输!
有了这个认识的楼令来老丈人这边,只是智首地位比较高,应该掌握更多的信息,想要得到确认罢了。
结果,楼令从智首这里得到了几乎可以肯定的答案,一下子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什么怎么做?
有机会自然是掌握,需要拿命去拼能够咬牙试一试,注定要丢掉小命或是会让家族私军损失惨重,真的就是免了。
当然了,楼令不会傻到将观察到的悲观局面说出去,更不会将对局势的悲观判断表现出来,平时该怎么样,还是那个样子。
晋军踏入“密”的地界。
郑国那边的统帅乃是公子偃。
这一位公子偃在晋军抵达之后,派来使者指责晋国不宣而战,要求晋军立刻离开郑国的势力范围。
栾书直接爆发,将公子偃的使者赶走。
不久之后,公子偃再一次派来使者,邀请晋军展开堂堂正正之战。
很显然,栾书被公子偃的举动气得不轻,只是选择忍耐下来,没有应战的同时,一样没有选择撤军。
只不过,栾书的忍耐却是影响到了晋军的士气了。
要是仍旧由郤克担任中军将或是出征军团的统帅,哪里能忍得下来,哪怕兵力比敌军少了两倍,绝对是直接发起攻势。
新任中军将展现出了自己的风格,奈何就是晋军很不适应栾书的行事作风,不少人请战被拒绝之后,晋军的士气变得更加低迷了……
当前,楼令的待遇才是正常情况。
以前那种可以随意进出中军大帐,任何时候想旁听会议都可以,事实上才显得情况特殊。
楼令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后来也就适应了下来。
“又要进军了?”楼令收到消息,多少有些错愕。
这个就是不了解情况,出现与猜测情况不符合的必然心情。
晋军离开太室山区域,没有进入“密”地之前,一支数量约三万的郑军已经开进“密”地。
面对这种情况,栾书有了新的动作。
“邦交失败了。”栾书看不出有什么心情低落的地方。
这一次会议,参加的人并不多。
包括楼令在内,与会者不超过十人。
栾书没有特别介绍邦交的过程,只是给了一个答案。
那么就是说,栾书的新玩法遭遇到挫折,算是一种开局不利。
不好的事情怎么会大肆解说呢?怕是不够丢人的。
栾书要的是消除邦交不利的影响,免得刚上任中军将开局不利,影响到威信。
“令。”栾书突然间点了楼令的名。
楼令直立腰杆,应道:“在。”
“你维持军纪有功……”栾书开始赞扬楼令担任司马以来取得的成果,敦促接下来再接再厉,随后话锋一转,说道:“既然军纪维持得不错。你是一员猛将,也该参与到战事中来。”
楼令能说什么?只能够是应道:“诺!”
这是看到郑国决心抵抗,需要每一位能够出力的人共同出力了。
“既然郑国不愿意屈服,我们需要做最坏的打算。”栾书还是显示出了心虚。
毕竟,晋国就一个军团南下,编制里面的五个“师”,一个“师”来自栾氏,一个“师”来自旬氏,剩下就是各个家族散装拼凑起来的编制。
栾氏与旬氏都不是以能打而闻名,甚至栾氏私军的战斗力比较一般,怎么可能不让栾书没有开打就先出现顾虑?
这个也是栾书错误判断了形势,以为郑国被吓唬一番就会屈服,结果郑国表现出要坚决抵抗的态度,一下子反而让栾书先自己心虚了。
“中军佐?”栾书看向了智首,说到:“请中军佐派人前往宋国,邀请他们出兵。”
智首没有拒绝,应了下来。
随即,栾书又表示会派人去鲁国和曹国,邀请两国出兵。
这样一来,本是晋国要单独教训郑国,改为召唤宋国、鲁国和曹国助战了。
“不从国内调动援军吗?”步毅问道。
众人也就看向了栾书。
栾书却是眯着眼睛看了步毅好一会,发现众人一直在注视自己,不给个说法实在不行,说道:“我会派人请示君上。”
那就是,栾书并没有把握从国内调来援军了。
会议解散之后,各自有需要忙碌的地方。
楼令带人巡视了营盘一圈,后面来到智首的营帐。
智首本来在书写什么,看到楼令过来,放下笔说道:“这一战……情况有点难料。”
讲实话,楼令也觉得这一战可能要糟。
没太特别的原因,只看到栾书事先就错误估计了局势,轮到郑国表现出要大打一场的架势再摇人,摆明就是失了先机。
同时,鲁国正在跟齐国交战,为了夺回“艾陵”几乎倾尽所有兵力。
在那种情况下,鲁国能不能派来军队助战都难说,哪怕派来军队不是数量极少,大概也是质量会很堪忧。
再说宋国,他们之前跟楚国大打了一场,闹到要易子而食才撑得住。
宋国刚刚被迫与楚国结盟,目下郑国是楚国的盟友,盟友的盟友能打吗?
即便是宋国愿意相助晋国,他们刚刚大失血不久,再与楚国悖盟出兵相助晋国打郑国,道义上也说不过去啊。
至于曹国?这就是一个小国,倾国之兵不知道能不能达到一万,纯粹就是个充当摇旗呐喊角色的队友。
最最最重要的是什么?栾书无法从国内摇人!
“郤氏肯定愿意相助,只是郤克刚过世,几位郤氏的核心人物根本无法统兵出征。”
“赵氏本身就在内乱,并且他们肯定不愿意帮助栾氏,不可能出兵的。”
“范氏还在清扫赤狄,他们哪怕愿意出兵南下,多的兵力抽不出来,兵力少了则是没有用。”
“韩氏?他们似乎没有在做什么事情,问题在于韩氏没有获得正式卿位,凭什么多出力?”
“旬氏倒是有充足的兵力,可是旬氏的私军来得多,不是喧哗夺主了嘛。”
楼令思来想去,除非是晋君獳出手,要不然栾书是真的得不到强有力的帮助了。
晋君獳会出手吗?他是仲裁者的身份,刚刚力挺栾书成为中军将,结果栾书表现得太没有用,不直接撸掉就算不错,怎么可能下血本支持。
所以,楼令看出了智首的想法,其实本身的想法也跟智首一样,都是:这一战恐怕会输!
有了这个认识的楼令来老丈人这边,只是智首地位比较高,应该掌握更多的信息,想要得到确认罢了。
结果,楼令从智首这里得到了几乎可以肯定的答案,一下子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什么怎么做?
有机会自然是掌握,需要拿命去拼能够咬牙试一试,注定要丢掉小命或是会让家族私军损失惨重,真的就是免了。
当然了,楼令不会傻到将观察到的悲观局面说出去,更不会将对局势的悲观判断表现出来,平时该怎么样,还是那个样子。
晋军踏入“密”的地界。
郑国那边的统帅乃是公子偃。
这一位公子偃在晋军抵达之后,派来使者指责晋国不宣而战,要求晋军立刻离开郑国的势力范围。
栾书直接爆发,将公子偃的使者赶走。
不久之后,公子偃再一次派来使者,邀请晋军展开堂堂正正之战。
很显然,栾书被公子偃的举动气得不轻,只是选择忍耐下来,没有应战的同时,一样没有选择撤军。
只不过,栾书的忍耐却是影响到了晋军的士气了。
要是仍旧由郤克担任中军将或是出征军团的统帅,哪里能忍得下来,哪怕兵力比敌军少了两倍,绝对是直接发起攻势。
新任中军将展现出了自己的风格,奈何就是晋军很不适应栾书的行事作风,不少人请战被拒绝之后,晋军的士气变得更加低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