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父辈眼中的创业(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用工荒是前几年出现的新现象,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找工作的人,一边是招不到人,而父辈那一代是最能体现出来的。
我们父辈那一代的经济水平不是太高,正常读了几年书就出来忙活生计,开始挣钱糊口,那时候不像我们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地方已经12年义务教育了)读书不要钱,每个家庭的孩子也不是一两个,根本承担不起。
那时候也是瓦房兴起的年代,结婚的话都是推掉土房建瓦房,那时候瓦房也是农村里家庭条件好不好的象征。
所以瓦工师傅成了香馍馍,只要学会了瓦工去哪里都能吃上一口热饭,学不会的也可以跟着熟人混一下饭吃,也就是小工,纯粹的力气活。
在我映像当中父亲的朋友都是一些各地的瓦工和木匠师傅,我爸经常给我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子”,只要他们有做工的地方就会联系其他师傅,其他人也是如此。
我见过父辈们遭遇用工荒的情景,早上四五点就有大批人在工地门前等活干的。因为他们都是小工一类干体力活的,没有什么技术要求,所以正常都是按天招人干活,干完活当天结算工资。
因为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工地基本都是架好模板浇筑混凝土完成的,对于小工的需要并不是很多,所以有很多人是没有活干的。
我的爸爸他们虽然是稍微好一点的瓦工但是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很多人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砌墙抹灰,也开始贴地砖和墙砖,跟着装修公司走。
因为都是体力活,所以到了中年以后就会有各种并发症,不是胳膊疼就是腰疼。加上前些年工资难要的问题,更加加剧了父辈们回家的决心。
或许父辈他们对着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回去后都想保留着自己最后的几亩地。我爸曾经说:“就算以后我没有工作了,但是有这几亩地我就能养活我自己”。
随着国家包田政策的推行,也刺激了父辈他们想要包田种地的心。只要是从事农业种植种粮,就有粮食直补、综合农资补贴;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良种补贴,这些属于国家普惠性质的补贴。
从事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种植,而且用的种子是指定品号,也可以享受本对象作物的良种补贴。还有,就是地方性政策,如果地方规定土地流转到一定面积,给予每亩补贴多少钱,只要承包了规定面积的土地就可以享受到地方性补贴。
而且对于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人也是有好处的,假如家中长辈年岁大了无法耕作,而子孙又在城中发展。这时候就可以将田转给别人使用,不仅每年有国家补贴的农村家户承包土地的补贴,还有承包户包田给的土地使用钱。
于是承包土地就成了父辈他们创业的源头,因为家乡坐落于鱼米之乡,刚开始种植芡实变成了人们包田创业的目标,芡实的高价格引人注目。但是真正实行的人少之又少,没有相关的种植管理经验成了难题。
那时候父辈他们饭后的谈资就是那个谁谁谁包田成大户老板了,以后会发大财的,见面了也都是叫着老板的称呼。
第一年种植芡实的人也确实发财了,因为那年极其好的天气,芡实果实大丰收,剥壳的芡实米收购价就达到了二十多块钱。
那短短时间也带给我家镇上带来了很多工作岗位,剥壳成米的芡实三块钱一斤,我们一条街上很多都是在家带孩子的,除了送小孩上下学其他都是闲谈的时间,剥一天芡实就有几十块钱的生活费。
“她大娘快来剥鸡头米(家乡别称)”邻居三五成群呼喊,坐在一块聊着天就能剥上一天,到点了去接各自的小孩回家,忙活完晚饭最后结束一天的时间。
(几天没有更新了,感谢给的推票和对我的支持,写的不好又更新慢,所以赶紧冒个泡)
用工荒是前几年出现的新现象,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找工作的人,一边是招不到人,而父辈那一代是最能体现出来的。
我们父辈那一代的经济水平不是太高,正常读了几年书就出来忙活生计,开始挣钱糊口,那时候不像我们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地方已经12年义务教育了)读书不要钱,每个家庭的孩子也不是一两个,根本承担不起。
那时候也是瓦房兴起的年代,结婚的话都是推掉土房建瓦房,那时候瓦房也是农村里家庭条件好不好的象征。
所以瓦工师傅成了香馍馍,只要学会了瓦工去哪里都能吃上一口热饭,学不会的也可以跟着熟人混一下饭吃,也就是小工,纯粹的力气活。
在我映像当中父亲的朋友都是一些各地的瓦工和木匠师傅,我爸经常给我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子”,只要他们有做工的地方就会联系其他师傅,其他人也是如此。
我见过父辈们遭遇用工荒的情景,早上四五点就有大批人在工地门前等活干的。因为他们都是小工一类干体力活的,没有什么技术要求,所以正常都是按天招人干活,干完活当天结算工资。
因为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工地基本都是架好模板浇筑混凝土完成的,对于小工的需要并不是很多,所以有很多人是没有活干的。
我的爸爸他们虽然是稍微好一点的瓦工但是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很多人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砌墙抹灰,也开始贴地砖和墙砖,跟着装修公司走。
因为都是体力活,所以到了中年以后就会有各种并发症,不是胳膊疼就是腰疼。加上前些年工资难要的问题,更加加剧了父辈们回家的决心。
或许父辈他们对着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回去后都想保留着自己最后的几亩地。我爸曾经说:“就算以后我没有工作了,但是有这几亩地我就能养活我自己”。
随着国家包田政策的推行,也刺激了父辈他们想要包田种地的心。只要是从事农业种植种粮,就有粮食直补、综合农资补贴;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良种补贴,这些属于国家普惠性质的补贴。
从事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种植,而且用的种子是指定品号,也可以享受本对象作物的良种补贴。还有,就是地方性政策,如果地方规定土地流转到一定面积,给予每亩补贴多少钱,只要承包了规定面积的土地就可以享受到地方性补贴。
而且对于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人也是有好处的,假如家中长辈年岁大了无法耕作,而子孙又在城中发展。这时候就可以将田转给别人使用,不仅每年有国家补贴的农村家户承包土地的补贴,还有承包户包田给的土地使用钱。
于是承包土地就成了父辈他们创业的源头,因为家乡坐落于鱼米之乡,刚开始种植芡实变成了人们包田创业的目标,芡实的高价格引人注目。但是真正实行的人少之又少,没有相关的种植管理经验成了难题。
那时候父辈他们饭后的谈资就是那个谁谁谁包田成大户老板了,以后会发大财的,见面了也都是叫着老板的称呼。
第一年种植芡实的人也确实发财了,因为那年极其好的天气,芡实果实大丰收,剥壳的芡实米收购价就达到了二十多块钱。
那短短时间也带给我家镇上带来了很多工作岗位,剥壳成米的芡实三块钱一斤,我们一条街上很多都是在家带孩子的,除了送小孩上下学其他都是闲谈的时间,剥一天芡实就有几十块钱的生活费。
“她大娘快来剥鸡头米(家乡别称)”邻居三五成群呼喊,坐在一块聊着天就能剥上一天,到点了去接各自的小孩回家,忙活完晚饭最后结束一天的时间。
(几天没有更新了,感谢给的推票和对我的支持,写的不好又更新慢,所以赶紧冒个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