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石头记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收藏,求推荐票!)
自打谢慎满怀欣喜的接受孔教谕的特训,他就觉得整个人似灵魂出窍一般,走起路来都是一摇一晃的......
孔教谕不愧是县学教谕,连教书育人的方法都那么与众不同。谢慎每日在学堂进学后,还要按照孔教谕画出的重点温习四书集注。这个过程是极为痛苦的,因为谢慎的底子不算扎实,看到四书集注的某一部分时他会反应不过来其在四书中的具体位置。
反推回去是个极为劳费心神的体力活,好在谢慎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坚信突击温习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这是实践得出的真理!
算上在书院学堂与同窗一同进学的时间,谢慎每日在读书上花的时间已经有五六个时辰之多。这当然是勤奋的表现,便连一向不苟言笑的孔教谕都夸耀了谢慎一番。
年轻人嘛,多吃点苦是好的。面对孔教谕这样的口气,此刻的谢慎只有未语泪先流了......
谢慎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经过几个月的特训谢慎对于儒家四书五经的掌握理解提升了几个档次。对此,孔教谕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此子天赋异禀,现在又把基础补牢,来年的县试必然大有所为。
孔教谕在余姚县学任教多年,见多了所谓才子神童。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托着家族名望而得的虚名,实力远不及谢慎这样的寒门子弟。
人都是有私心的,孔教谕当然也不例外。
余姚乃科举强县,但中列三甲的多是世家子弟,寒门子弟中进士的并不多。
如果在他的悉心调教下谢慎能够争一口气中得进士,那他孔德道科举圣手的名声便会在整个绍兴府乃至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传开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这里暂且不表。
谢慎结束了孔教谕的魔鬼特训,整个人累瘦了一圈。若不是还有王守文和谢丕买来了不少补品帮助谢慎补上了气血,谢慎真可能积劳成疾。
谁说读书轻松来着?那要看怎么读!像孔教谕要求的这样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全部,也只有王守仁这样的变态大牛可以做到吧。
哎,还好和王守仁不是同科取士,不然还不被虐的怀疑人生?
十日已毕,又到了休息的时间。三人一起出了书院,走在大街上闲逛。
仲夏的余姚城十分闷热,汗水顺着谢慎的脖颈直往下淌。谢慎前世就最怕江浙的这种湿热天气,现下则更是愁苦。这可是大明朝,没有空调风扇鼓风机,想想湿透全身独自坐在竹楼里大口喘着粗气,谢慎便是一阵恶寒。
对于水芸,谢慎竟然生出一丝想念来。感情这东西还真是培养出来的,起初在王家山庄里见到水芸谢慎只是有些好感,但几个月下来他隐隐觉得身边有这么一个知心人还是很不错的。
再怎么说,谢慎现在也是可以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人啊。
感情同样是需要维系的,既然水芸对谢慎很好,少年自然也想着投桃报李。
去到临街封记胭脂铺买了一套脂粉,又去陈家绸缎铺扯了一匹浙花给小娘子和大嫂做套新衣裳,谢慎已是心满意足。
而此刻王守文和谢丕都不可思议的盯着谢慎,这厮也太容易满足了吧......
“慎大哥,你就买这些,水芸姑娘不会生气吧。”
谢丕搓了搓手掌,小心的问道。
谢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你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这些都是我省吃俭用攒出来的,哪像你们随便动动手指头就能穿遍锦衣华服,样式还不带重的。”
一旁的王守文嘿嘿笑道:“慎贤弟,我们也有我们的苦啊,婚事都被父兄掌控,想讨个称心娘子比登天还难。哪像慎贤弟,年纪轻轻就有水芸暖床。”
谢慎笑骂道:“哪像你说的那般,算了不跟你闲扯了,上次交给你的文稿你和他们谈的怎么样了。”
“额,是那《石头记》的文稿吧。我找了几家书铺去谈,他们都争抢着要呢。我寻思着找个出价最高的卖出去得了,不过这当然还得看慎贤弟你的意思。”
在孔教谕对谢慎进行魔鬼特训时,谢慎也找了个法子换了换脑子。不然整日脑袋里装的都是四书五经,迟早得魔怔了不可。
思前想后,谢慎便把红楼梦默记了出来。
毕竟四大名著里谢慎最熟悉的就要数红楼梦,几乎每一个情节他都能倒背出来。
明代小说业极为繁盛,出书当个自由撰稿人似乎是个不错的营生。像谢慎这样的寒门子弟,肩不能抗,手不能提,要想赚些银钱补贴家用也只能来写书了。
不过他不想因此耽误了科举,自然是不能用真名了。
“冯家铺子给的是五五分成,薛家是加一成,刘家是七三。不过这三家里冯家入行最早,去他家买手抄本的最多。”
王守文不疾不徐的说着,谢慎听着却是眉头紧皱。
怎么这些书坊铺子售卖的小说册本还都是手抄本为主?在谢慎的印象中明代小说业发达,活字印刷术也已经普及,那为何不用活字印刷术来印书呢。
“这些铺子都是手抄本?为何不用活字印刷?”
王守文嘿嘿一笑道:“咱们绍兴府都是木活字印刷,印一批稿子要是卖不出去可都废了。手抄虽然慢些,但却可随时掌握书稿数量,不至于亏本。”
原来如此!
毕竟明代没有知识产权和笔名意识,读者也多是看书不看人的。这就导致一本书在真正出售前谁都不敢保证销量。这些书坊铺子又都是小本经营,为了规避风险他们自然选择更为稳妥的手抄本来售卖了。
“那便冯家吧,现在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看到《石头记》,至于银钱少拿一些不打紧。”
谢慎虽然已经将全本红楼梦默记出来,但决定一次只给书坊十回稿子。这样一旦销量上去了,书坊再来和谢慎谈时他也好顺势加价!
......
......
(求收藏,求推荐票!)
自打谢慎满怀欣喜的接受孔教谕的特训,他就觉得整个人似灵魂出窍一般,走起路来都是一摇一晃的......
孔教谕不愧是县学教谕,连教书育人的方法都那么与众不同。谢慎每日在学堂进学后,还要按照孔教谕画出的重点温习四书集注。这个过程是极为痛苦的,因为谢慎的底子不算扎实,看到四书集注的某一部分时他会反应不过来其在四书中的具体位置。
反推回去是个极为劳费心神的体力活,好在谢慎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坚信突击温习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这是实践得出的真理!
算上在书院学堂与同窗一同进学的时间,谢慎每日在读书上花的时间已经有五六个时辰之多。这当然是勤奋的表现,便连一向不苟言笑的孔教谕都夸耀了谢慎一番。
年轻人嘛,多吃点苦是好的。面对孔教谕这样的口气,此刻的谢慎只有未语泪先流了......
谢慎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经过几个月的特训谢慎对于儒家四书五经的掌握理解提升了几个档次。对此,孔教谕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此子天赋异禀,现在又把基础补牢,来年的县试必然大有所为。
孔教谕在余姚县学任教多年,见多了所谓才子神童。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托着家族名望而得的虚名,实力远不及谢慎这样的寒门子弟。
人都是有私心的,孔教谕当然也不例外。
余姚乃科举强县,但中列三甲的多是世家子弟,寒门子弟中进士的并不多。
如果在他的悉心调教下谢慎能够争一口气中得进士,那他孔德道科举圣手的名声便会在整个绍兴府乃至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传开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这里暂且不表。
谢慎结束了孔教谕的魔鬼特训,整个人累瘦了一圈。若不是还有王守文和谢丕买来了不少补品帮助谢慎补上了气血,谢慎真可能积劳成疾。
谁说读书轻松来着?那要看怎么读!像孔教谕要求的这样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全部,也只有王守仁这样的变态大牛可以做到吧。
哎,还好和王守仁不是同科取士,不然还不被虐的怀疑人生?
十日已毕,又到了休息的时间。三人一起出了书院,走在大街上闲逛。
仲夏的余姚城十分闷热,汗水顺着谢慎的脖颈直往下淌。谢慎前世就最怕江浙的这种湿热天气,现下则更是愁苦。这可是大明朝,没有空调风扇鼓风机,想想湿透全身独自坐在竹楼里大口喘着粗气,谢慎便是一阵恶寒。
对于水芸,谢慎竟然生出一丝想念来。感情这东西还真是培养出来的,起初在王家山庄里见到水芸谢慎只是有些好感,但几个月下来他隐隐觉得身边有这么一个知心人还是很不错的。
再怎么说,谢慎现在也是可以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人啊。
感情同样是需要维系的,既然水芸对谢慎很好,少年自然也想着投桃报李。
去到临街封记胭脂铺买了一套脂粉,又去陈家绸缎铺扯了一匹浙花给小娘子和大嫂做套新衣裳,谢慎已是心满意足。
而此刻王守文和谢丕都不可思议的盯着谢慎,这厮也太容易满足了吧......
“慎大哥,你就买这些,水芸姑娘不会生气吧。”
谢丕搓了搓手掌,小心的问道。
谢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你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这些都是我省吃俭用攒出来的,哪像你们随便动动手指头就能穿遍锦衣华服,样式还不带重的。”
一旁的王守文嘿嘿笑道:“慎贤弟,我们也有我们的苦啊,婚事都被父兄掌控,想讨个称心娘子比登天还难。哪像慎贤弟,年纪轻轻就有水芸暖床。”
谢慎笑骂道:“哪像你说的那般,算了不跟你闲扯了,上次交给你的文稿你和他们谈的怎么样了。”
“额,是那《石头记》的文稿吧。我找了几家书铺去谈,他们都争抢着要呢。我寻思着找个出价最高的卖出去得了,不过这当然还得看慎贤弟你的意思。”
在孔教谕对谢慎进行魔鬼特训时,谢慎也找了个法子换了换脑子。不然整日脑袋里装的都是四书五经,迟早得魔怔了不可。
思前想后,谢慎便把红楼梦默记了出来。
毕竟四大名著里谢慎最熟悉的就要数红楼梦,几乎每一个情节他都能倒背出来。
明代小说业极为繁盛,出书当个自由撰稿人似乎是个不错的营生。像谢慎这样的寒门子弟,肩不能抗,手不能提,要想赚些银钱补贴家用也只能来写书了。
不过他不想因此耽误了科举,自然是不能用真名了。
“冯家铺子给的是五五分成,薛家是加一成,刘家是七三。不过这三家里冯家入行最早,去他家买手抄本的最多。”
王守文不疾不徐的说着,谢慎听着却是眉头紧皱。
怎么这些书坊铺子售卖的小说册本还都是手抄本为主?在谢慎的印象中明代小说业发达,活字印刷术也已经普及,那为何不用活字印刷术来印书呢。
“这些铺子都是手抄本?为何不用活字印刷?”
王守文嘿嘿一笑道:“咱们绍兴府都是木活字印刷,印一批稿子要是卖不出去可都废了。手抄虽然慢些,但却可随时掌握书稿数量,不至于亏本。”
原来如此!
毕竟明代没有知识产权和笔名意识,读者也多是看书不看人的。这就导致一本书在真正出售前谁都不敢保证销量。这些书坊铺子又都是小本经营,为了规避风险他们自然选择更为稳妥的手抄本来售卖了。
“那便冯家吧,现在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看到《石头记》,至于银钱少拿一些不打紧。”
谢慎虽然已经将全本红楼梦默记出来,但决定一次只给书坊十回稿子。这样一旦销量上去了,书坊再来和谢慎谈时他也好顺势加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