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宇文海 > 第72章 春回大地

第72章 春回大地

作者:爱吃芥蓝炒牛肉的田懿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归乡序曲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李明远站在刚刚下过雨的火车站台上,望着那条通往故乡的铁轨,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感。十年的城市生活,让他的脸上多了几分沧桑,眼神里藏着对都市喧嚣的疲惫和对田园宁静的向往。

    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灰色风衣,手里提着一个旧旅行包,里面装着换洗的衣物和一些个人用品。李明远深吸一口气,踏上了回家的列车。随着火车缓缓启动,窗外的景色开始从城市的高楼大厦转变为郊外的绿意盎然。

    列车在田野间穿行,李明远靠在车窗边,目光追随着窗外那些熟悉的景致。他记得小时候,每到清明前后,父亲总是会带着他去田里种瓜点豆。那时的他,总是兴奋地跟在父亲身后,小手拿着种子,小心翼翼地埋在湿润的泥土里。

    车厢里的乘客不多,有的人在打盹,有的人在低头玩手机,而李明远则是闭目沉思。他想起了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庞,那双曾经教会他播种的手,如今已经变得粗糙而无力。电话里,父亲的声音虽然依旧坚定,但李明远能感受到那股子隐隐的孤独和期待。

    火车终于到站,李明远拖着行李走下车厢,脚步有些沉重。站台上,父亲李大山的身影显得格外醒目。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身挺拔的身姿和坚毅的眼神,依旧是李明远记忆中的模样。

    “明远,你回来了。”李大山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笑容是如此的温暖。

    “爸,我回来了。”李明远快步走上前,紧紧地拥抱着父亲。那一刻,所有的城市喧嚣都被抛之脑后,他的心,仿佛也随着这个拥抱,重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父子俩并肩走出车站,李明远看着那些变化不大的街道,听着父亲讲述村里的新鲜事,心中的归属感越发强烈。他们穿过村庄,走向那片熟悉的土地,那里有他们的根,有他们的过去,也将有他们的未来。

    二:故土重游

    李明远跟随父亲的脚步,穿过了那条蜿蜒的乡间小路,两旁是新绿的麦田,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丘,天空一片湛蓝。他深深吸了一口空气,那是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是童年记忆中最纯粹的气息。

    “这些年村子变化不小啊。”李明远感叹道,眼前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几个孩子在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着太阳,聊着天。

    “是啊,自从政府推广乡村旅游,这里的变化可大了。”李大山指着一座新建的游客接待中心说,“你看,那边就是我们村的新景点,吸引了不少人呢。”

    他们走进了村中,迎面而来的是张桂花阿姨,她一见到李明远就笑开了花:“明远啊,你可算是回来了!这都多少年了?”

    “阿姨好,有十年了吧。”李明远微笑着回答,张桂花阿姨的笑容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不远处,王大力叔叔正在修理自家的小四轮拖拉机,看到李明远,他放下手中的工具,热情地迎了上来:“明远,听说你要回来帮忙种地了?这下子咱们村可是多了一个壮劳力啊!”

    “大力叔,我会尽力而为的。”李明远点头笑道,王大力叔叔那粗犷的性格和豪爽的笑声总是能让人感到踏实。

    走过村中的小巷,李明远看到了刘小芳,那个曾经一起捉迷藏、放风筝的女孩。如今的她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帮着母亲晾晒刚洗好的衣服。

    “小芳,你还记得我吗?”李明远走上前,带着些许戏谑的口吻。

    刘小芳抬起头,一双明亮的眼睛在阳光下闪着光:“怎么会不记得,你是明远哥啊!”

    两人相视一笑,童年的记忆如同溪流般涌入心头。李明远发现,尽管时间改变了很多事物,但这份乡愁和对土地的情感,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夜幕降临,李明远和父亲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听着蛙鸣虫叫,望着满天星斗。他知道,明天就要开始忙碌的农活了,但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平静。这片故土,这些亲人,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三:春耕启始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轻轻地抚醒了沉睡的村庄。李明远从床上坐起,伸了个懒腰,昨晚的对话和回忆仍在脑海中回响。今天,他将正式开始自己的农耕生活。

    早餐过后,李大山带领着儿子走进仓库,那里摆放着锄头、铁锹、水桶等各种农具。每一样都沾满了泥土的痕迹,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汗水。

    “明远,这些工具你可能不太熟悉了,我来教你。”李大山拿起一把锄头,动作熟练地向李明远展示如何使用。

    李明远接过锄头,模仿着父亲的动作,但很快就感到了背痛和手酸。他不禁苦笑:“爸,看来我真的生疏了。”

    “没关系,慢慢来,习惯就好了。”李大山鼓励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他们来到了田间地头,开始了春耕的第一步——翻土。李明远跟随着父亲的步伐,用力地挥动锄头,将一块块坚硬的土地翻松。阳光照在他的背上,汗水顺着脊背流淌下来,滴落在新翻的泥土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远逐渐找到了节奏,翻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充实感,这是在城市里从未有过的体验。

    午后的阳光变得更加炽热,父子俩决定休息一会儿。他们坐在树荫下,喝着凉水,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爸,现在种瓜点豆还来得及吗?”李明远好奇地问。

    “正是时候。”李大山点点头,“清明前后是播种的最佳时期,雨水充足,气温适宜。”

    就在这时,村里的年轻人赵晓波走了过来,他是李明远儿时的玩伴,如今已经是村里的小有名气的农业专家。

    “明远哥,你也开始种地了啊?”赵晓波笑着打招呼。

    “是啊,晓波,你来得正好,给我讲讲种瓜点豆的技巧吧。”李明远诚恳地说。

    赵晓波点了点头,开始详细地解释起来:“种瓜要选择肥沃的土地,土壤要保持湿润;点豆则需要稍微干燥一些的环境,还要注意防虫害。”

    李明远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他知道,这些知识对他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夕阳西下,一天的劳作结束了。李明远和父亲一起收拾工具回家。虽然身体疲惫,但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四:矛盾萌芽

    随着春耕的深入,李明远开始尝试将自己在城市学到的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到田间管理中。他引进了一些高效肥料和改良种子,希望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然而,这些新鲜事物并没有得到所有村民的认可。

    一天傍晚,李明远在村委会举办的农业知识讲座上,兴致勃勃地向村民们介绍了滴灌技术和生物防治法。但他的话音刚落,就被一阵低沉的议论声所打断。

    “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真的有用吗?”一位年长的村民皱着眉头质疑道。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地的,也没见得收成不好。”另一位村民也跟着附和。

    李明远感到了一丝尴尬,但他还是耐心地解释:“这些新技术能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的生长环境。”

    然而,保守的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村民仍旧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开始暗中指责李明远是在搞破坏,认为他的做法会给村里带来不祥之兆。

    与此同时,李明远和赵晓波之间也出现了裂痕。赵晓波认为李明远的方法太过激进,忽视了村里的实际情况和传统习俗。

    “明远哥,你这样做会让很多人不适应的。”赵晓波在一次争执中无奈地说。

    “晓波,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但我们不能总是固守过去,适当的改变是必要的。”李明远坚持己见。

    这场争执没有得到解决,两人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李明远开始感到孤立,他的改革计划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氛围中,李明远更加努力地工作,他希望通过实际的成果来说服村民。每天,他都是第一个来到田间,最后一个离开。他的双手变得粗糙,脸上的皮肤也被晒得黝黑。

    然而,就在他准备迎接第一批收获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村庄,冲毁了部分田地。那些使用了新技术的土地因为排水系统不佳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这次自然灾害成为了压垮村民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开始公开反对李明远的改革计划,甚至有人提出要求他停止使用这些“不祥”的技术。

    面对这样的困境,李明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挫败。他开始怀疑自己回到家乡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真的能够帮助村庄发展。夜晚,他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望着星空沉思,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五:风雨欲来

    乌云密布的天空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李明远站在田间,眉头紧锁,眼前的灾情让他心如刀绞。那些被暴雨冲毁的土地正是他辛苦改良的试验田,现在却成了众矢之的。

    “这都是你招来的祸!”一位愤怒的村民在村口大会上指责李明远,声音中充满了不满和失望。

    李明远站在众人面前,面对着一片指责的目光,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他知道,这场灾难不仅仅是对他的打击,更是对整个村庄信心的挑战。

    “我只是想帮助大家提高产量,我没有想到会这样。”李明远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尽管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和痛苦。

    “你这是在拿我们的生计开玩笑!”另一位村民愤怒地说,“我们不需要你的所谓现代化!”

    李大山站在人群中,看着儿子受到如此对待,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李明远的初衷是好的,但这些新技术确实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改进。

    赵晓波也在人群中,他的眼神复杂。作为朋友,他不想看到李明远如此艰难;但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他又不得不承认新技术的确存在问题。

    会议结束后,村民们愤愤不平地散去。李明远默默地收拾着残破的工具,心中充满了迷茫。他开始思考是否应该放弃,是否自己真的不适合这里的生活。

    那晚,李大山来到儿子的房间,看着他沉默寡言的样子,轻声说道:“明远,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中吸取教训。”

    “爸,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李明远抬头望着父亲,眼中闪烁着无助的光芒。

    “你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李大山坐在儿子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你需要了解村民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改变总是需要时间的。”

    李明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点头。他知道父亲说的是对的,他不能就这样放弃。他需要找到一种既能接受新技术又能尊重传统的平衡点。

    第二天,李明远早早来到田间,开始仔细检查受损的土地。他决定从头再来,一边修复土地,一边重新规划自己的改革方案。他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风雨之后,他相信总会有彩虹。

    六:和解与希望

    春天的尾巴悄然离去,夏日的热情如期而至。李明远站在田间地头,眺望着那片经过一番努力重新耕种的土地。阳光下,一排排瓜藤蔓延开来,豆苗也破土而出,生机勃勃。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李明远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农田的管理中。他开始主动与村民们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顾虑。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理解了村民们对于传统的执着和对新技术的担忧。

    赵晓波也注意到了李明远的改变。他看到李明远不再是一味地推行自己的想法,而是开始融入村民的智慧和经验。于是,他决定伸出援手,两人开始共同研究如何将传统农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在赵晓波的帮助下,李明远调整了种植方案,采用了更适合当地环境的生物防治方法,并且在灌溉系统中加入了节水措施。他们还组织了几次小型的示范活动,让村民们亲眼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实际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开始接受李明远的努力。尤其是当他们看到那些经过改良的土地产出了丰硕的果实时,他们的态度逐渐软化。那些曾经对李明远冷嘲热讽的人开始向他请教农业知识,甚至有人主动提出要学习新的种植技术。

    秋天到来时,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整个村庄。李明远和赵晓波的合作取得了成功,他们的农田成为了全村产量最高的地方。村民们纷纷赞扬两人的努力,那些曾经的分歧和矛盾似乎都随风而去。

    在一个金色的傍晚,村民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举办了一个庆祝丰收的晚会。篝火旁,人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夜空。李明远和赵晓波被邀请到了最前面的位置,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明远哥,你做到了!”赵晓波拍着李明远的肩膀,眼中充满了赞赏。

    “是我们做到了,晓波。”李明远微笑着回应,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满足。

    那一刻,李明远意识到,真正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尊重和理解。他感谢自己没有放弃,更感谢那些愿意给予他机会的人们。

    夜空中烟花绽放,五彩斑斓的光芒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李明远抬头望着这绚烂的光景,心中暗自许下一个新的愿望:继续守护这片土地,让它孕育出更多的希望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