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10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白兄是追求自由,傲岸不屈的当世大才”已然决定开始赶往长安的杜甫抢答道。
刘宋。
谢灵运一边品着杯中的酒一边摇头“寄情山水,且向园林寻一个安心处吧”
他已经将这个异代之下的天才粉丝归为同类了。
寻阳。
陶渊明悠然一叹 “李太白可称孤高傲世之人,保守本真,亦是另一种守拙行迹。”不愿折节于仕宦,不愿巧言于权伪,实在值得赞叹。
很明显,陶渊明也成了李白的粉丝。
未央宫。
刘彻仔细咂摸了一遍,回答道“朕还是觉得谪仙人这个称谓适合他。”
李白确实像谪落凡尘的仙,要是谪落在他的武帝朝就更好了。
汉初。
刘邦笑道 这位诗人豪放不羁,倒是很对乃公的胃口。
曹操的诗虽然写得不错,但他对挟了汉家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天然缺乏好感;陶渊明的诗也写得好,但平淡真淳,不及李诗奔腾耀目,读李白的诗,他觉得心中块垒都被一扫而尽了。
刘邦摸了摸下巴要不把李白的诗都抄下来,送给刘盈日日品读,也好改改他的性子
北宋。
苏轼评价道“太白既是神仙中人,借梦境书写表达自由之追求,然则文脉之中,无亲、愤激之情可见。
苏辙觉得有趣 “兄长,你觉得李太白是否有从政之能”
苏轼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道“贺监称太白为谪仙人,既然是仙人,又岂可等闲视之”他说得不甚明白,苏辙还想再问,水镜已经在继续了。
相信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想法,他或许豪放不羁,或许消极避世,或许傲岸不屈,或许愤世嫉俗但无可否认,他是大唐最耀眼的诗人,他有自己的解脱之道。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长安三年的繁华,也只是像梦一般,自古以来,任何事情都会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李白好像想明白了,所以他要青崖放鹿,须行即骑访名山。现实世界达不到他的标准,所以他要
往山水中去。那大家觉得,李白其实有没有可能留在
长安他怎样才能留在长安
长安院落。
贺知章一捋胡须,胸有成竹道 “你自然能留,但你必不愿留。”
李白笑了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若摧眉折腰能留,我必不留”太白风骨,正是如此。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按理说,唐玄宗应该还是变喜欢李白的,不然费那么大劲把人从民间招徕干嘛如果,李白愿意安心做一个文士,写写盛世辞章,应该过得也很不错。
兴庆宫。
将杨国忠等人发作一同的唐玄宗还有些气不顺,此时听到这话心里又烦怨上了就是啊朕对他还不够好吗却辇相迎御手调羹,他安安心心做个翰林供奉不就好了多少人想做还做不上呢
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一身傲骨,或者说,真正的士人就该如此。“折腰”一词,大家应该可以联想到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怎么能卑躬屈膝侍奉权贵呢这会使我一辈子都心怀耿耿,无法开心。最后一句,他为自己的辞官离去作了注脚。
寻阳。
陶渊明举起酒杯遥遥一敬 “吾道不孤”东晋。
潘府的气氛有些不同寻常。一个着装简朴但不失气质的妇人端坐主位,旁边侍立的男子身材修长,面如冠玉,只让人看一眼便会忍不住红了脸躲开,这便是潘府主家,时下有名的美男子潘岳。
此时,潘岳的神情似乎带了几分惶恐,主位上的潘母柳眉倒竖面色含愠,语气里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
“你看看人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家连皇帝都不愿攀附,你呢对着贾谧马车卷起的尘土下拜你还有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风骨
潘安面上一闪而过的窘迫 “母亲,贾家势大,孩儿若想有所寸进,就必须依附于他啊”
潘母眼睛一瞪“你已经是黄门侍郎了,俸禄丰厚,儿啊,你该知足了”说到最后几乎忧心忡忡。
一旁的潘岳沉默不语,气节、风骨有用吗陶渊明有气节,穷守寻阳,妻儿冻饿;李白有气节,被赐金放还,气节在权势面前什么都不是如今官场谁不攀附贾家,凭什么他不行
他只是想过好一点,有什么错
潘母见状便知道他没有听进去,心里又
急又气,大叹道“贾家势大,皇族焉能容他往后的权力倾轧必然少不了,你也听了水镜对晋室的一言半语,那八王之乱你还不及时止损,是要把这一家子一起拉下去吗
浑噩的潘岳悚然一惊,难道自己,真的错了
千百年来,对李白的讨论不休。有人觉得李白虽然说自己多么多么厉害,但他的性格其实不适合做官,政治才能也有待商榷。比如说,五四时期的胡适在编写白话文学史时就普这样阐述
“然而李白究竟是一个山林隐士。他是个出世之士,贺知章所谓天上谪仙人。他的高傲、他的狂放,他的飘逸的想象,他的游山玩水,他的隐居修道,他的迷信符篆,处处都表现出他的出世的态度。所以我们读他的诗,总觉得他好像在天空中遨游自得,与我们不发生交涉。
他尽管说他有济世、拯物的心肠,我们总觉得酒肆高歌、五岳寻仙是他的本分生涯,济世、拯物未免污染了他的芙蓉绿玉杖。
大家觉得他说得有没有道理李白是不是生来就不适合也不愿意做官
兴庆宫。
李隆基将水镜上的文字看完,点点头,没好气地表示赞同 “说得没错,李白本便不适合做官,所以朕才放他离开,且去做他的谪仙人。
他想起水镜开头的那段视频,贵妃研磨,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应是戏说,但力士脱靴李隆基的眼睛扫过身侧的高力士。
高力士虽是宦官,但才能了得,还曾帮他平定韦后与太平公主之乱,后官至大将军,在诸皇子面前亦是爷爷辈的人物,若李太白当真让他脱靴,那便是狂妄无知至极,这样的人又如何堪当大任
说白了,这些都是官场法则,一点官场法则都不懂的人,凭什么当官
李隆基觉得胡适这段话实在说得在理。
齐地。
杜甫当下不平道 “太白兄有济世拯物之怀,高才高行卓苹不群,惜哉不与时遇,如何就是盛名难副不适合做官了
北宋。
苏轼微微皱眉 这胡适既然修文史,该是个有见地的人物,怎的这段话说得如此浅薄
李白虽修习纵横之术,又有道家风神,但骨子里仍是有兼济天下的情怀
,怎么能如此武断的认为他不合适也不愿做官
苏辙也觉得这段话有失偏颇 “太白并未有一展才华之机,是否适合,能力如何,确实不宜如此武断地结论。
长安院落。
贺知章脸色也不太好,李白是他举荐的人,他便是看中了李白的才华,认为对方能接替自己,才屡屡在圣上面前进言,这人直言李白不适合做官,岂不是在说他贺知章看走了眼
简直胡言乱语
李白笑呵呵地给他斟了杯酒 “贺监勿气,千载评说见仁见智,何必动怒呢”贺知章没好气道 “你这是认下了”李白摇摇头 “我觉得我还是愿意做官的。”至于适不适合他轻轻和贺知章碰了一下杯,但笑不语。
三国。
心情终于平复的曹操可算是能跟上水镜的思路发表意见了“要我看这话说得就不对,若那玄宗肯让李白参与政事,让他写些诏书檄文,也比净咏诵美人强啊
他想起建安五年,袁绍帐下才士陈琳所作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那真是才气纵横酣畅淋漓,他读罢不觉惊出一身冷汗,连头风都好了。
后来邺城告破,陈琳被俘,他爱其才,任命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檄文多出于陈琳之手,陈琳也从不普让他失望。
想到这里,曹操又道 “我若让孔璋咏诵美人,犹觉得折辱,李太白才学更甚于孔璋,这玄宗真是不知惜才啊对待才士,他不如我。
沉浸在自己未来悲惨经历中的曹植掀起眼皮看了自家爹一眼,默默闭上了嘴,父亲这动不动就要和人比上一比的毛病到底是什么时候染上的
汉初。
刘邦咂摸了一下 “乃公怎么觉得,这李白生错了时代”咸阳。
赢政表示赞同,不知怎的,李白总让他想起普经的那些人物,比如管晏、比如鲁仲连,比如张相。与其说李白不适合做官,倒不如说他不适合那个时代。
要弄清这一点,我们可以对李白的生平及政治理想做一个简单回顾,大家看t。
首先是李白的人生经历。5岁25岁,是他的读书与置中游历期,蜀中道教气氛浓郁,生活其中的李白自然而然也受到了道教的影响;
大约在十八岁的时候,李白隐居于大匡山,跟随赵蕤学习纵横之术,所以他的身上当然也带有纵横家的印记
蜀中还有任侠风气,据说李白剑术也很了得,所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战国时期的侠士风概对李白也很有影响。
汉初。
刘邦眼前一亮 乃公说得没错,李太白倒像个战国、秦汉之际的人物他玩味着水镜里念叨的那几句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简直把
侠士形象和侠士精神写透了。
这几句也是出自李白之手吧怎么不把全诗放出来
他实在太好奇了。
咸阳。
豪政眼中也露出几分满意,李白竟然修习过纵横术因为张相的原因,他对纵横家的观感还不错。
26岁至42岁是他的壮游、求仕期。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拜谒过李邕、裴长史、韩朝宗等人,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举荐,当然,没人理他。
李白
倒也没必要说得这么详细。
贺知章大笑 “还是老夫惹眼识英才”被提到的李邕等人谢邀,已经开始后悔了。
后来李白又入长安求仕,但基本都无果,只好黯然离去。直到42岁那年被唐玄宗诏往长安,接道诏书的李白可太高兴了,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未央宫。
刘彻没忍住笑了一下 “真是个狂士。”语气里到底是有几分欣赏。成大事者,便该有这份自信、这份傲气。
42岁到44岁在长安入仕,供奉翰林,后遭排挤,被赐金放还;44岁55岁,他再次漫游;55岁62岁,安史之乱时期,他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其后,唐肃宗以谋反罪镇压永王,李白也因为附逆永王而被流放夜郎,幸好玄宗还都,大赦天下,才得以返还62岁,病逝于当涂。
楚棠三言两语叙述完毕,众人看着水镜上简短的几行文字,有些反应不过来。
“李白就这样病死了”
刘彻觉得自己的滤镜碎了。他不是应该成仙了吗
同样觉得滤镜有点碎的还有杜甫,他待在原地,脑子里下意识想到,若真如此,李白岂非一生抱负都未昔得展
不同于其他人讶异于李白的死讯,兴庆官里的李隆基豁然起身“安史之乱这安史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历史上凡是被冠以xx之乱的名字,负面影响都是极大,比如董卓之乱、七王之乱、八王之乱,大唐,在十多年后也会生乱
他深吸一口气,想到后面的玄宗还都,安史之乱,会让他把长安都丢了
同样震惊的还有太极官中的李世民,他刚平复不久的火气又腾地一下上来了 “李隆基到底在干什么才会惹出这么大的祸乱
之前听楚棠说他昏聩,满以为只有沉溺声色和任用奸小,没想到在这儿等着,连长安都守不住,这就是他的大唐,这就是他李世民的子孙
二哥,你消消气,”长孙皇后赶紧上来劝慰,“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这样动怒也于事无补,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李世民闭着眼呼出一口气,再睁开眼手指轻颤 “去,把稚奴叫来。”
“二哥”
“治不了李隆基,朕还治不了他爷爷吗把稚奴给朕叫来”
看看他教的好孙子
武周。
武则天冷笑一声 “阿瞒,安史之乱”
李隆基从被上官婉儿叫来起便是战战兢兢,听到水镜中的讲述心更是凉了半载,如今只得强行镇定下来,行礼道 皇奶奶明鉴,此事还未发生,您不能就此定孙儿的罪。
“哦”武则天笑了, “你的意思是,那沉湎声色宠幸奸小,以致后来造成安史之乱的人不是你
“孙儿不敢反驳,但事还未起,孙儿如今还不是那玄宗,皇奶奶眼明心亮,孙儿斗胆猜测,您定然不会因此迁怒。”
武则天冷哼一声 “倒是伶牙俐齿。你可知,祸乱基业,便是你皇爷爷都不一定能容你”天子威怒扑面而来,李隆基趴在地上,冷汗涔涔。
天宝年间。
东宫,李亨此时还叫李绍以手叩击桌面,暗自沉吟 “肃宗平叛,玄宗还都,难道安史之乱爆发,父皇避离长安,那肃宗趁机”自
立了
他的手骤然收紧,肃宗,是谁会是自己吗
与此同时,永王李磷只觉后背一股凉意蹿脊而上,现在的他,真的没想谋反啊水镜你要害死我了
“太白兄是追求自由,傲岸不屈的当世大才”已然决定开始赶往长安的杜甫抢答道。
刘宋。
谢灵运一边品着杯中的酒一边摇头“寄情山水,且向园林寻一个安心处吧”
他已经将这个异代之下的天才粉丝归为同类了。
寻阳。
陶渊明悠然一叹 “李太白可称孤高傲世之人,保守本真,亦是另一种守拙行迹。”不愿折节于仕宦,不愿巧言于权伪,实在值得赞叹。
很明显,陶渊明也成了李白的粉丝。
未央宫。
刘彻仔细咂摸了一遍,回答道“朕还是觉得谪仙人这个称谓适合他。”
李白确实像谪落凡尘的仙,要是谪落在他的武帝朝就更好了。
汉初。
刘邦笑道 这位诗人豪放不羁,倒是很对乃公的胃口。
曹操的诗虽然写得不错,但他对挟了汉家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天然缺乏好感;陶渊明的诗也写得好,但平淡真淳,不及李诗奔腾耀目,读李白的诗,他觉得心中块垒都被一扫而尽了。
刘邦摸了摸下巴要不把李白的诗都抄下来,送给刘盈日日品读,也好改改他的性子
北宋。
苏轼评价道“太白既是神仙中人,借梦境书写表达自由之追求,然则文脉之中,无亲、愤激之情可见。
苏辙觉得有趣 “兄长,你觉得李太白是否有从政之能”
苏轼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道“贺监称太白为谪仙人,既然是仙人,又岂可等闲视之”他说得不甚明白,苏辙还想再问,水镜已经在继续了。
相信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想法,他或许豪放不羁,或许消极避世,或许傲岸不屈,或许愤世嫉俗但无可否认,他是大唐最耀眼的诗人,他有自己的解脱之道。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长安三年的繁华,也只是像梦一般,自古以来,任何事情都会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李白好像想明白了,所以他要青崖放鹿,须行即骑访名山。现实世界达不到他的标准,所以他要
往山水中去。那大家觉得,李白其实有没有可能留在
长安他怎样才能留在长安
长安院落。
贺知章一捋胡须,胸有成竹道 “你自然能留,但你必不愿留。”
李白笑了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若摧眉折腰能留,我必不留”太白风骨,正是如此。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按理说,唐玄宗应该还是变喜欢李白的,不然费那么大劲把人从民间招徕干嘛如果,李白愿意安心做一个文士,写写盛世辞章,应该过得也很不错。
兴庆宫。
将杨国忠等人发作一同的唐玄宗还有些气不顺,此时听到这话心里又烦怨上了就是啊朕对他还不够好吗却辇相迎御手调羹,他安安心心做个翰林供奉不就好了多少人想做还做不上呢
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一身傲骨,或者说,真正的士人就该如此。“折腰”一词,大家应该可以联想到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怎么能卑躬屈膝侍奉权贵呢这会使我一辈子都心怀耿耿,无法开心。最后一句,他为自己的辞官离去作了注脚。
寻阳。
陶渊明举起酒杯遥遥一敬 “吾道不孤”东晋。
潘府的气氛有些不同寻常。一个着装简朴但不失气质的妇人端坐主位,旁边侍立的男子身材修长,面如冠玉,只让人看一眼便会忍不住红了脸躲开,这便是潘府主家,时下有名的美男子潘岳。
此时,潘岳的神情似乎带了几分惶恐,主位上的潘母柳眉倒竖面色含愠,语气里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
“你看看人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家连皇帝都不愿攀附,你呢对着贾谧马车卷起的尘土下拜你还有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风骨
潘安面上一闪而过的窘迫 “母亲,贾家势大,孩儿若想有所寸进,就必须依附于他啊”
潘母眼睛一瞪“你已经是黄门侍郎了,俸禄丰厚,儿啊,你该知足了”说到最后几乎忧心忡忡。
一旁的潘岳沉默不语,气节、风骨有用吗陶渊明有气节,穷守寻阳,妻儿冻饿;李白有气节,被赐金放还,气节在权势面前什么都不是如今官场谁不攀附贾家,凭什么他不行
他只是想过好一点,有什么错
潘母见状便知道他没有听进去,心里又
急又气,大叹道“贾家势大,皇族焉能容他往后的权力倾轧必然少不了,你也听了水镜对晋室的一言半语,那八王之乱你还不及时止损,是要把这一家子一起拉下去吗
浑噩的潘岳悚然一惊,难道自己,真的错了
千百年来,对李白的讨论不休。有人觉得李白虽然说自己多么多么厉害,但他的性格其实不适合做官,政治才能也有待商榷。比如说,五四时期的胡适在编写白话文学史时就普这样阐述
“然而李白究竟是一个山林隐士。他是个出世之士,贺知章所谓天上谪仙人。他的高傲、他的狂放,他的飘逸的想象,他的游山玩水,他的隐居修道,他的迷信符篆,处处都表现出他的出世的态度。所以我们读他的诗,总觉得他好像在天空中遨游自得,与我们不发生交涉。
他尽管说他有济世、拯物的心肠,我们总觉得酒肆高歌、五岳寻仙是他的本分生涯,济世、拯物未免污染了他的芙蓉绿玉杖。
大家觉得他说得有没有道理李白是不是生来就不适合也不愿意做官
兴庆宫。
李隆基将水镜上的文字看完,点点头,没好气地表示赞同 “说得没错,李白本便不适合做官,所以朕才放他离开,且去做他的谪仙人。
他想起水镜开头的那段视频,贵妃研磨,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应是戏说,但力士脱靴李隆基的眼睛扫过身侧的高力士。
高力士虽是宦官,但才能了得,还曾帮他平定韦后与太平公主之乱,后官至大将军,在诸皇子面前亦是爷爷辈的人物,若李太白当真让他脱靴,那便是狂妄无知至极,这样的人又如何堪当大任
说白了,这些都是官场法则,一点官场法则都不懂的人,凭什么当官
李隆基觉得胡适这段话实在说得在理。
齐地。
杜甫当下不平道 “太白兄有济世拯物之怀,高才高行卓苹不群,惜哉不与时遇,如何就是盛名难副不适合做官了
北宋。
苏轼微微皱眉 这胡适既然修文史,该是个有见地的人物,怎的这段话说得如此浅薄
李白虽修习纵横之术,又有道家风神,但骨子里仍是有兼济天下的情怀
,怎么能如此武断的认为他不合适也不愿做官
苏辙也觉得这段话有失偏颇 “太白并未有一展才华之机,是否适合,能力如何,确实不宜如此武断地结论。
长安院落。
贺知章脸色也不太好,李白是他举荐的人,他便是看中了李白的才华,认为对方能接替自己,才屡屡在圣上面前进言,这人直言李白不适合做官,岂不是在说他贺知章看走了眼
简直胡言乱语
李白笑呵呵地给他斟了杯酒 “贺监勿气,千载评说见仁见智,何必动怒呢”贺知章没好气道 “你这是认下了”李白摇摇头 “我觉得我还是愿意做官的。”至于适不适合他轻轻和贺知章碰了一下杯,但笑不语。
三国。
心情终于平复的曹操可算是能跟上水镜的思路发表意见了“要我看这话说得就不对,若那玄宗肯让李白参与政事,让他写些诏书檄文,也比净咏诵美人强啊
他想起建安五年,袁绍帐下才士陈琳所作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那真是才气纵横酣畅淋漓,他读罢不觉惊出一身冷汗,连头风都好了。
后来邺城告破,陈琳被俘,他爱其才,任命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檄文多出于陈琳之手,陈琳也从不普让他失望。
想到这里,曹操又道 “我若让孔璋咏诵美人,犹觉得折辱,李太白才学更甚于孔璋,这玄宗真是不知惜才啊对待才士,他不如我。
沉浸在自己未来悲惨经历中的曹植掀起眼皮看了自家爹一眼,默默闭上了嘴,父亲这动不动就要和人比上一比的毛病到底是什么时候染上的
汉初。
刘邦咂摸了一下 “乃公怎么觉得,这李白生错了时代”咸阳。
赢政表示赞同,不知怎的,李白总让他想起普经的那些人物,比如管晏、比如鲁仲连,比如张相。与其说李白不适合做官,倒不如说他不适合那个时代。
要弄清这一点,我们可以对李白的生平及政治理想做一个简单回顾,大家看t。
首先是李白的人生经历。5岁25岁,是他的读书与置中游历期,蜀中道教气氛浓郁,生活其中的李白自然而然也受到了道教的影响;
大约在十八岁的时候,李白隐居于大匡山,跟随赵蕤学习纵横之术,所以他的身上当然也带有纵横家的印记
蜀中还有任侠风气,据说李白剑术也很了得,所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战国时期的侠士风概对李白也很有影响。
汉初。
刘邦眼前一亮 乃公说得没错,李太白倒像个战国、秦汉之际的人物他玩味着水镜里念叨的那几句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简直把
侠士形象和侠士精神写透了。
这几句也是出自李白之手吧怎么不把全诗放出来
他实在太好奇了。
咸阳。
豪政眼中也露出几分满意,李白竟然修习过纵横术因为张相的原因,他对纵横家的观感还不错。
26岁至42岁是他的壮游、求仕期。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拜谒过李邕、裴长史、韩朝宗等人,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举荐,当然,没人理他。
李白
倒也没必要说得这么详细。
贺知章大笑 “还是老夫惹眼识英才”被提到的李邕等人谢邀,已经开始后悔了。
后来李白又入长安求仕,但基本都无果,只好黯然离去。直到42岁那年被唐玄宗诏往长安,接道诏书的李白可太高兴了,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未央宫。
刘彻没忍住笑了一下 “真是个狂士。”语气里到底是有几分欣赏。成大事者,便该有这份自信、这份傲气。
42岁到44岁在长安入仕,供奉翰林,后遭排挤,被赐金放还;44岁55岁,他再次漫游;55岁62岁,安史之乱时期,他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其后,唐肃宗以谋反罪镇压永王,李白也因为附逆永王而被流放夜郎,幸好玄宗还都,大赦天下,才得以返还62岁,病逝于当涂。
楚棠三言两语叙述完毕,众人看着水镜上简短的几行文字,有些反应不过来。
“李白就这样病死了”
刘彻觉得自己的滤镜碎了。他不是应该成仙了吗
同样觉得滤镜有点碎的还有杜甫,他待在原地,脑子里下意识想到,若真如此,李白岂非一生抱负都未昔得展
不同于其他人讶异于李白的死讯,兴庆官里的李隆基豁然起身“安史之乱这安史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历史上凡是被冠以xx之乱的名字,负面影响都是极大,比如董卓之乱、七王之乱、八王之乱,大唐,在十多年后也会生乱
他深吸一口气,想到后面的玄宗还都,安史之乱,会让他把长安都丢了
同样震惊的还有太极官中的李世民,他刚平复不久的火气又腾地一下上来了 “李隆基到底在干什么才会惹出这么大的祸乱
之前听楚棠说他昏聩,满以为只有沉溺声色和任用奸小,没想到在这儿等着,连长安都守不住,这就是他的大唐,这就是他李世民的子孙
二哥,你消消气,”长孙皇后赶紧上来劝慰,“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这样动怒也于事无补,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李世民闭着眼呼出一口气,再睁开眼手指轻颤 “去,把稚奴叫来。”
“二哥”
“治不了李隆基,朕还治不了他爷爷吗把稚奴给朕叫来”
看看他教的好孙子
武周。
武则天冷笑一声 “阿瞒,安史之乱”
李隆基从被上官婉儿叫来起便是战战兢兢,听到水镜中的讲述心更是凉了半载,如今只得强行镇定下来,行礼道 皇奶奶明鉴,此事还未发生,您不能就此定孙儿的罪。
“哦”武则天笑了, “你的意思是,那沉湎声色宠幸奸小,以致后来造成安史之乱的人不是你
“孙儿不敢反驳,但事还未起,孙儿如今还不是那玄宗,皇奶奶眼明心亮,孙儿斗胆猜测,您定然不会因此迁怒。”
武则天冷哼一声 “倒是伶牙俐齿。你可知,祸乱基业,便是你皇爷爷都不一定能容你”天子威怒扑面而来,李隆基趴在地上,冷汗涔涔。
天宝年间。
东宫,李亨此时还叫李绍以手叩击桌面,暗自沉吟 “肃宗平叛,玄宗还都,难道安史之乱爆发,父皇避离长安,那肃宗趁机”自
立了
他的手骤然收紧,肃宗,是谁会是自己吗
与此同时,永王李磷只觉后背一股凉意蹿脊而上,现在的他,真的没想谋反啊水镜你要害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