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孤岛喋血 > 105 会议

105 会议

作者:乌鸦与麻雀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晚上人都到齐之后,于大宝在院子里担任警戒,会议在堂屋开始。

    首先,蒲素提议将原本作坊包括公爵在内的大部分技术员调回要塞。同时立即开展征收附近工厂的工作,这个任务交给了老任,原则上赔偿款首先到位,至于坚决不愿搬迁的,那也只能让老任这个法租界的恶人,出面解决了。

    之前因为实力不够,再加上对大宅周边的管控力度远达不到现在这种程度。而且之前的自保能力非常低下,经受不起冲击。现在形成了封闭式的社区,所有处在要塞内的居民都有着很深程度休戚与共的关系。安全方面实际上比孤立在斜桥的作坊还要好一些。

    以后那边就留着原先的弹簧加工厂,那边的工人和技工可以正常开工。平时轮流驻扎队员看守仓库和码头,保养坦克维护趸船。只不过公爵他们撤出之前,需要对周边的地形做一个详细的测绘,然后动手设计改造图纸。

    他的目的就是扩大船坞,加大吃水量和隐蔽性,必要时,可以撤退足够的老弱妇孺和物资,能多走一些都是好的。从要塞密道撤退到那边,迅速换船从水路撤离,是唯一的离开上海的通道。只要设计出台,以后队员轮流来参与施工,为了他们自己和家属的逃生之路,应该都不会有什么怨言。

    第二项的议题是针对阿廖沙和李文娟的。边区开垦种植,棉花不缺,但是缺少纺织机械,传统的纺车不能供应被服厂的需求,按照需要蒲素让他们进口一批纺织机械,准备和第二批军火一起运回边区。

    然后让李文娟在郊区准备那一块菜地,用来开展种植和养殖业,打着供应上海市区的旗号,其实是争取自给自足,要对恶劣的情况有个提前预判。地方要足够大,而且不能离得太远,最后议定下来居然最合适的地方就在作坊的对面,河对岸原本就是一片菜地,之前就被顾楫拿下了一块以种植果蔬为理由,派了人在那边,其实是担负着警戒作用,防止一旦发生情况,敌人从对岸进攻。

    那块地方游离于城市和租界之外,实实在在的是三不管的地区。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周边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做成规模。蒲素是计划猪肉鱼蛋,家禽和奶牛都要养殖。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问题,如今全靠对外购买,一旦战事又起了新的变化,局势转换之下,绝对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别的不用说,通往上海的陆路现在已经被日本人全面控制。只要日本军舰队水路再次进行全面封锁,那么上海的物资储备根本撑不了多久,不战而败的结果是必然的。

    接下来还是准备拿下附近的房屋,之前一些白俄已经搬进了要塞里,周围的房屋有部分空置,都由商会统一调配,另外还需要拿下一些住房,提供给后续到来的同志居住。蒲素是不会让华人和白俄混居在一起,很容易引发矛盾发生问题。

    抛开血气方刚的边区同志会和白俄队员发生冲突,只说白俄女人不管什么年龄都热情奔放,对待男女关系都十分随便。不夸张的说,只要兴致来了怎么都可以,而即将到来的同志,以前一直在边区过着艰苦的生活,突然之间换到这么一个花花世界,很容易犯错误。

    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批边区同志,他们这边也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并且需要制定严格的敌后纪律,一旦违反即刻面临严重的处罚。轻则教育,再则关禁闭,直至跟船遣返边区。这种惩罚措施,一般人都不可想象,尤其是被遣返回去,更是一辈子的污点。

    而内部执法纠察队,就由于大宝他们担任,从新来的同志里挑选一些觉悟出色的同志配合。

    讨论完这些,最后蒲素才说了重点。到日占区进行零星破坏行动。

    像之前那样大规模的行动,在租界可以,但是到了虹口就行不通了。整个日占区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到处都是建制军营,非常迅速的会给与回应。而且从人数和军火配置上也根本无法正面匹敌,毕竟对方是打下了国军精锐部队的正规军队。

    所以蒲素的意思就是化整为零,零打碎敲,破坏日本车辆,油库,或者干脆炸毁军舰船只,针对一家医院进行突袭,得手后迅速撤退。温水煮青蛙,慢慢地消耗日本人的力量,同时在沦陷区造成恐慌,让日军加大在占领区的兵力投入,从而缓解国土之上,日军对边区以及国军战场的压力。

    重点目标是军火库,油库,以及医院仓库,而粮仓这些不动。捣毁了粮仓,缺少了粮食,只能促使他们变本加厉在占领区内再次大肆搜刮,最后受苦的还是同胞百姓。而军火库和油库,以及医药品,中国原本就不是产出国,想要补充,他们只能依靠从本土进口,或者从别的渠道获取。

    从本土进口,加剧了他们的战争消耗,而从别的渠道获取,从其他欧美强国那里动脑筋,只能引起他国的反感,加速他们在国际上的声名狼藉,等到惹起了众怒,也就是他们灭亡的时候了。

    所以大宅内的训练近期要加强的是针对性破坏和小组为单位的行动,制定侦查潜入和撤离路线。日本防区内环绕的苏州河和黄浦江水路漫长,作为警戒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果每次行动都需要凭借通行证进入日本防区,那么就算混进去了,撤退也会变得非常不容易。只要几个路口封闭,就被困死在防区内。

    所以侦查组需要出动,进行周密的观测,寻找出防区薄弱点作为渗透和撤离的地点。

    以后每次进去,1-3个行动小组,各自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活动,得手后迅速按照方案分别撤离。形成小股、多点开花的特战方式。

    另外除了军事目标,就是对日侨的洋行和银行以及其他经营场所进行洗劫。能带走的直接带走,带不走的付之一炬。让那些附庸在军队身后来中国攫取战争红利的吸血鬼也尝尝滋味。不知道日本军部会不会对他们进行赔偿。

    如果赔偿,这样的消耗对于日本军方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如果不赔,消息传到日本国内,还会不会有民众愿意来上海进行商务活动则又是一个未知数。反正只要他们敢来,就要做出血本无归的打算。蒲素这边的策略是拿不走的宁愿烧掉,虽然不一定会轮到,但是一旦碰上就是倾家荡产。

    其实蒲素现在他们做的也不是无本生意。在他想来,所谓的商会和洋行都只不过是个幌子,打着这种体面的公开旗号囤积物资往边区输送。那么多人的生活需要解决,军火的消耗也需要补充。仅仅码头之战,消耗掉的轻重机枪子弹就数量惊人。尤其是手榴弹和炸药更是所剩无几。

    之前第一次看到大宅仓库里的库存,蒲素还觉得数量惊人,哪里想到仅仅那个一场烈度一般的遭遇战,就需要消耗那么大量的弹药,所以战斗原本就是个无底吞金兽,本身就需要大量的金钱来维持。

    而这次跟船回来的边区同志,在百人以上。大多数都是非战斗人员。虽然都经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但是原本在边区就不参与军事行动,都是后勤保障方面的专业。

    蒲素就是希望他们的加入,把经济这一块发展起来。现在的局面依然是过于依仗白俄,并不是说白俄不值得信任,蒲素早就想过了,很多角度来说,现在上海滩法租界的白俄,比华人要可靠的多,而且因为利益攸关以及仰人鼻息,关联到家属和孩子,甚至他们的忠诚度要远超别的群体。

    国家和民族以及肤色和语言不同,但是作为人类,情感上都是共通的。在他们流亡到这边以后,不管曾经他们有着多么彪炳的军事实力,实际上在上海都是少数派,也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经过了黑帮的盘剥之后,阿廖沙以带头人的姿态出现,把他们召集在一起,提供了稳定的生活条件,原本已经非常满足了。

    更何况现在一系列的改变,让他们的生活和待遇,连带着家属和孩子的教育,更是提高到了一个不敢想象的地步,别说在上海,就是在曾经的故土俄罗斯,他们也从来没有过到这种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按照阿廖沙宣布的各项福利待遇规定,在这边他们哪怕伤残或者死亡,都不用担心家属和孩子的生活问题。其他的同胞都会一直负责照顾他们,给予他们一样的生活条件。

    而他们对现在整个社区的建造和规划也十分有信心。虽然在异国他乡,也有着在为自己的家园努力营造的这么一份心态。谁要是妄图剥夺或者破坏这个家园,他们是绝对能豁出性命来维护的。

    至于平时的任务,他们非但不抵触,反而非常期待。原本就是长期的雇佣兵,深知没有付出哪来的回报,这个道理他们都清楚,现在过得日子,需要多大的经济投入才能享受,他们也非常明白。

    只不过无论他们多么忠诚,情绪如何饱满。毕竟这里是上海,而他们的肤色和外貌带来的不方便非常巨大。很多场合,只有华人在这块土地上更适合行动。

    首先,在白天正常通过办理通行证进出虹口,白俄就非常不容易,而且就算进去了之后,他们的行踪也非常引人注意。总不能大白天蒙面吧,那样等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所以蒲素才需要从边区调集人手。一部分负责生产和技术,一部分分散到各地,进行情报搜集。老任那边的包打听只能适当的使用,不能完全信任。计划里他准备让部分同志打入各个地方的巡捕房,蛰伏起来到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在上海他最终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情报体系。和原先的“灯塔”错开,那样会让他更为放心。说到“灯塔”,自从李文娟来了之后,蒲素再也没有必要通过对方接收任务。他的行动原本就和之前的上海情报体系不搭界,复杂局势之下最好和那边隔绝联系。为此,他特地叮嘱了李文娟几次,他知道李文娟在边区时和“灯塔”有着密切的联系,只不过到他这里就决不能再有联系了。

    等到他把该说的说完,李文娟她们也分别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老任就提出需要一队白俄队员打扮成黑帮,配合他的动迁工厂以及征收工作。

    阿廖沙建议提供足够的防护,建议冲压薄钢板给队员制作护具和头盔,减少伤亡。实际上蒲素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阿廖沙想的太简单了。薄钢板先不说锻造技术和工艺,现代枪械从枪管里发射出的子弹动能,远远不是薄薄一层钢板就能抵挡得住的,甚至因为钢板贴身在最弹头钻入后还能加剧伤害。他在苏联的时候,看到那边很多次测试,其实是个很复杂的技术和材料的结合。

    只不过这个建议,他会重视。只要公爵他们搬到要塞以后,今后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用来测试。这种事短期内是急不来的。

    而李文娟也顺便报告了账目和最近的商业进展,只不过几分钟之后,在场的几个人听到以后面色都变的非常奇怪。

    李文娟不紧不慢的报着数字,从哪进口到上海什么品名,什么船到港,起始价多少,去除运费以及清关杂费以后实际成本多少,而同样的物品在上海现在的价格是多少。

    每一桩交易李文娟都报的清清楚楚。最后仅仅是最近发生的买卖,实际利润就是投入的百分之六百。也就是投入一万块大洋,去除各种杂费实际收益是六万块。

    当然投的越多,赚的越多。这方面一开始他们就没有保守,所以实际的数字非常惊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