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要塞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有钱好办事。除了搜剿来的贵重东西暂时存放不便出手,大洋和法币都是硬通货。所有的社区基建,他们除了采购必须的原料也不需要假手他人,全部自给自足,自己设计自己施工。
沿着社区修筑了高高的红砖围墙,上面还拦起了铁丝网,这一切因为都在白俄聚集区发生,并没有引起外界注意,而原本应该对此保持警惕的法租界公董局,又因为政治部的故意瞒报而一无所知。
在此期间蒲素又在老地方,普希金雕像前蒙面坐上了汽车,去参加了一次所谓培训。培训地点应该是在另一处郊区农舍,隐隐有咸腥的海风吹来,他推测应该是在靠近金山附近。
不知道是军统的特务培训向来如此马虎,还是因为现在条件有限,蒲素所接受到的只有最简单的理论教学,包括速记和密写。至于影印文件这部分,或许是缺少器材,也或者是认为蒲素带不进去,所以干脆只讲了一个大概就略过了。
学员只有他一个,而教官有三个。看的出,都是在此刻兼职的教官。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教会了他速记和密写的方法。另一个四十多岁的教官,教了他一些心理学,也就是应付盘问的技巧,另外一个教官教了他射击,直到最后一天陈功书都没有露面,把他送回去的时候也丝毫没有下一步行动的具体指示,只是让他耐心等待。
回来之后他问了李文娟这几天和老家的联络,得知组织上对他开展的行动进行了表扬,针对房森儿子落到伪政府手里的消息,让他如果有办法就积极组织营救。这样对组织争取到房森这一支原本摇摆不定的军阀武装大有用处。
这个消息对蒲素来说,只能是看情况再说了。先打听到他的下落,被关押在什么地方再行商议。
另外一个重要的消息就是,派往南京刺杀的小队虽然得到了取消行动,分散撤退的指示,只不过还是出现了情况。有部分队员被堵截撤退路线之后,只能往上海方向撤离,希望蒲素进行接应。
这个消息对蒲素来说尤为重要。那只小队全体成员都是他的学员,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特战小队,其中包括一名女学员负责掩护和急救。
看着李文娟递给他的那张纸条,全部记住了之后才把它燃为灰烬。
因为水路被封,队员是从陆路往上海方向撤退,火车无疑是不能乘坐的,铁路沿线必定是严防死守的重要位置。汪伪政府对于企图在“正式成立”之际敢于破坏的行动是深恶痛觉,得到消息后早就盯紧了这批队员,直到队员们毫无征兆的开始突围,猝不及防之下才最终撕出了一个缺口。组织上对于具体伤亡情况也并不清楚,只知道小队已经打散,唯一可以撤退的方向只有往南。
接着蒲素找出几大张宣纸,在纸上写了一个金字旁的繁体刚字。找到了老任,让他赶紧找人在靠近上海的各个路口的饭馆和旅店门口张贴,并且让旅店和饭店收留每个来询问这张纸头的人,每接收一个可以领取三块大洋。
老任出去布置以后,他去看了白大夫的诊所,已经搬到大宅外的街区了。面积比原来大了一倍,而且有几个白俄妇女穿上了护士服给她打下手。
显然她搬到这里来,比原先的海格路要自在了很多。自从顾楫走后,她那边大家都不方便再像以前那样去聚集,有事都换到了在大宅商议。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除了她上门找李文娟。而李文娟也不能出门,除了她上门,李文娟也是出不去的。
蒲素先去看了看重伤的安德列他们,两个重伤员恢复的很好,主要是西药阻断了感染。后续只能静养才能慢慢恢复了,那种伤势也不是说好就能好的。慰问了他们之后当白大夫问起清单上的设备时,他犹豫了一会才对她说道,或许再过几天就有眉目了。
从诊所出来,他走进了大宅。现在的大宅门口有土墙照壁,后面的整个操场都可以进行操练。几个受了轻伤的队员晒着太阳看着操场上的训练,阿廖沙则站在前排背着手注视着队员们的动作训练。
现在隔壁小院的训练已经停止了。除了原本就住在那边的刀疤,其他队员已经撤回到了大宅。按照蒲素的计划,这一期队员还有两三个科目训练完毕就结业了,之后他们可以作为骨干训练其他队员。
只不过第二批受训队员需要筛选,暂时还不是很着急。
他和阿廖沙说了,参加过码头之战的所有队员都优先进入第二批特训的备选名单。这是对他们在那一个晚上表现出来英勇无畏的奖励。
而且他们决定第二批人数扩充为五十人。现在场地不受局限,物资不受限制,一期五十人完全没有问题。先期由老队员指导,最后由蒲素和阿廖沙集中细化纠正。
这一期其实也是最后一期,也不是每个人都要接受这样的训练,很多队员是辅助性质的,比如看守地库和大门,包括社区内外的警戒,当然还有狱卒也需要人手。
那三个从沪西带回来的汉奸,蒲素始终懒得搭理他们。每天就是三顿糙米饭和一些盐粒子吊着他们的命,连萝卜干都不给,另外每人每天一碗水,一滴都不多给。这三个家伙都有倒戈叛变的经验,所以他决定先耗着他们,弄个半死不活再说。什么时候准备要去76号了,什么时候再开始提审。
他现在主要的还是先搞好内部建设。这些白俄队员确实远超他的想象,码头之战虽然他没亲历,但是光看装了防护的卡车被重机枪子弹打成那样也足够触目惊心,虽然公共租界对他们的伤亡闭口不谈,但是被击毁两辆装甲是事实,光是这两辆装甲就有四名成员。
虽然夜色里的交火,其余对他们的杀伤到底有多大,阿廖沙这边也无法统计,只是五马路那一队小队被卡车的一阵扫射,放倒了十来个美国人,这是事实。
而他们这边虽然也有两个重伤,剩下的五个都是轻伤,现在都可以下地走动了。相比起来,损失肯定比对面小,而且是在面对装甲的劣势之下。对方如果不出动装甲,那一晚不说毫发无伤,起码也没什么危险。
让蒲素动容的不仅是强悍的战力,而是他们的执行力。完全不打折扣,不管遇到什么复杂情况和困难都坚持执行之前的计划。其实在没有指挥官现场指挥的情况下,战士们这个选择无疑才是最正确的,只不过懂得这个道理的士兵并不是很多。
这些经历过残酷内战的残兵,深谙战场生存之道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对同伴的信任。那种敢于将性命托付的那一份信任。
地库里技师两个技师正在焊接装甲,现在材料充足,蒲素的意思是把所有车辆全部重新安装钢板。只剩下那辆青帮卡车,稍微做个修补,然后换个车漆,让老任给车子上一块法租界的车牌。以后可以装卸正常货物,大白天也可以开出去。
而其他卡车不用说了,现在只要白天开出去就是开战,哪怕晚上,也是能不用就尽量不用了。只不过老任用法币开路从法籍士兵那里弄来四箱,总共八挺法国哈奇开斯m1914重机枪。包括数千发子弹,解决了重火力不足的情况。
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气冷式,只能进行连发发射。供弹具为24发或30发刚性弹板。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射击可靠性好,威力大。
但该枪质量超过49kg,机动性差。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法国开始对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进行改进,改进型的重机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40年6月法国被占领才停止。口径8毫米,全枪长1440毫米,全枪质量49千克,初速804米/秒,弹版供弹,表尺射程2000米。
这一批都是最新到达上海的改进版m1914,实际上法籍士兵现在陆续回国参战。现在是三月份,实际上没有几个月法国就被德军占领了。
所以趁着公董局内部出现了混乱,老任在蒲素的授意下借着这个机会后来从公董局武装中弄出大量军火,甚至还有陆军大杀器。
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因为重量太大,从而机动性差的缺点,对于蒲素他们的卡车和要塞安装根本不存在问题。原本卡车的使用就是固定在车厢滑轨,在前面开路和后面殿后用,而安装在街区制高点上的重机枪更是固定机枪阵地,完全不需要移动。
大宅原本就有六具gr.w.34型80mm迫击炮。该型炮身管长3mm,重57kg,其中身管重19kg。炮口初速172m/s,最大射程2400m,最大散布直径为65m。
gr.w.34的主要配用弹种主要是wurfgranate34,该弹长329mm弹径内装炸药0.55kg。炮弹都装有长杆引信,使用这种引信,弹体可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地方爆炸,造成空炸效果。
蒲素已经布置了一个迫击炮阵地,可以说现在的要塞是真正的要塞。街区重新规划时也故意做了几道看上去是为了美观的混泥土花台,其实是为了阻碍装甲车的路障,一旦装甲车开进被这些混凝土花台阻挡,就只能是迫击炮的活靶子。
蒲素已经事先按照参照物固定了标尺,装甲车只要到达这几个位置,炮手只需要无脑装填炮弹发射就行,保证百发百中。
也就是说迫击炮只打固定位置,不需要观测坐标和方位。城市地形下,想要打中移动目标,理论上来说只能靠运气。野外可以实施集群火力覆盖,打中一个是一个,在城市里周围都是自己家属不可能随意发射这种打范围杀伤武器的。
其实在要塞他只布置了四具迫击炮,还有两具搬到了卡车上。万一遇到硬茬子,需要对攻也能起到摧毁对方阵地的作用。
而至于对方移动中的装甲坦克,在没有动用烟土交易的情况下,现在交易烟土十分冒险,所以阿廖沙让手下去万国商团用法币和他们交易了两具“博伊斯”型反坦克枪。此时留驻上海的英军分批回国参加二战,军火管控和法租界相比更加混乱。
拿到大宅来的这种反坦克枪口径刚刚在1936年,扩膛为在某些方面,“博伊斯”和德国的“tank-gewehr”,是非常类似的,枪管、机匣和枪机可以后坐,枪托板由橡胶制成,还拥有一个附加的握把。
“博伊斯”型反坦克枪以英国的“李恩菲尔德”型步枪为蓝本进行放大,融合了美制“勃朗宁”m2型重机枪的部分设计特点。它从外观上看更像一支放大的“布伦”式轻机枪。
它使用两种主要类型的弹药:wmark1型钢芯穿甲弹(重60克,初速747米/秒);或wmark2型钨芯穿甲弹初速884米/秒)。
前者可以在91米的距离上,击穿厚的钢板。这样的厚度,为半履带或装甲车辆的正面装甲,或是一辆轻型坦克的侧面或后部装甲。在冲突中,后一种弹药,带有钨制弹芯,能以更高的初速发射。“博伊斯”在攻击非装甲的目标(比如步兵)时,其有效射程是更远的。
这款反坦克枪对付此时上海各国武装大量装备的轻型坦克非常有效,普遍装甲防护能力非常薄弱。同时期的苏芬战争中,规模短小精悍的芬兰军队,就流行使用这款经典装备,能轻易击毁所遭遇到的红军t-26轻型坦克。
得到了这些装备补充,要塞的火力配置已经无惧和任何一支武装接触,尤其是作为防守一方。层层火力封锁社区,然后通过地库让家属转移,再分批次队员撤退,打不过起码能跑得掉。
只不过到了那一步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好不容易辛苦建立的一块地盘也就付之一炬了。就算能坚守,最后也只有败亡。哪怕储备再充足,消耗掉的弹药是没办法补充的。尤其现在是万国武器装备,哪怕作坊搬过来也不能解决问题。
()
()
() 有钱好办事。除了搜剿来的贵重东西暂时存放不便出手,大洋和法币都是硬通货。所有的社区基建,他们除了采购必须的原料也不需要假手他人,全部自给自足,自己设计自己施工。
沿着社区修筑了高高的红砖围墙,上面还拦起了铁丝网,这一切因为都在白俄聚集区发生,并没有引起外界注意,而原本应该对此保持警惕的法租界公董局,又因为政治部的故意瞒报而一无所知。
在此期间蒲素又在老地方,普希金雕像前蒙面坐上了汽车,去参加了一次所谓培训。培训地点应该是在另一处郊区农舍,隐隐有咸腥的海风吹来,他推测应该是在靠近金山附近。
不知道是军统的特务培训向来如此马虎,还是因为现在条件有限,蒲素所接受到的只有最简单的理论教学,包括速记和密写。至于影印文件这部分,或许是缺少器材,也或者是认为蒲素带不进去,所以干脆只讲了一个大概就略过了。
学员只有他一个,而教官有三个。看的出,都是在此刻兼职的教官。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教会了他速记和密写的方法。另一个四十多岁的教官,教了他一些心理学,也就是应付盘问的技巧,另外一个教官教了他射击,直到最后一天陈功书都没有露面,把他送回去的时候也丝毫没有下一步行动的具体指示,只是让他耐心等待。
回来之后他问了李文娟这几天和老家的联络,得知组织上对他开展的行动进行了表扬,针对房森儿子落到伪政府手里的消息,让他如果有办法就积极组织营救。这样对组织争取到房森这一支原本摇摆不定的军阀武装大有用处。
这个消息对蒲素来说,只能是看情况再说了。先打听到他的下落,被关押在什么地方再行商议。
另外一个重要的消息就是,派往南京刺杀的小队虽然得到了取消行动,分散撤退的指示,只不过还是出现了情况。有部分队员被堵截撤退路线之后,只能往上海方向撤离,希望蒲素进行接应。
这个消息对蒲素来说尤为重要。那只小队全体成员都是他的学员,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特战小队,其中包括一名女学员负责掩护和急救。
看着李文娟递给他的那张纸条,全部记住了之后才把它燃为灰烬。
因为水路被封,队员是从陆路往上海方向撤退,火车无疑是不能乘坐的,铁路沿线必定是严防死守的重要位置。汪伪政府对于企图在“正式成立”之际敢于破坏的行动是深恶痛觉,得到消息后早就盯紧了这批队员,直到队员们毫无征兆的开始突围,猝不及防之下才最终撕出了一个缺口。组织上对于具体伤亡情况也并不清楚,只知道小队已经打散,唯一可以撤退的方向只有往南。
接着蒲素找出几大张宣纸,在纸上写了一个金字旁的繁体刚字。找到了老任,让他赶紧找人在靠近上海的各个路口的饭馆和旅店门口张贴,并且让旅店和饭店收留每个来询问这张纸头的人,每接收一个可以领取三块大洋。
老任出去布置以后,他去看了白大夫的诊所,已经搬到大宅外的街区了。面积比原来大了一倍,而且有几个白俄妇女穿上了护士服给她打下手。
显然她搬到这里来,比原先的海格路要自在了很多。自从顾楫走后,她那边大家都不方便再像以前那样去聚集,有事都换到了在大宅商议。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除了她上门找李文娟。而李文娟也不能出门,除了她上门,李文娟也是出不去的。
蒲素先去看了看重伤的安德列他们,两个重伤员恢复的很好,主要是西药阻断了感染。后续只能静养才能慢慢恢复了,那种伤势也不是说好就能好的。慰问了他们之后当白大夫问起清单上的设备时,他犹豫了一会才对她说道,或许再过几天就有眉目了。
从诊所出来,他走进了大宅。现在的大宅门口有土墙照壁,后面的整个操场都可以进行操练。几个受了轻伤的队员晒着太阳看着操场上的训练,阿廖沙则站在前排背着手注视着队员们的动作训练。
现在隔壁小院的训练已经停止了。除了原本就住在那边的刀疤,其他队员已经撤回到了大宅。按照蒲素的计划,这一期队员还有两三个科目训练完毕就结业了,之后他们可以作为骨干训练其他队员。
只不过第二批受训队员需要筛选,暂时还不是很着急。
他和阿廖沙说了,参加过码头之战的所有队员都优先进入第二批特训的备选名单。这是对他们在那一个晚上表现出来英勇无畏的奖励。
而且他们决定第二批人数扩充为五十人。现在场地不受局限,物资不受限制,一期五十人完全没有问题。先期由老队员指导,最后由蒲素和阿廖沙集中细化纠正。
这一期其实也是最后一期,也不是每个人都要接受这样的训练,很多队员是辅助性质的,比如看守地库和大门,包括社区内外的警戒,当然还有狱卒也需要人手。
那三个从沪西带回来的汉奸,蒲素始终懒得搭理他们。每天就是三顿糙米饭和一些盐粒子吊着他们的命,连萝卜干都不给,另外每人每天一碗水,一滴都不多给。这三个家伙都有倒戈叛变的经验,所以他决定先耗着他们,弄个半死不活再说。什么时候准备要去76号了,什么时候再开始提审。
他现在主要的还是先搞好内部建设。这些白俄队员确实远超他的想象,码头之战虽然他没亲历,但是光看装了防护的卡车被重机枪子弹打成那样也足够触目惊心,虽然公共租界对他们的伤亡闭口不谈,但是被击毁两辆装甲是事实,光是这两辆装甲就有四名成员。
虽然夜色里的交火,其余对他们的杀伤到底有多大,阿廖沙这边也无法统计,只是五马路那一队小队被卡车的一阵扫射,放倒了十来个美国人,这是事实。
而他们这边虽然也有两个重伤,剩下的五个都是轻伤,现在都可以下地走动了。相比起来,损失肯定比对面小,而且是在面对装甲的劣势之下。对方如果不出动装甲,那一晚不说毫发无伤,起码也没什么危险。
让蒲素动容的不仅是强悍的战力,而是他们的执行力。完全不打折扣,不管遇到什么复杂情况和困难都坚持执行之前的计划。其实在没有指挥官现场指挥的情况下,战士们这个选择无疑才是最正确的,只不过懂得这个道理的士兵并不是很多。
这些经历过残酷内战的残兵,深谙战场生存之道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对同伴的信任。那种敢于将性命托付的那一份信任。
地库里技师两个技师正在焊接装甲,现在材料充足,蒲素的意思是把所有车辆全部重新安装钢板。只剩下那辆青帮卡车,稍微做个修补,然后换个车漆,让老任给车子上一块法租界的车牌。以后可以装卸正常货物,大白天也可以开出去。
而其他卡车不用说了,现在只要白天开出去就是开战,哪怕晚上,也是能不用就尽量不用了。只不过老任用法币开路从法籍士兵那里弄来四箱,总共八挺法国哈奇开斯m1914重机枪。包括数千发子弹,解决了重火力不足的情况。
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气冷式,只能进行连发发射。供弹具为24发或30发刚性弹板。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射击可靠性好,威力大。
但该枪质量超过49kg,机动性差。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法国开始对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进行改进,改进型的重机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40年6月法国被占领才停止。口径8毫米,全枪长1440毫米,全枪质量49千克,初速804米/秒,弹版供弹,表尺射程2000米。
这一批都是最新到达上海的改进版m1914,实际上法籍士兵现在陆续回国参战。现在是三月份,实际上没有几个月法国就被德军占领了。
所以趁着公董局内部出现了混乱,老任在蒲素的授意下借着这个机会后来从公董局武装中弄出大量军火,甚至还有陆军大杀器。
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因为重量太大,从而机动性差的缺点,对于蒲素他们的卡车和要塞安装根本不存在问题。原本卡车的使用就是固定在车厢滑轨,在前面开路和后面殿后用,而安装在街区制高点上的重机枪更是固定机枪阵地,完全不需要移动。
大宅原本就有六具gr.w.34型80mm迫击炮。该型炮身管长3mm,重57kg,其中身管重19kg。炮口初速172m/s,最大射程2400m,最大散布直径为65m。
gr.w.34的主要配用弹种主要是wurfgranate34,该弹长329mm弹径内装炸药0.55kg。炮弹都装有长杆引信,使用这种引信,弹体可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地方爆炸,造成空炸效果。
蒲素已经布置了一个迫击炮阵地,可以说现在的要塞是真正的要塞。街区重新规划时也故意做了几道看上去是为了美观的混泥土花台,其实是为了阻碍装甲车的路障,一旦装甲车开进被这些混凝土花台阻挡,就只能是迫击炮的活靶子。
蒲素已经事先按照参照物固定了标尺,装甲车只要到达这几个位置,炮手只需要无脑装填炮弹发射就行,保证百发百中。
也就是说迫击炮只打固定位置,不需要观测坐标和方位。城市地形下,想要打中移动目标,理论上来说只能靠运气。野外可以实施集群火力覆盖,打中一个是一个,在城市里周围都是自己家属不可能随意发射这种打范围杀伤武器的。
其实在要塞他只布置了四具迫击炮,还有两具搬到了卡车上。万一遇到硬茬子,需要对攻也能起到摧毁对方阵地的作用。
而至于对方移动中的装甲坦克,在没有动用烟土交易的情况下,现在交易烟土十分冒险,所以阿廖沙让手下去万国商团用法币和他们交易了两具“博伊斯”型反坦克枪。此时留驻上海的英军分批回国参加二战,军火管控和法租界相比更加混乱。
拿到大宅来的这种反坦克枪口径刚刚在1936年,扩膛为在某些方面,“博伊斯”和德国的“tank-gewehr”,是非常类似的,枪管、机匣和枪机可以后坐,枪托板由橡胶制成,还拥有一个附加的握把。
“博伊斯”型反坦克枪以英国的“李恩菲尔德”型步枪为蓝本进行放大,融合了美制“勃朗宁”m2型重机枪的部分设计特点。它从外观上看更像一支放大的“布伦”式轻机枪。
它使用两种主要类型的弹药:wmark1型钢芯穿甲弹(重60克,初速747米/秒);或wmark2型钨芯穿甲弹初速884米/秒)。
前者可以在91米的距离上,击穿厚的钢板。这样的厚度,为半履带或装甲车辆的正面装甲,或是一辆轻型坦克的侧面或后部装甲。在冲突中,后一种弹药,带有钨制弹芯,能以更高的初速发射。“博伊斯”在攻击非装甲的目标(比如步兵)时,其有效射程是更远的。
这款反坦克枪对付此时上海各国武装大量装备的轻型坦克非常有效,普遍装甲防护能力非常薄弱。同时期的苏芬战争中,规模短小精悍的芬兰军队,就流行使用这款经典装备,能轻易击毁所遭遇到的红军t-26轻型坦克。
得到了这些装备补充,要塞的火力配置已经无惧和任何一支武装接触,尤其是作为防守一方。层层火力封锁社区,然后通过地库让家属转移,再分批次队员撤退,打不过起码能跑得掉。
只不过到了那一步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好不容易辛苦建立的一块地盘也就付之一炬了。就算能坚守,最后也只有败亡。哪怕储备再充足,消耗掉的弹药是没办法补充的。尤其现在是万国武器装备,哪怕作坊搬过来也不能解决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