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史 第一章汉末开篇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而且其特点相当明显,即宦官在皇帝与外戚斗争的夹缝中逐步增强自身的势力进而把持朝政。
那么宦官又是何时出现的那?不急,本章主要讲述宦官。
东汉宦官专权开始于十岁即位的汉和帝时期。那么汉和帝又是谁那?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他是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皇后窦氏将刘肇养为继子。
公元88年,年仅31岁的汉章帝刘炟突然病逝,而太子刘肇这时只有10岁。
生母为梁贵人。刘肇是汉章帝的第四子,在他上面有千乘王刘伉(kàng)、平春王刘全、清河王刘庆三个哥哥,下面有济北王刘寿、河间王刘开、城阳王刘淑、广宗王刘万岁四个弟弟。
由于窦皇后从中作祟,汉章帝废掉太子刘庆,逼死刘庆生母宋贵人,改立刘肇为太子。当时,刘庆5岁,刘肇才4岁。变故与危难可以让人迅速成熟,刘肇似乎也明白政治地位变化所具有的意义,懂得要扶危济困,于是对刘庆格外亲近和爱护,入则同室,出则同车。这也许是出自刘肇善良的天性。但作为皇帝,年仅10岁的刘肇显然无法懂得管理国家事务,于是政权只好交由养他成人、最为亲近的太后来掌管。
东汉从和帝起,每个皇帝都是儿时即位。在幼儿皇帝当朝的时期,外戚与宦官的专权、斗争便不可避免,政治的纷争和社会的动和谐乱将随时发生,东汉政权也就进入了永无宁日的历史阶段。
好了,介绍完小肇我们就讲讲宦官吧。
自小肇之后其中最小的殇帝即位时刚满百日,桓帝即位时年龄较大,但也不过十五岁。每当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无知,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当权又往往依赖于外戚,从而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当皇帝长大成人后,自然想亲政收权,而这必然形成与外戚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因幼长深宫,势单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东汉宦官势力较为猖獗的时期是汉桓帝消灭外戚梁冀集团之后。由此而直至东汉灭亡,宦官专权擅政,排除异己,并制造一次次党锢事件,不仅败坏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那么有宦官就有外戚,我们在说说外戚。
梁冀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外戚。他的两个妹妹都曾先后被立为皇后,冲帝、质帝、桓帝也皆由梁冀策立为帝。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其跋扈之气焰无以言表,皇帝反而成了无权的傀儡。汉桓帝即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极力想摆脱其尴尬的境地,并与唐衡、单超、徐璜等五个宦官歃血为盟,决心除掉梁冀。唐衡、单超等五人在皇帝的支持下,经过周密策划,调动羽林军千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梁冀的住宅。梁冀与其妻畏罪自杀,其家族成员及党羽宾客大多被杀。单超、唐衡、徐璜、具瑗等五人因诛杀梁冀有功,在一日之内同被封侯,食邑自二万户到一万三千户不等,时人并称“五侯“,朝政也随之为其垄断。
是不是想问五候是谁,当然不是诸葛亮。
在以后的几年中,“五侯“任人唯亲,其亲属族人不仅多数升官,而且依仗其权势,排斥异己,为所欲为。如徐璜之侄看上了李氏女子,遭拒后竟然率官吏闯入李家,抢走此女戏射杀之。东海相黄浮依法处理,反而受到了桓帝的刑责。“五侯“权势日大,骄横日甚,进而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桓帝趁具瑗之兄犯罪之机,痛加裁抑,下诏贬具瑗为都乡侯,单超、唐衡等人也因此受到牵连,纷纷遭贬,五侯专权告一段落。
正所谓皇帝轮流做这五个也不长久,这不新的宦官又来了。
“五侯“失势后,侯览、苏康、管霸等又成为新的一轮炙手可热的宦官。他们与五侯一样把持朝政、盘剥百姓、任人唯亲。宦官们的亲属及其党羽占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而大多数太学生及地方儒生的仕进之路由此被堵塞,朝政日趋黑暗,时人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和谐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导致朝廷无中兴之才。
汉桓帝死后,窦太后及其父窦武迎立汉灵帝即位。当时灵帝年仅13岁,窦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扶持左右。窦武与陈蕃都对宦官专权深恶痛绝,因而密谋铲除宦官。在窦太后的支持下,他们杀死了在朝中专权宦官管霸、苏康二人。窦武还曾计划除掉大宦官曹节等人,但因事机不密被宦官们知悉。曹节等人见势不妙,急忙率人入宫劫持汉灵帝和窦太后,并假传圣旨,派兵捉拿窦武。窦武慌忙避入军营。宦官曹节、王甫等人纠集千余兵马围攻窦武,最终斩杀窦武及其宗亲、宾客,窦太后随之被囚禁。陈蕃得知曹节等宦官矫诏捕杀窦武的消息后,不顾年老体弱,召集属吏和学生八十余人持刀冲入承明门,正被捕杀窦武回宫的宦官王甫遇到。陈蕃因寡不敌众而遭杀害。
窦武、陈蕃被害后,宦官自行封赏、加官晋爵,完全控制了东汉的朝政。灵帝即位之初年少无知,重任宦官。成人后又耽于享乐与敛财,宦官们投其所好,朝政之混乱与腐败可以想见。宦官侯览的母亲及其家人在其家乡sd无恶不作,sd名士张俭上书弹劾。气急败坏的侯览指使无赖朱并诬告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党,图谋造反。不明所以的灵帝下诏追捕张俭等人。张俭逃亡途中受到了多人的收留然后成功出塞。宦官们借此大肆捉拿张俭党人,凡是帮助张俭逃跑的人都被列入党人的行列,受牵连者甚众。
其后,宦官把持下的东汉统治更加黑暗。朝臣上书指责宦官图谋不轨,昏庸的汉灵帝竟不知何为“不轨“。在灵帝身边随时侍从左右的中常侍有张让、赵忠等十二人,举其大数称“十常侍“。他们参预览阅朝臣章奏,把持朝政,而灵帝却心甘情愿地受制于宦官,公然觍颜称:“张常侍(张让)乃我公,赵常侍(赵忠)乃我母。“皇帝与宦官一道盘剥百姓、卖官鬻爵,朝政日益腐败,最终酿成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
黄巾起义当真是碌碌无为吗?下章我们讲黄巾起义。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而且其特点相当明显,即宦官在皇帝与外戚斗争的夹缝中逐步增强自身的势力进而把持朝政。
那么宦官又是何时出现的那?不急,本章主要讲述宦官。
东汉宦官专权开始于十岁即位的汉和帝时期。那么汉和帝又是谁那?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他是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皇后窦氏将刘肇养为继子。
公元88年,年仅31岁的汉章帝刘炟突然病逝,而太子刘肇这时只有10岁。
生母为梁贵人。刘肇是汉章帝的第四子,在他上面有千乘王刘伉(kàng)、平春王刘全、清河王刘庆三个哥哥,下面有济北王刘寿、河间王刘开、城阳王刘淑、广宗王刘万岁四个弟弟。
由于窦皇后从中作祟,汉章帝废掉太子刘庆,逼死刘庆生母宋贵人,改立刘肇为太子。当时,刘庆5岁,刘肇才4岁。变故与危难可以让人迅速成熟,刘肇似乎也明白政治地位变化所具有的意义,懂得要扶危济困,于是对刘庆格外亲近和爱护,入则同室,出则同车。这也许是出自刘肇善良的天性。但作为皇帝,年仅10岁的刘肇显然无法懂得管理国家事务,于是政权只好交由养他成人、最为亲近的太后来掌管。
东汉从和帝起,每个皇帝都是儿时即位。在幼儿皇帝当朝的时期,外戚与宦官的专权、斗争便不可避免,政治的纷争和社会的动和谐乱将随时发生,东汉政权也就进入了永无宁日的历史阶段。
好了,介绍完小肇我们就讲讲宦官吧。
自小肇之后其中最小的殇帝即位时刚满百日,桓帝即位时年龄较大,但也不过十五岁。每当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无知,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当权又往往依赖于外戚,从而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当皇帝长大成人后,自然想亲政收权,而这必然形成与外戚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因幼长深宫,势单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东汉宦官势力较为猖獗的时期是汉桓帝消灭外戚梁冀集团之后。由此而直至东汉灭亡,宦官专权擅政,排除异己,并制造一次次党锢事件,不仅败坏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那么有宦官就有外戚,我们在说说外戚。
梁冀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外戚。他的两个妹妹都曾先后被立为皇后,冲帝、质帝、桓帝也皆由梁冀策立为帝。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其跋扈之气焰无以言表,皇帝反而成了无权的傀儡。汉桓帝即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极力想摆脱其尴尬的境地,并与唐衡、单超、徐璜等五个宦官歃血为盟,决心除掉梁冀。唐衡、单超等五人在皇帝的支持下,经过周密策划,调动羽林军千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梁冀的住宅。梁冀与其妻畏罪自杀,其家族成员及党羽宾客大多被杀。单超、唐衡、徐璜、具瑗等五人因诛杀梁冀有功,在一日之内同被封侯,食邑自二万户到一万三千户不等,时人并称“五侯“,朝政也随之为其垄断。
是不是想问五候是谁,当然不是诸葛亮。
在以后的几年中,“五侯“任人唯亲,其亲属族人不仅多数升官,而且依仗其权势,排斥异己,为所欲为。如徐璜之侄看上了李氏女子,遭拒后竟然率官吏闯入李家,抢走此女戏射杀之。东海相黄浮依法处理,反而受到了桓帝的刑责。“五侯“权势日大,骄横日甚,进而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桓帝趁具瑗之兄犯罪之机,痛加裁抑,下诏贬具瑗为都乡侯,单超、唐衡等人也因此受到牵连,纷纷遭贬,五侯专权告一段落。
正所谓皇帝轮流做这五个也不长久,这不新的宦官又来了。
“五侯“失势后,侯览、苏康、管霸等又成为新的一轮炙手可热的宦官。他们与五侯一样把持朝政、盘剥百姓、任人唯亲。宦官们的亲属及其党羽占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而大多数太学生及地方儒生的仕进之路由此被堵塞,朝政日趋黑暗,时人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和谐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导致朝廷无中兴之才。
汉桓帝死后,窦太后及其父窦武迎立汉灵帝即位。当时灵帝年仅13岁,窦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扶持左右。窦武与陈蕃都对宦官专权深恶痛绝,因而密谋铲除宦官。在窦太后的支持下,他们杀死了在朝中专权宦官管霸、苏康二人。窦武还曾计划除掉大宦官曹节等人,但因事机不密被宦官们知悉。曹节等人见势不妙,急忙率人入宫劫持汉灵帝和窦太后,并假传圣旨,派兵捉拿窦武。窦武慌忙避入军营。宦官曹节、王甫等人纠集千余兵马围攻窦武,最终斩杀窦武及其宗亲、宾客,窦太后随之被囚禁。陈蕃得知曹节等宦官矫诏捕杀窦武的消息后,不顾年老体弱,召集属吏和学生八十余人持刀冲入承明门,正被捕杀窦武回宫的宦官王甫遇到。陈蕃因寡不敌众而遭杀害。
窦武、陈蕃被害后,宦官自行封赏、加官晋爵,完全控制了东汉的朝政。灵帝即位之初年少无知,重任宦官。成人后又耽于享乐与敛财,宦官们投其所好,朝政之混乱与腐败可以想见。宦官侯览的母亲及其家人在其家乡sd无恶不作,sd名士张俭上书弹劾。气急败坏的侯览指使无赖朱并诬告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党,图谋造反。不明所以的灵帝下诏追捕张俭等人。张俭逃亡途中受到了多人的收留然后成功出塞。宦官们借此大肆捉拿张俭党人,凡是帮助张俭逃跑的人都被列入党人的行列,受牵连者甚众。
其后,宦官把持下的东汉统治更加黑暗。朝臣上书指责宦官图谋不轨,昏庸的汉灵帝竟不知何为“不轨“。在灵帝身边随时侍从左右的中常侍有张让、赵忠等十二人,举其大数称“十常侍“。他们参预览阅朝臣章奏,把持朝政,而灵帝却心甘情愿地受制于宦官,公然觍颜称:“张常侍(张让)乃我公,赵常侍(赵忠)乃我母。“皇帝与宦官一道盘剥百姓、卖官鬻爵,朝政日益腐败,最终酿成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
黄巾起义当真是碌碌无为吗?下章我们讲黄巾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