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凿通逸史 > 第一回天子定下平戎策 张骞揭去招贤榜

第一回天子定下平戎策 张骞揭去招贤榜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兽性总裁求负责纯阳第一掌教通天神捕正版修仙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回天子定下平戎策张骞揭去招贤榜

    天子喜悦外邦来,从此开边多易哉;十万大军出塞远,累累白骨半长城。

    话说匈奴白羊小王带领部下来降,陇西郡守、都尉带着陇西战士一路护送前往长安;正在陇西做客游历的司马谈父子跟随大部队一路同行。因为司马谈特殊的身份、才学,郡守敬重,引见给匈奴小王。这匈奴小王名字叫做呼延琅,本是北胡白羊部落的一支,当白羊被匈奴降服,才成为匈奴的骑士,跟着匈奴大军征战。此次匈奴在河西一带,要和羌人争夺水草之地,羌人却不似汉人,只是防守为主,而是同样的强弓悍马,呼延琅是一战大败,其他匈奴部落对他却是无动于衷,没有人救援。呼延琅心灰意冷,决意投汉。

    司马谈被引见给呼延琅,呼延琅在匈奴几时见过如此才华的人物,一番交谈之下,自是对司马谈大是倾心,衷心佩服。司马谈和他谈及匈奴的山川景物,人才掌故,呼延琅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司马谈也对他大谈中国之大国风度,天下景观,郡国上百,俊彦无数;都市繁华,园林优美;长安少年穿祾戴锦,飞鹰走狗,百戏赌博,应有尽有;各地的贡品,琳琅满目。听得匈奴人是目瞪口呆,再也想不出中国是如何的花花世界,锦绣乾坤,一心一意要早到长安。众位,这司马谈说这些不怕匈奴人起下不良之心,搅乱我锦绣中华吗?诸位过虑了。这里司马谈可不是随便说的,乃是有为而发。试想,这些匈奴人都是穷途末路,走投无路才来投降,早已没有退路,不怕他们反复;即使退一步,他们想反复,他们也没有几个人,翻不起大浪;最重要的是这些匈奴人整天生长在马背上,逐水草而居,没有过安定的生活,如今让他们知道安定的生活的美妙,一旦他们接触到长安少年的声色犬马的生活,撵都撵不走了。司马谈除了要收了匈奴人的心,还有个重要目的,他要深入地了解匈奴的情况,因为大汉朝对匈奴的反击战已箭在弦上,对匈奴的了解越多,获胜的几率越大。白天逐个找匈奴人交谈,晚上就把谈论的内容记在竹简上,以备以后查看。

    一路上自有各地官府百姓供应廪食,谈谈说说并不寂寞。于路非止一日,早到了长安城下。

    郡守、都尉把匈奴小王移交给前来迎接的长安内史,自去馆驿等待,自有相识的朋友、同僚请去饮酒、游玩;司马谈父子谢别了郡守的邀请,自去官府投递文书,精细准备策问文章,等待召见,不提。

    却说匈奴呼延琅等人,长安内史按照他们各人的等级,拿着陇西郡守登记的名册,一一对照;眷属牛羊牲口在上林苑外划出一片地方安置;呼延琅以下等各个授予官职,编入南北二军这二军乃是拱卫京师长安的汉军精锐。皇帝另外赐予呼延琅等房屋、钱粮等是各个有差。匈奴人都是大喜过望。呼延琅把自己乘坐的白马进献给了皇帝,把自己带来的马匹、刀仗等也都献给了朝廷。皇帝见到呼延琅的马,惊为天马,问明白这马并不是匈奴本地所出,乃是极西之地,唤作大宛的地方生长。皇帝大喜过望,命诗人作诗记述此种盛况。

    天马来兮从西极,

    终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感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皇帝亲自召见呼延琅。早有人教过他朝廷礼仪,如何觐见皇帝,如何应答等等。呼延琅换过了朝服,按中二千石的规格品级,等候在朝堂之外,心里是忐忑不安,不知道是福是祸。在谒者的引导下,呼延琅走进朝堂,高大的殿阁,说不尽的雕梁画栋;廊道曲折,摆列的是奇珍异宝;馥郁的芬芳,似兰似麝。呼延琅是目瞪口呆,痴痴迷迷,晕头转向,目不暇接,不知道天下还有如此所在,恍疑身在神仙世界。谒者见呼延琅恍恍惚惚,不明所以,心中暗笑。走过一座座宫殿,转过一道道门廊,终于在一座高大的宫殿前停了下来。整天骑在马上的呼延琅几时走过这么长的路?这个时候已经是呼呼带喘了。

    直到拜过了皇帝,呼延琅还没有回过神来,见皇帝有些不明白,谒者偷偷把呼延琅一路上的表情告诉了皇帝。皇帝哈哈一笑,说道:“呼延琅,你感觉朕的皇宫怎么样?和你们的龙庭比怎么样?”

    呼延琅才回过神来,他眼前的大汉皇帝只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剑眉星目,戴一顶黑纱朝天冠,穿一领青色秀金龙锦袍,精气勃勃,神清气朗。

    呼延琅用有些生疏的中国话答道:“和陛下的皇宫相比,我们匈奴的龙庭只是马棚吧了!”

    皇帝身边的人都哈哈大笑,皇帝眯缝着眼睛,没有笑,他略有所思的“恩”了一声。

    他招呼呼延琅坐下:“你是远道而来的客人,随便些吧。”旁边有人暗示呼延琅谢恩,见呼延琅不明白,皇帝摆摆手,侍者、太监等不再说话了。

    皇帝连续召见了呼延琅三次,每次都谈了一整天,仔细地问了呼延琅所知道的匈奴的一切,其间,和呼延琅一起来的人也有被同时召见的。呼延琅等人把所知道的所有一切,什么匈奴的左右贤王、各个部族、东方的东胡、秽貘、朝鲜,西方的乌孙、大宛,北方的丁零等等见过的、听说的,稀奇古怪的习俗,像大到祭祀、拜天,小到部族人的生老病死,无一不谈。皇帝可是开了眼了,他要求丞相、太尉、王子等人没事陪他一起召见,也长长见识,开开眼界。

    第四天皇帝上朝,丞相赵绾、太尉窦婴、御史大夫王藏以及九卿等,齐聚一堂。朝中事情处理完毕之后,各人说到这几天匈奴来降的事。皇帝有些兴奋的说:“呼延琅说到个新情况:他们老单于老上稽粥攻破大月氏,杀了月氏王,拿月氏王的脑袋做酒器,侮辱月氏,月氏人对匈奴仇恨不共戴天。月氏在匈奴的西边,月氏也是能攻善战的部族,控弦之士有几十万,塞外部族中仅次于匈奴。如果我能和月氏联手,我从南面、东面进攻;月氏从西边攻打,就可以一举消灭匈奴!永绝后患!”

    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如何能够和月氏联手。大月氏自从被匈奴杀了他们的大王之后,一路西逃,现在连匈奴都不知道他们逃向何处,只知道他们肯定逃向西方;而且对大月氏人目前的情况完全不了解,不管月氏到了什么地方,要想找到他们,就必须穿过匈奴或者羌人。找到月氏,人家是不是愿意跟我们联合还是两说。找到月氏可能性太小,风险太大。大家开始时的兴奋转向冷淡。这可是皇帝的主意,虽然皇帝刚即位两年,还不到18岁,**还有太皇太后、皇太后在大事上拿主意,在匈奴的问题上,皇帝的决心早就下了。听了众人说的困难,皇帝的脸色沉了下去。沉默半晌,见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大家都感觉后背越来越热,越来越湿。

    最后窦婴说:“我大汉多得是奇才异能之人。现在举“贤良方正”,天下英才纷纷出山,施展才计;不如同样用招募、荐举官民人等的办法,立起“英雄诏”,征集天下英雄,不计其出身、身份,授予使节,让他自效朝廷。这样不用担心财用,不用担心他的人力、物力。他能够找到月氏并和月氏接了盟最好,给予他官爵,朝廷多的是官爵;即使他不能够找到月氏,没有月氏我大汉照样要攻打匈奴!”

    “就这样!”皇帝沉着脸走了,大臣们带着浑身的冷汗拟出诏书。

    诏书在长安各处悬挂、张贴,在天下郡国都有诏告,可是一连多天,也没人揭下诏书。窦婴可是坐不住了,这是他的主意,现在没人愿意接诏,可就难看了。

    终于在第五天,有人报告窦婴:“君侯大喜!有人接诏了!”窦婴一颗心放进了肚子里。“是谁?”这个人可救了他的老命了。

    “张大个!”

    “很熟的样子。想不起来是谁了?”

    窦婴的朋友灌夫这几天一直在陪着他,这时候笑道:“君侯怎么把他忘了?武骑郎、羽林卫,汉中的那个大个子!”

    “哦!是是是!我想起来了。张大个!在宫中为武骑郎。他是谁的儿子?我要尽快见见他。”

    “他父在平定吴楚之乱时战死,他被先跌在宫中为郎。我马上安排他来见您。”

    灌夫匆匆出去,骑上马,带着几个人往皇宫而去。

    你说诏书悬挂了好几天,为什么没人接诏?现在张大个为什么又接了诏呢?可以说每一次朝廷颁下诏书,诏人应战、出征,或者其他事情,可以说都是应者云集。但是这一次,虽然有人跃跃欲试,但旁人可都马上提醒:“应聘出使?这些年来,我是只记得有人出使,没见到有人回来!匈奴连前往他们匈奴的汉使都扣住,甚至杀掉。前往月氏,您以为匈奴会怎样?朝廷那么多能人,这样的好事,他们为啥不去?平时有一点好处他们争着抢着去,这一次没人去,诏告天下应征。可见,应征的事是照着老猫画虎是心中没谱。应征的人是三个月的娃娃扔水里听见水声,可出不来了。”很多人都认为朝廷许诺回来后给予官爵是画饼充饥。“经过匈奴,去找月氏。匈奴的利箭、快马,是什么人能够抵挡的?更何况你知道月氏在哪儿?”有心想博取富贵的想想前途的凶险,退缩了。而且朝廷募人出使,只管使节一个人的事,礼品巨万,是给月氏王的。出使的事,千山万水的,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带着扈从、侍卫,带着婢仆,这么多人了,还要有厨子、裁缝、马夫;这些人的吃喝拉撒睡,可都是应募之人的事。没有过巨万家财,出什么使?普通人看都不看什么招募,有钱人,既然有钱,也不想什么出使的事;官贵之人倒是动了心思,想到要是像以往到匈奴的使者那样,岂不是瞎耽误工夫?很多人虽有心博取富贵,却又瞻前顾后。事实上,有汉以来,高祖、惠帝、文帝、景帝几朝,除刘敬本已成名,后来又因出使匈奴而封侯,其他再无人因出使而功成名就;反而有些人出使被困,短则数年,长则十几年不能回来,等回来后,当年的同僚大都当了大官。因此,对于出使,很多人并不看好。

    张大个在宫中当差,只因为身材高大,被人称为大个,本名倒没人知道了,他自己也已经忘记。自从朝廷有下诏准备召集英雄,出使月氏的打算时,就知道了。心中可就打起了算盘。英雄,非常有吸引力的称号,二十岁的张大个自小生活在长安,生活在宫中,稍大一点就成为皇帝的护卫武骑郎,跟在皇帝后面,跟在皇亲贵戚、王侯将军的后面,耀武扬威,威风八面,好像十分得意。其实很多的武骑、期门军士知道,长安百姓对他们是心中痛恨的。因为他们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很多人心中渴望能够像先辈们那样,提三尺剑,跨身下马,效命疆场,洒热血,流汗水,获封万户侯。但是,自从平定七国乱后,天下太平,虽有匈奴时时犯边,但朝廷无意和匈奴开战,武士们在骑马、射箭、练武之余,只好喝酒、打架,偷鸡摸狗,眠花宿柳,许多人的青春白白浪费,甚至于不明不白的丢了性命。

    要不要揭榜?能不能完成任务?张大个在心里颠过来倒过去的盘算。离开长安是他最迫切的愿望,揭了榜,马上就能离开;对于当前的一切,他已经失望透顶,朝廷中高官、功臣的子弟、皇亲贵戚盈塞,无权无势之人难有出头之日。出使,但如果不能找到月氏,甚而至于被匈奴所俘虏,可就成了大笑话。最后是灌夫帮他下了决心。

    灌夫是窦婴的老部下,他们在平定吴楚之乱中结下深厚的友情,但是灌夫喝酒、打架,门下客人如流水,啥人都有,不乏各地的豪侠亡命之徒,惹了权贵的恶心。太皇太后烦了窦婴,这窦婴虽然是太皇太后的娘家人,却不顺着太皇太后说话,而是处处以大汉的忠臣自居。所以,在孝景时,窦婴被罢官,灌夫也跟着倒霉。如今虽然窦婴重新出山,再次当权,但是灌夫看透了朝局,并没有再当官,只是在窦婴门下围着窦婴转。皇帝的打算、窦婴的计策,窦婴可一点没有瞒灌夫,一五一十的说的清清楚楚。谁知道几天下来竟然没人揭榜,这可出乎窦婴的意料之外。窦婴在那着急上火,灌夫可看的一清二楚,窦婴的前途甚至身家性命可都关系在此,灌夫虽然表面粗鲁,但是他又不傻,没有窦婴,他灌夫马上就会被人扳倒,成为阶下囚,甚至掉脑袋,他的家族、兄弟也会跟着瓦解。

    他就盯上了张大个。本来他和张大个没有任何关系,有一次他带着几十个人在南山打猎,不半天就打下几只鹿、野鸡、野鸭无数。突然一只梅花鹿从身边树林中窜出,灌夫不慌不忙弯弓搭箭,随着弦声响,梅花鹿一声悲鸣,滚下了山坡。灌夫的朋友急忙纵马往下追赶,转过一片树林,只见一群人笑嘻嘻的打马过来,为首之人马上驮着一头鹿,赫然就是灌夫射中的那头梅花鹿。灌夫的这个朋友只顾盯着看鹿,没有注意来人,也是平日跋扈惯了,纵马过去,就把那头鹿抢了过来。来人正在为白捡了一头鹿高兴,没注意被人抢了。大怒,手中的鞭子刷的就下来了,门客被这一鞭子抽的皮开肉绽,从马上摔到地上,对方其他人鞭如雨下,鹿也顾不上了。灌夫等人这时候也赶了过来,一见对方的穿着打扮,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对面的人装束齐整,首先看到的就是他们的兵器,弓箭、佩剑、佩刀制作精良,马也都是战马,什么人能骑战马?对方十几个人都是二十来岁的精壮青年,穿着考究,都是最时兴的剪裁,虽然平民打扮,但他一眼就看出来,对方显然是京城长安最精锐的武骑,皇帝的侍从。为首的正是最近在长安闹出很大动静的公孙兄弟,公孙敖、公孙贺!他们的朋友卫青被长公主抓去,他们带着武骑郎闯进公主府,救出了卫青,连公主都敢惹的人,会把谁放在眼里?但是,不管对方是谁,在他的弟兄面前,他都必须出头。灌夫大喝一声:“住手!”纵身跃下马,手中的鞭子挥出,啪啪啪,几声脆响,对方众人只觉手心发麻,不由自主向后跳出。只见一个壮士威风凛凛的站在当场,众人在看他的时候,灌夫却已附身下去,把他的门客扶起,只见他遍身血污,脸色蜡黄。灌夫把他交给身边的朋友,缓缓转身,目光如炬直盯在为首的那人脸上,装作不认识:“阁下如何称呼?不知我这位兄弟如何得罪了诸位?把他打的如此之惨?”

    这十几个青年就是武骑郎,为首之人正是新近提拔的武骑常侍公孙敖、公孙贺,出手的人是公孙敖。他们的长官就是天下闻名的飞将军李广,那李广带兵打仗吓破了匈奴人的胆;但是对于手下的官兵,却是有些放纵,疏于管教,就形成了他手下官兵懒散的作风。如今做了卫尉,给天子当护卫,他不改本色。这一帮未央宫武骑郎今天趁着休沐,出来打猎,玩的高兴,正准备回去,没想到捡了一头鹿,他们心里知道是人家刚刚打下的,但是,作为武骑,别说是一头鹿,就是一个人,他捡到了,就是他的。没想到,刚刚拿到手,还没有暖热,就被人抢了去,怎不让他心头火起,出手就不留情。等到灌夫等人出现,他心里就毛了,他认识灌夫。灌夫虽然已经被免官,但他毕竟是曾经的将军,在平定吴楚之乱中,独身杀入敌营斩将搴旗,身被数十创,威震天下,是所有从军者的偶像;在长安,灌夫也是最著名的豪侠,没有之一。他一个武骑常侍,仗着天子侍从的身份,虽然可以在长安耀武扬威,在平民面前霸道,但是,面对权贵、豪侠,他还是心中打鼓。双方都很忌惮,都知道对方不好惹。但现在,别人已经找上门来,他也不得不硬气起来。“你不用管我是谁。你这位朋友抢了我的鹿,我才给他一点教训。”

    “阁下说这是阁下的鹿,不知有何凭据?”

    “鹿在我的手上,自然就是我的。要什么凭据?”

    灌夫仰头哈哈大笑,转身走到鹿的跟前,从鹿身上拔下箭来,“灌夫不才,还敢说我的箭下,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逃脱。请看!”箭杆上赫然一个红色的“灌”字。

    公孙敖有些赧颜,不知如何是好。他身后一个高大的青年拱手抱拳,说道:“原来是天下闻名的灌将军!我等武骑郎不知,得罪了贵友!我们自当赔罪、道歉。贵友的一切开销,我们一力承担!”几句话可以说马上把紧张的气氛给缓和了下来,他先给灌夫戴了高帽,灌夫虽然早就被免官,但是内心深处是耿耿于怀,他喜欢别人叫他“灌将军”,那是他拼着老命换来的,他对得起朝廷,别人叫他灌将军,那说明老百姓是认可他灌夫的;那青年又把所有责任全都揽了过去,又认错、又道歉、又愿意补偿,而且隐隐也暗示了自己等人的身份。可以说几句话给足了灌夫面子,也保住了自己长官的面子,所有问题都是武骑郎大家伙惹得,责任自然是大家伙的,至于说回去之后怎么办,那是另一说。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灌夫。这青年的话让他没法硬下去,他过来的时候,虽然情事紧张,现场混乱,但是他也注意到这个青年是几个没有动手打人的之一。如果说一上来他仗着人多,趁着混乱,一举手把对方干掉,他有把握,但现在,双方都已摆明身份,动手显然是下策,而且对方显然已有准备,几个人一直在外圈,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权衡轻重,他也不愿意得罪这些年轻的军官,就坡下驴,接受了对方的道歉和赔罪。事情解决了,但是双方的疙瘩结下了。

    那个青年军官就是张大个。在军官中间极有人缘的,最善与人交游,和长安的各色人等皆有来往的。

    再后来,灌夫的人不断地和长安军人打架,虽然卫尉李广和他是老朋友,都是吴楚之乱时的将军,很卖他面子,约束自己的手下;窦婴在长安也是一手遮天,双方才没有闹得十分僵,但是谁都明白,大家早晚要翻脸。所以灌夫十分注意像张大个一样的下层军官,这是灌夫老江湖的心眼,一来二去张大个和灌夫就成了朋友。张大个的心思,为人,灌夫也知道。他认为张大个是使臣的最佳人选。

    见几天来没有人敢于接诏,皇帝上火,窦婴着急,灌夫私下里找到张大个。

    灌夫鼓动张大个,说:“兄弟,你不是总想着立功疆场,效命异域吗?现在机会来了!你怎么没有动静?”

    张大个苦笑了一下:“疆场打仗,只要不怕死,勇敢冲杀,再加上点运气就行了!我不是说你老哥靠运气。战场上,你起码知道往哪冲,往哪杀,箭射向何处,刀砍向谁。去找大月氏?大海捞针一样。没有着力之处呀!”

    灌夫微微一笑,道:“兄弟是个聪明人,怎么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请将军明教!”

    “我大汉攻打匈奴已箭在弦上!只是时间早晚。时机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发动进攻。所以,大月氏是找不找得到,大月氏是不是愿意结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出使,探测出匈奴的情况,即使被匈奴俘虏,我们的使节被匈奴扣留的还少?也没关系。出使是展示你的勇气,展示你对皇帝、天子的忠诚!成不成功,无关紧要。”

    张大个这才揭下英雄榜,闹匈奴、闯西域,立下不朽功业。

    正是:悠悠雄关矗千年,漫漫黄沙流万古;

    英雄出关战风烟,雄才大略书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