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辽阳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头盔、铠甲、戎装、佩剑、虎头束腰、乌黑军靴、大红披风,每一件都收拾得干干净净,黄石已经把长发仔细梳理过了,他打好了发髻,然后就开始穿戴起这套行头来。
“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就是黄石对赵慢熊和金求德的评价,杀人灭口这么好用的招数对方会完全没有防备吗?或许真的没有,不过黄石并无如此的自信,说不定对手还有后招,就等着黄石不顾一切地杀人灭口呢。
在黄石染满鲜血的双手上,其上并非没有无辜者的痕迹,这些牺牲也无时无刻地噬咬着他的灵魂,让平时被黄石深埋在心底的良知不断跳出来发出控诉,让他经常在夜深人静时从梦中惊醒,全身大汗淋漓再也难以入睡。
多年以来,黄石能用来安慰自己的借口就是:这些牺牲不是不得已,就是为了拯救更多人的性命。
“辽阳的房子,还有那两个姬妾,皇太极,你是在提醒我么?”黄石把头盔带上头顶的时候,他从脸盆中的水面上看到了自己,铁盔遮住眉际,后面是漆黑的眼睛和挺立的鼻梁,络腮胡须下还系着红巾。
看着这似曾相识的人影,黄石忍不住轻声感叹了一声:“就像是刚被孙得功举荐给王化贞做千总时一样啊。”
那个时候黄石还很年轻,很是看不起古人。觉得自己能玩弄他们于鼓掌之上,更立下了惊天动地地大志:要谋朝篡国,要标榜史册,要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然后,我放弃了触手可及的荣华富贵,我默许金求德去谋杀一个少女……但我救了广宁全城的百姓……”
穿戴整齐的黄石陷入了沉思,内卫队长洪安通走到他的身后,进行了最后一次无力的劝说:“大人身负辽南安危,岂能因一妇人而自处险地?”
从昨天下决定后,各种忠言苦谏都快把黄石的耳朵磨起茧子了。其中就以这个洪安通说得次数最多。可是黄石一直懒得回答他们,因为无论是他的理由还是他的计划,都无法同自己的心腹商量。
于是黄石和昨天一样,默默无声地转过身,不做多余地解释就大步走向门口,在即将跨出门槛之前。黄石又重申了一下他早前的交代:“等两天后,你再去把此事通知给吴公公、贺定远和杨致远。三天后通报给全军。”
背后的洪安通不但没有应承黄石的命令,反倒又大叫了一声:“大人!您岂能因一妇人而自处险地?”
这声音里包含了太多的愤怒和责备,让黄石不由得回头望了一眼,他忠心耿耿的宪兵头子已经气得满脸通红,眼睛里也全是失望之色。
“你以为,我只是为了一个女子吗?”
黄石冷冷地丢下了这句话。然后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长生岛老营,怀里还揣着后金方面让赵大姑娘带来地关防印信。
昨天黄石听完金求德和赵慢熊的建议后,他就决心只身前往辽阳,长生岛众军官虽然震惊不已,但黄石却下定了决心。昨天晚上黄石写好了给天启地奏章,里面又详细阐述了一遍黄石为什么认为议和绝不可行。差不多就是洪安通、吴穆和金求德三个人融会贯通了一番。
在这篇给皇帝的奏章中,黄石告诉天启他这次去辽阳黄石就是为了证明议和是不可行的,赌注就是自己的一条命。黄石向天启保证,此次后金不是把他千刀万剐,就是百般推脱。说什么也不肯交还全辽之地。
对于天启对自己的怀疑,黄石在奏章里也含蓄地表示了不满。他把赵二的问题直言相告给皇帝,然后又结合自己最近受到地攻击做了一番分析。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黄石相信这封奏章能给天启以极大的触动,也会比坐在宁远坚城里的那个大言不惭的人更有说服力。
目前知晓此事的只有赵慢熊、金求德、李云睿、洪安通和张再弟五人,因为黄石临走前要把工作对他们交代好。此次黄石对自己手下的反应还算比较满意,他严令不许把此事传播出去后,这几个人虽然极力反对,但一个个也都守口如瓶,没有人敢去通知吴穆或是其他官兵。
在北信口登上辽东大地以后,黄石最后一次检查了遍自己地行囊,确信没有遗漏任何东西:“好了,小弟,我们就在此地分手吧,我这就要直奔复州了。”
“大哥,一定要平安归来。”张再弟对黄石总是有一种别人没有的信任,无论黄石的行动多么危险,张再弟总是本能地相信他能把事情办妥。
黄石微笑着拍了拍张再弟的肩膀,这个年轻人越长越结实,身上也渐渐露出一股男子汉的气息来。黄石从行囊中掏出一个沉甸甸地信封,这是他最后写的一封奏折,里面满是对袁崇焕地痛骂和质疑,还告诉皇帝:正是袁崇焕的所作所为把自己逼上了这条绝路。
“如果我真的没有回来,记得把这个交给吴公公,但一天没有我已经身死的绝对确凿证据,一天就不要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切记、切记。”
如果这个东西由一个活人递上去的话,黄石知道很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剧烈反感,但如果皇帝和内阁看到它的时候,黄石已经殉国了,那他相信这奏章还是很有震撼力的。更重要的是,黄石相信信王是会看见这封奏章的。
张再弟停止了腰杆,重重地点了点头:“知道了。大哥。”
黄石认为只要袁崇焕没有机会上位,那后金地覆灭本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看着张再弟把他最后的反击小心地收起来以后,黄石长出了一口气,在心中暗自说道:“如此,我也就不会白来这个世界走一遭。”
跳上马背后,黄石正要挥鞭策马,却猛地看见一只手伸过来握住了马缰,张再弟紧拉着黄石坐骑的缰绳,仰头对着黄石急促地叫道:“大哥。非去不可么?”
黄石深深地看了一眼身前的张再弟,这个一向崇拜黄石到近乎敬若神明地步的人,此时脸上也挂满了惶急和迷惑,黄石郑重地点了点头:“是的,小弟你心里有数。”
“义气就要用义气来回报,大哥你是为了毛帅么?”
关于立生祠这个问题。黄石曾给毛文龙去了一封信,而毛文龙也慷慨地顶下了这个重任。他在给黄石的私下回信中,还让后者不要为这个感到内疚。用毛文龙的话来说,他作为东江镇的总兵官,就是要为手下遮风挡雨的。
平时黄石地战功从来不会少了毛文龙一份,黄石也从来没有脱离毛文龙单干的行为,所以这次毛文龙认为他来扛也是理所应当的。这封信长生岛知道的人并不多。张再弟恰好是其中之一,看完信后他还对黄石赞了一声:“真不愧是毛大帅。”
而当时黄石也笑着对他说道:“如果毛帅这点担当都没有,那诺大一个东江镇还怎么维持呢?”
就像黄石自己的长生岛一样,在物资极其不足的情况下,黄石只能靠人格魅力来维持军队地向心力。而从总体上来说,东江镇比长生岛更加窘迫。毛文龙的压力也远比黄石要大,他几乎没有能力给手下什么物资奖励。
所以毛文龙也只能靠个人感情来团结部下,凭借他地威望艰苦地维持着东江镇,没有让几十万辽民在困苦中分崩离析。张再弟还记得黄石曾几次流露过对袁崇焕的担忧,还说他怀疑袁崇焕会对东江镇和毛文龙不利。所以张再弟就把黄石对袁崇焕的敌意理解成了对毛文龙的忠诚,这次黄石甘冒奇险去辽阳。也是为了和辽东都司府争斗,以保护毛文龙和东江镇。
黄石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微笑着说道:“松开手吧。”
“是。”张再弟沉闷地应了一声,松开手退开了一步。
黄石也不再多话,一夹马腹就踏上了通向复州的官道。
现在京师里已经有消息说要把黄石掉去京营,如果不解决赵二这个问题的话,黄石估计自己被调离辽东就是板上钉钉地事情了。在黄石原本的历史上,此时的后金政权就已经摇摇欲坠了,而这个时空他们也更接近覆灭。
如果事情有了反复,如果后金政权又一次地死灰复燃,那就意味着又要有不计其数的人死去,那会是成千上万的无辜人。黄石看着广阔的辽东大地,在他地计算里,这一次的危险并不会比带头挥马刀杀敌更大,但却关乎到更多人的性命。
“一开始我把自己定得很高,我的利益高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后来我立志要救民,但却因此而迷惑了,不知道应该按照怎样地标准来取舍。”
座下的马蹄声渐渐变得急骤起来,黄石正想着他心事:“今日地情况正如贺兄弟所说,如果我明明有机会拯救几万、十几万人的性命而不去做,那日后我一定会后悔的。”
望着黄石急速远去的背影,张再弟突然脱口叫喊起来:“大哥,若是建奴伤了你一根寒毛,我绝不与他们善罢干休。”
随行的有张再弟特别挑选过的几个长生岛官兵,还有四、五个水手,他们也都是离开长生岛后,才刚刚知道黄石计划的,他们也一起冲着黄石消失的方向喊了起来:“大人,我们绝不与建奴善罢干休!”
也不知道他们的话有没有能够落入黄石的耳中,很快那一人一马就已经绝尘而去。根据长生岛的情报,目前辽阳似乎只有皇太极这个后金贝勒在,此为努尔哈赤的两个小儿子多尔衮和多铎似乎也在。这主要是因为辽东陈继盛地攻势牵引走了后金方面的主要注意力。
自打六月底东江军攻入建州后,不仅赫图阿拉很快被明军包围,陈继盛还把努尔哈赤在建州的祖坟都刨了。此外这也是明军第二次来到萨尔浒战场,陈继盛除下令尽可能地收敛骸骨外,还主持了一次祭奠工作。
抚顺的后金守军点燃烽火后,努尔哈赤很快就带着四个贝勒去增援建州了,经过了二十四个日日夜夜的激战,后金军总算收复了苏子河沿线的丛林地区,也给赫图阿拉解围了。因为辽南东江军的威胁,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在完成战略大目标后又星夜奔回辽阳。以便向南进行防御。
而到八月初为止,长生岛的军情显示努尔哈赤仍带着莽古尔泰、代善和阿敏在建州的森山老林里转,陈继盛的部分小股部队还在那里和后金军打游击,努尔哈赤步步紧逼,一定要把明军彻底驱逐回宽甸地区。
听说辽阳为首地是皇太极后,黄石就感觉此行活着回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根据黄石的理解,皇太极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同样也非常冷静,所以他的行动规律是有迹可循地。如果现在呆在辽阳的不是皇太极而是老疯子努尔哈赤,那黄石地性命和计划就完全没有保障。
这次黄石决心摆明车马地说要议和,如果皇太极杀了自己,那黄石就已经证明了议和此路不通。而且这份政治宣言不仅仅是对明廷有效,蒙古各部也会看的清清楚楚。知道和后金混是不会有前途的。
在黄石看来,皇太极还可以给自己扣上一个从大明叛逃的帽子,但这他就更不能杀自己了……连高级叛将都杀,那谁还会投靠到后金那边去呢?
这次深入虎穴,黄石知道带卫兵也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对方要动手。黄石就是带一百个卫兵也没有用;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黄石的计划进行,那他就是一个兵不带也安如泰山。所以黄石这次只身前往辽阳,正因为他是一个人独自行动,所以一路上的麻烦也少了不少,行进速度也比大队人马要快很多。
抵达复州后。黄石并没有向驻守地地方军队说明自己的目的,简单地换马以后。他就沿着官道直趋盖州。虽然长生岛经济竭据,但为了保证对后金军基本动向的掌握速度,从复州岛盖州的这一段官道上,大批的驿站也都建立起来了。
这些驿站虽然用度很大,但也是辽南明军最重要地情报触角之一,更让黄石的旅途变得舒适许多,他一路上白天遇到驿站就换马,晚上遇到驿站就进去休息。无论是换马还是休息,黄石都用布把自己的脸蒙上,只把明军的关防掏出来给驿站的人核对。
这次黄石带地关防是从李云睿那里拿的,那些驿站地士兵大概也都见惯了长生岛军情司的做派,他们仔细核对了军情司的关防后,就不再对黄石做其他盘查了。他们一句话也不说地给蒙面人换马或是领他到客房住下,从来没有给黄石的行程找过任何麻烦。
天启六年八月七日,黄石离开盖州附近的一座驿站,这也是明军的最后一座驿站了,上次耀州守军在听说海州陷落后立刻弃城逃走,让黄石缴获的十八磅炮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次经过耀州的时候,黄石看见的仍是一座了无生气的城堡,它甚至连城堡都已经算不上了,只是一片经过后金军和明军双重焚烧的废墟罢了。
继续向前,黄石很快抵达到了海州,这座一度是辽中重镇的城市,现在也被后金军抛弃了,上次大战后东江军大肆破坏了海州的城墙。现在它也没有被修复,看来后金军没有什么欲望再坚守这座城池了,所以也不打算浪费人力经营它了。
最后清理了一遍自己的思路,黄石自嘲地笑了一声:“他还是把我的军队看得很重,而把我本人看得比较轻。”
瞭望过了一会儿之后黄石就纵身几个跳跃,从城墙上回到地面,上马继续向北行去。很快,他就抵达鞍山堡,这座城堡和耀州一样,也是扩建起来的新城堡,里面驻扎着上千后金马步,还在城头安装了一些火炮。
后金游骑前来盘查的时候,黄石头盔上仍佩戴着笔直耸立的白翎,他把赵大带来的关防印信掏了出来,一脸平静地交给了敌军的骑兵。
……
天启六年八月八日,辽阳
听说长生岛派人来接人以后,皇太极微微感到有些意外,不过这倒也还在他的算计之中。皇太极下令预备好酒好菜准备款待来使者,自己则换上了比较正式的服装,走到他正白旗的大帐中去接见使者。
手下向皇太极报告说:这个使者一路带着白羽前来,进了辽阳城仍不肯换,而他们奉命一定要对使者彬彬有礼,所以也没有用强。皇太极听了心中也微微有些不快,不过他脸上倒也没有显露出来,在营帐中坐稳了以后他就吩咐道:“把那个使者带进来吧。”
来人昂首挺胸地走了进来,脸上还挂着和善的微笑:“四贝勒,别来无恙?”
头盔、铠甲、戎装、佩剑、虎头束腰、乌黑军靴、大红披风,每一件都收拾得干干净净,黄石已经把长发仔细梳理过了,他打好了发髻,然后就开始穿戴起这套行头来。
“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就是黄石对赵慢熊和金求德的评价,杀人灭口这么好用的招数对方会完全没有防备吗?或许真的没有,不过黄石并无如此的自信,说不定对手还有后招,就等着黄石不顾一切地杀人灭口呢。
在黄石染满鲜血的双手上,其上并非没有无辜者的痕迹,这些牺牲也无时无刻地噬咬着他的灵魂,让平时被黄石深埋在心底的良知不断跳出来发出控诉,让他经常在夜深人静时从梦中惊醒,全身大汗淋漓再也难以入睡。
多年以来,黄石能用来安慰自己的借口就是:这些牺牲不是不得已,就是为了拯救更多人的性命。
“辽阳的房子,还有那两个姬妾,皇太极,你是在提醒我么?”黄石把头盔带上头顶的时候,他从脸盆中的水面上看到了自己,铁盔遮住眉际,后面是漆黑的眼睛和挺立的鼻梁,络腮胡须下还系着红巾。
看着这似曾相识的人影,黄石忍不住轻声感叹了一声:“就像是刚被孙得功举荐给王化贞做千总时一样啊。”
那个时候黄石还很年轻,很是看不起古人。觉得自己能玩弄他们于鼓掌之上,更立下了惊天动地地大志:要谋朝篡国,要标榜史册,要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然后,我放弃了触手可及的荣华富贵,我默许金求德去谋杀一个少女……但我救了广宁全城的百姓……”
穿戴整齐的黄石陷入了沉思,内卫队长洪安通走到他的身后,进行了最后一次无力的劝说:“大人身负辽南安危,岂能因一妇人而自处险地?”
从昨天下决定后,各种忠言苦谏都快把黄石的耳朵磨起茧子了。其中就以这个洪安通说得次数最多。可是黄石一直懒得回答他们,因为无论是他的理由还是他的计划,都无法同自己的心腹商量。
于是黄石和昨天一样,默默无声地转过身,不做多余地解释就大步走向门口,在即将跨出门槛之前。黄石又重申了一下他早前的交代:“等两天后,你再去把此事通知给吴公公、贺定远和杨致远。三天后通报给全军。”
背后的洪安通不但没有应承黄石的命令,反倒又大叫了一声:“大人!您岂能因一妇人而自处险地?”
这声音里包含了太多的愤怒和责备,让黄石不由得回头望了一眼,他忠心耿耿的宪兵头子已经气得满脸通红,眼睛里也全是失望之色。
“你以为,我只是为了一个女子吗?”
黄石冷冷地丢下了这句话。然后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长生岛老营,怀里还揣着后金方面让赵大姑娘带来地关防印信。
昨天黄石听完金求德和赵慢熊的建议后,他就决心只身前往辽阳,长生岛众军官虽然震惊不已,但黄石却下定了决心。昨天晚上黄石写好了给天启地奏章,里面又详细阐述了一遍黄石为什么认为议和绝不可行。差不多就是洪安通、吴穆和金求德三个人融会贯通了一番。
在这篇给皇帝的奏章中,黄石告诉天启他这次去辽阳黄石就是为了证明议和是不可行的,赌注就是自己的一条命。黄石向天启保证,此次后金不是把他千刀万剐,就是百般推脱。说什么也不肯交还全辽之地。
对于天启对自己的怀疑,黄石在奏章里也含蓄地表示了不满。他把赵二的问题直言相告给皇帝,然后又结合自己最近受到地攻击做了一番分析。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黄石相信这封奏章能给天启以极大的触动,也会比坐在宁远坚城里的那个大言不惭的人更有说服力。
目前知晓此事的只有赵慢熊、金求德、李云睿、洪安通和张再弟五人,因为黄石临走前要把工作对他们交代好。此次黄石对自己手下的反应还算比较满意,他严令不许把此事传播出去后,这几个人虽然极力反对,但一个个也都守口如瓶,没有人敢去通知吴穆或是其他官兵。
在北信口登上辽东大地以后,黄石最后一次检查了遍自己地行囊,确信没有遗漏任何东西:“好了,小弟,我们就在此地分手吧,我这就要直奔复州了。”
“大哥,一定要平安归来。”张再弟对黄石总是有一种别人没有的信任,无论黄石的行动多么危险,张再弟总是本能地相信他能把事情办妥。
黄石微笑着拍了拍张再弟的肩膀,这个年轻人越长越结实,身上也渐渐露出一股男子汉的气息来。黄石从行囊中掏出一个沉甸甸地信封,这是他最后写的一封奏折,里面满是对袁崇焕地痛骂和质疑,还告诉皇帝:正是袁崇焕的所作所为把自己逼上了这条绝路。
“如果我真的没有回来,记得把这个交给吴公公,但一天没有我已经身死的绝对确凿证据,一天就不要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切记、切记。”
如果这个东西由一个活人递上去的话,黄石知道很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剧烈反感,但如果皇帝和内阁看到它的时候,黄石已经殉国了,那他相信这奏章还是很有震撼力的。更重要的是,黄石相信信王是会看见这封奏章的。
张再弟停止了腰杆,重重地点了点头:“知道了。大哥。”
黄石认为只要袁崇焕没有机会上位,那后金地覆灭本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看着张再弟把他最后的反击小心地收起来以后,黄石长出了一口气,在心中暗自说道:“如此,我也就不会白来这个世界走一遭。”
跳上马背后,黄石正要挥鞭策马,却猛地看见一只手伸过来握住了马缰,张再弟紧拉着黄石坐骑的缰绳,仰头对着黄石急促地叫道:“大哥。非去不可么?”
黄石深深地看了一眼身前的张再弟,这个一向崇拜黄石到近乎敬若神明地步的人,此时脸上也挂满了惶急和迷惑,黄石郑重地点了点头:“是的,小弟你心里有数。”
“义气就要用义气来回报,大哥你是为了毛帅么?”
关于立生祠这个问题。黄石曾给毛文龙去了一封信,而毛文龙也慷慨地顶下了这个重任。他在给黄石的私下回信中,还让后者不要为这个感到内疚。用毛文龙的话来说,他作为东江镇的总兵官,就是要为手下遮风挡雨的。
平时黄石地战功从来不会少了毛文龙一份,黄石也从来没有脱离毛文龙单干的行为,所以这次毛文龙认为他来扛也是理所应当的。这封信长生岛知道的人并不多。张再弟恰好是其中之一,看完信后他还对黄石赞了一声:“真不愧是毛大帅。”
而当时黄石也笑着对他说道:“如果毛帅这点担当都没有,那诺大一个东江镇还怎么维持呢?”
就像黄石自己的长生岛一样,在物资极其不足的情况下,黄石只能靠人格魅力来维持军队地向心力。而从总体上来说,东江镇比长生岛更加窘迫。毛文龙的压力也远比黄石要大,他几乎没有能力给手下什么物资奖励。
所以毛文龙也只能靠个人感情来团结部下,凭借他地威望艰苦地维持着东江镇,没有让几十万辽民在困苦中分崩离析。张再弟还记得黄石曾几次流露过对袁崇焕的担忧,还说他怀疑袁崇焕会对东江镇和毛文龙不利。所以张再弟就把黄石对袁崇焕的敌意理解成了对毛文龙的忠诚,这次黄石甘冒奇险去辽阳。也是为了和辽东都司府争斗,以保护毛文龙和东江镇。
黄石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微笑着说道:“松开手吧。”
“是。”张再弟沉闷地应了一声,松开手退开了一步。
黄石也不再多话,一夹马腹就踏上了通向复州的官道。
现在京师里已经有消息说要把黄石掉去京营,如果不解决赵二这个问题的话,黄石估计自己被调离辽东就是板上钉钉地事情了。在黄石原本的历史上,此时的后金政权就已经摇摇欲坠了,而这个时空他们也更接近覆灭。
如果事情有了反复,如果后金政权又一次地死灰复燃,那就意味着又要有不计其数的人死去,那会是成千上万的无辜人。黄石看着广阔的辽东大地,在他地计算里,这一次的危险并不会比带头挥马刀杀敌更大,但却关乎到更多人的性命。
“一开始我把自己定得很高,我的利益高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后来我立志要救民,但却因此而迷惑了,不知道应该按照怎样地标准来取舍。”
座下的马蹄声渐渐变得急骤起来,黄石正想着他心事:“今日地情况正如贺兄弟所说,如果我明明有机会拯救几万、十几万人的性命而不去做,那日后我一定会后悔的。”
望着黄石急速远去的背影,张再弟突然脱口叫喊起来:“大哥,若是建奴伤了你一根寒毛,我绝不与他们善罢干休。”
随行的有张再弟特别挑选过的几个长生岛官兵,还有四、五个水手,他们也都是离开长生岛后,才刚刚知道黄石计划的,他们也一起冲着黄石消失的方向喊了起来:“大人,我们绝不与建奴善罢干休!”
也不知道他们的话有没有能够落入黄石的耳中,很快那一人一马就已经绝尘而去。根据长生岛的情报,目前辽阳似乎只有皇太极这个后金贝勒在,此为努尔哈赤的两个小儿子多尔衮和多铎似乎也在。这主要是因为辽东陈继盛地攻势牵引走了后金方面的主要注意力。
自打六月底东江军攻入建州后,不仅赫图阿拉很快被明军包围,陈继盛还把努尔哈赤在建州的祖坟都刨了。此外这也是明军第二次来到萨尔浒战场,陈继盛除下令尽可能地收敛骸骨外,还主持了一次祭奠工作。
抚顺的后金守军点燃烽火后,努尔哈赤很快就带着四个贝勒去增援建州了,经过了二十四个日日夜夜的激战,后金军总算收复了苏子河沿线的丛林地区,也给赫图阿拉解围了。因为辽南东江军的威胁,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在完成战略大目标后又星夜奔回辽阳。以便向南进行防御。
而到八月初为止,长生岛的军情显示努尔哈赤仍带着莽古尔泰、代善和阿敏在建州的森山老林里转,陈继盛的部分小股部队还在那里和后金军打游击,努尔哈赤步步紧逼,一定要把明军彻底驱逐回宽甸地区。
听说辽阳为首地是皇太极后,黄石就感觉此行活着回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根据黄石的理解,皇太极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同样也非常冷静,所以他的行动规律是有迹可循地。如果现在呆在辽阳的不是皇太极而是老疯子努尔哈赤,那黄石地性命和计划就完全没有保障。
这次黄石决心摆明车马地说要议和,如果皇太极杀了自己,那黄石就已经证明了议和此路不通。而且这份政治宣言不仅仅是对明廷有效,蒙古各部也会看的清清楚楚。知道和后金混是不会有前途的。
在黄石看来,皇太极还可以给自己扣上一个从大明叛逃的帽子,但这他就更不能杀自己了……连高级叛将都杀,那谁还会投靠到后金那边去呢?
这次深入虎穴,黄石知道带卫兵也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对方要动手。黄石就是带一百个卫兵也没有用;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黄石的计划进行,那他就是一个兵不带也安如泰山。所以黄石这次只身前往辽阳,正因为他是一个人独自行动,所以一路上的麻烦也少了不少,行进速度也比大队人马要快很多。
抵达复州后。黄石并没有向驻守地地方军队说明自己的目的,简单地换马以后。他就沿着官道直趋盖州。虽然长生岛经济竭据,但为了保证对后金军基本动向的掌握速度,从复州岛盖州的这一段官道上,大批的驿站也都建立起来了。
这些驿站虽然用度很大,但也是辽南明军最重要地情报触角之一,更让黄石的旅途变得舒适许多,他一路上白天遇到驿站就换马,晚上遇到驿站就进去休息。无论是换马还是休息,黄石都用布把自己的脸蒙上,只把明军的关防掏出来给驿站的人核对。
这次黄石带地关防是从李云睿那里拿的,那些驿站地士兵大概也都见惯了长生岛军情司的做派,他们仔细核对了军情司的关防后,就不再对黄石做其他盘查了。他们一句话也不说地给蒙面人换马或是领他到客房住下,从来没有给黄石的行程找过任何麻烦。
天启六年八月七日,黄石离开盖州附近的一座驿站,这也是明军的最后一座驿站了,上次耀州守军在听说海州陷落后立刻弃城逃走,让黄石缴获的十八磅炮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次经过耀州的时候,黄石看见的仍是一座了无生气的城堡,它甚至连城堡都已经算不上了,只是一片经过后金军和明军双重焚烧的废墟罢了。
继续向前,黄石很快抵达到了海州,这座一度是辽中重镇的城市,现在也被后金军抛弃了,上次大战后东江军大肆破坏了海州的城墙。现在它也没有被修复,看来后金军没有什么欲望再坚守这座城池了,所以也不打算浪费人力经营它了。
最后清理了一遍自己的思路,黄石自嘲地笑了一声:“他还是把我的军队看得很重,而把我本人看得比较轻。”
瞭望过了一会儿之后黄石就纵身几个跳跃,从城墙上回到地面,上马继续向北行去。很快,他就抵达鞍山堡,这座城堡和耀州一样,也是扩建起来的新城堡,里面驻扎着上千后金马步,还在城头安装了一些火炮。
后金游骑前来盘查的时候,黄石头盔上仍佩戴着笔直耸立的白翎,他把赵大带来的关防印信掏了出来,一脸平静地交给了敌军的骑兵。
……
天启六年八月八日,辽阳
听说长生岛派人来接人以后,皇太极微微感到有些意外,不过这倒也还在他的算计之中。皇太极下令预备好酒好菜准备款待来使者,自己则换上了比较正式的服装,走到他正白旗的大帐中去接见使者。
手下向皇太极报告说:这个使者一路带着白羽前来,进了辽阳城仍不肯换,而他们奉命一定要对使者彬彬有礼,所以也没有用强。皇太极听了心中也微微有些不快,不过他脸上倒也没有显露出来,在营帐中坐稳了以后他就吩咐道:“把那个使者带进来吧。”
来人昂首挺胸地走了进来,脸上还挂着和善的微笑:“四贝勒,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