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执掌好莱坞 > 第十四节 一个电视剧本的诞生2

第十四节 一个电视剧本的诞生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利维说出的话,让鲍勃愣了半天,他实在不知道,王道这个词,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他不理解很正常,其实,利维说到的这句话,本来也不是电视剧本创作的词语,而是另外一个领域里面的剧本创作。他提及的,是日本人的漫画创作,王道这个词,本来是也是日本人用来讨论漫画创作时候提出来的概念。

    日本的漫画产业极度发达,在80年代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出现了用团队组合代替个人英雄的做法。而在长期的漫画创作中,少年jump总结出来了所谓的王道:热血,友情,努力三要素。而为了实现这三要素,他们也就有了所谓的王道漫画:通过构筑一个小队,来把这三个要素全都展现出来。

    一般来说,作为一部日本漫画,主角一点要单细胞,配角需要帅哥一枚,三无人士一个再加一个热血兼职搞笑的少年——这样的四人小组,这就是日本人所说的王道组合了。

    这样的四个人,可以热血,可以努力,可以互相刷好感度,这些人里,有人耍酷,有人卖萌,有人逗乐,还有美型角色拉人气。到了关键时刻,帅哥陷入困境,热血主角前来救驾,满满的都是基情……哦,不,友情。因为好用,所以这样的模式遍布多个宇宙,四人组可能是梦想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可能是嘴遁大忍者,也可能是打篮球的高中生或者超能力者什么的,但是,这样的固定组合模式,大体上都不会变——所以这就是所谓的王道,热血,友情,再加上帅,酷,搞笑等几个元素,这对漫画来说就足够了。

    对于漫画来说有这样的王道组合,而90年代,美剧里面,还没有产生这样一个组合的概念。

    这里面有电视剧创作比起来漫画更难的问题——漫画反正就是画,全在作者的笔控制,而电视剧是需要多个演员的,多个演员总比一两个人难控制的多。90年代以前,美国的收费台还没有到日后那么发展壮大,公共台面对的市场压力小,电视剧制作没有太大的动力。团队型的主角,在一切比较夸张的情景喜剧中,倒是有所出现,可罪案剧方面,还是比较少的。

    不过利维很清楚,这样做的好处:团队的描写是有市场的。描写一个人物无法讨好所有的观众,把一个主角发展成了多个人的团队组合,让原本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问题分散在多个人身上,这样做,可以更好的贴近现实。

    分配工作做得好的话,可以做到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魅力,让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吸引人的闪光点,这就是所谓王道了。

    而如何直接写出来一个能够吸引所有人的团队?这其实也很简单:突出每个人的某种特质,然后淡化另外一方面的特质,让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就可以组成好的团队。

    这方面的创作,至少在90年代,还是没有成型的规则的。别说那些大的突出个人的电视剧,就连老友记,在制作之初,也是想要把罗斯和瑞秋作为绝对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的。团队人物的概念,他们现在还没有。

    现在,利维要改变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创造出来一个套路:一个可以用来给所有美剧的团队套上的套路。

    利维要做的,就是要给电视剧中的群体人物形象一个框架组合。这样的框架其实就是一个套路,并不算是什么创新,可是如果应用的好,就能够让电视剧获得一个成功的基础。

    创造套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有能力制造套路的人,往往也都是些强人。比如说日漫的王道组合,创造了这个套路的,是富坚义博。

    而美剧方面,现在需要的也是一个套路。

    和日本的漫画不同,制作电视剧,当然得考虑收看者是谁。照搬日本的热血,友情,努力当然不行。一个情况一个对待,少年漫画当然考虑热血,如果是国内拍电视剧,就得拍摄给婆婆妈妈看的肥皂剧,而美国这边拍摄,也有这个地点特殊的要求。

    “作为电视剧,主要需要反映出来的概念,也就是几个:家庭,中年危机,还有善有善报。所谓的黄金法则,突出的主角性格,也是为了这几条服务。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人物性格拆开,分散到各个人身上去,这样做,可以让这些问题更加突出,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

    美国的电视剧,是放给18-49岁的年龄段的人看的——因为这个阶段的人有购买力,广告商最为喜欢他们,所以电视剧就要拍给他们看。因此,在美国电视剧中,强调的始终也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关心的问题。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有了家庭的,所以要强调爱家庭,家庭好,时不时的展现一下花花公子的生活多么的空虚寂寞冷,这是其中一个主基调:因为看得人大多都有家庭,得让他们自己寻找幸福感。其次,电视剧中很多时候都喜欢强调人到中年之后的各种危机,家庭,身体,工作,人际交往,各个方面——因为电视机前的观众,也都有类似的问题,展现这样的问题,他们都很关注,有代入感——所以到了最后,不管再严重的危机,最好都得让主角能够度过去,以免观众觉得虐心。而怎么度过呢?一者自然是家庭的支持,二者就是用压根不切实际的好人好报来解决这个问题:总得让观众有个做梦的余地,生活如此不堪,电视剧就别再添堵了。

    电视剧的制作,是为了让人看的。花花公子是不是真的空虚寂寞冷?好人是不是真的有好报?人们遇到的危机是不是真的能解决?那些东西何必在意?反正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就行了。

    所谓的黄金法则,就是为了把这些问题,全都聚集到一个人身上去:得有家庭,心理问题促使了他的中年危机,再加上主角的朋友和对手的善恶报应,这些东西,也就凑成了电视剧。

    可现在,利维要把它拆开。

    “几个主要人物,每个人负责不同的任务。男主角是负责心理疾病的,这个角色需要年纪大一些的,因此用来承担中年危机的任务再好不过。而他的助手,另外一个主要角色我建议设置成为女人,这样做可以更好的偏重家庭,女人多照顾家庭比较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然后,两个人之下的几个探员,得有一个入队时间较长的,负责的是各种纠结,工作中找别扭,总之,让人们看到工作中有麻烦是可以通过努力克服的。而另外一个,则是年轻人,刚刚进入工作的,让人看到一个人的进步成长——这几个人,把所有的人主要要写的东西全都肩负起来,每个人负责一个部分。而后,再来个插科打诨外加附送心灵鸡汤的,以及一个比较混蛋的警探给他们找麻烦的,这基本上就全都齐了——罪犯方面的恶棍,我们可以晚些再塑造,因为这个方面的灵活性可以更大一些。”

    利维在纸上轻快地写写画画,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写了出来。

    把所有的看点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固然可以让一个人的戏份大增,魅力大增,但是这样做,也有可能会让剧情因为过度向某一个人倾斜,而导致整部剧的结构失控。很多美剧到了后期,全都是主演一个人的工资高的离谱,这就是这种失控造就的。而且,这样塑造,人物过于雷同,每一个主角都是心理问题,家庭纠纷,工作全能这些东西,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想成为电视剧主角的必然前提,莫非是得有个悲惨的童年才行么?

    “最后,团队领袖这个人物,我建议使用学究型的人物,好处是可以加深剧情,而且,可以把领袖才华的部分分到女性角色身上去,使得女性角色不至于落为花瓶酱油。”

    最后,利维又提出来了关于主角的设想:在他的记忆中,csi的三部,有三种不同的老大,不过,利维相信,最能够体现不同的,还是lv篇的主角。

    好莱坞是时候需要变革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随着收费电视台的增多,收费电视台制作更加精良,尺度更大,演员更好的时候,公共台才出现了团队型人物,才开始转变为学究型主角的模式。有钱的收费台拼制作费,而没钱的公共台只能够拼故事情节,靠着更进一步的故事情节,他们才能挤占市场。只是,这些东西,利维给他提前了。别人没有压力,不思进取,利维身上,可有的是压力。

    “可是,这不符合布鲁克海默模式。”鲍勃还是有些担心。

    布鲁克海默是好莱坞最顶级的制作人之一,从70年**始,他就是好莱坞的顶尖人物。他有过很多的传说,有电影拍摄中的布鲁克海默特色,也有电视剧制作中的布鲁克海默模式——这个模式,是针对传统的高大全的主角而出现的。在他之前,大部分电视剧主角还都是比较喜欢塑造全能,全面的人物,而他的创举,就是开发了一个新的模式:**英雄模式。主角在做着英雄的时候,身上总是带着一些**气息,反而能够更加贴近人类,让人们更加喜欢。

    在70年代,因为看惯了高大全形象,人们全都不满意于主角的无所不能,那个时候,横空出世的**英雄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布鲁克海默立即大获成功。而到了90年,人们对**英雄模式,其实也已经不是特别热衷了——几乎所有的电视剧主角全都是**了,人们自然也就逆反了。当很多人都已经把**英雄奉为金科玉律的时候,那么,新的东西,也就该应运而生了。

    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转——这是商业规律。当别人都已经可以把**英雄模式玩得很好了,那么,也就没有必要保持这个模式不放了。第一个研究出来的是天才,跟着使用了二十年还不撒手的,那就是蠢材了。

    他的这个模式被很多人奉为瑰宝,严格遵守,可利维看来,已然过时了。

    “**英雄么……确实很有趣,不过,现在我不考虑了。”利维笑了笑,“既然是我拍摄电视剧,那么,让我们做一个利维模式出来吧——连自己的模式都没有,还算什么成功的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