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一措再措 > 第三十二章 西藏老乡

第三十二章 西藏老乡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白塔下来,继续往前,还有几间悬在半山腰的房间,不像供佛的殿宇,应该是僧人日常起居之处。

    本着好奇的心态,秋澄往前走了一段,在下楼梯的时候,感受到了刚才风吹的后遗症,匆忙跑进了临崖的简单厕所。

    兴许是人少而且敞开的缘故,这间厕所并没其他地方看的那样污秽,味道也还勉强受得了。不过让人有些无语的是,厕所的顶棚是那种蓝色的塑钢瓦,此刻落满了闲极无聊的鸽子,一点儿也没有避讳的自觉,跟跳踢踏舞一样踩着节拍,“咕咕”唱歌。

    秋澄跟陈然讲述那种抓耳挠腮的感觉后,陈然本着探究的心态,大笑着也进去感受了一把。可惜,不知道是他模样的问题,还是鸽子自知罪过,纷纷叫嚷着扑棱棱飞上了天空,围着寺庙转了一圈,落在措勤大殿的金顶之上,又留下一地的鸟屎。

    下山的时候,走的道路和刚才上山的不同,看到了寺庙的名字——吉乌寺。不知道,这里的“乌”是不是指的鸽子。

    再次经过立有“玛旁雍错”铭牌石的空地,陈然提议再停下来拍张照片,试试现在的感觉,被秋澄断然拒绝。其实,陈然也只是说说,根本没有真正要停下来的意思。

    于是,很快便回到了加油站所处的丁字路口,继续回到219国道往狮泉河方向行进。过了一个测速点,道路的右边再无遮拦,冈仁波齐便坚定不移地出现在了北方,任车行风吹自岿然不动,静静地看着脚下的万物。

    “我就说它像金字塔吧,你看还有横向的一层一层,跟台阶一样的,而且中间还有一道从上到下凹槽。你觉得像不像玛雅人的那种金字塔?”离得近了,秋澄看得更加仔细,也好奇地猜测着。

    “嗯,像。那个凹槽,应该是冰滑落的轨道,不过为啥没有再结?我记得好像之前谁跟我说过,那是两个大神斗法,其中一个被打下来,滚成的凹槽。”

    “那背面是什么样子啊?咱们能去看不能?”

    “不知道,一会儿看看吧,他们既然能转山,肯定也能过去。诶,今天转山的时候,你仔细看看,看你运气怎么样,能捡到金子不能?”

    “金子?这里有金子?”

    “对啊,这边很多金矿,西藏黄金的储量很高的。之前听他们说,我们阿里公司的一个员工,在冈仁波齐转山的时候,捡到了一块狗头金,卖了几百万,然后辞职回内地了。”

    “啊,真的啊?我也要去捡,捡到了也要辞职,你快点快点。”秋澄听到金子,也是两眼放光。

    有了冈仁波齐的存在,周围的精致再美也失去了意义,陈然和秋澄都无心过多观看。也没走多远,很快就看到了空无一人的冈仁波齐游客中心,和玛旁雍错那边一样,现在还不是内地游客蜂拥进入的旺季。

    就在游客中心的侧边有个小小的检查站,只有过了这里,才能往山脚下的小镇。由于没什么人,检查站只开着一个窗口,坐着两个缩在电暖气旁的检查人员。

    秋澄也怕冷,哪怕现在的太阳最是火热,能不下车是不下去的,轰着让陈然先去问问,实在不得已了自己再过去。还好,检查人员只是刷了二人的身份证,记录下车牌号便挥手放行,临了又交待了一声:“现在不能转山!”便关上窗口小小的窗户。

    “为什么不让转山?”秋澄还念着那个不可能得到的狗头金。

    “啊,我刚才忘了问。”陈然迷茫了一下,确实,自己刚才没想这个问题,只是听检查人员说不能转山,便理所当然的记了下来,根本没有刨问的想法。至于为什么,觉得既然不让转山,就算知道了原因,不还是同样的结果。

    秋澄看着陈然的表情,抿了抿嘴,无奈地呼了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这种事情陈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咱们到跟前看看吧,不让转了再说。”陈然心里根本没当回事,对转山没有那么大的渴望,更何况看时间也不算早了,晚上也许能赶到昆莎机场附近。

    有了旅游经济的加持,这条乡镇间的小路修得甚是平整,两旁还有绿化带和密集的路灯,只是这种地方长不了什么好的植物,都是普通的草和低矮的树木。

    道路并不长,两旁也没什么风景,都是空阔的草原,大概也就三公里就到了巴嘎乡。

    一看这里的建筑,明显都是为旅游而设,入目可见都是酒店、饭店,居然还有KTV和酒吧,虽然看不出来开门没有。也是,如果不是有候鸟一样前来的游客,这里本身没有几户人家,常年能见的也就是朝拜的信徒,大多并不富裕。

    在镇子的入口,道路被来往的车辆碾压得七零八碎,到处是漫延的裂痕和坑洞,车辆经过溅起一地碎石,显得更加凌乱。

    从入口的那条路一直驶到尽头,看遍了镇子的繁华之地,才知道霍尔乡客栈老板并不是孤独的一家人,在这里有很多东北饭馆。

    人们背井离乡前去四处闯荡,在陌生的地方总是以老乡为群体聚在一起,一是相互熟悉,照应时心里有个安稳;再一个同一个地方的人,总是有同样的思乡感,互相有个心理慰藉。

    西藏这个对内地人来说很偏远的地方也是如此。第一批留下来的是十八军的老兵们,他们在此保卫边疆、建设祖国、辛勤耕耘,后来他们的子女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也在这里工作,成为了身份证上彻彻底底的西藏人,和追求先辈的“藏二代”。

    后来,国家以一省对一市为单位进行西藏援建,各地的工程队伍相继开赴到不同的地方,然后有一些便如当年的老兵一样扎根了下来。所以,在不同地方能看到以内地省份为命名的道路,也能看到那个地方扎堆的援建家乡人。就像日喀则有山东路和青岛路,也有很多的山东人;河北省对口援建阿里地区,那里便有很多的河北人和河北饭店;广东省对口援建的是林芝,哪里便有很多讲粤语的广东人。

    当然,在西藏最多的还是四川人,一是四川挨着西藏,二是历来吃苦耐劳的四川人更能适应这里的环境。于是,在西藏几乎每个地方都能吃到正宗的川菜,一度有人喊西藏为“小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