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物是人非情未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旁白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
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侵害了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200余农民上告。
吉林省政府批示:“令朝侨出境“。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1931年7月5日前完成筑渠。
7月1日中国农民愤而填渠毁坝,日本警察以护侨为名开枪打死打伤中国农民数十人,一手制造流血事件。
事后,日本歪曲事实真相,在朝鲜各地煽动反华风潮,致使旅朝华侨死伤数百人,财产损失无数。
同时日本借机增兵满洲,为武装侵略东北大造舆论。
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曹井杉延太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
日本借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国交出关玉衡,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各队。
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正文
1932年4月,老家地震,虽说影响不大,父亲与母亲商量后还是决定回邯口。
父母礼貌地邀请大舅一同去,大舅摆摆手,说:“这刚震过,近几年都不会震了!再说这年头,没有太平的地,不想折腾!以后年纪大了,还是得落叶归根。”
“就是耽误了你们家三丫头啊!”大舅紧紧握住父亲的手。
“没事的大舅,我还年轻,才18岁,还不想成亲!”三姑娘在旁边插了一句。
父亲白了三姑娘一眼,母亲也拉了下三姑娘的衣脚。
大舅看到了这些小动作,“你们别跟我这耽搁了,走吧!”他说。
父母亲带三姑娘姐弟三人拜别了大舅、大宝。
谁也不知道,这和大舅、大宝的这一别,竟是永别!
(之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大舅、大宝均惨遭杀害。)
三姑娘一家五口去麻口码头乘船,由于是顺流而下,只三日便回到了邯口。
回到邯口,仿佛一切恢复了原样。
只是三姑娘自己去街上剪了个短发,蓝色的学生装也不穿了,换上了粗布衣服。
回来的第二天,三姑娘还是去了茶咖馆,但却没有开业。
面粉厂也关着,但厂后的小院里有人生活的气息。
三姑娘想继续工作,却害怕看见欧阳的妻子,在小院门口停留了许久,终没有走进小院。
三姑娘的父母继续抄起了旧业,教书的教书,做鞋的做鞋的。周围的邻居也大都回来了,甚至包括父母的老客户。
找母亲订鞋的客人渐渐多了,三姑娘决意就呆在家里,除了继续帮母亲送鞋,剩下的时间也在跟着母亲一起学做鞋。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1年多。
一日,三姑娘送完了鞋,游荡在街上。
看到茶咖馆开业了,还叫“荷畔茶咖”,于是推门进去。
没见一个熟悉的人,但发现这里生意挺好,窗边的座位坐满了人,大多数是意气风发的邯口师范生、邯口大学的大学生,有男有女。
不似以前想象中的茶咖馆那么安静,反而人声鼎沸,一桌或两桌一组,时而激烈讨论,时而拍桌而起。
三姑娘未细听他们谈论了些什么,想必也是眼前的局势,只是觉得“中国人的茶馆始终是茶馆的热闹,中西结合不是想象中这么融合,也许以后会是那般融合吧!”三姑娘心想。
望向展示板,也没见欧阳的字迹,倒是有很多字条,甚至长篇大论,都是有关抗日的。
三姑娘想不通这些学生在这里讨论、写展示板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参军,用行动说话。
爹爹虽然教书,但也长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但这些学生的讨论勾起了三姑娘的兴趣,三姑娘突然想去书店看看,便推门而出。
在邯口书店,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书籍,没有任何新意。
三姑娘没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于是想去大学附近的小书店转转。
三姑娘瞥见原来那家掌柜摔账簿的庆阳粮铺改成了书店,于是好奇走进去。
走进书店,三姑娘满是回忆,尽管格局已改。
走到原来放米桶的地方,掌柜摔账簿的情景还在眼前,尽管现在已换成了两排书架。
三姑娘想起了欧阳文正带自己去后院看米袋的场景,想去后院转转,但屋后的小院似乎加建了房间,通往后面的通道也没有了,变成了一个衣柜。
“这太奇怪了,肯定有秘密”,三姑娘心想。
三姑娘假意去书架前翻翻,一边眼角余光仍瞟着那个衣柜,总觉得衣柜缝隙里有亮光,又好像有什么人一直瞧着自己。
书架上仍没有什么特殊的书籍,三姑娘想仔细看看那个奇怪的衣柜,却瞥见了衣柜前柜台上的账簿。
那自己亲手换的封面,虽涂黑了两个字,只剩“账簿”两个字的自己的笔迹,绝对就是以前米厂的那本账册。
正在奇怪书店怎么用粮铺的账簿,却发现账簿下竟还压着一本书。
“想必是这书店老板喜欢看的书吧!”三姑娘心想。
“果真好东西都是藏着的。”三姑娘小声嘟囔着,准备抽那本书出来……
旁白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
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侵害了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200余农民上告。
吉林省政府批示:“令朝侨出境“。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1931年7月5日前完成筑渠。
7月1日中国农民愤而填渠毁坝,日本警察以护侨为名开枪打死打伤中国农民数十人,一手制造流血事件。
事后,日本歪曲事实真相,在朝鲜各地煽动反华风潮,致使旅朝华侨死伤数百人,财产损失无数。
同时日本借机增兵满洲,为武装侵略东北大造舆论。
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曹井杉延太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
日本借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国交出关玉衡,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各队。
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正文
1932年4月,老家地震,虽说影响不大,父亲与母亲商量后还是决定回邯口。
父母礼貌地邀请大舅一同去,大舅摆摆手,说:“这刚震过,近几年都不会震了!再说这年头,没有太平的地,不想折腾!以后年纪大了,还是得落叶归根。”
“就是耽误了你们家三丫头啊!”大舅紧紧握住父亲的手。
“没事的大舅,我还年轻,才18岁,还不想成亲!”三姑娘在旁边插了一句。
父亲白了三姑娘一眼,母亲也拉了下三姑娘的衣脚。
大舅看到了这些小动作,“你们别跟我这耽搁了,走吧!”他说。
父母亲带三姑娘姐弟三人拜别了大舅、大宝。
谁也不知道,这和大舅、大宝的这一别,竟是永别!
(之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大舅、大宝均惨遭杀害。)
三姑娘一家五口去麻口码头乘船,由于是顺流而下,只三日便回到了邯口。
回到邯口,仿佛一切恢复了原样。
只是三姑娘自己去街上剪了个短发,蓝色的学生装也不穿了,换上了粗布衣服。
回来的第二天,三姑娘还是去了茶咖馆,但却没有开业。
面粉厂也关着,但厂后的小院里有人生活的气息。
三姑娘想继续工作,却害怕看见欧阳的妻子,在小院门口停留了许久,终没有走进小院。
三姑娘的父母继续抄起了旧业,教书的教书,做鞋的做鞋的。周围的邻居也大都回来了,甚至包括父母的老客户。
找母亲订鞋的客人渐渐多了,三姑娘决意就呆在家里,除了继续帮母亲送鞋,剩下的时间也在跟着母亲一起学做鞋。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1年多。
一日,三姑娘送完了鞋,游荡在街上。
看到茶咖馆开业了,还叫“荷畔茶咖”,于是推门进去。
没见一个熟悉的人,但发现这里生意挺好,窗边的座位坐满了人,大多数是意气风发的邯口师范生、邯口大学的大学生,有男有女。
不似以前想象中的茶咖馆那么安静,反而人声鼎沸,一桌或两桌一组,时而激烈讨论,时而拍桌而起。
三姑娘未细听他们谈论了些什么,想必也是眼前的局势,只是觉得“中国人的茶馆始终是茶馆的热闹,中西结合不是想象中这么融合,也许以后会是那般融合吧!”三姑娘心想。
望向展示板,也没见欧阳的字迹,倒是有很多字条,甚至长篇大论,都是有关抗日的。
三姑娘想不通这些学生在这里讨论、写展示板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参军,用行动说话。
爹爹虽然教书,但也长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但这些学生的讨论勾起了三姑娘的兴趣,三姑娘突然想去书店看看,便推门而出。
在邯口书店,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书籍,没有任何新意。
三姑娘没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于是想去大学附近的小书店转转。
三姑娘瞥见原来那家掌柜摔账簿的庆阳粮铺改成了书店,于是好奇走进去。
走进书店,三姑娘满是回忆,尽管格局已改。
走到原来放米桶的地方,掌柜摔账簿的情景还在眼前,尽管现在已换成了两排书架。
三姑娘想起了欧阳文正带自己去后院看米袋的场景,想去后院转转,但屋后的小院似乎加建了房间,通往后面的通道也没有了,变成了一个衣柜。
“这太奇怪了,肯定有秘密”,三姑娘心想。
三姑娘假意去书架前翻翻,一边眼角余光仍瞟着那个衣柜,总觉得衣柜缝隙里有亮光,又好像有什么人一直瞧着自己。
书架上仍没有什么特殊的书籍,三姑娘想仔细看看那个奇怪的衣柜,却瞥见了衣柜前柜台上的账簿。
那自己亲手换的封面,虽涂黑了两个字,只剩“账簿”两个字的自己的笔迹,绝对就是以前米厂的那本账册。
正在奇怪书店怎么用粮铺的账簿,却发现账簿下竟还压着一本书。
“想必是这书店老板喜欢看的书吧!”三姑娘心想。
“果真好东西都是藏着的。”三姑娘小声嘟囔着,准备抽那本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