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小货郎 > 第82章 第 82 章

第82章 第 82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82章

    无数势力还在兴华府多番搅动,只想找到被"随便"救出来的谢阁老。

    纪彬此时却已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宅子上。

    说到建宅子,这并非简单的事,放在现代也是让人劳心劳神的,旁的不说,装修都能让人头疼,刷什么粉,做什么装饰,搞什么风格,全都很费神的。

    更不要说他家这是要从打地基开始,一点点地凭空拔地而起一处宅子。

    当初建如今这处小房子的时候,纪彬并未怎么管,毕竟房子小,而且那时候只想着能过去那个冬天,什十么材料只挑便宜的来。

    若不是宣老爹私下补贴,就凭他们手里那点钱,估计完成的质量更差。

    如今却不同,小房子可以当临时住所,宅子建成,那家里的基业就是真的立住了。处处都要仔细。

    从三月十六开工,纪彬几乎日日都被喊去,旁的不说,厅堂的梁柱总要自己选吧。像前厅里面,基本是不设大门的,而是在门口立两根高大梁柱。

    可这梁柱也要定做,还是从春安城来的师傅才有这种收益,好在可以在邑伊县当地买高大树木雕但这银钱想想就知道多贵。

    梁柱却又是前厅的门面,也算是宅子的门面定然要气派些。反正引娘手里的银钱跟流水般往外走。

    也因为这件事,整个纪滦村都知道了,他家原来是娘子管账。

    不对,原来是娘子管钱,纪彬自己都说,他身上可能连二百两银子都没有。若是旁人讲这些话,可能是在炫耀,但这是纪彬啊。随便一个月都能赚兼几干两银子的纪彬。

    花钱了还要找娘子要,偏偏谁都不敢笑话,毕竟人家纪彬做事光明正大,也没想把这事隐瞒啊。

    可你要是想问他家借钱,那纪彬就把事情揽过去,然后一口回绝。

    也不是全都回绝,谁家要有个头疼脑热,小孩疾病,只要你认识纪彬,那他立刻会请医研药,而且不用你还钱。

    要是想拿钱胡吃海塞吃喝嫖赌?

    那就看看柴力陈乙答不答应,旁的不说,就陈乙那套拳法,已经学得柴力五分像,再加上他天生大力,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也有人讲,那就不能扁他吗?骗纪彬?这是谁在做梦?

    随随便便一个人到他面前,都能看他瞬间看穿心思。

    纪林彬都不知道外面传成什么样了,他确实会帮忙给人看病,毕竟古代医疗条件这样差,随便个风寒都能要人命。

    他不是个见死不救的人,再说对他来讲,确实是举手之劳。真让他死在他面前,他做不到。

    纪彬又看了几种砖瓦,忍不住问引娘∶"你看出区别了吗?"

    引娘仔细端详片刻∶"这个好像更青一点,另一个更细腻。

    纪彬深吸口气,又看了看,还是没看出区别,是不是他眼睛有什么问题。"你觉得哪个好看?

    引娘托腮∶"都不好看,被你第一个否决的好看。"

    等纪彬抬头看左先生跟过来兜售砖瓦的人,只见他们两个都在憋笑。

    左先生道∶"被您否决的那个,应当是最贵的,现在最新做出来的,颜色调制得特别好。"

    可是他根本看不出其中颜色差别啊。

    纪彬扶额∶"还是引娘来吧,你喜欢什么就挑什么。"

    因为他这里要建宅子,附近十里八乡不少烧砖瓦都过来推荐,除了特大的石料之外,都有专门的人过来售卖。

    不仅是邑伊县里,就连春安城不少铺子都来兜售。毕竟这生意做成了,那可是大买卖。

    所以纪林直接陷入选择困难症,还好有引娘在,她对颜色形式特别敏感,很快就能选出跟他家宅子设计图相符的材料。

    左先生看着引娘的眼神,就差直接收她当徒弟了,直夸引娘比他家学徒们都有天分。因为引娘平日也跟宣老爹看过简单的图纸,竟然还算有点基础的。再加上她算术极好,说是有天分,那也不为过。

    宅子的事众人都在帮忙,毕竟刚开始建,纪彬也是跟着转。

    这边忙得厉害,那边油菜地也该收了,本就是为了不空着地才种的油菜,现在收下来之后,也该翻翻土地准备种棉花。

    他家的去年的棉花籽一共收下来八万斤,全都存在租来的仓库里。

    纪老爹知道这东西金贵,时时照看,还置了高高的架子放在箱子里用油蜡封好,防止潮湿。如今拿出来,按照焦家人给的方法,提前拿出来翻晒四五日,等到真正要种的时候还要泡发种子,让它更好发芽。

    晾晒结束,也还有七万五千斤。

    要知道去年四百亩棉花地,也就用了一千斤的棉花种子,今年手里有这样多的种子,田地还是四百亩,自己用不说,还能卖出去,更有无数人争相购买。

    即使按照去年一斤棉花种一百八十文的价格,那也是有人买的。

    毕竟外面买更贵不说,还可能买到假的,去年那黄家就不是这么被骗的,到现在还是一蹶不振。他家的田地也荒废着,今年应该是打算种麦子了。来纪彬这买,肯定能买到真的啊。

    但纪彬一直没松口卖种子,主要是卖了种子,还有人要问技术。可这技术,却是焦家的。

    还要等焦家人来了再讲。

    估计是焦家人知道他心里念叨了,三月底书信就寄过来。

    这信上的笔迹是焦十五的,他说自己跟焦十一已经到了宿勤郡,还是去年四月中旬的时间去邑伊县,提前告知纪彬,让纪彬备好酒菜,还有纪林家的马球场,他已经想很久了。

    之前在汴京的时候,那马球场只有贵人们用,他也不敢试试,如今一定要撒开了玩。至于其他事,等他们见面了再讲,他们会争取提前来纪彬这里。

    他们两个明显生在周家心在纪家。刚到周家就想过来了。

    纪彬笑着看完,立刻回信,信上自然表达了欢迎,又问了周围人想买他家棉花种子,能不能卖还有简单的技术指导能不能教。

    而且还说明了,让他们说真心话即可,不用看在他的面子上改主意。

    其实纪彬大概知道焦家肯定会教,因为在写种棉的书的时候,棉花在南军国遍地开花就已经阻挡不了。

    更不要说焦家主已经有意传播出去。可问还是问的,要尊重焦家人的想法。

    不过当初各家买田一样,就算不为种棉花,大家也是要买田的,纪彬也提前提醒过,让他们做好种不成棉花的准备。

    还好各家买的都是荒田,就算种不成也不碍什么事,众人见过黄家的前车之鉴,心里都是有数的。

    纪彬回了焦家的信,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一月份才从汴京到家中,如今三月底了,就已经发生了这么多事。

    距离他传信到春安城,已经有小半个月的时间,春安城的车夫老温过来拉东西的时候还给他带消息,说平喜楼掌柜也不知道平老板在哪,只知道老板很安全,玩得很开心。

    但具体的位置,是从来不跟他讲的,而且地方随时会变,实在联系不到。

    玩得很开心?明明是找人找得很苦恼吧!

    但凡现在有个电话,有个传呼机也行,他也能联系到平老板?

    纪彬刚想起平老板,注意力就被转移走了,那就是他家院墙的大块石料已经到了。

    这石料极重,要两三个壮汉才能搬起一块,他们石料坊有牛车,一次都只能拉个四五块,那车痕极深,纪林都怕把自己路压坏。

    可是他家需要的石料,都要上千块,毕竟那么大的院子。

    单单看图纸的时候,还没发现,等石料陆陆续续搬过来,纪彬更加深切知道,他要建造的宅子到底会有多牢固。

    这边拉着石料,那边打着地基,不仅如此,还有地窖也要忙。左先生简直想分成两个人,毕竟他从未见过干活这么利落的人。毕竟是宣老爹带过来的,做事自然不磨工夫。

    最重要的是,纪彬给的伙食不错,各个吃得很饱,做事当然利落。

    这跟之前的事也有联系,纪彬当初修作坊的时候,工钱给的足,饭吃的好,有些人却想偷懒。这种人被纪彬辞退,以后不管他这边什么活,那都不给做。不仅是修桥修房子不给做,作坊的活也不用想。

    当然了,还有人是想在纪林这显现才能,然后就跟陈乙一样跟随纪东家。这可是大家都梦寐以求的事。

    以前那陈乙没跟着纪东家的时候,家里都穷啊。

    跟着纪东家之后,家里瞬间富裕起来,大家都看在眼里的好吗。

    左先生不知道这事,他只夸邑伊县本地人勤劳,让人刮目相看。这话一说,让本地人更是不好意思,干活肯定更卖力了。于是就有了工作进度赶得飞快的场景。这是好事啊。

    左先生又是极有经验的,这才能协调得过来。

    他们在这里做事,燕芷游则要回春安城一趟,她出来也有段日子了,春安城也有事情要忙,她现在打理一家香阁,虽说在里面都是熟客,她也要回去招待各家小姐们的。

    在纪滦村这段时间,燕芷游跟柴力互相了解得更深,说起来他们认识也有一两年了,相处下来都是好脾气的人。

    只是到现在柴力还有些不敢置信,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娶到燕姑娘这么漂亮温柔的女子。-切都跟做梦般不真实。

    等到燕芷游回春安城,柴力就跟纪彬告假,准备回柴家一趟,跟柴伯母提这件事。

    不过估计那边也得到些消息,毕竟这段时日,柴力并未隐瞒自己的心思。想必这件婚事也是水到渠成。

    这种假纪彬自然放人,还让柴力多回家住几天,商量好再说,他这边也没什么事。毕竟现在不管哪边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顶多是收油菜花的时候需要人手,这种事雇农人们来就行了。

    纪滦村如今的热闹已经成了常态,刺绣坊的女子们几乎都是来自周边村落的,在纪滦村的路修了之后,来这里更方便了。

    酿酒坊也有十几个外乡人,基本上每日都过来,甚至把他家小孩们也带来了,都在私塾读书,毕竟作为酿酒坊的伙计,读书还便宜啊。

    而且读书确实是有好处的,大家都看在眼里。

    建宅子那边的热闹就更不用提,如今已经有四五十个人一起做事,再加上来来回回送材料的,每日纪滦村来来回回都有一百多人,这对一个小村子来说,已经是顶热闹的了。

    更不用说到收四百亩油菜的时候,纪老爹这边又雇了不少农人过来帮忙,全是周边村子的。听到纪彬他家招人做事,都是排着队过来。

    四百亩的田地,想要赶紧收获结束,然后再翻翻土地等着种棉花,肯定要雇人。于是纪滦村一天来来回回的,竟然有两百多号人。比不过节的邑伊县有时候都要热闹。

    不少人都说,纪滦村已经比荆高庄还要热闹了,主要是荆高庄养蚕,织布,都是自己庄子上的人在做,基本上不雇外乡人帮忙,人家自己忙得过来。

    倒是纪滦村的活太多了,不少勤快的人,都想搬到纪滦村定居了,在这里的话,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找个活干。

    这日子过得都有盼头。

    帮着纪彬家收油菜花的人,收完之后,继续雇他们翻土地,不仅是油菜花的四百亩,还有新买下的五百亩荒地,两块地是挨着的,只是种的东西不一样。

    前四百亩继续种棉花,后五百亩则种小麦。

    好在这地方离水源近,不管种什么,都可以自己调节土壤干湿。

    九百亩地的农活一起做,全村人都雇来也不够用啊,再说村里人还有自己买的荒地要开耕。也只有请周围的人帮忙了。

    纪彬基本上宅子跟田地两个方向跑,而且宅子在南边,田地在北边,为了省力他干脆骑马来回。他是方便了,把村里人馋得不行,有马可真好啊!来回都不用走路了!

    等今年他们挣够钱了,也要买一匹!当然了不少买马,买牛或者驴也都行。马儿买不起,总能买点便宜的话。以后他们出门的时候,也不用走路了!

    日子过得飞快,纪彬原以为焦十一他们会在四月十五来纪滦村。谁知道在四月初九那天,就听到牛车的声音。纪彬往外一看,就见焦十一跟焦十五过来了。

    竟然不是周家人送他们过来?

    要知道去年的时候,还是宿勤郡周家派人接送,还有护卫在身边,唯恐种棉的事被旁人学了。

    今年怎么是自己雇的牛车?

    纪彬先把钱给付了,然后让人带着车夫先去客舍休息,自己则带着焦十一焦十五到自己家中。正好柴力不在,他俩可以睡客房里面。

    纪彬问道∶"今年怎么来的这样早?周家人没送你们吗?"

    焦十一摇头,他去年就在宿勤郡做事,当时除了周家之外,还有四家种棉的,一共赚了九于两银子。

    今年情况有变,只有周家跟纪彬在请他们,其他人家估计是嫌他收费贵?又或者把手艺学到了,所以干脆不找师傅带,都准备自己种棉。

    毕竟说是新东西,但种田这种东西,找个老农在旁边学个一年,基本上都掌握了。现在让纪老爹自己种,那也是没问题的。各家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

    就连周家看人也看得不紧了,今年倒是直接给了焦十一九千两银子,不跟去年那样抠抠索索,这是真的赚到钱。

    给了钱之后,焦十一自然去田地里转转,发现周家确实把技术学得很好,需要指点的地方也不多。

    所以跟周家商量,他带着焦十五提前离开。

    这离开,肯定是到纪彬家里。

    要是在去年,周家肯定不放人,可今年却不同,技术有了种子有了,强压着人也没意思。于是又给了路费送两人过来。只是车接车送?那是没有的。

    焦十一小声道∶"现在周家管事的,不再是周小公子了,我瞧周家做事没有去年有规矩。

    焦十五头一次来宿勤郡,对这种事没有话语权,只是听八卦而已。

    纪彬挑眉。

    那周小公子他记得,之前还有段渊源。而且这人虽然体弱,但足智多谋,人聪明得不行。现在竟然被周家内斗下去?

    如果上来的人不如周小公子,只怕要内耗完了吧。果然每个家族衰败,都是有原因的。

    不过跟纪彬到底没多少关系,焦十一焦十五他们过来,他很欢迎。

    因为明面上是请他来教种棉的事,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也就是他们老生常谈的,种棉书。

    这本书从年中提起,年末又因为书的事去了趟京城,见过了太子。

    反正纪彬的想法不知道,焦家人显然对著书的事更加热切,毕竟这书还得到了太子指点。若是能做出来,那他们?

    特别是焦家主,他对太子的敬佩之情足够让他更有动力。

    其实纪林理解这种情感。

    在古代,皇家对普通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

    太子更是万中无一,能受到他的指点,对普通人都是莫大鼓舞。

    如今焦十一过来是掩人耳目,让大家以为他只是跟纪彬交好,特意来指点种棉花。焦十五却是计划中的重中之重,他作为焦家培养的下一代接班人,也是读书最好的人。送他出汴京,一是让他远离是非之地,这也是太子提醒过的。二是让他跟着纪彬一起主导著书的事,也能让焦十五多加锻炼。

    所以两人到了纪滦村,那定然是常住的。

    不过纪彬问道∶"你们家人呢?他们不跟着出来吗?"

    焦十一摇头∶"今年事情变动有些大,其他十四个焦家人又被分到其他门户里,都是去年没种过棉花的,所以他们抽不开身。"

    纪彬懂了,之前种棉花的那些人家,基本都不再需要指点。所以换人家了。

    也就是说,今年种棉的人家至少会增加一倍。

    就是不知道这些人里面,多少是禹王的人,又有多少是太子的人。估计那边的争斗会精彩纷呈。

    焦十一并不知道这些内情,焦家人知道太子来过,知道禹王太子争斗的,也就是焦家主,焦老二,焦十五。

    其余人都被蒙在鼓里。知道得越少,对他们来说越好。

    等焦十五跟纪彬单独相处的时候,焦十五飞快说了他知道的事。

    汴京里面,禹王跟太子的争权自然还在进行。

    自从谢阁老被贬之后,太子一派士气大减,可在二月份的时候,禹王的属臣被发现利用棉花夺利,逼迫其他地方种棉农人涨价。

    发现有农人卖低价棉,就把人家的棉花一把火烧了。经查证,被烧的棉花至少万斤。

    都是因为那些棉花真的卖不到五千文的高价,农人们想趁着年前卖完,压到了两千文。谁料一被发现,就会被人恶意烧棉。弄的好几户人家,全都是家破人亡。

    这些人家上京告御状,也被禹王的人拦着。还好太子发现异常,从中调查。这才让事情真相大白。

    此事一出,朝堂震怒。

    从来只见过逼人降价的,什么时候见过逼人涨价?

    再说涨价了,棉农们也卖不出去啊,不是都有你们的人脉手段。

    众人都明白,禹王的人就是怕其他人的棉花降价,他们的棉花就卖不上价格了。

    至于别人能不能卖不出去?那管他们屁事,他们已经赚了千万两金子,你们死不死,关老爷们什么事。

    也确实有人在这里面丧命,事情才闹大。

    太子查清此事,还了他们清白。

    可也因为查这件事,那些卖高价棉花的人家都被——揭发,朝野骂声一片。这些人家虽说早就是禹王的人,可对太子的恨意再次加深。

    更过分的是,太子竟然趁这个机会,趁机提出议棉价的文书,里面说清了棉花的重要性,还说了焦氏棉出世的重要性。

    里面列举了棉花都可在什么地方种植,并写清楚前景,想要鼓励百姓种棉,等到冬天御寒。还会在每年八月调查全国种棉数量,因地方制价,当地官府控制棉花价格,汴京这边监督,若是定价太高汴京会有处罚,定价太低不准售卖。

    也就是说,那些种棉的人,再也不能像去年那般硬生生抬价,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纪彬听到这里,心里忍不住感叹,他原以为棉价混固的过程还要持续几年,没想到只乱了一年,这议棉价的文书一出,条例一改。

    那些想利用棉花获取暴利的人就不存在了,还保证了他们头一茬卖棉花的利润。

    太子也是明白的,他们头一批卖棉花的,瞄准的市场就是有钱人,毕竟量少新鲜,有钱人不在乎。

    可大批棉花宁愿烧了也不卖给穷人,甚至烧了别人的棉花也不降价,这就没道理了。

    真正推行下来还有难度,可这个速度已经让纪彬心里感叹,怪不得谢阁老身陷险境,还是觉得太子值得追随。

    都是有原因的。

    而这件事,对焦家人来讲,则是恨不得以头抢地跪拜太子。

    因为文书里写了。焦氏棉。焦氏棉啊!

    他们辛辛苦苦研究棉花,终于被封上了自家的姓!

    原本他们以为,这种棉的技术普及之后,不会有人再记得他们。可现在呢?如果文书一经过推行,世人都会知道焦氏棉的由来!这对一个家族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对焦家子孙后代来说,都是庇佑的光环!

    旁的地方不知道,可比汴京城里,焦氏棉已经响彻各个茶馆。只要经过时间推移,这个称号迟早在整个南军国流行。

    所以焦家主简直热泪盈眶,然后把焦十五送过来赶紧写书!他们要写书!然后送给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做这件功绩!

    是的,这就是焦家主送焦十五过来的原因。

    焦十五就在纪滦村住着,这里偏远安全,再有纪彬在,自然是没问题。

    然后去南军国各地种棉的焦家人,会把每个月收集的本地棉花信息,找当地画工书生画的棉花枝干病虫害等等,也都寄过来。

    让焦十五整理,然后请纪彬帮忙书写规整。

    按照焦家主的想法,他现在年底前把书写好,献给太子殿下。

    明明他只见过太子一面,但太子却用呈给圣人的文书里写了焦氏棉三个字。足以让焦家甘倒涂地,足以让焦家人呕心沥血,全力写成此书。

    方才焦十一没说这事,只是一问他不知道太子跟焦家主他们有次私下的会面。

    按照焦家主跟纪彬猜测。

    太子的文书里能把棉花的事写得那样详尽,估计就是那日看了种棉书之后,又跟焦家人,纪彬聊天后得出的结论。

    而太子则用焦氏棉三个字来回报他们。

    至于纪彬确实没有特意提起,假装无意提起也就罢了,专门提起只会给纪彬招来祸事。

    可纪彬不知道为什么。

    他却本能愿意相信这个太子,还是把他做的事记在心里,只是还没找到机会像回报焦家人一样回报他

    完蛋,这就是太子的魅力吗。

    不过是见了一面,他就能对太子有这么深的滤镜。

    太子见焦家人跟他的事时候,甚至都没说过让他们相信太子,效忠太子的话。可人心已经在慢慢偏了。

    纪彬扶额,他还在感慨焦家主加急著书,自己不是也把谢阁老救出来了。差不多差不多。他们都差不多。

    既然两人是长期住,那还是安排到客舍里比较好。

    私塾旁边的客舍两间房一个院,如今又住进去焦家两兄弟,简直是从来都没有空闲的时候。他家的客舍使用率可以说极高了。

    估计等他家宅子建好,这房子才够用吧。没办法,有朋自远方来,肯定要招待啊。

    有焦家人到了之后,不少人都过来询问种棉的时候,焦十一很是感动。

    其实各个地方种棉的人家,已经开始收钱开课了,毕竟当初焦家人也是这么赚钱的。那些不请他们过去的门户,也是怕当着他们的面赚钱不好看,所以不请的。

    能做到询问焦家之后再教人的,估计只有纪彬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个形式,可还是让人感动。

    反正焦十五觉得,焦家主现在最佩服的两个人就是纪彬跟太子,甚至纪彬还要稍稍靠前一点。这也是有道理的。

    反正书都要写出来了,焦氏棉的名声也出来了。教,都可以教。

    还有纪彬家的棉花种子保存得不错,卖,全都卖。

    可是真正到卖种子的时候,纪彬想了想,竟然联系了王知县,让王知县帮忙售卖,理由是想请知县老爷帮忙,因为买的人太多,他照顾不过来。实际上是暗暗跟汴京那边配合。

    当然了,以偏远地区的小县城来讲,没人能想到是配合,只会觉得纪彬在阿谀奉承,把卖棉花种子的好差事,好名声送给当地知县。

    至于为什么说买棉花种子是好差事?这还用讲吗。

    现在谁家不想种棉花?谁不知道棉花好?这都不用讲了。

    就算以邑伊县这边风气,都是必须开荒才能种棉花,可那么多荒地呢,开荒怎么了。

    有些荒地甚至都不用买,只要你连年耕种,土地都能算是你的。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土地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重要是买到真实可靠不骗人的棉花种子啊!纪彬家就是真实可靠的代名词。

    各家来买棉花种子,肯定是感激他的,可他不卖,让知县帮忙售卖,那感谢的人不就成知县了?不仅是感谢,还要承人情,人情可太重要了。

    所以王知县听到这个事的时候,也是忍不住惊讶。以纪彬的能力,不过是卖个棉花种子,怎么需要他帮忙?

    可是在纪彬的极力"请求下",王知县"勉为其难"接下这个事,看向纪彬的眼神,就跟看自家子侄差不多了。

    要知道棉花种子就那么多,说是七万斤的重量,但卖给谁,不卖给谁,这要看人脉的啊。原本纪彬来收这份人脉,如今变成自己的。等于白白卖个好。

    棉花这东西,还是跟其他物件不同,这个人情可太值得了。

    至于听到棉花种子的价格?

    王知县忍不住道∶"你真的要卖这样便宜?你我关系不错,也用不着这样啊。''

    去年能买到真种子,黄家可是吃了大亏。

    今年为了不重蹈覆辙,大家想买真种子,可都会找靠谱的。所以贵点也是没关系的,反正棉花一收立刻回本。就算纪彬买到两百文一斤,那也是有人买的。

    可他偏偏不,一斤棉花种子,他只收二十文钱。这也太便宜了吧。

    而且这事交给王知县做,大家肯定不仅感谢纪彬,也感谢王知县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王知县让纪彬调整价格呢。一个当官的官声,可太重要了啊。

    王知县觉得,如果按正常进度,自己要是做了这样的好事,他连跳两级当个五品官员都够了啊。还有比这样让利于民的事情更好的表现吗?

    所以王知县已经在疑惑了,是不是纪彬做了什么大错事,要让他隐瞒,这才如此行事啊。

    纪彬也只是笑∶"这棉花种子本就是富余的,我留了五干斤已经够本村用的了,所以这些种子卖什么价格都一样,反正我是不亏本的。"

    这还用说?他的棉花可是挣了上百万!

    纪彬低声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也是想做些好事,回馈乡里。所以借用您的名号了。""挣钱挣多了,还是散些财安心些。"

    竟然是这样。

    不得不说,纪彬确实是个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啊。

    平日里不见纪彬信什么儒释道,没想到竟然是想给自己积福。

    王知县终于被纪彬"说服",接下这件差事,七万斤棉花种子被下面农户纪彬恳切送过来,只求知县老爷帮忙。

    知县老爷念及百姓不易,收下这棉花种子,让衙门的主簿们帮忙售卖,等全都卖完,每斤还会分五文钱给到街门。

    王知县还说了,衙门分文不取,全都给到做事的人手里。

    消息一传开,整个邑伊县的人震惊了。不对,整个春安城的人都震惊了。

    天底下还有这样和睦的当地父母官跟百姓?

    听说那农户纪彬丝毫没有不情愿,而是真的遇到困难去找知县求助的,好像是去他家买种子的人太多,他没办法,所以才请知县帮忙。

    县衙里面的主簿主管农桑,所以接管此事。

    而且在当地知县跟农户商议下,决定让利于民,以二十文一斤棉花种子的低价卖给邑伊县百姓。特意说明了,每家只准用荒地种,而且家里有多少地,就买多少种子。

    多的不能卖,若是想低价买了,高价卖出去,当众杖责二十,反正条条框框就是不准人钻空子。

    县衙还贴心标注了,一亩地只需要两斤半的种子,谁都不要多买。

    这邑伊县以前不出名,可没想到当地父母官竟然这般厉害,怪不得近几年邑伊县发展得这样好。

    王知县最近都被夸得有点飘了,还是知县夫人提醒他∶"这跟你有什么关系?还是人家纪彬给你的名声,人若是看不清自己,那必有灾祸。"

    被知县夫人已提醒,王知县才恢复以前的谨言慎行。

    等到本县买得差不多了,还剩下一两万斤,这些则卖给跟王知县相熟的县城里,价格不变,只是要那些知县们自己来取。

    不得不说,这有博得不少好名声。

    纪彬听着外面的消息,他知道自己的七万斤种子不过是星星之火,只让本地的种棉事业前进了那么一点点。

    可等这么些一点点把棉花种起来,七万斤的种子,足够两万八干亩荒地种起棉花。明年他们的十几万斤棉花种子又会分散到哪里?后年更多棉花种子又会送去哪?

    而这里的事会不会被汴京的太子敏锐捕捉到,以此为样本,让圣人知道,棉花推广真的很简单。这是自下而上,人人都渴望需要的东西。

    等到南军国适合种棉花的地方,都能廉价拿到棉花种子,那还有人能用棉花价格逼死棉农,还能有人诱引江南百姓卖儿卖女卖田地追所谓奢侈品棉花吗。

    民生之物,怎可一味逐利。

    纵然禹王手下田地无数,真正种棉花的人多了,他又怎么能阻挡百姓们的汹汹之势。

    纪彬从太子的种棉书上看到了一种可能,不是别人以为的,禹王种多少棉花,太子就种多少,用来抗争。

    太子才不用种棉花,他让百姓们都种就好了。

    这对太子一脉来说是双赢,既能让百姓获利,又能打破禹王敛财工具。在纪彬看来,是完美的破局方法。

    不过纪彬只是心里猜测,连焦十五都未曾告知。可能意识到太子这个方法的人,也不会有几个。

    其中一个,定然有谢阁老。

    毕竟是汴京来的新消息,焦十一焦十五他们还带来新的种棉资料。

    纪彬肯定是要来找谢阁老一趟的,反正他家宅子种地都还算顺利,自己出来几天也没关系。

    谢阁老听完这些,忍不住点头∶"太子能知道棉花的详细情况,定然是因为这本未完的种棉书。你之前做的总结已经很好了,很能抓住重点。"

    "可惜不能看到议棉价的全部内容,否则还能寻到更多信息。"

    但远在千里之外,能道这些消息,已经是纪彬消息还算灵通了。

    再说了,平时消息最灵通的詹明如今不在家,平老板更是不知踪影,得消息的渠道都少了很多。

    提起平老板,纪彬还是问了谢阁老∶"我感觉平老板也是在寻您,所以才会以游山玩水的名义寻那么久,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在兴华府,也该回来了。若是见到他后,我能否告知您所在的位置?"

    毕竟还是谢阁老最清楚自己的人脉关系。谢阁老点头∶"是承乐的人,那自然可以。"承乐就是谭清谭刺史的儿子,肯定是自己人。

    纪彬是真的心疼平老板,您可被吃哭了,快回平喜楼享乐吧,这样我还能找到你。可惜了,平老板听不到。

    这件事放下,谢阁老又看了看纪彬,忍不住问道∶"你方才说议棉价写的极妙,到底妙在什么地方。"

    完蛋,怎么像是上课突然被提问的语气。

    纪彬本能想回答,可又觉得这里面的含义太深,不是他个小货郎能明白的。纪彬眨眨眼∶"太子殿下一心为民,让人钦佩。"

    "除了一心为民呢?"谢阁老了然道,"你定然知晓,只是不愿意说罢了。"以百姓们全都种棉来破禹王敛财的局,这不是谁都看出来。

    估计禹王都要懵一阵,以为他这个皇兄又犯了轴,自己不赚钱也要让天下黎明百姓赚钱。所以不会太反抗。

    纪彬本来打算以装傻混过去,可谢阁老摊开最初由纪彬编写的种棉书,在其中一页上,隐隐看出墨痕。

    谢阁老开口道∶"你看看这是什么。"

    纪彬手指刚碰到封面,忽然想到什么。

    他在汴京焦家的时候,总会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再烧掉。

    这是纸张不够好,墨印不小心留在这本书上的某一页上了?!

    纪彬努力无视谢阁老欣赏的目光,看了看那一页上的墨痕。

    大约是他知道江南棉价被禹王的人抬得很高,所以无意写下来的东西。只有短短几行字。

    "人人种棉,棉价低。"

    然后只写了个禹的上面一撇,后面跟了个∶"无财。"

    纪彬深吸口气,就听谢阁老又道∶"依我看,太子倒是从你这得的想法,所以有了议棉价这篇文章。"

    只是个很浅的墨痕啊!

    怪不得太子那日看书的时候,点了许多的蜡烛油灯。怪不得他总觉得这个议棉价的手法他很眼熟。让他手贱,爱写什么东西。

    但这一点点东西,旁人根本猜测不出来什么吧。

    毕竟焦家人就不懂,可是太子跟谢阁老明白啊!

    谢阁老一副了然语气∶"乡野之间出旷才,这句话果然没错。""纪彬,以我对太子殿下的了解,他不但记得你,还对印象深刻。""你以低价卖棉花种子的事,不出十日,他定然知晓,还会跟着你有所动作。"

    纪彬已经不想说话了,他真的只想当个平平无奇的小货郎!

    怎么太子还印象深刻了,还有谢阁老你什么眼神!是不是过于慈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