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日月大明 > 第270章 亮堂堂的礼物

第270章 亮堂堂的礼物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紫禁城,文华殿。

    太监总管王承恩手里拿着拂尘,身后跟着礼部右侍郎周延儒,两人急匆匆往前赶,迎面遇上打文华殿出来的几位大臣。

    首辅韩爌,次辅李标,钱龙锡、成基命,两位阁臣,最后面的,是他的顶头上司礼部尚书徐光启。

    几位内阁大臣都是眉头紧锁,似乎还在激烈地谈论着什么,唯有徐大人神色超然,并没有参与其中。

    周延儒只是个礼部侍郎,跟这几位大佬差了好几级,下级见到上官,得让道,周延儒赶紧退到一旁,让出道来,待要行礼。

    “周大人,别磨蹭了,皇爷急着要见你呐。”王承恩紧催着。

    周延儒只好跟几位拱了拱手,一脸的歉意。

    韩爌他们只顾着说话,连看都没看一眼,直接走了过去,倒是徐大人见是王承恩和周延儒,点了头,两拨人就这么擦肩而过。

    “王总管,出了什么大事,让几位大人如此紧张?”

    皇上召见,肯定是大事,周延儒自然想在见面之前,打听清楚皇帝到底要谈些什么。

    王承恩对崇祯忠心耿耿,一向谨守规矩,一般不对外人透漏,但周延儒是皇爷看重的人,就算为皇爷作想,王承恩也不介意稍加提点的。

    大家都是新皇信任之人,彼此心照不宣。

    “嗨,这天下之大,哪天有个消停?”

    王承恩叹息道:“其实也说不上什么大事,这不是辽东的袁崇焕来个奏折,说是锦州因为缺饷闹兵变,还不都是为了银子,这不是把你们这些个大臣找来商量来着,皇爷也是难啊。”

    皇帝,天之骄子,九五之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金口玉言,一言可决人生死,一语可安天下。

    可如今,天下最有权势的男人犯难了。

    大明就像一颗大树,肌体千疮百孔,树根儿已经彻底腐朽。

    崇祯刚刚登基,就遇上西北大旱,国库却拿不出赈灾的银子,现在辽东又闹军饷,没银子,他能不难吗?

    “我等愧对皇恩啊。”

    想来,万岁和诸阁老已经谈过,而且万岁不满意,这么说,万岁找他来也是为了和他谈袁崇焕的奏折?

    探清了底细,万岁问起来,也好有个准备,周延儒心下稍安。

    到了殿内,周延儒见万岁爷坐在御案后面,审看着奏折,心思重重。

    周延儒撩起袍裾,匍匐在地,欲行五拜三扣大礼,“万岁...”

    “周爱卿来了,免礼...”

    崇祯招呼王承恩,“快快赐座。”

    周延儒从地上爬起来,在王承恩搬来的凳子上欠身坐下,崇祯便递来一份奏折,说道:“辽东又要饷了,你先看看,告诉朕该怎么办?”

    周延儒双手接过奏折,犹豫道:“万岁,这...”

    辽东的奏报乃是军机大事,按理,该由几位阁老操持,周延儒区区一个礼部侍郎,参与机务,有僭越之嫌。

    崇祯柔了柔眉尖,说道:“朕也是苦无良策,爱卿但说无妨。”

    有王承恩提示在前,周延儒浏览奏折的速度很快,一目十行,奏折的内容已然了然于胸。

    周延儒少年成名,万历四十一年的状元,二十一岁便踏足官场,三十五岁已官至礼部右侍郎,这是他的本事。

    崇祯见状,心里暗暗夸了一下自己,慧眼识英才。

    周延儒年纪轻轻,便官至礼部侍郎,正是崇祯力排众议,破格任用的结果。

    王承恩为周延儒端来一杯茶,周延儒赶紧站起来,接过。

    免跪,赐座,上茶,就算是首辅韩爌,也不是次次都有的礼遇,周延儒这一次都得到了,周延儒诚惶诚恐。

    “大伴,你去忙你的,朕要跟周爱卿多聊一阵。”

    “是,皇爷。”王承恩端着茶盘,悄然退下。

    崇祯今年才十八岁,登基伊始,便决心励精图治,做个中兴皇帝。

    理性很丰满,但现实是残酷的,这才第二年,崇祯已经是身心疲惫,心里有了深深的挫败感。

    晚上躺在床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也想了,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问题出在人身上。

    这没有错,因为是人在治国理政,国家出了问题,自然是治理国家的人出了问题。

    皇帝是真命天子,当然不可能有错。

    几个阁老,都是前朝的老人,倘若他们都是经国治世之才,何以让魏忠贤这么个一文不值的阉货祸乱朝纲至此?国运衰败至此?

    军中的将领不肯用命,区区酋奴,全族人丁不过几十万,辽东前线每年空耗数百万两银子,却屡战屡败,如今干脆龟缩在防堡里,几无寸进,反倒是酋奴时不时就来打一通,这都什么事儿啊?

    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那怎么可能呢?

    朕就一个人,整日呆在紫禁城里,朕做不到。

    朕需要帮手,需要那种真正能帮朕做事的人。

    周延儒年轻有为,才思敏捷,写得一手好文章,欠缺的不过是资历,朕便给他些资历,没准儿,他便是朕苦苦寻找的那种做事人呢。

    周延儒把奏折恭恭敬敬放在御案上,还特意调了个个儿,这样崇祯在拿起来看,也方便。

    很用心,很体贴,很靠谱。

    周延儒的做派,让崇祯很是欣慰,但见到着奏折,崇祯却高兴不起来,他甚至有些痛恨袁崇焕。

    军中缺饷,就得闹兵变?

    袁崇焕在奏折里言称,倘若朝廷不速发辽饷,就算贼酋不至,军中自相残杀,必自溃也。

    他的奏折向来如此,文风犀利,直戳人的心窝子,所奏之事,常有浮夸之嫌。

    这不过是他的一面之辞,而在朝堂上,弹劾边军将领虚耗钱粮,骄恣不法的奏章更是屡见不鲜。

    且看眼前这位他心中的爱卿,有没有应对之策。

    “万岁,刚才殿前,遇上几位阁老...”

    周延儒不提还则罢了,这么一提,崇祯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军饷这东西,前线永远嫌不够,但军饷需要朝堂上的大人们去筹措,永远嫌太多,本就意见不一。

    一个说,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一个说,骄恣不法,索饷无度,就是这么个意思。

    几个阁老到了皇帝面前,有说军情紧急,赶紧发的,有说要皇帝下旨斥责的,而首辅韩爌,则是两边说合,说好听的,是老成持重,为人中正,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是和稀泥,哼!

    崇祯脸上显出不耐的表情,挥手道:“朕现在要听听你的意见,爱卿只管畅所欲言。”

    周延儒稍稍挺直身体,轻咳一声道:“万岁,那微臣就试着说一说。”

    “军中出现兵变,不可等闲视之,以往,边关守兵防的是外敌,而今却连自家的兵也要防,锦州兵变,发军饷,宁远兵变,再发军饷,如此,镇守边关的军队都要有样学样,那可就不妙了。”

    崇祯问道:“以爱卿之见,又当如何呢?”

    “此次情况紧急,不得不发,为今后计,须有一个长远之策才好。”

    崇祯扯过那奏折,点了点,“粮饷以栗为最好,可山海关并不缺栗,袁崇焕要的是银子,这样看来,军兵为什么会闹兵变?朕以为着其中必有内情。”

    “万岁明察秋毫,微臣也认为有蹊跷,不能排除那些骄兵悍将有意煽动闹事,以此来要挟督师袁崇焕的可能。”

    “哦...”

    崇祯轻轻地哦了一声。

    自从看到袁崇焕的这份奏折,崇祯就在怀疑袁崇焕是在借兵变要挟他呢,袁崇焕不思皇恩,还敢要挟皇帝,那还得了,崇祯心中愤恨不已。

    这才找来几个阁老相谈,阁老都是历经几代皇帝的老臣了,老成精了,可他们却对皇帝的疑虑视而不见,也让崇祯心生不满。

    而周延儒的一番说辞,十分地中肯,打消了崇祯心中的疑虑,崇祯对周延儒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现在是多事之秋。”

    崇祯脸上终于有了喜色,说道:“周爱卿,朕希望你早日崭露头角,也好助朕一臂之力啊。”

    “为万岁进忠效命,乃是微臣的本份。”

    崇祯笑着将周延儒送出文华殿,意犹未尽,结束了早朝,竟自起驾,比平素早了几刻回到乾清宫。

    “信王..”

    周皇后本就有喜事儿,见皇帝心情不错,更是喜笑颜开,竟用了信王来称呼崇祯。

    崇祯和周皇后是患难夫妻,信王是崇祯登基之前的封号,这个称呼对他们有特别的含义。

    “皇后有遇上什么高兴的事儿,说出来,也让朕高兴高兴。”

    “皇上,你来...”

    周皇后急切地拉着崇祯的手,向寝宫走去,崇祯显然误会了,笑言:“现在?”

    “皇上..”周皇后宜喜宜嗔,轻轻打了一下崇祯的手臂,小声道:“今晚,好不好?”

    “呵呵..”

    “臣妾呀有个亮堂堂的礼物,要给皇上看。”

    “什么亮堂堂的礼物啊?”

    说话间,已经到了皇后的寝宫,皇后立刻招呼宫女,“拿出来,让皇上瞧瞧。”

    来了个宫女应声去里屋,不一会儿,一道亮光一闪而过,把个崇祯吓了一跳,惊道:“什么东西?”

    “咯咯...”

    皇后掩嘴儿轻笑,却不肯说破。

    只见两个宫女将那四四方方的物事轻轻在墙角放下,崇祯竟也蹑手蹑脚起来,近前观瞧,这一看不打紧,‘啊’的叫出声,身体直往后退。

    崇祯吃惊不小,一时说不出话来,转身望着周皇后,两个宫女也吃吃地笑着。

    “皇上,这是韩赞周托人捎来的玻璃镜,还是那个杨波倒腾出来的。”

    周皇后放肆了一回,推着崇祯,走到玻璃镜前,还招呼崇祯蹲下,又道:“这东西两尺高,一尺宽,韩赞周在信中说,这玻璃镜最难在于做大,杨波花了不少功夫,才做出来的唯一的一件,孝敬皇上你的,世上独此一份。”

    “杨波倒是费心了。”崇祯喃喃道。

    镜中他和皇后的影像实在太过清晰,皇后素颜朝天,依然是天姿国色,而他竟然看到自己头上的一根白发,可谓纤毫毕现。

    “几时送来的?”

    “刚刚到,随行的还有一封杨一鹏和韩赞周联署的奏折...”

    周皇后笑吟吟地盯着镜中的自己,又道:“这镜子,用的时候要装在墙上,如此,便不用着么辛苦蹲在地上瞅来瞅去了,咯咯....”

    崇祯终于缓过神来,不过却不肯站起来,周皇后只好陪着,继续跟崇祯解释怎么个装法,怎么个用法。

    崇祯啧啧连声,赞叹不已。

    “皇爷..”

    这时候,门外传来王承恩的声音,崇祯和周皇后这才站了起来,腿脚都有些发麻了,崇祯问:“什么事?”

    “两封来自淮安的奏折,一封还是加急的,皇...皇爷。”

    王承恩的口气怪怪的,崇祯和周皇后对视一眼,皱着眉,走了出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