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喷气式战斗机(1)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后世的某半岛战场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喷气式飞机对战,其主角便是苏联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佩刀。
这两款战机均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在性能上各有千秋。
米格-15的强项之一是可用升限比“佩刀”高,当“佩刀”在12000米高空飞行时,他们的对手却在15000米高度兜圈,“佩刀”对此毫无办法,交战与否只能由米格-15决定,米格-15可以选择战斗的时机和地点,而在局势不妙时又可以利用高空的速度优势逃之夭夭。
“佩刀”重于米格-15,俯冲速度较高,两种飞机在俯冲时都可以进入超音速,但“佩刀”在跨音速段比米格-15稳定,“佩刀”摆脱咬尾的米格-15的好办法就是开足马力进入俯冲,把米格-15引入对“佩刀”有利的低空,在超过0.86马赫时米格-15会出现机头不稳定的现象,使得瞄准射击变得极为困难。
米格-15在0.91马赫出现抖振,0.93马赫时出现抬头现象,米格-15的高速稳定问题如此严重,以至于在空战中极少进入跨音速段。
米格-15的滚转率很低,高空高速时横向稳定性不佳,其最致命的弱点是可能进入不可控的螺旋,特别是对于新手更加致命。战争期间“佩刀”的许多战果,就是通过迫使米格15进入不可改出的螺旋而获得。
相比之下“佩刀”有很好的螺旋特性,大多数飞行员都能顺利改出,当“佩刀”进入螺旋后只要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恢复。
美国空军在朝鲜战争刚结束时公布的f-86总损失数为220架上下,其中只有78架在空战中被击落,其它损失包括了防空炮火、意外、机械故障、认务途中因故坠毁等等,击落米格机数则是792架,由此计算出空战交换比为10:1。
后来在70年代重新调查评估,把被击落数字向上调,击落米格机数字向下调整,变成在空战中被击落103架,击落379架米格机。这后来的数字应该是比较接近实情,但是因为政治上的考虑,这份报告在后来虽然公布但并未广为人知,而美国空军官方数字也一直未曾正式改口。
所谓的击落数字代表的是飞行员能够有充分证据证明击落敌机的数字。由于联军飞机都在北朝鲜上空出任务,击落敌机都无法用残骸来验证,只能靠飞行员报告、其他队友目击、以及照相枪来支持战果的认定。如果飞行员报告击落敌机但无充分证据,则会被列入可能击落,但不列入战果或战功计算。当然,另一类别是击伤。
不过,无论是哪一类,飞行员对击落数通常会高估,而列入可能击落、击伤、甚至完全无受伤迹象的敌机,说不定会在回基地途中因伤坠毁,这时自然无法记功。这也是上面379架米格机击落数的由来,是剔除没有足够证据后的结果,自然有可能低于敌人实际损失数,因为可能击落、击伤等等其实有可能是真的击落。
在究竟使用哪款战机作为德国空军未来战斗机的主力机型上,雅尼克有些犹豫不决。
根据二战的经验,苏联人擅长的是截击和短距离空战,高空高速高爬升率,用垂直机动打了就跑,和二战德国空军bf-109一样,缺点是腿短并且格斗能力不强,后世的米格29甚至落下了“机场保卫者”的丢人外号。
而美国人的则注重更大的航程和机动性,虽然垂直机动性能略差一些,却获得了更优势的缠斗性能;毕竟为了掩护自己的轰炸机,大航程才是必须的。
虽然雅尼克更倾向于大航程性能,可德国飞行员们的打法就是高空高速俯冲,打完了就跑的这种突击打法,配合苏联战机的性能,说不定用上米格-15之后实际作战表现可能会更好。
纠结了好久,雅尼克干脆拍板决定同时研发生产两款战斗机,到底哪款好用,让飞行员们自己选。
一行人来到停机坪,虽然在原时空没有亲眼看过f-86佩刀,可他家附近的公园里就放着一架米格-15。现在看到这熟悉的机体,不由得有些恍惚,仿佛时空重叠了一般。
心中唏嘘了一番,雅尼克问道。“这些战斗机配备了弹射座椅了吗?”
二战时的飞行员们想要弃机跳伞可不是件易事,他们要平安无事的活下来,必须得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是飞机没有彻底失去控制;大部分失去控制的飞机往下坠落,它是螺旋式的,速度快,离心力会把飞行员死死地压在座椅上动弹不得。
第二是飞行员没有受伤,且还保持一定的体力能推开驾驶舱盖,并能爬出驾驶舱。二战中后期的战斗机时速已经提高到了600公里以上,飞行员想要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推开驾驶舱盖逃生那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激烈的战斗也会迅速消耗飞行员的体力。
第三是跳出飞机后,不会被自己的飞机碰到,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故。1942年年9月30日,击落158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马尔塞尤在一次任务中座机发生故障,他勉强把飞机开回己方空域。发动机终于停车,已被舱内有毒气体熏的迷迷糊糊的他艰难地爬出座舱跳伞,但身体撞中了尾翼,降落伞未能打开。
第四是敌方不会射杀飞行员。
在日内瓦公约中有这样一条规定,那就是:不得向已经失去抵抗能力的跳伞逃生的飞行员开火。随着日内瓦公约的生效,这几乎成了各国军人都谨记恪守的一条规定,只要飞行员纵身一跃、跳出机舱,从伞包张开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不会有人向其开火射击。
而二战中某些国家却偏偏喜欢射击跳伞飞行员,一个是日本,另外一个就是美国。
美国陆军航空队,赫赫有名的第8航空队司令,曾远征日本的著名飞行员杜利特将军是射杀跳伞后的敌方飞行员这种做法的积极拥护者,他身为指挥官时在私下里他支持并鼓励下属们去这么做——即使对方的飞机已经被击落,也不要放过那些在降落伞下或是落地后的轴心国飞行员们——当然,这种鼓励是可能通过一种比较隐晦的方式传达的,但是,关于杜利特将军是否真的下过这个命令还有争议。有说法是在1944年2月左右类似的口头指示就开始下达给了美军战斗机飞行员。
一位第8航空队的王牌飞行员曾说:事实上,从来没有人公开给他们下达明确指令让他们去射击那些已经张开降落伞或是落地后的德国飞行员们;有的仅仅是在他们耳边一遍遍地强调:今日你们击落的德军飞机上的飞行员,在明日就会换一架飞机而再次成为你的对手......这其中的暗示意味显然已经是不言而喻了的。
不过究其原因,美国有些将领和士兵认为,凭借着德国的工业基础,生产崭新的飞机来替代那些因为空战被击落而损耗的飞机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为了真正有效地打击德国空军,更多的杀伤其飞行员才是关键。
第五是降落伞能够安全打开,不过这属于运气问题。
如果能做到这五点,相信这名飞行员会活下去。反之,大家也就知道了。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大部分飞行员宁肯选择迫降也不跳伞。因为比起后世的喷气式飞机,二战的螺旋桨飞机重量大部分都很轻,而且方机翼的形状适合滑翔迫降,即使迫降了,存活率比跳伞高得多。
而弹射座椅可以解决上述第一,第二,第三个问题;能大大提高飞行员的生存率。
二战德国发明了弹射座椅,他们先是用橡皮筋作为动力,但由于动力不够,没有取得成功。后来又试验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弹射座椅,获得了成功;而最早研制火箭弹射座椅的是英国人。
陪同的梅塞施密特恭声道。“是的,殿下,我们的火箭弹射座椅已经研制成功,这两架战机上都安装了火箭弹射座椅。”
“不错。”雅尼克满意的点点头。“那其他战机上也能安装吗?”
梅塞施密特面露难色。“殿下,这款火箭弹射座椅造价昂贵,大规模普及恐怕有些困难。不过其他战机可以安装压缩空气弹射座椅,它的造价和工艺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且对于螺旋桨飞机,压缩空气弹射座椅完全能够胜任。”
“那尽快普及吧。”
众人来到观台上入座,米格-15战机在牵引车的牵引之下缓缓来到起飞区域。随着牵引车离开,飞机发动机点火,随着震耳的轰鸣声,缓缓顺着跑道开始加速。
后世的某半岛战场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喷气式飞机对战,其主角便是苏联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佩刀。
这两款战机均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在性能上各有千秋。
米格-15的强项之一是可用升限比“佩刀”高,当“佩刀”在12000米高空飞行时,他们的对手却在15000米高度兜圈,“佩刀”对此毫无办法,交战与否只能由米格-15决定,米格-15可以选择战斗的时机和地点,而在局势不妙时又可以利用高空的速度优势逃之夭夭。
“佩刀”重于米格-15,俯冲速度较高,两种飞机在俯冲时都可以进入超音速,但“佩刀”在跨音速段比米格-15稳定,“佩刀”摆脱咬尾的米格-15的好办法就是开足马力进入俯冲,把米格-15引入对“佩刀”有利的低空,在超过0.86马赫时米格-15会出现机头不稳定的现象,使得瞄准射击变得极为困难。
米格-15在0.91马赫出现抖振,0.93马赫时出现抬头现象,米格-15的高速稳定问题如此严重,以至于在空战中极少进入跨音速段。
米格-15的滚转率很低,高空高速时横向稳定性不佳,其最致命的弱点是可能进入不可控的螺旋,特别是对于新手更加致命。战争期间“佩刀”的许多战果,就是通过迫使米格15进入不可改出的螺旋而获得。
相比之下“佩刀”有很好的螺旋特性,大多数飞行员都能顺利改出,当“佩刀”进入螺旋后只要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恢复。
美国空军在朝鲜战争刚结束时公布的f-86总损失数为220架上下,其中只有78架在空战中被击落,其它损失包括了防空炮火、意外、机械故障、认务途中因故坠毁等等,击落米格机数则是792架,由此计算出空战交换比为10:1。
后来在70年代重新调查评估,把被击落数字向上调,击落米格机数字向下调整,变成在空战中被击落103架,击落379架米格机。这后来的数字应该是比较接近实情,但是因为政治上的考虑,这份报告在后来虽然公布但并未广为人知,而美国空军官方数字也一直未曾正式改口。
所谓的击落数字代表的是飞行员能够有充分证据证明击落敌机的数字。由于联军飞机都在北朝鲜上空出任务,击落敌机都无法用残骸来验证,只能靠飞行员报告、其他队友目击、以及照相枪来支持战果的认定。如果飞行员报告击落敌机但无充分证据,则会被列入可能击落,但不列入战果或战功计算。当然,另一类别是击伤。
不过,无论是哪一类,飞行员对击落数通常会高估,而列入可能击落、击伤、甚至完全无受伤迹象的敌机,说不定会在回基地途中因伤坠毁,这时自然无法记功。这也是上面379架米格机击落数的由来,是剔除没有足够证据后的结果,自然有可能低于敌人实际损失数,因为可能击落、击伤等等其实有可能是真的击落。
在究竟使用哪款战机作为德国空军未来战斗机的主力机型上,雅尼克有些犹豫不决。
根据二战的经验,苏联人擅长的是截击和短距离空战,高空高速高爬升率,用垂直机动打了就跑,和二战德国空军bf-109一样,缺点是腿短并且格斗能力不强,后世的米格29甚至落下了“机场保卫者”的丢人外号。
而美国人的则注重更大的航程和机动性,虽然垂直机动性能略差一些,却获得了更优势的缠斗性能;毕竟为了掩护自己的轰炸机,大航程才是必须的。
虽然雅尼克更倾向于大航程性能,可德国飞行员们的打法就是高空高速俯冲,打完了就跑的这种突击打法,配合苏联战机的性能,说不定用上米格-15之后实际作战表现可能会更好。
纠结了好久,雅尼克干脆拍板决定同时研发生产两款战斗机,到底哪款好用,让飞行员们自己选。
一行人来到停机坪,虽然在原时空没有亲眼看过f-86佩刀,可他家附近的公园里就放着一架米格-15。现在看到这熟悉的机体,不由得有些恍惚,仿佛时空重叠了一般。
心中唏嘘了一番,雅尼克问道。“这些战斗机配备了弹射座椅了吗?”
二战时的飞行员们想要弃机跳伞可不是件易事,他们要平安无事的活下来,必须得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是飞机没有彻底失去控制;大部分失去控制的飞机往下坠落,它是螺旋式的,速度快,离心力会把飞行员死死地压在座椅上动弹不得。
第二是飞行员没有受伤,且还保持一定的体力能推开驾驶舱盖,并能爬出驾驶舱。二战中后期的战斗机时速已经提高到了600公里以上,飞行员想要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推开驾驶舱盖逃生那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激烈的战斗也会迅速消耗飞行员的体力。
第三是跳出飞机后,不会被自己的飞机碰到,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故。1942年年9月30日,击落158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马尔塞尤在一次任务中座机发生故障,他勉强把飞机开回己方空域。发动机终于停车,已被舱内有毒气体熏的迷迷糊糊的他艰难地爬出座舱跳伞,但身体撞中了尾翼,降落伞未能打开。
第四是敌方不会射杀飞行员。
在日内瓦公约中有这样一条规定,那就是:不得向已经失去抵抗能力的跳伞逃生的飞行员开火。随着日内瓦公约的生效,这几乎成了各国军人都谨记恪守的一条规定,只要飞行员纵身一跃、跳出机舱,从伞包张开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不会有人向其开火射击。
而二战中某些国家却偏偏喜欢射击跳伞飞行员,一个是日本,另外一个就是美国。
美国陆军航空队,赫赫有名的第8航空队司令,曾远征日本的著名飞行员杜利特将军是射杀跳伞后的敌方飞行员这种做法的积极拥护者,他身为指挥官时在私下里他支持并鼓励下属们去这么做——即使对方的飞机已经被击落,也不要放过那些在降落伞下或是落地后的轴心国飞行员们——当然,这种鼓励是可能通过一种比较隐晦的方式传达的,但是,关于杜利特将军是否真的下过这个命令还有争议。有说法是在1944年2月左右类似的口头指示就开始下达给了美军战斗机飞行员。
一位第8航空队的王牌飞行员曾说:事实上,从来没有人公开给他们下达明确指令让他们去射击那些已经张开降落伞或是落地后的德国飞行员们;有的仅仅是在他们耳边一遍遍地强调:今日你们击落的德军飞机上的飞行员,在明日就会换一架飞机而再次成为你的对手......这其中的暗示意味显然已经是不言而喻了的。
不过究其原因,美国有些将领和士兵认为,凭借着德国的工业基础,生产崭新的飞机来替代那些因为空战被击落而损耗的飞机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为了真正有效地打击德国空军,更多的杀伤其飞行员才是关键。
第五是降落伞能够安全打开,不过这属于运气问题。
如果能做到这五点,相信这名飞行员会活下去。反之,大家也就知道了。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大部分飞行员宁肯选择迫降也不跳伞。因为比起后世的喷气式飞机,二战的螺旋桨飞机重量大部分都很轻,而且方机翼的形状适合滑翔迫降,即使迫降了,存活率比跳伞高得多。
而弹射座椅可以解决上述第一,第二,第三个问题;能大大提高飞行员的生存率。
二战德国发明了弹射座椅,他们先是用橡皮筋作为动力,但由于动力不够,没有取得成功。后来又试验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弹射座椅,获得了成功;而最早研制火箭弹射座椅的是英国人。
陪同的梅塞施密特恭声道。“是的,殿下,我们的火箭弹射座椅已经研制成功,这两架战机上都安装了火箭弹射座椅。”
“不错。”雅尼克满意的点点头。“那其他战机上也能安装吗?”
梅塞施密特面露难色。“殿下,这款火箭弹射座椅造价昂贵,大规模普及恐怕有些困难。不过其他战机可以安装压缩空气弹射座椅,它的造价和工艺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且对于螺旋桨飞机,压缩空气弹射座椅完全能够胜任。”
“那尽快普及吧。”
众人来到观台上入座,米格-15战机在牵引车的牵引之下缓缓来到起飞区域。随着牵引车离开,飞机发动机点火,随着震耳的轰鸣声,缓缓顺着跑道开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