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爱尔兰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着德国人的广播,丘吉尔脸色煞白,浑身直哆嗦。“叛国,这是赤果果的叛国!!”
他们在这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抵抗德军,可这些混蛋竟然与虎谋皮引狼入室?!
真是可恶至极!!
“立刻派兵围剿他们!!”
就在丘吉尔怒不可遏的拍打着桌子怒吼时,收音机里的广播并没有就此结束。“德意志同样欢迎爱尔兰和威尔士人民高举抵抗英国的伟大旗帜。雅尼克殿下承诺,打败英国后,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人民可以自由选择独立建国或加入德意志大联邦。”
在场的众人脸色变得难看之极,这招真是够损的。
威尔士人与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一样,祖先都是来自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威尔士的祖先布立吞人最早于公元前1000年登陆不列颠岛,后被罗马帝国征服。
罗马帝国崩盘之后,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开始进入不列颠岛,其中两个属于日耳曼人的部落盎格鲁人和萨克逊人登陆不列颠岛,这些人就是今天英格兰人的祖先。此后英格兰人不断壮大,到公元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建立了英格兰王国,威尔士逐渐成为英格兰的附庸。
1277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入侵威尔士。面对英格兰的大军临近,威尔士人表示同意臣服于爱德华一世,但前提是由一位在威尔士出生,不会讲英语,并且生下来的第一句话必须讲威尔士语的亲王来管理威尔士人。
爱德华一世很痛快的答应了这个请求,并迅速将临近分娩的王后接到威尔士,让王后在威尔士后生下长子爱德华二世。
爱德华二世在威尔士出生,出生时也不会讲英语,满足了威尔士人的所有条件,后来爱德华二世被父亲封为威尔士亲王,而这个爵位也成为日后英国储君的头衔。到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签署了英国历史上最早的联合法案,威尔士正式并入英国。
在并入英国之后,由于与英格兰直接挨着,大量英格兰人进入威尔士,而且威尔士被英国控制超过800年了,正式并入英国也快500年了,大部分威尔士人对英国还是挺认同的,少数威尔士独立分子也只不过是想从中央多捞点好处而已。
因此丘吉尔并不太担心威尔士能闹出什么事来,大英帝国真正的心腹大患是爱尔兰!
丘吉尔哆哆嗦嗦的点了根雪茄,皱起眉头沉默了一会儿。“你们说爱尔兰人会安分吗?”问完这句话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相信爱尔兰人安分,还不如相信上帝降临拯救大英帝国呢。“如果我们以保护的名义往北爱尔兰增派兵力,爱尔兰肯定会有所动作吧?”
“那是百分之百的!”帝国总参谋长苦笑道。
人人都知道大部分爱尔兰人都憎恨英国,虽然目前爱尔兰表示中立,可谁都能看得出来爱尔兰正蠢蠢欲动!
毕竟这是他们摆脱英国独立的好机会,甚至还能抢回北爱尔兰。他们之所以高喊什么“中立”,都是说给英国人听的。一旦英国往北爱尔兰增派兵力,说不定爱尔兰会率先动手。
可他们就是对爱尔兰束手无策,毕竟要有办法,爱尔兰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一个有总统的自由邦了虽然名义上还是英联邦的成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独立国家。
“首相阁下,我觉得现在往北爱尔兰增派兵力是不明智的决定。这只会给爱尔兰动兵的借口,如果我们来硬的,那只会便宜了德国人。”
丘吉尔皱着眉头问道。“可万一爱尔兰人勾结德国人,德国人在爱尔兰登陆呢?”
帝国总参谋长耸耸肩。“那到时候只能撤回北爱尔兰的兵力,全力守卫英格兰了。”
丘吉尔思索了一下,有些不死心的问道。“没有别的办法?”
“是的,没有别的办法。”帝国总参谋长深深的叹了口气。就算他们现在全力进攻爱尔兰,也不可能在几天之内就控制住爱尔兰岛。到时候爱尔兰人就该载歌载舞欢迎德军登陆了
就在众人唉声叹气时收音机里的广播依旧在继续着,而内容则是英国高层都不愿提及的爱尔兰与英格兰的恩怨情仇。
1845-1849年,爱尔兰爆发了席卷全国的“马铃薯瘟疫”。爱尔兰人赖以为生的食物马铃薯严重减产,很多地方甚至绝收,爱尔兰人遭遇了严重的饥荒。
1845年的爱尔兰只依赖一种作物:马铃薯。150多万农业工人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养家糊口,300万小耕种者主要都靠马铃薯维持生计,而有产阶级对马铃薯的消费也要比英国多得多。当歉收时,当然也是那些农村的穷人们承担的风险最大。
1845年收到真菌灾害的收成是10月-11月,国家东部较为富庶的地区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从那里,病害向西部蔓延。整株整株的幼苗还没等到收获就腐烂了,家家户户一年的储备丧失殆尽。
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依然笃信宗教,在那里,人们试图使天主教和地质学、植物学或经济学等新兴科学统一起来,像马铃薯病这样的灾害,反映了圣经中的饥荒观,只能引起带有宗教色彩的歧视言论。大部分的英国舆论都戴着宗教的有色眼镜去考虑问题:袭击爱尔兰的“灾害”是对奢侈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警告。更加极端的言论,把爱尔兰人正在遭受的灾难同他们的宗教“错误”联系到一起。对许多人而言,教训很明显:为了食用更富有营养的以谷物为主的食品,应当结束这种对马铃薯的“反常”依赖。
1846年夏,马铃薯的匮乏超过了最悲观的预测。300万人到400万人因现代欧洲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收成被摧毁而遭受死亡的威胁。只有英国具备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灾难,对这些资源的正确使用却需要管理上的明智和政治上的诚意。
1847年夏天,人们收获到了无病害的马铃薯。许多观察家总结道,饥荒结束了,爱尔兰应该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兴。但是,由于植株不多,收成仍然少得可怜。实际上,岛上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季节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苏,饥饿和疾病依然肆虐。
1848年,霜霉病的再次袭击彻底抹杀了人们的幻想。更为残酷的是,霜霉病集中发生在那些已经没有能力经受第四次饥荒的地区。如果说那些不很贫困的地区的状况有了少许改善,西部和南部却经历了一次与1847年这一“黑暗之年”同样深重的灾难。1849年和1850年,疾病再度来袭,使得一些地区奄奄一息。
在“黑色的1847年”,爱尔兰科克郡地方官员尼古拉斯.康明斯有这样一段描述:“我走进了一间农家小屋,其场景令我瞠目结舌。6个因饥饿而骨瘦如柴、形同鬼魅的人躺在小屋角落的一堆脏稻草上。我以为他们已经死了,但当我靠近他们时,耳畔却传来了一声声低吟。这些‘人’还活着”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其顶峰的维多利亚时期,并且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是公认的世界工厂。英国无论在殖民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领世界潮流之先,是一个拥有地球近四分之一陆地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庞大殖民帝国。英国就是那个时代繁荣、发达和文明的象征,其国力居世界翘楚。
然而,面对爱尔兰的史无前例的大饥荒却无动于衷,任灾情蔓延和爱尔兰人民抛尸遍野。甚至后来灾情危重,当第一艘运粮船达到爱尔兰时,运送的救灾玉米却无法食用,即使无法食用的玉米,申请也需要极其复杂的程序。甚至英国政府对自发的出于人道主义的救助也横加阻拦。
最后连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默西德在英国报纸上读到爱尔兰饥荒的报道后,恻隐之心大动,宣布他将向爱尔兰饥民捐资1万英镑。不过,维多利亚女王要求苏丹捐资1000英镑即可,因为女王本人不过捐资2000英镑。于是苏丹在捐资1000英镑之后,又“悄悄”将三船粮食运到爱尔兰,援助饥民。
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大饥荒期间即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破坏了爱尔兰粮食自由输入英国的权利,使爱尔兰的小麦失去了它在英国市场的垄断地位,从而反过来破坏了爱尔兰的农业经济。在爱尔兰的英国地主,自谷物法废除后,无视爱尔兰的饥荒,多半由种植小麦改为经营畜牧业。大大减弱了抵抗饥荒的能力,从而相当程度的加重了饥荒的发展。
在饥荒最严重的几年间,爱尔兰仍然向英国本土出口粮食。而且整个饥荒期间爱尔兰都是粮食净出口。这种趁火打劫、釜底抽薪不顾爱尔兰人民死活毫无人性的做法,使得这场自然灾害迅速演变成人祸。
最终,这次饥荒让爱尔兰人数锐减1/4(150万人死亡),迫使200万人移居海外。
听着德国人的广播,丘吉尔脸色煞白,浑身直哆嗦。“叛国,这是赤果果的叛国!!”
他们在这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抵抗德军,可这些混蛋竟然与虎谋皮引狼入室?!
真是可恶至极!!
“立刻派兵围剿他们!!”
就在丘吉尔怒不可遏的拍打着桌子怒吼时,收音机里的广播并没有就此结束。“德意志同样欢迎爱尔兰和威尔士人民高举抵抗英国的伟大旗帜。雅尼克殿下承诺,打败英国后,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人民可以自由选择独立建国或加入德意志大联邦。”
在场的众人脸色变得难看之极,这招真是够损的。
威尔士人与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一样,祖先都是来自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威尔士的祖先布立吞人最早于公元前1000年登陆不列颠岛,后被罗马帝国征服。
罗马帝国崩盘之后,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开始进入不列颠岛,其中两个属于日耳曼人的部落盎格鲁人和萨克逊人登陆不列颠岛,这些人就是今天英格兰人的祖先。此后英格兰人不断壮大,到公元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建立了英格兰王国,威尔士逐渐成为英格兰的附庸。
1277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入侵威尔士。面对英格兰的大军临近,威尔士人表示同意臣服于爱德华一世,但前提是由一位在威尔士出生,不会讲英语,并且生下来的第一句话必须讲威尔士语的亲王来管理威尔士人。
爱德华一世很痛快的答应了这个请求,并迅速将临近分娩的王后接到威尔士,让王后在威尔士后生下长子爱德华二世。
爱德华二世在威尔士出生,出生时也不会讲英语,满足了威尔士人的所有条件,后来爱德华二世被父亲封为威尔士亲王,而这个爵位也成为日后英国储君的头衔。到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签署了英国历史上最早的联合法案,威尔士正式并入英国。
在并入英国之后,由于与英格兰直接挨着,大量英格兰人进入威尔士,而且威尔士被英国控制超过800年了,正式并入英国也快500年了,大部分威尔士人对英国还是挺认同的,少数威尔士独立分子也只不过是想从中央多捞点好处而已。
因此丘吉尔并不太担心威尔士能闹出什么事来,大英帝国真正的心腹大患是爱尔兰!
丘吉尔哆哆嗦嗦的点了根雪茄,皱起眉头沉默了一会儿。“你们说爱尔兰人会安分吗?”问完这句话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相信爱尔兰人安分,还不如相信上帝降临拯救大英帝国呢。“如果我们以保护的名义往北爱尔兰增派兵力,爱尔兰肯定会有所动作吧?”
“那是百分之百的!”帝国总参谋长苦笑道。
人人都知道大部分爱尔兰人都憎恨英国,虽然目前爱尔兰表示中立,可谁都能看得出来爱尔兰正蠢蠢欲动!
毕竟这是他们摆脱英国独立的好机会,甚至还能抢回北爱尔兰。他们之所以高喊什么“中立”,都是说给英国人听的。一旦英国往北爱尔兰增派兵力,说不定爱尔兰会率先动手。
可他们就是对爱尔兰束手无策,毕竟要有办法,爱尔兰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一个有总统的自由邦了虽然名义上还是英联邦的成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独立国家。
“首相阁下,我觉得现在往北爱尔兰增派兵力是不明智的决定。这只会给爱尔兰动兵的借口,如果我们来硬的,那只会便宜了德国人。”
丘吉尔皱着眉头问道。“可万一爱尔兰人勾结德国人,德国人在爱尔兰登陆呢?”
帝国总参谋长耸耸肩。“那到时候只能撤回北爱尔兰的兵力,全力守卫英格兰了。”
丘吉尔思索了一下,有些不死心的问道。“没有别的办法?”
“是的,没有别的办法。”帝国总参谋长深深的叹了口气。就算他们现在全力进攻爱尔兰,也不可能在几天之内就控制住爱尔兰岛。到时候爱尔兰人就该载歌载舞欢迎德军登陆了
就在众人唉声叹气时收音机里的广播依旧在继续着,而内容则是英国高层都不愿提及的爱尔兰与英格兰的恩怨情仇。
1845-1849年,爱尔兰爆发了席卷全国的“马铃薯瘟疫”。爱尔兰人赖以为生的食物马铃薯严重减产,很多地方甚至绝收,爱尔兰人遭遇了严重的饥荒。
1845年的爱尔兰只依赖一种作物:马铃薯。150多万农业工人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养家糊口,300万小耕种者主要都靠马铃薯维持生计,而有产阶级对马铃薯的消费也要比英国多得多。当歉收时,当然也是那些农村的穷人们承担的风险最大。
1845年收到真菌灾害的收成是10月-11月,国家东部较为富庶的地区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从那里,病害向西部蔓延。整株整株的幼苗还没等到收获就腐烂了,家家户户一年的储备丧失殆尽。
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依然笃信宗教,在那里,人们试图使天主教和地质学、植物学或经济学等新兴科学统一起来,像马铃薯病这样的灾害,反映了圣经中的饥荒观,只能引起带有宗教色彩的歧视言论。大部分的英国舆论都戴着宗教的有色眼镜去考虑问题:袭击爱尔兰的“灾害”是对奢侈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警告。更加极端的言论,把爱尔兰人正在遭受的灾难同他们的宗教“错误”联系到一起。对许多人而言,教训很明显:为了食用更富有营养的以谷物为主的食品,应当结束这种对马铃薯的“反常”依赖。
1846年夏,马铃薯的匮乏超过了最悲观的预测。300万人到400万人因现代欧洲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收成被摧毁而遭受死亡的威胁。只有英国具备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灾难,对这些资源的正确使用却需要管理上的明智和政治上的诚意。
1847年夏天,人们收获到了无病害的马铃薯。许多观察家总结道,饥荒结束了,爱尔兰应该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兴。但是,由于植株不多,收成仍然少得可怜。实际上,岛上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季节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苏,饥饿和疾病依然肆虐。
1848年,霜霉病的再次袭击彻底抹杀了人们的幻想。更为残酷的是,霜霉病集中发生在那些已经没有能力经受第四次饥荒的地区。如果说那些不很贫困的地区的状况有了少许改善,西部和南部却经历了一次与1847年这一“黑暗之年”同样深重的灾难。1849年和1850年,疾病再度来袭,使得一些地区奄奄一息。
在“黑色的1847年”,爱尔兰科克郡地方官员尼古拉斯.康明斯有这样一段描述:“我走进了一间农家小屋,其场景令我瞠目结舌。6个因饥饿而骨瘦如柴、形同鬼魅的人躺在小屋角落的一堆脏稻草上。我以为他们已经死了,但当我靠近他们时,耳畔却传来了一声声低吟。这些‘人’还活着”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其顶峰的维多利亚时期,并且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是公认的世界工厂。英国无论在殖民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领世界潮流之先,是一个拥有地球近四分之一陆地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庞大殖民帝国。英国就是那个时代繁荣、发达和文明的象征,其国力居世界翘楚。
然而,面对爱尔兰的史无前例的大饥荒却无动于衷,任灾情蔓延和爱尔兰人民抛尸遍野。甚至后来灾情危重,当第一艘运粮船达到爱尔兰时,运送的救灾玉米却无法食用,即使无法食用的玉米,申请也需要极其复杂的程序。甚至英国政府对自发的出于人道主义的救助也横加阻拦。
最后连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默西德在英国报纸上读到爱尔兰饥荒的报道后,恻隐之心大动,宣布他将向爱尔兰饥民捐资1万英镑。不过,维多利亚女王要求苏丹捐资1000英镑即可,因为女王本人不过捐资2000英镑。于是苏丹在捐资1000英镑之后,又“悄悄”将三船粮食运到爱尔兰,援助饥民。
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大饥荒期间即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破坏了爱尔兰粮食自由输入英国的权利,使爱尔兰的小麦失去了它在英国市场的垄断地位,从而反过来破坏了爱尔兰的农业经济。在爱尔兰的英国地主,自谷物法废除后,无视爱尔兰的饥荒,多半由种植小麦改为经营畜牧业。大大减弱了抵抗饥荒的能力,从而相当程度的加重了饥荒的发展。
在饥荒最严重的几年间,爱尔兰仍然向英国本土出口粮食。而且整个饥荒期间爱尔兰都是粮食净出口。这种趁火打劫、釜底抽薪不顾爱尔兰人民死活毫无人性的做法,使得这场自然灾害迅速演变成人祸。
最终,这次饥荒让爱尔兰人数锐减1/4(150万人死亡),迫使200万人移居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