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国芯 > 第二十九章 感受春运

第二十九章 感受春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下面我们将播报由工厂教育科选送的稿件《为了两位素味平生的阶级小姐妹》。

    上个星期天,厂办小学的教师俞美诗同志带着儿子前往附近乡村采风,没想到却偶然遇见被蛇咬伤只能躺在家中痛苦呻吟的两位小姐妹。

    因家长使用土法治疗未能及时送医,姐妹俩伤情严重,生命危在旦夕。如果两个小时内不能送医救治,那么她们如花似玉的生命就将彻底凋零!

    工农本是一家人,共同扶持把家当,一根红线身贯穿,颗颗红心血相连。

    在这样危急时刻,俞美诗同志挺身而出,将两位素味平生的阶级小姐妹生命放在了第一位,努力说服农村兄弟家长一起紧急送医。

    “不认识路——我来带!

    家里没有钱——我来垫!

    害怕白跑一趟——我来担!”

    巾帼不让须眉,俞美诗同志大无畏的表态,在挽救两位阶级小姐妹道路上跨出了关键一步。

    ……

    从果断倡议紧急送医的俞美诗同志,到热心相助帮忙推车的我厂4车间职工钟云和史广发同志,再到驾车经过却主动下车相助的八零二五厂车队司机周泽同志,最后到技艺精湛奋不顾身抢救病人的以王海潮为首瑞金医院医护团队,他们犹如火炬接力般一棒接着一棒,将宝贵的时间一分一秒抢回来,最终成功挽救了这两位阶级小姐妹的生命。

    这是军地一家亲的具体表现,也是一切为了人民思想的现实延续。

    ……”

    八零一一厂的大喇叭响起了播音员的声音,跟随她亲切又动听的播报,广大职工仿佛亲身体验了当时救人的紧急过程。

    “看来要是再晚五分钟,估计两条人命就救不回来了。”

    “是啊,要是我估计做不到像她这样。”

    “想不到我们厂也出了如此英雄的女同志。”

    ……

    一夜之间,俞美诗救人的消息传遍了全厂角落,成为了厂区的名人。

    为此,厂长郑云德特意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将一张见义勇为的奖状送到了她手中。

    生产基本停止,整个工厂进入了等待放假的散漫姿态,厂里正好借此机会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号召广大职工要重视跟地方村民搞好关系。

    相对周围农村来说,八零一一厂算是过上神仙般的日子,天天有肉吃,能洗热水澡,还能用上电灯。但对广大职工们来说,八零一一厂相当于与世隔绝的飞地,跟在沪江市工作时优越的外部环境简直没法比。

    因此,要想安心在山区工作,必须要有一股精神力量支撑,这也是为何工厂重视思想建设的原因。

    同时在会上,郑云德还宣布了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今年小三线基地高度重视职工过年返沪探亲问题,上级领导决定将统一组织大巴运送职工们回家过年。

    消息一经公布,会场顿时炸了锅。

    要知道之前返沪过年,都是职工自由行动,每年为了抢一张回城的车票或船票得使出浑身解数,被大家戏称为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回家路。

    “据初步统计,今年返沪过年人数大概有1万人次,因此基地特意跟沪江市公交公司合作,将抽调200辆大巴配合我们的职工回城。另外,厂里也将出动车队配合,尽量将大家都安全运送抵达目的地。”

    军工厂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要想返沪探亲必须得厂里领导批准。基本上人数范围都是有资格休探亲假的职工,这个数字在八零一一厂连带家属共有600人出头。

    身为厂长,郑云德等厂领导肯定得留厂过年,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不然那帮三年不能回家的学徒工估计得闹翻天。

    学徒工进厂要当学徒实习三年,在这期间无法享受职工的正常待遇,因此也无法享受探亲假。学徒期间第一年工资18元,第二年28元,第三年转正后终于涨到了38元,算是熬出头可以昂首挺胸在厂里走路了。

    像周建国的徒弟李宗康今年7月份刚转正,终于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返回沪江探望父母。

    “现在是有钱都买不到东西,就快得两手空空回家过年了。”

    身为一个快乐的单身汉,加上又是第一次返沪过年,所以李宗康没有经验只在厂里小卖部抢到两条烟和一瓶酒,地方畅销的山货是一件都没买到。

    看着别人都大包小包装满,对比之下,他算是非常寒碜了。

    “幸好你师娘囤多了货,我回家让她匀一些给你。像茶叶、小核桃、笋干之类的东西在沪江很受欢迎。”

    眼见徒弟愁眉苦脸,还是周建国看不下去,主动请缨帮忙他解决困难。

    终于来到全厂返沪职工统一发车回家的日子,580多位职工和家属将乘坐14辆45座大巴以及5辆卡车回城。

    大巴坐人,卡车载物,将职工和年货一起打包一次带走。

    周逸睡得迷迷糊糊,昨晚得知明天就要坐车返回沪江过节,他兴奋得好久才睡着觉,结果凌晨4点就被父母叫醒起床。

    穿上棉衣提着自己的小书包来到工厂大操场,周逸发现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一片鼎沸之声。

    借助操场的灯光,以及手电筒,人们依照分配好的班次上车。

    大件年货放上卡车,小件可以随身携带上大巴,最终连大巴车顶上都堆满了职工们运送回家的物资。

    凌晨5点半,八零一一厂的车队准时出发。

    以实际行程410公里计算,由于现在路况大为改善,只需要花费12个小时就能抵达沪江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也就是说朝发夕至,在今年晚上18点左右,大家就能回到朝思暮想的沪江老家。

    过半职工和家属一走,天亮之后八零一一厂顿时变得冷清起来,以往人声鼎沸的景象不复存在。

    周逸还是第一次坐上那么大的班车,以及跟那么多叔叔阿姨们集体出行,他的小眼睛一路朝窗外张望,感受到路边诸多新奇玩意。

    有过坐长途车经验的人都知道,路上最怕的就是晕车。

    皖南山区弯多坡陡,很快就有人呕了起来晕车频发。

    所幸周逸完全不受影响,看得路边景物困了之后,就在座位上补觉睡了过去。

    山区公路有150多公里,需要耗费6个小时车程,因此在中间有小三线基地的补给站,也叫车辆转运场。

    任何进出山区的车辆都需要在此停留休息,有专门的修理班组负责检修车辆状况,保证交通出行的安全。

    周逸还是第一次来这里,他看到比工厂操场要大上数倍的平地,以及近百辆大巴聚集在此。

    除了八零一一厂之外,还有其他兄弟工厂也同一天发车运送职工返沪。

    热热闹闹的景象,好比集体去郊游。

    休息半个小时,车队再次开始翻山越岭的下半段旅程。足足又用了3个多小时,终于从群山峻岭之中出来,进入了长三角平原地区。

    “爸爸,山都没有了!”

    努力将眼前景象都记在心底,周逸发现外面的世界真大。

    “是啊,看不见山就表示我们已经走了一半路程,已经接近沪江市。”

    实际上,周建国也是第一次坐班车从公路回沪,他之前寥寥几次行程都是坐船出行。

    在心里认真回忆数了数,自从1967年进山,他返回沪江的次数只有3次。68年单身探亲1次,69年结婚度蜜月1次,最后就是为了替儿子治病70年又回去了一趟。

    一晃3年半时间过去,周建国再也没有踏足过沪江的土地。

    到底是什么时候自己对沪江不再思念,他在心里发问。

    原来在周逸的病情得到医治后,周建国就真正安心扎根皖南山区,将自己当成了本地人来生活。

    在八零一一厂,他有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也有属于自己的家属宿舍,还有按部就班的工作。

    他已经习惯了山里的一切,再也回不去沪江的生活。

    “看,这就是火车。”

    远方驶来一列冒着滚滚白烟的火车,周建国利用这个难得的时机,向儿子普及知识。

    “真神奇,就像是一只大大的钢铁百足虫。”

    周逸的小脑袋灵光一现,用自己的认知为火车重新定义。

    “为什么火车不来我们山里呢?”

    他第一念头就是想让自己的小跟班曾其立也看得到,对方今年跟随父母在山里过年,未能加入返程的大部队。

    “这是因为我们那里山太多,不好修铁路,火车爬不上山。到你长大了,就由你们这一辈人来解决这个难题。届时,爸爸就在工厂门口,等着搭上你们建造的火车返城。”

    周建国心里明白,自己这辈子是准备奉献在皖南山区了。他希望自家儿子,能走出大山,并拥有改变大山现状的能力。

    “嗯,到我长大了就造一列好长好长的火车,可以直接从厂里开到奶奶家,这样我们就可以和妈妈一起坐火车出去玩了。”

    耳濡目染下,周逸也不自觉受大人影响,将厂里和自家结合起来,将八零一一厂认定是自己的家。

    看到未知的世界越多,小孩的问题就越多,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探索求知欲。

    周逸化身为十万个为什么,在父子俩一问一答之中,沪江市连片的建筑群出现在眼前,他们此行目的地终于到了。

    人民广场作为沪江市的地标建筑,也是所有外地返沪人群公认的主要集散点,今天傍晚时分来了一大群人,正在焦急等待着远方亲友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