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北势铁矿(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通信问题解决后,迫切需要解决的便是能源问题,新港城目前的冶铁工业刚起步,沿海商人每个月提供的铁料或矿石量很小,加上最近因天花缘故封锁港口后,以超越几百年的冶铁技术,运来的铁料和矿石早已用光,还好有从现代带过来的大量钢铁材料,钢铁暂时倒是不缺,但为发展计,钢铁必然是重中之重,和石油工业一样必不可少,但若是大规模冶炼钢铁,终究还是需要开发煤炭资源。
铁矿资源方面,台湾资源十分贫乏,且品味不高,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风化型褐铁矿和大屯山风化壳型褐铁矿,另一类为大屯山靠海分布区的滨海铁砂,品味更低且规模又小,开发价值极低。
褐铁矿大多在淡水附近,重点分布在后世的七股村、重光村以及大油坑一带,其余则是在桃园区域以及目前穿越者们所在的苗栗区域存在,台中大肚王国的铁砧山也有褐铁矿资源。
七股村、重光村以及大油坑三个矿点在山区,路不好走不说,且离淡水城较远,目前当地土著不少,目前开发此地稍显困难,不适合前期发展,桃园区域同样如此。
而苗栗区域的土著势力已被穿越者们清理过了,且苗栗区域的铁矿位于后世的北势窝(北势铁矿)区域,此地离新港城距离约十公里,虽说铁矿品位不高,但综合目前元老院的各项条件,开发北势地区铁矿无疑是最佳选择。
新港城南边是狮子山,而狮子山南边脚下便是四湖溪(又称乌眉溪、打喇叭溪),通过四湖溪的支流打铁坑溪可直达北势窝地区,又或者走海路南行后上陆步行抵达。
此时的北势地区为四周多是丘陵与河流纵横,旁边有一小湖名为北势湖,北势湖西边便是四湖,四湖本是一片洼地,因四湖溪途经此地,加上四周水源聚集才形成水泽,且很多时候并未连城一片,这才有了后世此地的西三湖与东三湖地区。
因后世四湖百姓在四湖溪沿岸平坦的小块冲击平原上开发种植,兴修水利,四湖水泽从此逐渐因人类的缘故成为陆地,西三湖与东三湖也都变成了陆地良田,供当地百姓种植。而北势湖形成也是此缘由,只不过后世的北势窝依旧是一片不毛之地,因北势窝四周多山地丘陵缘故,纵使能开发田地,也只能开发出极小地块,无法像四湖溪两岸那样能开发出成片良田,所以后世的北势窝从卫星地图上看算是较为落后,周边村落非常少。
后世北势湖四周兴修水利,大规模水源被阻断后,北势湖空余地名,虽说四周大小溪流依旧,但已无三百多年前的波涛。
清朝时,台湾府儒学训导(1802年上任)林占梅曾写诗描绘北势当年之景——《初晴过北势湖庄舟中偶成》
竛竮修竹俯双荆,几道流泉下涧鸣。
暑雨乍晴虹未落,暝烟欲起日初平。
劳形仕宦输栖隐,适趣溪山惬性情。
自把纶竿歌款乃,布帆无恙晚风轻。
自此诗不难想象,直至19世纪初,此地虽已初步开发,闽人在此地周边多有繁衍,但周边青山绿水依旧纵横交错,仕宦出行,可由水路通行南北,直至现代工业化时,人类大肆的开发才让此地不复当年之景,想来也是,现代的公路与古时的水路,孰优孰劣,自能辨别。
能源部自电台初步测试通过后,便通过元老院向通信局申请了不少移动电台,便于出行探矿中的沟通问题,新港城目前最迫切需要的便是解决铁矿问题,这个时代乃至于现代,钢铁产量无疑是衡量实力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此时已是11月份,探矿队申请好船只后便整装待发,目标直指北势铁矿。
探矿队全副武装,共18人,由穿越者和移民以及土著组成。由范蕴若带领专业人员前往初步查探地形与矿产,所用的几艘船只都是现代带过来的小型船只,加装有发动机,足以适用于南边溪流纵横的地貌环境。此外,探矿队携带的电台可随时与新港沟通各类紧急情况。
台湾北部气温较南部稍低些许,苗栗地区此时的温度约17到18度左右,穿越者们自穿越后,从未生病,身体非常健壮,自是一件现代长袖已然足够,甚至有两个是身体倍儿棒的憨憨还穿着短袖。
部分移民和土著则穿着元老院发放的现代秋衣,衣服为涤纶面料所制,这种面料工艺简单且价格相对便宜,主要是便宜加上相对其他面料牢固又不容易穿坏,所以采购量非常大,足够元老院前期使用。
元老院众人和移民们都是华夏血脉,合适的衣物在登录港口的第一天起便会发放到位,但不是每个移民都舍得拿出来穿,而此时被俘虏的土著们是没有任何权利的,若是他们与移民通婚后,后代自然可享受移民同样的待遇,现代衣物不是每个土著都会发放,打一棒子给个甜枣这才是合理的训练方式,而衣服和食物则是最合适的甜枣,奖励那些积极的土著们。
探矿队自新港码头出发,从海上向南绕行约两公里后抵达新港南边三叉溪与四湖溪交汇的入海口,之后探矿队众人自入海口顺利进入四湖溪。
溪流靠近海边的两岸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聚居点,这些都是新港的移民,每个村落目前约百人左右,四湖溪入海口的两岸是大片狭窄的平坦土地,且西岸较东岸明显广阔平坦,此地经溪流入海千万年冲刷形成,适宜开垦,虽说此时这些平坦土地多为杂草丛生,且零散不少水泽,但在农户看来,这正是农家种植的宝地,只需好生摆弄各几年,必然产出丰厚稻米或其它产物。
以元老院超越时代的眼光,看的自然长远,不光是西湖溪近海一带迁有村落,自新港城北部约十公里至中港溪(原中港社所在,荷兰史料记载,荷兰牧师曾在此地登陆并派有牧师在周边传教),南部约十八公里至吞宵(原吞宵社地区,古名,后世改名为通宵镇),沿海边只要是适宜开垦的地区,现已皆有大小移民村落的存在。
若自吞宵往南行约二十二公里便能抵达大甲溪,大甲溪对面便是大肚王国所在,因顾忌鞭长莫及,加上目前新港移民人口少而目前适宜开发种植的土地足够多,于是移民村落自吞宵地区并未向南扩张,只是大甲溪以北的部落和沿岸未迁徙移民前往的地区部落均被扫荡一空,留待后续人口扩张后迁徙至此。
各部落死伤自是不提,总共俘虏约两千余人,均被分派至新港城各窑场和水泥厂等地生产物资,新港各移民村落也酌情分配了些许土著用于前期的开垦建设,此次担当探矿队向导的土著便是原本属于道卡斯族吞宵社的土著。
PS:以前找到的那张古地图上各社名字实在看不清,所以有的名字是瞎编的,一边写一边查的各类资料越多,终于确定真实社名,还有一点,苗栗地区的这些土著不是平埔族,而是道卡斯族,前面的也就不再修改了,在此说明一番。
四湖溪,1954年改名为西湖溪,想来莫不是某人思念西湖所致?为避免绕口且与西湖名字重复,在这里沿用旧名。
苗栗地区确实资源丰厚啊,当初我写书时写的仓促,出生点随便选的,本来以为这儿没啥资源,后来收集资料越来越多才发现这儿实在不错。
另外,别打赏了,受不起...实在是我太咸鱼了,说不定哪天就咸鱼到继续断更,但在此声明,本书不会太监,我纯粹作为乐趣来写,也不追求啥全勤什么的,签约只是为了有推荐让别人能看到这本书而已,本心不为利益而来,自然不会因没啥利益而选择太监,只要有人看,有人讨论,对我来说,被大家认可了,有点成就感那才是最开心的事情!
通信问题解决后,迫切需要解决的便是能源问题,新港城目前的冶铁工业刚起步,沿海商人每个月提供的铁料或矿石量很小,加上最近因天花缘故封锁港口后,以超越几百年的冶铁技术,运来的铁料和矿石早已用光,还好有从现代带过来的大量钢铁材料,钢铁暂时倒是不缺,但为发展计,钢铁必然是重中之重,和石油工业一样必不可少,但若是大规模冶炼钢铁,终究还是需要开发煤炭资源。
铁矿资源方面,台湾资源十分贫乏,且品味不高,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风化型褐铁矿和大屯山风化壳型褐铁矿,另一类为大屯山靠海分布区的滨海铁砂,品味更低且规模又小,开发价值极低。
褐铁矿大多在淡水附近,重点分布在后世的七股村、重光村以及大油坑一带,其余则是在桃园区域以及目前穿越者们所在的苗栗区域存在,台中大肚王国的铁砧山也有褐铁矿资源。
七股村、重光村以及大油坑三个矿点在山区,路不好走不说,且离淡水城较远,目前当地土著不少,目前开发此地稍显困难,不适合前期发展,桃园区域同样如此。
而苗栗区域的土著势力已被穿越者们清理过了,且苗栗区域的铁矿位于后世的北势窝(北势铁矿)区域,此地离新港城距离约十公里,虽说铁矿品位不高,但综合目前元老院的各项条件,开发北势地区铁矿无疑是最佳选择。
新港城南边是狮子山,而狮子山南边脚下便是四湖溪(又称乌眉溪、打喇叭溪),通过四湖溪的支流打铁坑溪可直达北势窝地区,又或者走海路南行后上陆步行抵达。
此时的北势地区为四周多是丘陵与河流纵横,旁边有一小湖名为北势湖,北势湖西边便是四湖,四湖本是一片洼地,因四湖溪途经此地,加上四周水源聚集才形成水泽,且很多时候并未连城一片,这才有了后世此地的西三湖与东三湖地区。
因后世四湖百姓在四湖溪沿岸平坦的小块冲击平原上开发种植,兴修水利,四湖水泽从此逐渐因人类的缘故成为陆地,西三湖与东三湖也都变成了陆地良田,供当地百姓种植。而北势湖形成也是此缘由,只不过后世的北势窝依旧是一片不毛之地,因北势窝四周多山地丘陵缘故,纵使能开发田地,也只能开发出极小地块,无法像四湖溪两岸那样能开发出成片良田,所以后世的北势窝从卫星地图上看算是较为落后,周边村落非常少。
后世北势湖四周兴修水利,大规模水源被阻断后,北势湖空余地名,虽说四周大小溪流依旧,但已无三百多年前的波涛。
清朝时,台湾府儒学训导(1802年上任)林占梅曾写诗描绘北势当年之景——《初晴过北势湖庄舟中偶成》
竛竮修竹俯双荆,几道流泉下涧鸣。
暑雨乍晴虹未落,暝烟欲起日初平。
劳形仕宦输栖隐,适趣溪山惬性情。
自把纶竿歌款乃,布帆无恙晚风轻。
自此诗不难想象,直至19世纪初,此地虽已初步开发,闽人在此地周边多有繁衍,但周边青山绿水依旧纵横交错,仕宦出行,可由水路通行南北,直至现代工业化时,人类大肆的开发才让此地不复当年之景,想来也是,现代的公路与古时的水路,孰优孰劣,自能辨别。
能源部自电台初步测试通过后,便通过元老院向通信局申请了不少移动电台,便于出行探矿中的沟通问题,新港城目前最迫切需要的便是解决铁矿问题,这个时代乃至于现代,钢铁产量无疑是衡量实力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此时已是11月份,探矿队申请好船只后便整装待发,目标直指北势铁矿。
探矿队全副武装,共18人,由穿越者和移民以及土著组成。由范蕴若带领专业人员前往初步查探地形与矿产,所用的几艘船只都是现代带过来的小型船只,加装有发动机,足以适用于南边溪流纵横的地貌环境。此外,探矿队携带的电台可随时与新港沟通各类紧急情况。
台湾北部气温较南部稍低些许,苗栗地区此时的温度约17到18度左右,穿越者们自穿越后,从未生病,身体非常健壮,自是一件现代长袖已然足够,甚至有两个是身体倍儿棒的憨憨还穿着短袖。
部分移民和土著则穿着元老院发放的现代秋衣,衣服为涤纶面料所制,这种面料工艺简单且价格相对便宜,主要是便宜加上相对其他面料牢固又不容易穿坏,所以采购量非常大,足够元老院前期使用。
元老院众人和移民们都是华夏血脉,合适的衣物在登录港口的第一天起便会发放到位,但不是每个移民都舍得拿出来穿,而此时被俘虏的土著们是没有任何权利的,若是他们与移民通婚后,后代自然可享受移民同样的待遇,现代衣物不是每个土著都会发放,打一棒子给个甜枣这才是合理的训练方式,而衣服和食物则是最合适的甜枣,奖励那些积极的土著们。
探矿队自新港码头出发,从海上向南绕行约两公里后抵达新港南边三叉溪与四湖溪交汇的入海口,之后探矿队众人自入海口顺利进入四湖溪。
溪流靠近海边的两岸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聚居点,这些都是新港的移民,每个村落目前约百人左右,四湖溪入海口的两岸是大片狭窄的平坦土地,且西岸较东岸明显广阔平坦,此地经溪流入海千万年冲刷形成,适宜开垦,虽说此时这些平坦土地多为杂草丛生,且零散不少水泽,但在农户看来,这正是农家种植的宝地,只需好生摆弄各几年,必然产出丰厚稻米或其它产物。
以元老院超越时代的眼光,看的自然长远,不光是西湖溪近海一带迁有村落,自新港城北部约十公里至中港溪(原中港社所在,荷兰史料记载,荷兰牧师曾在此地登陆并派有牧师在周边传教),南部约十八公里至吞宵(原吞宵社地区,古名,后世改名为通宵镇),沿海边只要是适宜开垦的地区,现已皆有大小移民村落的存在。
若自吞宵往南行约二十二公里便能抵达大甲溪,大甲溪对面便是大肚王国所在,因顾忌鞭长莫及,加上目前新港移民人口少而目前适宜开发种植的土地足够多,于是移民村落自吞宵地区并未向南扩张,只是大甲溪以北的部落和沿岸未迁徙移民前往的地区部落均被扫荡一空,留待后续人口扩张后迁徙至此。
各部落死伤自是不提,总共俘虏约两千余人,均被分派至新港城各窑场和水泥厂等地生产物资,新港各移民村落也酌情分配了些许土著用于前期的开垦建设,此次担当探矿队向导的土著便是原本属于道卡斯族吞宵社的土著。
PS:以前找到的那张古地图上各社名字实在看不清,所以有的名字是瞎编的,一边写一边查的各类资料越多,终于确定真实社名,还有一点,苗栗地区的这些土著不是平埔族,而是道卡斯族,前面的也就不再修改了,在此说明一番。
四湖溪,1954年改名为西湖溪,想来莫不是某人思念西湖所致?为避免绕口且与西湖名字重复,在这里沿用旧名。
苗栗地区确实资源丰厚啊,当初我写书时写的仓促,出生点随便选的,本来以为这儿没啥资源,后来收集资料越来越多才发现这儿实在不错。
另外,别打赏了,受不起...实在是我太咸鱼了,说不定哪天就咸鱼到继续断更,但在此声明,本书不会太监,我纯粹作为乐趣来写,也不追求啥全勤什么的,签约只是为了有推荐让别人能看到这本书而已,本心不为利益而来,自然不会因没啥利益而选择太监,只要有人看,有人讨论,对我来说,被大家认可了,有点成就感那才是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