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宿承安 > 不祥兆

不祥兆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雁探司并还未从刑部记录中查出什么来,昭宁元年的会试恩科便在告祭先圣的祷祝声中开启。

    会试连考三场,首场问史论,次场问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末场问书经义,九月二十日凌晨入场,二十七日傍晚方能出,书吏誊抄试卷耗费一日夜,考官阅卷又五日。

    待十月二日卢天禄将拟好的杏榜和相应试卷送到宿抚桌上时,补骨脂恰好发作到了最后一场。

    皇帝已经把自己捆在了被中,不知补骨脂具体何时发作,不好解了绳索起身见卢天禄,只叫亲卫前去与他交谈,应承安闲来无事,回头看看床上的宿抚,慢吞吞地跟了上去。

    今日守在宿抚身边的亲卫仍是宣武将军郑鸣,听到应承安的脚步声,回头看了他一眼,发觉宿抚没有阻拦他插手的意思,便默许他出了隔间。

    时令已经入冬,虽然还未降雪,但风中已有了严寒的气象。

    卢天禄不过捧着一摞纸在廊下站了片刻,得传召时迈进书房时还哆嗦了一阵才平息,把杏榜和试卷交到亲卫手中,忙把手缩回衣袖贴在小臂上取暖,才将注意力放在御前奏对上。

    这一定神方惊觉坐在上首接过杏榜的不是宿抚,而是自祭社稷后被宿抚当胸一脚踹开的亡国君,不由一怔,脱口而出道:“怎么是你?

    亲卫把那摞纸放在桌上,试卷还未拆开糊名,杏榜上只记考位,应承安一眼扫过,没有看出什么来,又伸手去拿底下的试卷。

    卢天禄这才醒过神来,连忙上前两步,试图阻止应承安翻阅试卷:“怀义王且住!”

    应承安头也不抬,郑鸣迟疑了一下,上前拦住卢天禄,免得他踏上阶陛惊扰宿抚,低声说:“陛下抱恙在身,已经歇下,莫喧哗。”

    “可可那也不能让他翻看考生试卷,”卢天禄争辩道,“这不合礼节规矩。”

    应承安看的是首场的史论,他学帝王之策,史论乃是必修,因此看得也快,一目十行,不过片刻就翻完了被点为会元的试卷,又去看余下几名贡士的,卢天禄和郑鸣讲道理的功夫已经连着看过了三份,

    郑鸣被他说得头晕脑胀,险些让开路,正好赶上应承安抬起头,轻飘飘地瞥了卢天禄一眼,玩味道:“文出一脉,卢尚书好眼光。”

    卢天禄面色一变,立刻反驳道:“皆考官所推举之佳作。”

    这几篇文章确实不错,在历年会试卷中也称得上上乘之作,文旨虽大相径庭,但看遣词用典,也确实是同一处学馆出来的,虽还未看到姓名,想也就是那几个文风昌盛之地的士子,多半是世家豪族中人。

    应承安无意与他争执,心不在焉地摆了摆手,叫郑鸣将卢天禄送出书房。

    这名临时充作亲卫的将军早就担忧他惊扰宿抚,见状手下用力,硬生生将礼部尚书推了出去,被人无声地骂了两句“莽夫”一类的蔑称。

    应承安得以不紧不慢地将余下几分试卷一一审视完,抬头对郑鸣道:“去看看卢天禄是否还在门外,若在的话告诉他,明日一早同余下几名主考官一道过来,看看这几只麒麟驹姓甚名谁。”

    郑鸣转头看向宿抚,皇帝不知在皱眉默忍什么,神智倒还清醒,见他询问的视线,便点了点头。

    郑鸣这才出门去传话。

    他回来时应承安还在翻看试卷,郑鸣上前检查了一下桌上的其余事物,将奏折取走收进竹筐里挪开,以免被应承安看到不该见的事物,这才回到隔间守着宿抚。

    宿抚身中补骨脂已经近一月,其间毒物越发作,痛楚就越发甚嚣尘上,且他每日批阅奏折不停,精神日加疲惫,好在疼痛虽难耐,所见幻象却并不像前两场那样耗费心神,见得多了,便也能坦然以对。

    如今甚至生出稍许即将尽数熬过的暗喜,并未想过这一回见到的是何等惊惧之事,叫他大病一场,浑噩地卧在床上数日,病愈之后,朝中又是何等天翻地覆的场景。

    永光四年的新年将至,春冬交替之时,但春风还在南方徘徊,未抵边疆。

    威靖关仍旧被冰雪所封,晚来的寒风吹起城头上的积雪,将它洋洒起来,凛冽而刺骨地卷进行路人的衣领。

    越梅臣穿过将军府的回廊时一只驯鹰刚刚展翅跃下屋檐,锋利的趾尖抓散了屋檐上的积雪,掀起夹杂着冰粒的雪块,被寒风吹来,劈头盖脸地砸在了他的青铜面具上。

    他侧身避让开,疾步穿过这段回廊,抬手去扫落在衣领上的冰雪,手掌温热,拂过时冰雪消融,在衣领上留下了一点不明显的水痕,眨眼间又被冻成一片薄冰,将衣领上的狐毛黏连起来。

    回廊后是一间用毛毡围成的穹庐,帘幕大敞,还未走近便能感觉到蒸腾的热气混杂着难以言喻的汤药味扑面而来,而后是随着热浪一起涌出的水雾,在越梅臣的面具上蒙了一层白霜。

    那面具本就特地做成丑陋可怖模样,如今青上覆白,便显得愈发青面獠牙,犹如鬼怪。

    越梅臣低头穿过帘幕,问道:“药熬得如何了?”

    穹庐正中是一尊砂锅,两名童子正在将汤药导入瓷碗中,碗上蒙了一层细网以过滤药渣,大夫毫无形象地蹲在地上摆弄一根中空的苇杆,闻声抬起头来,面目憔悴,一副焦头烂额的模样。

    “药是熬好了,可将军如何服药?”他丢掉折断的苇杆,为难道,“将军已经三日不饮不食,再这样下去,我担忧”

    宿抚遇刺后卧病在床已有三日。

    他在醉中,身手不如往日敏捷,所幸勉强算是避让及时,刺客未能割断他的喉管,锋锐的匕首只来得及从咽喉上擦过,带出一抹鲜血,在喉管上留下了不足指甲大小的一块缺口,暴露在外,使人难以喘息。

    军中医官闻讯赶来时宿抚几乎已经闭过气去,咽喉处溢出的血染红了大半床褥,亲卫死死按着他的肩头不让他挣扎,以免撕裂伤口。

    即使如此,宿抚每一次艰难喘息都牵动缺口,痰液和血脓夹在气流中喷出,难忍呛咳,情形愈紧迫。

    好在医官治多了此类外伤,艺高胆大,眼见缺口不封堵不行,取了鱼肠线用烈酒一浇,匆忙将皮肉胡乱牵合在一处,见宿抚呼吸渐渐顺畅,竟腿软地跌坐在了血泊中。

    被刺客割开的皮肉约有两寸长,深不知数,此等外伤只是养起磨人,需待伤口自愈,因此如何服药饮食又成了最为难之事。

    医官从未治过这样的伤势,一时束手无策,只能叫人不分昼夜地守在宿抚身边,为他擦拭渗出的体液,每隔半个时辰往唇上滴一点水,只能依靠他自己强自忍耐。

    越梅臣端着汤药去而复返的时候宿抚正在活动膝盖。

    他肩头往上被固定在床板上,以免不慎牵动咽喉受伤,余下几处倒还都能缓缓活动,只是为了方便打理,衣服被剥了个精光,见越梅臣进来,连忙扯过被子盖住腰臀,用眼神示意他。

    越梅臣把怀中的汤药放在桌上,摘下被冻得宛如冰坨一样的青铜面具,抬手搓了一把脸,勉力精神起来,沉声道:“大夫说鼻与胃通,若寻一中空之管,从鼻入,便能用些流食。他正在寻合用之管。”

    宿抚眨了眨眼表示听明白了,而肠胃适时地发出了一串咕噜声,而后挥了一下手。

    坐在床边为他擦拭血脓的大夫起身给越梅臣让开位置,退下前指了指宿抚的脖颈,叮嘱越梅臣说:“半刻后我会进来清理。”

    宿抚不能说话,与人交流全靠比划书写,越梅臣跪坐在床边,看着他一笔一划地写道:“军中安否?”

    永光三年以来粮饷月月拖延,如今已经十二月末,十月的军饷还未到。

    今冬格外天气的冷,棉衣棉甲与薪柴都不足数,士卒穿着薄甲苦捱寒冬,难免怨声载道,他手下将士已经不止一次抱怨朝廷,痛斥京中君臣,亦有人私下前来劝说他起兵造反。

    本就人心纷乱,因此他遇刺的消息传开后,威靖关中诸将往来奔走,各个惶恐不安。

    宿抚心知粮饷拖延并非应承安的缘故:

    新君登基不久,仍被人做傀儡看待,少有能插手朝政,行君王事的时候,所幸他手腕心性皆属上乘,与世家几场博弈虽艰难,但也势均力敌,有时甚至略占上风。

    世家扶持应承安登基,原是看中他素有仁德贤名,能知局势,识大体,不会像自大蠢货那般误国误事。不曾想他立足不稳时就敢尝试挣脱世家掌控,收拢朝臣,博取忠心,一时不慎,遭了两次闷头重击,势必要给他教训。

    宿抚是东宫旧臣,应承安如何倚重这位边关大将又是一望便知的事,是以北疆诸将士就不幸成了世家迫使新皇低头的棋子。

    他虽对此心知肚明,却不好将此事告之众将士,只能说与几个心腹知晓,越梅臣在此列。

    越梅臣答道:“将士不知京中风波,只见朝廷苛待,天寒地冻不得暖饱;君王猜忌,大胜而归不得夸赏,故而将军遇刺后,疑京城欲杀将军,人心惶惶,不思尽职,标下等屡屡出面安抚”他苦笑了一下,“然而于事无补,今日更甚。”

    宿抚听得眉头紧皱,似乎有些烦躁,片刻后手臂移动了一下,又写道:“我与陛下刎颈之交,传言从何而来?”

    越梅臣面露犹豫之色,过了片刻才肃然道:“将军不可动怒。”

    宿抚心不在焉地应了,越梅臣方才俯,低声说:“查出刺客自宫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