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高手 > 第二十六章 富平墨玉中堂狮7

第二十六章 富平墨玉中堂狮7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晚上我和老鹏开着切诺基,拉上师傅一家三口,没天黑就到了郑姨家。郑姨做了一大桌子菜,还专门为师傅准备了老白干儿,说是当年师傅下乡时,最馋这口好酒,当年买来不容易,逢年过节也难得喝上一口,现在条件好了,让师傅敞开儿喝。

    “嫂子,这年也过完了,你看咱什么时候出发,我提前做好准备。”席间师傅拉着师娘端起酒杯,说话时候眼圈儿还有点红。

    郑姨放下筷子,也端起酒杯,凝望师傅、师娘的双眼也渗出泪花,“要是你们能安排开,十五前咱们就走吧,先去小超那,再去看永军,我想给他们带一顿过年的饺子!”我们都知道,郑姨等这一刻,等得太久太久了。

    “哎,哎,我回去安顿一下,这两天咱就出发!”师傅一口饮尽杯中酒,用手背轻轻擦着眼角的泪。

    “爸,干娘,你们去哪啊,要去旅游吗,我也去。”园园夹一块儿她最爱吃的糖醋里脊,轻松得问道,她大概不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

    “小孩子,别瞎说!没看大人谈正事吗?”师傅一声断喝,“啪”得把筷子摔在桌子上。

    师傅突然的举动把我们都吓了一跳,本来热闹的气氛一下子静了下来,屋子里掉根针都能听得真真儿的。园园从小到大从没被爸爸这么吼过,两眼噙满泪水望着师傅,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委屈,咬紧的嘴唇不住抖动着。

    师娘搂过园园,刚要开口责备师傅,却听郑姨也把筷子“啪”得一声摔在桌子上,哭红的两眼瞪着师傅,“小坤子,你想干啥,孩子想一起去咋啦,工作能脱开身就去呗,还当旅游了呢,你想咋?快六十岁的人了,脾气还那熊样?”

    训斥完师傅,郑姨转眼看向园园,那眼神里全是母亲般的温柔与怜爱,“园园,干娘和你爸爸出门办正事,去接你干爸和你哥回来,路远,你爸是怕你受苦呢。”

    看到郑姨生气,师傅估计也觉得自己失态,对女儿太过粗暴了,红着脸喝了一杯酒,拉过园园的手说道,“园园,爸爸跟你说过,你永军大大和小超哥哥都是烈士,他们为国捐躯,埋骨他乡,爸爸这次就是要接他们回家。。”说到这里,师傅声音哽咽了,拉住园园的手也在颤抖。

    我赶紧给师傅倒一杯茶水,“师傅,您喝水,别太激动了。”

    师傅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平静一下说道,“你小超哥哥长眠在xJ阿尔苏,永军大大长眠在云南马头湾,都是边远地方,爸爸怕你路上受不了,再说了,你还得实习呢。咱不去了,等爸爸回来,给你买一件你最喜欢的新衣服,好么。”师傅用略带央求的眼神看着园园,就像平时父女间交流一样。

    “嗯。。”看爸爸这样对自己说,园园也不像刚才那么委屈了,“我要一支口红,我也上班了,同事们都有,我也要,而且我看好了一支。。”园园说着调皮得看了师傅、师娘一眼,“可不便宜哦。。”

    “买,买,闺女大了,该买。”看到女儿没生自己气,师傅如释重负般松开园园的手说道。

    “哈哈,对,闺女大了,该有这些了,园园,你爸爸不给你买,干娘给你买,咱还不光买口红,还需要啥,一起买。”郑姨也转泣为笑,开心起来,屋子里又重归刚才热闹的状态。

    按当天晚上的约定,我们正月十二出发,第一站穿NmG到xJ阿尔苏,小超哥牺牲的地方,第二站从阿尔苏穿青海、甘肃、四川到云南麻子坡县,永军叔牺牲的地方。两段路程都超过4000公里,考虑到两位老人都已是耳顺之年,怕他们长途跋涉身体吃不消,我和老鹏计划白天赶路,晚上住店休息,每天只走五、六百公里,每段路程有上七、八天也足够了,一个月左右也可以再回到沧海。

    第二天,我让老鹏把车送到4S店保养,尤其是轮胎、刹车等长途易损部位好好检查一下,毕竟两段路程都会经过几段无人区,可千万不能误了车。

    我去超市买了些矿泉水、面包、牛肉干等,也没敢多带,想着路上尽量找县城,让两位老人吃热乎饭,长期吃面包、牛肉干,别说他们,我们的胃口也受不了。又买了两顶单人帐篷,两个睡袋,这是给师傅和郑姨准备的,以防万一赶不上住店,也可以让他们睡得舒服些,至于我和老鹏,只有睡车里的命了。

    正月十二一大早,我们接上师傅直奔孔辛庄。师傅和郑姨带的行李都不多,只有随身换洗的几件衣服和日常必备的药,郑姨很细心,还专门准备了晕车药、感冒药和创可贴。师傅喝不惯矿泉水,带了紫砂壶和茶叶。我心里一阵窃喜,幸亏我提前准备了装热水的暖瓶,这马屁算是拍对地方了。

    师傅带的紫砂壶下沿儿宽,上沿儿窄,就像一个圆锥形的底部,壶身雕刻一只蝈蝈,身前两丛杂草,后刻“心静则清”四个字。壶不大,正好可以握在手里把玩,也不知道师傅把玩了多少年,壶身远看油亮亮的,透着淡淡的,悠悠的光。

    师傅告诉我们,这种壶叫子冶石瓢,由清朝紫砂大师陈曼生所创器型,同期着名文人瞿子冶在壶身刻绘而得名,相比以往曼生石瓢,其壶身、壶把的三角形更为规整,被称为“瘦壶”,透出一股刚韧之气,抑扬顿挫,挺拔凛然。

    师傅的这把壶,出自民国紫砂名家裴石民,从“司奇治陶”的底款来看,再结合壶身包浆,应为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所做。至于壶身所刻蝈蝈形象,及“心静则清”四个字的笔法,倒像出自裴大师的至交好友,金石名家潘稚亮。

    这把壶是师傅九十年代一个偶然机会所得,当时师傅在盛德典当行做鉴定师,就像今天胡师哥的角色。一个中年人拿了些古玩来当,有几幅字画,都是民国至解放后沧海本地名家所作,还有些古泉、鼻烟壶一类的玩意儿,其中就包括这个紫砂壶。说是家里老人留下的,老人过世了,几个儿女都不热衷此类,就想着卖了换钱,贴补家用。

    字画、古泉一类都好鉴定,只是这把裴石民作子冶石瓢,典当行里的老师傅都看不准,因为裴大师作品多为仿生,比如着名的天鸡壶、凤首壶、狮球壶,再有就是仿清代名家陈鸣远先生所做水盂,中规中矩的石瓢类作品却是很少。

    “当时这把壶对方开价两万元,店里老师傅们稳妥起见,都不主张收。可我就是觉得这把壶有种沧桑感,那种老物件所特有的沧桑感,尤其是包浆,深入壶体,是时间的沉淀才有如此美妙的光泽,绝不是现代做旧的贼光所能比拟的。”

    师傅抚摸着手里的紫砂壶,眼睛看向车窗外,一脸陶醉,似乎在回忆当初自己如何认定这把壶一定是真的,又把它收入囊中的过程。

    “师傅,后来呢,您是怎么说服典当行收下这把壶的?”我回过头看向师傅问道,此刻老鹏在驾驶汽车。

    “他呀,准是又自掏腰包买下来,还用得着和典当行师傅商量?”师傅还没待开口,郑姨微微笑着说道。

    “哈哈,嫂子,你咋知道得这么准?”师傅哈哈哈笑了起来,“软磨硬泡才磨到一万元,这还是我要买摩托车的钱呢。”师傅笑着摇了摇头,要知道,当年能开上一辆自己喜欢的摩托车,可算是师傅这代人最大的心愿,能想到师傅下了多大的决心,才肯舍弃摩托车,拿下这把紫砂壶。

    “下乡那会儿不也这样,记得不,你和永军为了一块儿叫啥造币厂银元,给了人家五斤白面呢,那可是你们俩过年的口粮,为这个过年都没吃上饺子。”郑姨笑着回答,眼神里还有当年那份不理解,更多的却是肯定与欣慰。

    “哈哈,值!自己喜欢就值得!”师傅显然不后悔当年的做法,这其中也不乏逗郑姨开心的意思。

    “当时我自己找到那个卖壶的中年人,问清了壶的来历。中年人爷爷是国民党军官,还是个师长,这把壶最早就是他收藏的,49年他随国民党残军败退台湾,大儿子,也就是中年人的父亲留在了大陆,小儿子跟随他一起到了台湾,这把壶和家里一些老物件儿,也就都留了下来。当时已到九十年代,中年人一家已和台湾的叔叔重新建立联系,还拿出与台湾互通的信件给我看。”

    师傅顿一顿,满含笑意看着紫砂壶,一手捧着,另一手轻轻摩挲,“知道了传承,我就更确信这把壶是裴大师所做,就立马拿了下来。要知道,虽然解放前裴大师已逐渐崭露头角,但民国紫砂大师众多,如顾景舟、邵云如、任淦庭、范大生等,在当时裴石民相对他们还要逊色一些,有人能在那个时代舍弃其他大师,去仿裴石民的作品,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收古董,首先看直觉,好的东西一定是美的,才能传承下来,再看来历,还要看逻辑,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地方,得多动脑子。”师傅看向我补充道。

    “嗯,我记下了。”我一本正经得点点头,“只要不让我认秤,啥脑子咱都愿意动。”一句话把郑姨和师傅都逗乐了,我也调皮得挠挠头。

    “师傅,后来您又鉴定过这把壶吗?”我接着问道。

    “那是2000年前后,在杭州,通过朋友介绍我见到了潘稚亮先生的孙女潘莹女士,她旅居海外,也是着名的收藏家,受家庭熏陶,在金石鉴赏方面颇有造诣。经她确认,此壶的确是石民先生所做,但题跋和篆刻却出自她的祖父,稚亮先生。”师傅接着说道,“这把壶追随我二十几年了,希望它能传承下去,就像你家的玉麒麟。”

    “哈哈,师傅,它一定能传承下去,要是摩托车嘛,可就未必咯。。”我笑着调侃,最近和师傅开玩笑越来越多,发现他也不像原来那么严肃了。

    “臭小子!”师傅笑骂一句,眼睛又看向窗外。

    我们是在第八天中午赶到的阿尔苏市,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一座小城。路上师傅不时给我们讲起收藏的故事,还有插队下乡时和永军叔的趣事,也不觉得乏味。

    行程很顺利,除了ALS至wLmq中间一段1000多公里的无人区,让师傅和郑姨睡了一夜的帐篷,其余时间我们都是晓行夜宿,住在县城宾馆,除了休息好,还品尝到了不少诸如手把肉一类的当地特色美食。

    切诺基的性能的确是好,进了内蒙,路就不那么平坦了,还有几段土路,坐在车里竟没感觉到太颠簸,师傅和郑姨对后排座椅的按摩功能也是赞不绝口,以至于下车时,两位老人气色都很好,完全没有长途旅行的疲惫。

    “师傅,郑姨,今天咱们就在阿尔苏住下吧,小超哥当兵的哨所在乌戈县,距离这里两百公里,部队已经联系过了,明天咱们吃过早饭过去。”午饭时,我向师傅和郑姨提议。小超哥当兵的哨所在乌戈县西部的戈壁滩上,我国与吉尔吉斯坦的交界处,从阿尔苏过去多是土路,要走四五个小时,我怕两位老人身体吃不消,而且路上我已与哨所驻军联系过,他们对郑姨到来很重视,特意请来营领导和团宣传股长专门在哨所迎接,担心我们在戈壁迷路,又在阿尔苏安排了向导明天随我们一起过去。

    “嫂子,就听小宁吧,今天咱们好好休息一下,明天起早去哨所接小超。”师傅赞同我的建议,说话时又给郑姨倒了一碗奶茶,他也担心郑姨身体吃不消。

    “嗯,就这么办吧。”郑姨答应着。

    我发现郑姨的眼圈儿红了,好像从进入阿尔苏,郑姨的表情就一直很严肃,看到这般情景,我们也不再多说什么,我们能理解一位母亲此刻复杂的心情。

    当晚我们住在阿尔苏市国际酒店,虽然贵了一点儿,但房间宽敞、舒适,我想让两位老人好好睡个觉,这点儿小钱不算啥,俗话说,穷家富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