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9章 沉默的李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许攸看着袁绍,郑重的说道:“五等爵位制的实施虽然可以暂时安抚各地州郡,暂时稳定天下,但随着各地州郡实力的增强,天下必定大乱。> 诸侯逐鹿,先得者为王,大汉从此分崩离析。所以,天子不会答应,朝廷不会答应,李翊更不会答应。”
“然而,五等爵位制被否决的后果非常严重。先,天子和李翊得罪了各地州郡大吏,李翊的合纵之策随即失败,河北被孤立。其次,李翊已经是大司马、骠骑大将军,泉州侯,食邑一万户的朝廷重臣了。他的地位极其尊崇,他已经不能再升迁了,他也可以不要赏赐,但他的下属呢?他否决五等爵位制,也就等于断绝了他下属们的升迁之路,抢去了他下属们的荣华富贵。试问,有多少文武掾属会因此而怨恨李翊,会因此而丧失对李翊的信任和忠诚?河北大吏们必定要和李翊离心离德,河北的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第三,这个表奏虽然是我们递上去的,但受益最大的却是李翊。当今世上,若论军功,李翊最大,五等爵位制一旦通过,天子至少要拜封李翊为泉州公,而偏偏这一点,正好刺痛了天子和大臣们最为敏感的地方。”
“董卓先是自封太师,后来甚至想自封尚父,他把天子和皇权的尊严践踏到了极致。今天,李翊更是变本加厉,他不但要践踏皇权,还要抢夺皇权,霸占天子的江山。天子和大臣们为了防患于未然,会不惜一切代价,联合河北的一些大吏,诛杀李翊。河北崩裂的危机随即开始。”
“只要河北生叛乱,李翊拿起屠刀诛杀大臣,他就坐实了簒逆之名,剩下的事就很简单了。主公可以高举勤王兴汉大旗,主盟天下,集结各地州郡兵马同击河北。”
“另外,李翊迫于合纵失败的压力,可能不待河北恢复元气,冒险出兵。各地州郡大吏联名上表要求修改封爵制度,也就等于告诉李翊,我们虽然尊奉天子,但我们尊奉天子是有代价的。我们要分享皇权,要分享大汉的土地,要行霸道,继续桓文之功。李翊从这份表奏中看到了我们连横的强大,看到了各地州郡实力大增的后果,所以他会趁着各地州郡实力不济的时候,率先展开进攻,意图占据平定天下的先机。”
“李翊不待元气恢复就匆忙出兵,伤上加伤,实力会继续受损。李翊要打,肯定要挑选一个实力最弱的,不是公孙瓒就是刘备。这二人被他打败了,我们再联合其它州郡共同出兵。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占据兖州,又能消灭曹操,还能重创李翊。”
“不管李翊是否冒险出兵,此策或多或少都能帮助我们赢取展的时间,帮助我们顺利实施连横之策。”许攸最后说道,“李翊虽然救下了天子,占据了部分有利因素。但只要我们实施此策,李翊的所有有利因素就会全部转化为不利因素。到时,他救的就不是天子,而是刺杀自己的一把锋利武器了。”
大帐内良久无声,袁绍和众人都在用心思考沮授的这个建议。
沮授冲着许攸微微一笑,双掌虚拍,以示敬佩之情。
许攸这个建议看上去处处都在为袁绍出谋画策,又是连横各地州郡,又是打击河北。但他真正用意却是试图利用五等爵位制来提醒和警告袁绍,重建皇统不宜操之过急,而阴谋篡立更是自取灭亡。霸业毕竟不是王业,要成就霸业,要继桓、文之功,就要尊奉当今天子。
许攸和沮授一样,都已猜到袁绍要求极力重建皇统背后的深意。五等爵位制的提出,正好给了袁绍一个缓冲的机会,暂时把袁绍推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袁绍坐在案几后,两眼望着牛皮帐顶,面无表情。
“如果李翊同意实施五等爵位制,或者……”郭图说了半句,觉得李翊同意的可能性太小,于是把后面的话又吞了回去。
许攸垂不语,沮授轻轻一叹。
袁绍两眼盯着许攸看了很久,脸上渐渐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说道:“李翊一定会同意。”
他转头看看神情错愣的郭图,缓缓说道:“不同意五等爵位制对李翊和河北来说,是一场灾难。如果你是李翊,你会如何选择?”
郭图若有所悟。
许攸的目的其实就是逼着李翊同意实施五等爵位制。
五等爵位制一旦实施,先李翊的合纵之策就能成功,他能为河北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其次他能安抚河北军政大吏,得到河北上下的拥戴,能够让河北迅从灾难中走出来。
至于天子和朝中大臣的反抗,根本不足为虑。这场关中大乱,其实已经彻底摧毁了天子和朝廷的威严,能劫后余生逃到河北的朝中大臣寥寥无几,天子已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只要河北大吏忠诚于李翊,北疆无论如何不会出现像长安一样的大叛乱。
李翊仔细权衡利弊之后,只有选择同意。虽然同意的结果是诸侯鼎立,但此时此刻,他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了。他只有实施五等爵位制才有合纵的可能,只有合纵有成,他才能找到机会消灭敌人。
但许攸此计的真正目的却是让袁绍称霸,逼着袁绍放弃重建皇统。袁绍如果要重建皇统,就会失去很多盟友,失去眼前的大好形势,最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他只有尊奉天子,才能不孤立,才能连横成功,最后才能击败李翊成就霸业。霸业成功了,他想干什么都成。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袁绍此次不顾一切攻打关西,白白放弃了救回天子,平定天下的绝好机会,显然表示他没有这个耐心。
袁绍看出了许攸的最终目的,他十分不高兴,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制约,受到了侮辱。
………………
大汉国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
六月初八,天子以及众大臣在北疆军的护卫下,开始离开长安,迁往北疆。
六月中旬,长公主、征虏将军岳飞、平虏将军张飞、大臣张温、马日磾、崔烈、蔡邕、郑玄等十几位大臣日夜兼程赶到河东拜见天子。
自先帝仙逝之后,天子和长公主一直天各一方。三年后再次相见,两人悲从心生,抱头痛哭。
大臣们心里酸楚,也是暗自垂泪,唏嘘不已。
下午,李翊以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参隶尚书事的身份,延猜太尉周忠、司徒王允、司空淳于嘉、尚书令士孙瑞等十几位三公上卿商议国事。
天子迁往北疆后居于何处?是泉州还是邺城?还是其它地方?朝廷被毁,如何重建?
关中、关西两次大战,如何议定?何人该承担天子蒙难,朝廷被毁的责任?
议事上,李翊很少说话。
张温、崔烈和马日磾过去都担任过本朝太尉,德高望重,他们成为这次议事的主要说话人。
天子行宫建于何处最合适?河东即将成为战场,冀州刚刚受灾,灾民众多,能否保持稳定很难说。只有泉州最合适。泉州位于幽州南部,距离关、洛有数千里之遥,因为多年没有战事,钱粮和安全都有保障。
朝廷如何重建?朝廷重建的难题不是三公九卿的任命和诸府衙的建立,而是皇权和相权的制衡,也就是官制的修改。其次就是预防宦官和外戚干政的问题。后宫不能没有宦官,让一些身体完好的大男人整天待在后宫,于礼法不合,但是否要设中常侍、黄门侍郎、小黄门、中黄门等这些容易导致宦官干政的职务?外戚专权一直是大汉几百年来的顽疾,如何修改律法予以强行杜绝?
有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所以大臣们只是略微商讨了一下内外廷诸府的设置。
随后张温矛头一转,立即把议事话题指向了长安朝廷的大臣们。此次长安生那么大的事情,责任是谁的?除了已经被诛杀的董卓及其麾下的诸将等叛逆外,三公九卿等大臣们该负什么责任?
太尉周忠、司徒王允,司空淳于嘉、尚书令士孙瑞都明白张温的意思,长安朝廷已经没有了,他们这些人也该明智一点,自觉的上书天子,引咎辞职了。
河北不同于关中,河北有长公主府,有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府,有张温、马日磾这些名震天下的老臣,有一套完善的军政机构,有很多正在实施和推广中的新政。河北不会允许朝廷破坏它现有的一切,所以,该走的就应该走了,不要自找麻烦。
“我是参隶尚书事的司徒,所有责任我来承担。”王允苦叹一声,望着一直低头不语的李翊说道,“不过,我有个要求。”
李翊就像没听到一样,依旧低着头。
王允看到李翊连头都没抬,心中一凉,后面的话说不出来了。
李翊等了半天,没有听到王允说话,不禁诧异地抬起了头,问道:“王司徒,你怎么不说了?有什么要求?”
王允满脸失望之色,微微动了动嘴,但随即想到说了等于没说,于是把话又咽了回去。
李翊笑道:“王司徒,如果是兵事,你可以对我说,但如果是政事,你最好对长公主说,因为我是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在朝廷里我只主掌兵事。”
王允愣了一下,然后又和淳于嘉、周忠、士孙瑞等大臣互相看看。
众人脸显惊诧之色,都感觉到李翊这句话大不简单。难道,他有心要做个忠臣,不再仿效董卓主掌大汉权柄?
这可能吗?
李翊到底是什么意思?(未完待续。)8
许攸看着袁绍,郑重的说道:“五等爵位制的实施虽然可以暂时安抚各地州郡,暂时稳定天下,但随着各地州郡实力的增强,天下必定大乱。> 诸侯逐鹿,先得者为王,大汉从此分崩离析。所以,天子不会答应,朝廷不会答应,李翊更不会答应。”
“然而,五等爵位制被否决的后果非常严重。先,天子和李翊得罪了各地州郡大吏,李翊的合纵之策随即失败,河北被孤立。其次,李翊已经是大司马、骠骑大将军,泉州侯,食邑一万户的朝廷重臣了。他的地位极其尊崇,他已经不能再升迁了,他也可以不要赏赐,但他的下属呢?他否决五等爵位制,也就等于断绝了他下属们的升迁之路,抢去了他下属们的荣华富贵。试问,有多少文武掾属会因此而怨恨李翊,会因此而丧失对李翊的信任和忠诚?河北大吏们必定要和李翊离心离德,河北的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第三,这个表奏虽然是我们递上去的,但受益最大的却是李翊。当今世上,若论军功,李翊最大,五等爵位制一旦通过,天子至少要拜封李翊为泉州公,而偏偏这一点,正好刺痛了天子和大臣们最为敏感的地方。”
“董卓先是自封太师,后来甚至想自封尚父,他把天子和皇权的尊严践踏到了极致。今天,李翊更是变本加厉,他不但要践踏皇权,还要抢夺皇权,霸占天子的江山。天子和大臣们为了防患于未然,会不惜一切代价,联合河北的一些大吏,诛杀李翊。河北崩裂的危机随即开始。”
“只要河北生叛乱,李翊拿起屠刀诛杀大臣,他就坐实了簒逆之名,剩下的事就很简单了。主公可以高举勤王兴汉大旗,主盟天下,集结各地州郡兵马同击河北。”
“另外,李翊迫于合纵失败的压力,可能不待河北恢复元气,冒险出兵。各地州郡大吏联名上表要求修改封爵制度,也就等于告诉李翊,我们虽然尊奉天子,但我们尊奉天子是有代价的。我们要分享皇权,要分享大汉的土地,要行霸道,继续桓文之功。李翊从这份表奏中看到了我们连横的强大,看到了各地州郡实力大增的后果,所以他会趁着各地州郡实力不济的时候,率先展开进攻,意图占据平定天下的先机。”
“李翊不待元气恢复就匆忙出兵,伤上加伤,实力会继续受损。李翊要打,肯定要挑选一个实力最弱的,不是公孙瓒就是刘备。这二人被他打败了,我们再联合其它州郡共同出兵。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占据兖州,又能消灭曹操,还能重创李翊。”
“不管李翊是否冒险出兵,此策或多或少都能帮助我们赢取展的时间,帮助我们顺利实施连横之策。”许攸最后说道,“李翊虽然救下了天子,占据了部分有利因素。但只要我们实施此策,李翊的所有有利因素就会全部转化为不利因素。到时,他救的就不是天子,而是刺杀自己的一把锋利武器了。”
大帐内良久无声,袁绍和众人都在用心思考沮授的这个建议。
沮授冲着许攸微微一笑,双掌虚拍,以示敬佩之情。
许攸这个建议看上去处处都在为袁绍出谋画策,又是连横各地州郡,又是打击河北。但他真正用意却是试图利用五等爵位制来提醒和警告袁绍,重建皇统不宜操之过急,而阴谋篡立更是自取灭亡。霸业毕竟不是王业,要成就霸业,要继桓、文之功,就要尊奉当今天子。
许攸和沮授一样,都已猜到袁绍要求极力重建皇统背后的深意。五等爵位制的提出,正好给了袁绍一个缓冲的机会,暂时把袁绍推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袁绍坐在案几后,两眼望着牛皮帐顶,面无表情。
“如果李翊同意实施五等爵位制,或者……”郭图说了半句,觉得李翊同意的可能性太小,于是把后面的话又吞了回去。
许攸垂不语,沮授轻轻一叹。
袁绍两眼盯着许攸看了很久,脸上渐渐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说道:“李翊一定会同意。”
他转头看看神情错愣的郭图,缓缓说道:“不同意五等爵位制对李翊和河北来说,是一场灾难。如果你是李翊,你会如何选择?”
郭图若有所悟。
许攸的目的其实就是逼着李翊同意实施五等爵位制。
五等爵位制一旦实施,先李翊的合纵之策就能成功,他能为河北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其次他能安抚河北军政大吏,得到河北上下的拥戴,能够让河北迅从灾难中走出来。
至于天子和朝中大臣的反抗,根本不足为虑。这场关中大乱,其实已经彻底摧毁了天子和朝廷的威严,能劫后余生逃到河北的朝中大臣寥寥无几,天子已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只要河北大吏忠诚于李翊,北疆无论如何不会出现像长安一样的大叛乱。
李翊仔细权衡利弊之后,只有选择同意。虽然同意的结果是诸侯鼎立,但此时此刻,他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了。他只有实施五等爵位制才有合纵的可能,只有合纵有成,他才能找到机会消灭敌人。
但许攸此计的真正目的却是让袁绍称霸,逼着袁绍放弃重建皇统。袁绍如果要重建皇统,就会失去很多盟友,失去眼前的大好形势,最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他只有尊奉天子,才能不孤立,才能连横成功,最后才能击败李翊成就霸业。霸业成功了,他想干什么都成。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袁绍此次不顾一切攻打关西,白白放弃了救回天子,平定天下的绝好机会,显然表示他没有这个耐心。
袁绍看出了许攸的最终目的,他十分不高兴,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制约,受到了侮辱。
………………
大汉国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
六月初八,天子以及众大臣在北疆军的护卫下,开始离开长安,迁往北疆。
六月中旬,长公主、征虏将军岳飞、平虏将军张飞、大臣张温、马日磾、崔烈、蔡邕、郑玄等十几位大臣日夜兼程赶到河东拜见天子。
自先帝仙逝之后,天子和长公主一直天各一方。三年后再次相见,两人悲从心生,抱头痛哭。
大臣们心里酸楚,也是暗自垂泪,唏嘘不已。
下午,李翊以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参隶尚书事的身份,延猜太尉周忠、司徒王允、司空淳于嘉、尚书令士孙瑞等十几位三公上卿商议国事。
天子迁往北疆后居于何处?是泉州还是邺城?还是其它地方?朝廷被毁,如何重建?
关中、关西两次大战,如何议定?何人该承担天子蒙难,朝廷被毁的责任?
议事上,李翊很少说话。
张温、崔烈和马日磾过去都担任过本朝太尉,德高望重,他们成为这次议事的主要说话人。
天子行宫建于何处最合适?河东即将成为战场,冀州刚刚受灾,灾民众多,能否保持稳定很难说。只有泉州最合适。泉州位于幽州南部,距离关、洛有数千里之遥,因为多年没有战事,钱粮和安全都有保障。
朝廷如何重建?朝廷重建的难题不是三公九卿的任命和诸府衙的建立,而是皇权和相权的制衡,也就是官制的修改。其次就是预防宦官和外戚干政的问题。后宫不能没有宦官,让一些身体完好的大男人整天待在后宫,于礼法不合,但是否要设中常侍、黄门侍郎、小黄门、中黄门等这些容易导致宦官干政的职务?外戚专权一直是大汉几百年来的顽疾,如何修改律法予以强行杜绝?
有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所以大臣们只是略微商讨了一下内外廷诸府的设置。
随后张温矛头一转,立即把议事话题指向了长安朝廷的大臣们。此次长安生那么大的事情,责任是谁的?除了已经被诛杀的董卓及其麾下的诸将等叛逆外,三公九卿等大臣们该负什么责任?
太尉周忠、司徒王允,司空淳于嘉、尚书令士孙瑞都明白张温的意思,长安朝廷已经没有了,他们这些人也该明智一点,自觉的上书天子,引咎辞职了。
河北不同于关中,河北有长公主府,有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府,有张温、马日磾这些名震天下的老臣,有一套完善的军政机构,有很多正在实施和推广中的新政。河北不会允许朝廷破坏它现有的一切,所以,该走的就应该走了,不要自找麻烦。
“我是参隶尚书事的司徒,所有责任我来承担。”王允苦叹一声,望着一直低头不语的李翊说道,“不过,我有个要求。”
李翊就像没听到一样,依旧低着头。
王允看到李翊连头都没抬,心中一凉,后面的话说不出来了。
李翊等了半天,没有听到王允说话,不禁诧异地抬起了头,问道:“王司徒,你怎么不说了?有什么要求?”
王允满脸失望之色,微微动了动嘴,但随即想到说了等于没说,于是把话又咽了回去。
李翊笑道:“王司徒,如果是兵事,你可以对我说,但如果是政事,你最好对长公主说,因为我是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在朝廷里我只主掌兵事。”
王允愣了一下,然后又和淳于嘉、周忠、士孙瑞等大臣互相看看。
众人脸显惊诧之色,都感觉到李翊这句话大不简单。难道,他有心要做个忠臣,不再仿效董卓主掌大汉权柄?
这可能吗?
李翊到底是什么意思?(未完待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