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0章 沮授论时势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近韩馥感到了袁绍对他施加的压力,心里有点惊恐不安。这次朝廷让他代理国事,暂掌权柄,让袁绍代领监御史。两个人的权柄加起来相当于控制了大半个朝廷,正好是一次重修旧好的机会。于是韩馥就派审配来探探袁绍的口风。审配早先准确预计到了朝廷形势的变化,这让韩馥对审配非常赏识,对审配也逐渐倚重起来。
泉州朝廷的应变之策都在袁绍等人的预料之中,唯独大出意外的是骠骑大将军李翊对权柄的拒绝。由于李翊拒绝主政,韩馥顿时权重。这让袁绍拿下冀州军政权的难度大大增加。其次就是袁滂的那句话。
袁滂这句话大有深意,绝不能简单理解为朝廷支持袁绍赶走韩馥,执掌冀州军政。这句话里一定还隐藏着更重要的内容。
沮授、许攸、逢纪、陈琳、淳于琼等军政大吏围坐四周,一边互相议抡,一边发表各自的看法。
袁绍背着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时不时也停下来倾听一下幕僚们的高见。
“我看,朝廷要杀主公,要杀尽讨董联盟中的州郡大吏。”沮授一语惊四座。大帐内顿时安静下来。
袁绍停下脚步,一脸的疑惑。这有什么根据?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眼中顿显杀气。
杨彪在送众人离开泉州的时候,谈到了皇权和相权,谈到了文景盛世,谈到了昭宣中兴。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但审配却从中听到了赵杨彪的弦外之音。由于杨彪说得非常隐蔽,许攸和逢纪都没有注意到,刚才向袁绍禀报泉州之行的时候,两人提都没提。不过,审配适时做了一些补充。审配注意到,他的补充,只有沮授非常认真地听了进去。
沮授从杨彪的寥寥数语中,推断出了朝廷有改制之意。改制势必要触及皇权和相权的分配问题。过去孝宣皇帝改制失败就是因为皇权实在太过强大,相权无法将其削弱,随着孝宣皇帝的驾崩,一些利国利民的国策也就烟消云散了。皇帝不愿意执行,朝廷有什么办法?
现在天子蒙难,社稷危亡,皇权被极度削弱,正是改制的最佳时机,但随之而来的根本问题是改制中皇统如何解决?在皇统问题上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长公主、泉州朝廷和骠骑大将军要尊奉当今天子,而袁绍和韩馥,还有一帮州郡大吏,则坚持要废黜当今天子,重建皇统。
皇统不解决,改制就无法进行。要想统一皇统,只有两个办法,要么袁绍和韩馥等州郡大吏放弃皇统之争,要么朝廷把袁绍和韩馥等州郡大吏全部杀了。
正因为如此,袁滂才希望袁绍占据冀州,不能占据冀州,也要占据豫州。袁绍只要拥有了强大的实力,就能和朝廷坚决对抗。皇统也罢,改制也罢,都牵涉到袁阀的命运,袁阀要想一直辉煌下去,一要控制皇统,二要控制改制。控制了皇统其实也就控制了改制,控制了改制,袁阀就能世世代代辉煌下去。
“公与,继续说,你继续说。”袁绍看到沮授皱眉不语,急忙催促道,“如何应对?今日我们将如何应对?”
“非常复杂,后面的事非常复杂,我们必须要一件件理清头绪,才能从容应对。”沮授说道,“主公若想控制皇统,控制改制,首先就要独掌权柄。”
“独掌权柄牵扯到三个人,长公主、冀州牧韩馥、骠骑大将军李翊。长公主我们可以暂时不谈,因为她对主公暂时没有威胁。骠骑大将军李翊拒绝执掌权柄的原因是因为他吸取了董卓的教训,他不要权柄就可以远离朝堂,远离了朝堂,他就可以雄踞北疆,将来他就可以成就霸业。如果时机好,他还可以图谋王业,所以骠骑大将军暂时也不会对主公构成致命的威胁。”
“冀州牧韩馥才华有限,名望有限,权势有限,实力有限,主公要取代他,易如反掌,主公所顾忌的,不过就是此事对自己声望的损失而已,所以我们只要掌握好时机和策略,自然水到渠成。因此,冀州牧韩馥对主公也没有威胁。”
“对主公独掌权柄构成致命威胁的,恰恰是主公自己。”沮授再次语出惊人。
袁绍和许攸等人目瞪口呆。沮授和审配若有所思。
“公与,请直言,我洗耳恭听。”袁绍非常谦恭地躬身说道。
“因为主公至今没有一个拯救社稷之策,更没有一个振兴社稷之策。”沮授躬身还礼,拱手说道,“主公从举兵讨董之日到现在,一直横冲直撞,左遮右挡,四下征伐,但主公面对今日之局,可有拯救社稷,平息战乱之策?平息战乱后,主公可有振兴社稷之策?”
袁绍脸显惊骇之色,一语惊醒梦中人。一年多来,自己干了什么,要干什么,将来要干什么,为什么就从来没有好好想过呢?
袁绍羞惭无语,只能深施一礼以表感谢。
沮授再还一礼,继续说道:“泉州朝廷中的一帮老臣无一不是大汉柱石,他们主持国事多年,经验丰富无比,个个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现在他们既然能提出改制这种振兴社稷之策,自然也早已拟好了拯救社稷之策。所以主公现在处境危急,主公不仅要立即处理夺取冀州军政大权这种小事,更应该及早谋划图谋霸业,辅佐汉室,振兴社稷的大事。”
袁绍极度震撼,心神不定地在大帐内来回走了几步,然后下令罢议。他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将来,社稷的将来。
晚上,袁绍再度召集沮授、审配、许攸、郭图、逢纪、陈琳、耿苞等僚属议事。
袁绍和诸吏们一年多来殚精竭虑,浴血奋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心里都想着重振社稷。但面对今日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局势,到底怎样重振社稷,他们却一直没有清晰的思路。沮授白天的那番话,犹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让他们突然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霸业是什么?扶持王室即谓谋霸业。
春秋时,天子失政,王权旁落,诸侯纷扰而起。率先挑战王室权威的便是郑庄公。郑庄公经常冒犯周桓王,周桓王率兵讨之,结果大败。霸权之锋芒,开始于郑庄公,但真正登上霸主之位的却是齐桓公。
齐桓公在管仲的大力辅佐下,国势日益强盛,不过,齐桓公没有去挑衅王权的威严,而是提出了“尊王攘夷”之策。他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由自己担任盟主,扶持周王室,讨伐不臣诸侯,意图重建周公辅国安邦之伟业。周王知道王室衰落,皇权已轻,自己已经无力统摄天下。既然这样,那还不如正视现实,依托一方霸主稳定社稷。于是,周王诏告天下,赐齐桓公侯伯与王命,辅国安邦。
齐桓公之后继为霸主的是晋文公。晋文公时,周襄王的异母弟弟子带率狄师(胡族军队)攻占了王城,自立为王。襄王败逃后随即向晋、秦两国求助。晋国大臣咎犯劝晋文公出兵勤王。晋文公遂出兵戡乱,帮助襄王复位。不久,晋文公又在城濮大战中击败强大的楚军,从此威镇中原。周襄王闻讯后,立即赐晋文公侯伯与王命,与自己共治天下。
这便是为后人所称道的“桓、文之功”。
当时,孔子以为诸侯的霸权能够辅佐周王,成就辅国安邦之业,所以称之为仁者的行为。但等到战国时,诸侯逐王,先后僭号,周王只好自称天王,以别于僭越的诸侯王。这时孟子看清了诸侯由称霸而称王,代周而立的实质,遂称春秋五霸为三王之罪人。
袁绍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图谋霸业,辅国安邦,不失为拯救和振兴社稷的一条出路。自己本无谋篡之心,如果霸业可成,则社稷可兴,自己也可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但前朝诸多历史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世人,称霸只是手段,称王才是目的。我如果要成就霸业,就要得到州郡大吏的支持。我如何才能让州郡大吏相信我称霸不是为了称王,而是为了中兴社裸之大业?现在这个时候图谋霸业,是不是不合时宜,或者时机未到,太早了?
沮授摇摇头,说道:“此时图谋霸业,正是时候,若再迟延,振兴社稷就难了。放眼看看当今天下,天子蒙难,皇权旁落,各方势力雄起,国祚濒临灭绝,天下已经大乱。主公若不再图霸亚,则大汉亡矣。”
“今日天下已形成五大势力。最强者就是骠骑大将军李翊。李翊不但拥有天下最强悍的武力,而且拥有大汉朝将近一半的人口,以及三分之二的地盘。如今更是掌控了北疆朝廷,实力再度飙升。甚至,要是李翊图谋篡汉,都不是太难的事情。”
“其次就是董卓,董卓挟持天子和朝廷,拥有关中之利,手下有雄兵十万。只要他恢复了元气,短短数年来,他就能横扫天下。大秦国,本朝,都是起自关中而雄霸于天下。”
“再次就是主公。主公虽只有渤海一郡之地,手下也只有不足三万军队,但主公乃袁阀家主,讨董联盟的盟主,奉旨承制天下。仅此三样,就让主公拥有了天下最多的财富,得到了各地州郡的鼎力支持,同时还占据了天下最大的大义。主公若以此为基础图谋霸业,和李翊、董卓相抗衡,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第四大势力是袁术。袁术因为入主南阳,又得到了荆、豫两地袁阀力量的绝对支持,再加上孙坚、孔伷的相助,他也勉强可以算作一大势力。”
“黄巾军是第五大势力。虽然黄巾军是大汉叛逆,但他们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了大汉和上述四大势力的生存,所以黄巾军绝对是当今天下大势力之一。这是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未完待续。)
最近韩馥感到了袁绍对他施加的压力,心里有点惊恐不安。这次朝廷让他代理国事,暂掌权柄,让袁绍代领监御史。两个人的权柄加起来相当于控制了大半个朝廷,正好是一次重修旧好的机会。于是韩馥就派审配来探探袁绍的口风。审配早先准确预计到了朝廷形势的变化,这让韩馥对审配非常赏识,对审配也逐渐倚重起来。
泉州朝廷的应变之策都在袁绍等人的预料之中,唯独大出意外的是骠骑大将军李翊对权柄的拒绝。由于李翊拒绝主政,韩馥顿时权重。这让袁绍拿下冀州军政权的难度大大增加。其次就是袁滂的那句话。
袁滂这句话大有深意,绝不能简单理解为朝廷支持袁绍赶走韩馥,执掌冀州军政。这句话里一定还隐藏着更重要的内容。
沮授、许攸、逢纪、陈琳、淳于琼等军政大吏围坐四周,一边互相议抡,一边发表各自的看法。
袁绍背着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时不时也停下来倾听一下幕僚们的高见。
“我看,朝廷要杀主公,要杀尽讨董联盟中的州郡大吏。”沮授一语惊四座。大帐内顿时安静下来。
袁绍停下脚步,一脸的疑惑。这有什么根据?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眼中顿显杀气。
杨彪在送众人离开泉州的时候,谈到了皇权和相权,谈到了文景盛世,谈到了昭宣中兴。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但审配却从中听到了赵杨彪的弦外之音。由于杨彪说得非常隐蔽,许攸和逢纪都没有注意到,刚才向袁绍禀报泉州之行的时候,两人提都没提。不过,审配适时做了一些补充。审配注意到,他的补充,只有沮授非常认真地听了进去。
沮授从杨彪的寥寥数语中,推断出了朝廷有改制之意。改制势必要触及皇权和相权的分配问题。过去孝宣皇帝改制失败就是因为皇权实在太过强大,相权无法将其削弱,随着孝宣皇帝的驾崩,一些利国利民的国策也就烟消云散了。皇帝不愿意执行,朝廷有什么办法?
现在天子蒙难,社稷危亡,皇权被极度削弱,正是改制的最佳时机,但随之而来的根本问题是改制中皇统如何解决?在皇统问题上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长公主、泉州朝廷和骠骑大将军要尊奉当今天子,而袁绍和韩馥,还有一帮州郡大吏,则坚持要废黜当今天子,重建皇统。
皇统不解决,改制就无法进行。要想统一皇统,只有两个办法,要么袁绍和韩馥等州郡大吏放弃皇统之争,要么朝廷把袁绍和韩馥等州郡大吏全部杀了。
正因为如此,袁滂才希望袁绍占据冀州,不能占据冀州,也要占据豫州。袁绍只要拥有了强大的实力,就能和朝廷坚决对抗。皇统也罢,改制也罢,都牵涉到袁阀的命运,袁阀要想一直辉煌下去,一要控制皇统,二要控制改制。控制了皇统其实也就控制了改制,控制了改制,袁阀就能世世代代辉煌下去。
“公与,继续说,你继续说。”袁绍看到沮授皱眉不语,急忙催促道,“如何应对?今日我们将如何应对?”
“非常复杂,后面的事非常复杂,我们必须要一件件理清头绪,才能从容应对。”沮授说道,“主公若想控制皇统,控制改制,首先就要独掌权柄。”
“独掌权柄牵扯到三个人,长公主、冀州牧韩馥、骠骑大将军李翊。长公主我们可以暂时不谈,因为她对主公暂时没有威胁。骠骑大将军李翊拒绝执掌权柄的原因是因为他吸取了董卓的教训,他不要权柄就可以远离朝堂,远离了朝堂,他就可以雄踞北疆,将来他就可以成就霸业。如果时机好,他还可以图谋王业,所以骠骑大将军暂时也不会对主公构成致命的威胁。”
“冀州牧韩馥才华有限,名望有限,权势有限,实力有限,主公要取代他,易如反掌,主公所顾忌的,不过就是此事对自己声望的损失而已,所以我们只要掌握好时机和策略,自然水到渠成。因此,冀州牧韩馥对主公也没有威胁。”
“对主公独掌权柄构成致命威胁的,恰恰是主公自己。”沮授再次语出惊人。
袁绍和许攸等人目瞪口呆。沮授和审配若有所思。
“公与,请直言,我洗耳恭听。”袁绍非常谦恭地躬身说道。
“因为主公至今没有一个拯救社稷之策,更没有一个振兴社稷之策。”沮授躬身还礼,拱手说道,“主公从举兵讨董之日到现在,一直横冲直撞,左遮右挡,四下征伐,但主公面对今日之局,可有拯救社稷,平息战乱之策?平息战乱后,主公可有振兴社稷之策?”
袁绍脸显惊骇之色,一语惊醒梦中人。一年多来,自己干了什么,要干什么,将来要干什么,为什么就从来没有好好想过呢?
袁绍羞惭无语,只能深施一礼以表感谢。
沮授再还一礼,继续说道:“泉州朝廷中的一帮老臣无一不是大汉柱石,他们主持国事多年,经验丰富无比,个个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现在他们既然能提出改制这种振兴社稷之策,自然也早已拟好了拯救社稷之策。所以主公现在处境危急,主公不仅要立即处理夺取冀州军政大权这种小事,更应该及早谋划图谋霸业,辅佐汉室,振兴社稷的大事。”
袁绍极度震撼,心神不定地在大帐内来回走了几步,然后下令罢议。他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将来,社稷的将来。
晚上,袁绍再度召集沮授、审配、许攸、郭图、逢纪、陈琳、耿苞等僚属议事。
袁绍和诸吏们一年多来殚精竭虑,浴血奋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心里都想着重振社稷。但面对今日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局势,到底怎样重振社稷,他们却一直没有清晰的思路。沮授白天的那番话,犹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让他们突然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霸业是什么?扶持王室即谓谋霸业。
春秋时,天子失政,王权旁落,诸侯纷扰而起。率先挑战王室权威的便是郑庄公。郑庄公经常冒犯周桓王,周桓王率兵讨之,结果大败。霸权之锋芒,开始于郑庄公,但真正登上霸主之位的却是齐桓公。
齐桓公在管仲的大力辅佐下,国势日益强盛,不过,齐桓公没有去挑衅王权的威严,而是提出了“尊王攘夷”之策。他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由自己担任盟主,扶持周王室,讨伐不臣诸侯,意图重建周公辅国安邦之伟业。周王知道王室衰落,皇权已轻,自己已经无力统摄天下。既然这样,那还不如正视现实,依托一方霸主稳定社稷。于是,周王诏告天下,赐齐桓公侯伯与王命,辅国安邦。
齐桓公之后继为霸主的是晋文公。晋文公时,周襄王的异母弟弟子带率狄师(胡族军队)攻占了王城,自立为王。襄王败逃后随即向晋、秦两国求助。晋国大臣咎犯劝晋文公出兵勤王。晋文公遂出兵戡乱,帮助襄王复位。不久,晋文公又在城濮大战中击败强大的楚军,从此威镇中原。周襄王闻讯后,立即赐晋文公侯伯与王命,与自己共治天下。
这便是为后人所称道的“桓、文之功”。
当时,孔子以为诸侯的霸权能够辅佐周王,成就辅国安邦之业,所以称之为仁者的行为。但等到战国时,诸侯逐王,先后僭号,周王只好自称天王,以别于僭越的诸侯王。这时孟子看清了诸侯由称霸而称王,代周而立的实质,遂称春秋五霸为三王之罪人。
袁绍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图谋霸业,辅国安邦,不失为拯救和振兴社稷的一条出路。自己本无谋篡之心,如果霸业可成,则社稷可兴,自己也可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但前朝诸多历史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世人,称霸只是手段,称王才是目的。我如果要成就霸业,就要得到州郡大吏的支持。我如何才能让州郡大吏相信我称霸不是为了称王,而是为了中兴社裸之大业?现在这个时候图谋霸业,是不是不合时宜,或者时机未到,太早了?
沮授摇摇头,说道:“此时图谋霸业,正是时候,若再迟延,振兴社稷就难了。放眼看看当今天下,天子蒙难,皇权旁落,各方势力雄起,国祚濒临灭绝,天下已经大乱。主公若不再图霸亚,则大汉亡矣。”
“今日天下已形成五大势力。最强者就是骠骑大将军李翊。李翊不但拥有天下最强悍的武力,而且拥有大汉朝将近一半的人口,以及三分之二的地盘。如今更是掌控了北疆朝廷,实力再度飙升。甚至,要是李翊图谋篡汉,都不是太难的事情。”
“其次就是董卓,董卓挟持天子和朝廷,拥有关中之利,手下有雄兵十万。只要他恢复了元气,短短数年来,他就能横扫天下。大秦国,本朝,都是起自关中而雄霸于天下。”
“再次就是主公。主公虽只有渤海一郡之地,手下也只有不足三万军队,但主公乃袁阀家主,讨董联盟的盟主,奉旨承制天下。仅此三样,就让主公拥有了天下最多的财富,得到了各地州郡的鼎力支持,同时还占据了天下最大的大义。主公若以此为基础图谋霸业,和李翊、董卓相抗衡,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第四大势力是袁术。袁术因为入主南阳,又得到了荆、豫两地袁阀力量的绝对支持,再加上孙坚、孔伷的相助,他也勉强可以算作一大势力。”
“黄巾军是第五大势力。虽然黄巾军是大汉叛逆,但他们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了大汉和上述四大势力的生存,所以黄巾军绝对是当今天下大势力之一。这是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