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0章 阴谋深远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穆桂英在信的最后说道:“长公主督领七州二都护府军政,这个七州二都护府包括北疆,也就是说,长公主实际上掌握了北疆大军的部分军事决策权和行政权。虽然还有一部分军事决策权和行政权在天子和朝廷手上,但因为现在天子蒙难,朝廷被董卓控制,实际上这部分权力也已经归于长公主。”
“目前关东战事紧张,董卓无暇他顾,他不可能想到奏请天子再追加长公主一份圣旨。而张温等人考虑到当前形势和北疆现状,也肯定不愿意和夫君决裂,所以他也不可能恳请长公主上奏天子求旨。但为了预防万一,还是请夫君加强戒备,严防长公主派人西上长安。有这一份圣旨和没有这一份圣旨,对北疆来说,可是生死存亡的大事,请夫君务必不要疏忽。”
李翊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自己离开泉州之前,许多事不是已经定下来了吗?虽然董卓暂时和我们言和,但北疆危机没有缓解,攻打洛阳的计策当然也就不能改变了。怎么突然就扯到了权力分配上?北疆危机怎么越来越大了?
帐中众将和谋士先后看完穆桂英的书信,也是相视无语。长公主到北疆后,对北疆的威胁终于开始显现了。
“这都是我和公达的错。”荀彧十分歉疚地说道,“主公为了大汉社稷,为了北疆,可以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办法都想尽了。但因为我们这些留下来守家之人的无能,把主公一步步拖到了绝境。”
李翊看着荀彧,非常感动地伸手拍拍他的后背,说道:“文若兄,不要这么说。我们都尽力了,何况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还有办法。”
“主公,诸位将军,还有茂公兄、伯温兄、奉孝,几年来,你们一直征战四方,从没有接触过朝政。你们想不到今天的事,可以理解。但我和公达应该早就想到的。”荀彧长叹道,“可惜,我和公达太年轻,我们除了在太学高谈阔论外,不过就是做了一阵子的小吏,没有任何处理国事的经验。对政事也是一知半解,尤其对朝堂上的权势争斗更是一无所知,现在想想。真是为自己的无知而汗颜。”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从先帝时候开始。
朝廷就已经在想方设法削弱和掣肘主公的权势了,由于各种机缘巧合,如今他们终于成功了。”
“先帝在归天之前,做了两件最重要的事,一是给主公两份遗诏,一是把长公主送到了河间国。虽然先帝的目的看上去都是为了皇统。但其实先帝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削弱和掣肘主公。”
“给主公的两份遗诏一份立即送到了北疆,一份交给了袁隗。袁隗非常理解先帝的意图,即使皇统的事已经解决了,但主公的事没有解决,尤其后来又冒出个董卓。于是袁隗就有了一石二鸟之计。那石头就是讨董联盟,而二鸟就是主公和董卓。”
“一个石头要砸死两只鸟,需要各种条件,不是想砸就能砸死的。能砸死两只鸟的最好办法就是用绳子捆住两只鸟的脖子,然后再把这两只鸟砸死。捆住董卓的绳子就是天子,董卓挟持天子,天子蒙难,不打也要打。捆住主公的绳子就是长公主,长公主要勤王除奸,不打也要打。现在这两只鸟都被捆住了,就等着石头来砸了。”
“长公主如果没有先帝的遗诏,最多也就有身份无比尊崇,但有了先帝的这份遗诏,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看诏书不是只看内容,而是要深刻领悟诏书的主旨,天子的心意。先帝遗诏的主旨是什么?是稳定社稷。天下人都知道,先帝解决皇统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稳定社稷,但现在先帝的终极目的并没有达到,也就是说先帝这份遗诏的效力依然存在。”
“先帝给主公的另外一份遗诏是什么?汉,一个大大的汉字,其主旨是什么,不言而喻,是忠诚,是对大汉社稷,对先帝,对天子遗诏的忠诚。”
“面对一个长公主,两份遗诏,主公该作出何种选择?这根绳子,主公愿不愿意套到自己的脖子上?显然,主公愿意。主公宁愿抗旨,也要压制各方实施制衡之策。于是,天子修改律法,公开授予长公主督领七州二都护府之军政,派出朝中七位老臣来辅佐长公主,利用主公不谙朝政的弱点,悄悄地把这根绳子套到了主公的脖子上。”
“我们为什么疏忽了?因为我们一直承认当今天子和被董卓所把持的朝廷,我们至今都没有用真正的行动勤王讨董,我们一直都在低着头努力摆脱北疆所面临的危机。
我们还在幻想着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利用北疆强大的实力逼迫董卓还政于天子,所以我们都疏忽了长公主和长公主潜在的巨大权势。”
“此时主公已经和董卓翻脸,长公主再无顾忌,立即就可以奉先帝遗诏,宣布天子和朝廷都已经被董卓所挟持,天子圣旨为董卓矫诏,没有任何效力,诏告天下州郡共同讨董勤王。而长公主就此掌控了代行国事的大权,获得了比主公更大的权力。至此,主公在北疆的权势开始受到长公主的制约,实力也将被长公主一步步削弱。”
“我们可以就此设想一下,长公主举起讨董大旗后,天下会是一个什么形势?袁绍位卑权轻,他和他的讨董联盟会毫不犹豫地聚集到长公主这面大旗下。袁绍手中的承制诏书和长公主的显赫身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袁术和孙坚等人就更不必说了。”
“从长公主这个角度来说,她也需要袁绍、袁术这两方势力来制约和平衡主公的权势。所以她会非常小心地避开皇统问题,把袁绍、袁术拉到讨董大旗之下。主公怎么办?先帝给主公的两份遗诏已经公开于世,主公如果再不讨董,再不勤王,再不尊奉长公主之令出兵拯救社稷,声望和威信将会荡然无存,其下场不问可知。”
“主公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北疆不是你骠骑大将军的封地,不是一个诸侯国,它只是大汉疆域的一部分。北疆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人,包括军中的大小将领,北疆诸府的大小官吏,基本上都忠诚于大汉,忠诚于天子。大家都是因为你忠诚于大汉,忠诚于天子,所以才遵从你的军令,才听从你的指挥。”
“如果主公公然和长公主决裂,主公凭什么让北疆的人相信你的忠诚?凭什么让人相信你能稳定北疆,拯救社稷?除了一部分绝对忠诚于你的胡族和亲信,你还能得到多少北疆人的信任和支持?北疆人都不信任你支持你,袁绍、袁术又怎会信任你?大家如果不能聚集在同一面大旗下,不能齐心合力,又怎么讨董勤王?怎么拯救社稷,挽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
“你们或许认为长公主没有军队,没有实力,主公完全可以待仗手中的实力牢牢地控制她。
那么我问一句,今天大汉的乱局是由何而生?是因为袁绍和各地州郡反对董卓主政?董卓为何可以主政?是因为他控制了天子。”
“要知道,董卓即使没做什么大奸大恶的事,但他控制天子本身却就是大奸大恶之举,天下人人可以讨之。主公如果倚仗军队控制长公主,我可以肯定地说,北疆要乱。为什么?冀州的韩馥首先就会切断对北疆的援助,青州的刘虞也会愤而反击,袁绍、袁术之流更会推波助澜,他们绝不会在一个奸侫董卓还没有被消灭的情况下,眼看着另一个奸侫董卓再次产生。”
“北疆目前的情况大家都清楚,虽然我们在北疆二州和二都护府展开了大规模的屯田,但毕竟时日较短,短期内我们还不能失去中原地区在钱粮方面的来源。尤其是在今年我们又多了从豫兖青徐四州迁移往北疆的数百万流民,北疆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两千万,若是在这个时候,失去了中原地区的钱粮来源,百姓会因为饥娥而暴乱,二十余万大军会因为没有口粮而崩溃。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主公还能力挽狂澜吗?董卓好歹有关中之利,而我们呢?我们只有贫瘠的幽并二州和荒凉的大漠。主公会背着叛逆的恶名,先于董卓而败亡。”
“如果主公甘愿做大汉叛逆,甘愿放弃北疆四处征伐,甘愿和董卓同流合污,甘愿涂炭天下生灵,甘愿让大汉社稷倾覆,主公可以为所欲为,干什么都行。但主公必定会众叛亲离,会迅速死于战乱。主公可以放眼看看历史,在没有任何根基之下,以一人之力倒行逆施阴谋篡国的叛逆,最后都是什么下场?不过就是涂炭生灵遗臭万年而已。”(未完待续。)
穆桂英在信的最后说道:“长公主督领七州二都护府军政,这个七州二都护府包括北疆,也就是说,长公主实际上掌握了北疆大军的部分军事决策权和行政权。虽然还有一部分军事决策权和行政权在天子和朝廷手上,但因为现在天子蒙难,朝廷被董卓控制,实际上这部分权力也已经归于长公主。”
“目前关东战事紧张,董卓无暇他顾,他不可能想到奏请天子再追加长公主一份圣旨。而张温等人考虑到当前形势和北疆现状,也肯定不愿意和夫君决裂,所以他也不可能恳请长公主上奏天子求旨。但为了预防万一,还是请夫君加强戒备,严防长公主派人西上长安。有这一份圣旨和没有这一份圣旨,对北疆来说,可是生死存亡的大事,请夫君务必不要疏忽。”
李翊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自己离开泉州之前,许多事不是已经定下来了吗?虽然董卓暂时和我们言和,但北疆危机没有缓解,攻打洛阳的计策当然也就不能改变了。怎么突然就扯到了权力分配上?北疆危机怎么越来越大了?
帐中众将和谋士先后看完穆桂英的书信,也是相视无语。长公主到北疆后,对北疆的威胁终于开始显现了。
“这都是我和公达的错。”荀彧十分歉疚地说道,“主公为了大汉社稷,为了北疆,可以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办法都想尽了。但因为我们这些留下来守家之人的无能,把主公一步步拖到了绝境。”
李翊看着荀彧,非常感动地伸手拍拍他的后背,说道:“文若兄,不要这么说。我们都尽力了,何况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还有办法。”
“主公,诸位将军,还有茂公兄、伯温兄、奉孝,几年来,你们一直征战四方,从没有接触过朝政。你们想不到今天的事,可以理解。但我和公达应该早就想到的。”荀彧长叹道,“可惜,我和公达太年轻,我们除了在太学高谈阔论外,不过就是做了一阵子的小吏,没有任何处理国事的经验。对政事也是一知半解,尤其对朝堂上的权势争斗更是一无所知,现在想想。真是为自己的无知而汗颜。”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从先帝时候开始。
朝廷就已经在想方设法削弱和掣肘主公的权势了,由于各种机缘巧合,如今他们终于成功了。”
“先帝在归天之前,做了两件最重要的事,一是给主公两份遗诏,一是把长公主送到了河间国。虽然先帝的目的看上去都是为了皇统。但其实先帝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削弱和掣肘主公。”
“给主公的两份遗诏一份立即送到了北疆,一份交给了袁隗。袁隗非常理解先帝的意图,即使皇统的事已经解决了,但主公的事没有解决,尤其后来又冒出个董卓。于是袁隗就有了一石二鸟之计。那石头就是讨董联盟,而二鸟就是主公和董卓。”
“一个石头要砸死两只鸟,需要各种条件,不是想砸就能砸死的。能砸死两只鸟的最好办法就是用绳子捆住两只鸟的脖子,然后再把这两只鸟砸死。捆住董卓的绳子就是天子,董卓挟持天子,天子蒙难,不打也要打。捆住主公的绳子就是长公主,长公主要勤王除奸,不打也要打。现在这两只鸟都被捆住了,就等着石头来砸了。”
“长公主如果没有先帝的遗诏,最多也就有身份无比尊崇,但有了先帝的这份遗诏,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看诏书不是只看内容,而是要深刻领悟诏书的主旨,天子的心意。先帝遗诏的主旨是什么?是稳定社稷。天下人都知道,先帝解决皇统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稳定社稷,但现在先帝的终极目的并没有达到,也就是说先帝这份遗诏的效力依然存在。”
“先帝给主公的另外一份遗诏是什么?汉,一个大大的汉字,其主旨是什么,不言而喻,是忠诚,是对大汉社稷,对先帝,对天子遗诏的忠诚。”
“面对一个长公主,两份遗诏,主公该作出何种选择?这根绳子,主公愿不愿意套到自己的脖子上?显然,主公愿意。主公宁愿抗旨,也要压制各方实施制衡之策。于是,天子修改律法,公开授予长公主督领七州二都护府之军政,派出朝中七位老臣来辅佐长公主,利用主公不谙朝政的弱点,悄悄地把这根绳子套到了主公的脖子上。”
“我们为什么疏忽了?因为我们一直承认当今天子和被董卓所把持的朝廷,我们至今都没有用真正的行动勤王讨董,我们一直都在低着头努力摆脱北疆所面临的危机。
我们还在幻想着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利用北疆强大的实力逼迫董卓还政于天子,所以我们都疏忽了长公主和长公主潜在的巨大权势。”
“此时主公已经和董卓翻脸,长公主再无顾忌,立即就可以奉先帝遗诏,宣布天子和朝廷都已经被董卓所挟持,天子圣旨为董卓矫诏,没有任何效力,诏告天下州郡共同讨董勤王。而长公主就此掌控了代行国事的大权,获得了比主公更大的权力。至此,主公在北疆的权势开始受到长公主的制约,实力也将被长公主一步步削弱。”
“我们可以就此设想一下,长公主举起讨董大旗后,天下会是一个什么形势?袁绍位卑权轻,他和他的讨董联盟会毫不犹豫地聚集到长公主这面大旗下。袁绍手中的承制诏书和长公主的显赫身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袁术和孙坚等人就更不必说了。”
“从长公主这个角度来说,她也需要袁绍、袁术这两方势力来制约和平衡主公的权势。所以她会非常小心地避开皇统问题,把袁绍、袁术拉到讨董大旗之下。主公怎么办?先帝给主公的两份遗诏已经公开于世,主公如果再不讨董,再不勤王,再不尊奉长公主之令出兵拯救社稷,声望和威信将会荡然无存,其下场不问可知。”
“主公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北疆不是你骠骑大将军的封地,不是一个诸侯国,它只是大汉疆域的一部分。北疆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人,包括军中的大小将领,北疆诸府的大小官吏,基本上都忠诚于大汉,忠诚于天子。大家都是因为你忠诚于大汉,忠诚于天子,所以才遵从你的军令,才听从你的指挥。”
“如果主公公然和长公主决裂,主公凭什么让北疆的人相信你的忠诚?凭什么让人相信你能稳定北疆,拯救社稷?除了一部分绝对忠诚于你的胡族和亲信,你还能得到多少北疆人的信任和支持?北疆人都不信任你支持你,袁绍、袁术又怎会信任你?大家如果不能聚集在同一面大旗下,不能齐心合力,又怎么讨董勤王?怎么拯救社稷,挽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
“你们或许认为长公主没有军队,没有实力,主公完全可以待仗手中的实力牢牢地控制她。
那么我问一句,今天大汉的乱局是由何而生?是因为袁绍和各地州郡反对董卓主政?董卓为何可以主政?是因为他控制了天子。”
“要知道,董卓即使没做什么大奸大恶的事,但他控制天子本身却就是大奸大恶之举,天下人人可以讨之。主公如果倚仗军队控制长公主,我可以肯定地说,北疆要乱。为什么?冀州的韩馥首先就会切断对北疆的援助,青州的刘虞也会愤而反击,袁绍、袁术之流更会推波助澜,他们绝不会在一个奸侫董卓还没有被消灭的情况下,眼看着另一个奸侫董卓再次产生。”
“北疆目前的情况大家都清楚,虽然我们在北疆二州和二都护府展开了大规模的屯田,但毕竟时日较短,短期内我们还不能失去中原地区在钱粮方面的来源。尤其是在今年我们又多了从豫兖青徐四州迁移往北疆的数百万流民,北疆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两千万,若是在这个时候,失去了中原地区的钱粮来源,百姓会因为饥娥而暴乱,二十余万大军会因为没有口粮而崩溃。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主公还能力挽狂澜吗?董卓好歹有关中之利,而我们呢?我们只有贫瘠的幽并二州和荒凉的大漠。主公会背着叛逆的恶名,先于董卓而败亡。”
“如果主公甘愿做大汉叛逆,甘愿放弃北疆四处征伐,甘愿和董卓同流合污,甘愿涂炭天下生灵,甘愿让大汉社稷倾覆,主公可以为所欲为,干什么都行。但主公必定会众叛亲离,会迅速死于战乱。主公可以放眼看看历史,在没有任何根基之下,以一人之力倒行逆施阴谋篡国的叛逆,最后都是什么下场?不过就是涂炭生灵遗臭万年而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