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黄昏星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潘谷正在大明宫里躺尸。时间紧迫,但他的身体也确实需要休息。刚才飞船撞水那一瞬间的过载超过了10G,够他喝一壶了。
“女娲,你说,阴面的中央位置为什么会有明显的重力异常?”他问。
“目前还不清楚,应该和冰海有一定关系。”
“冰海堆积在阴面中央,导致了阴面和阳面质量的不平衡?可也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影响啊,这颗星球的半径足有5400公里,冰海的厚度能有多少?10公里?”
“降落时光子火箭融化掉的冰层厚度,大约是3000米。3000米之下也还是冰,到底还有厚多厚,就无从得知了。不过,即使是10公里厚的冰盖,也不会引起这么明显的重力异常。下面应该还有别的东西。”
“是啊,我们测算的理论重力是0.8G,实际重力0.82G,高出足足2.5%。10公里冰盖,厚度也只有星球半径的540分之一,更何况水的密度只有1克每立方厘米,整个星球的密度足有5.5克每立方厘米。”
“等会采集重氢的时候,我们做个采样,也许能发现什么线索。”女娲总结。
“走!我们现在就出发!”
“你不多休息一会?”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
这趟航行中,潘谷第一次用上了明光铠。这套宇航服远比巴斯光年笨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头盔也没有360度全向视野,倒是有点像蓝星古代骑士的头盔,头顶、后脑和侧脸都被严严实实的保护起来,只有正面才是透明的面罩。
这的的确确是一副铠甲。
潘谷穿着明光铠走出舱外,手里提着一台便携式激光切割机。脚步踏在冰面上,发出沉重的声响。女娲遥控着一台龙骑兵,轻盈的跟在他身后。
离开飞船几十米后,潘谷转身望了一眼:“距离差不多了,就在这里吧。”
他不敢在太近的地方动土,怕把船体附近的冰面弄塌。
激光切割机的工作原理简单粗暴,用高度聚焦的光束瞬间汽化切割路径上的一切障碍。不过,站在平整的冰面上,只能往下切割,无法横向动刀。
就算能把冰块切成方块,也不能把它的底部割断,也就取不下来。
所以,先得弄一个工作基坑出来。
潘谷用的是倒圆锥切割法,用激光在冰面上切割出一个倒圆锥的形状,圆锥的底座在冰面上,尖端在冰海内部。再在底座上打孔挂钩,让女娲的龙骑兵把圆锥体拉出来。
拉出来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继续开采,而是检测。圆锥体本身就是一个现成的样品。
接近绝对零度的冰海几乎不发出辐射,飞船上的被动遥感设备无法探知它的具体元素组成。主动探测的结果,也只能确定冰海表面是氮雪,也就是固态氮。
合理推测,氮雪下面还会有其它固态气体和水冰。降落过程融化了冰面,证明了这点;至于具体分层和每层厚度,只有检样之后才知道。
光谱仪下,样品表面一层是大约60厘米厚的氮雪,下面是一层15厘米左右的氧雪,再往下是超过3米厚的固态二氧化碳。其它气体的含量微乎其微。
最下面才是水冰。
“原来是这样——”看着结果,潘谷发出了若有所思的概叹。
“是啊,这颗星球原来是有大气层的,而且还是生命星球。不过,这就是它大气的全部残留了。”
潘谷在脑海里慢慢还原着整个过程:
这颗行星离它的母恒星距离太近,正面受到的引力和背面受到的引力差异很明显,这就导致了它受力不平衡,产生了变形。
这种变形逐步减慢着它的自转,直到有一天,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完全一致,一面永远面对女娲星,一面永远背对女娲星。
这就是潮汐锁定。
在锁定的过程中,气候逐渐恶化,生物圈开始走上崩溃之路。
潮汐锁定之后,背对恒星的一面、也就是阴面,温度不断降低。首先凝固的是水,由于阴面中央区域的温度最低,水最先从这里开始结冰,构成了冰海的基础。
这个时候,可能只剩昼夜交界线附近还有少量生物存活。
但行星上还有着比较浓厚的大气,对流作用还是存在的。正对恒星的一面,也就是阳面,阳光加热了大气,形成了吹向阴面的对流风。对流风带着水汽,来到阴面的中央,水汽在此冷凝,形成降水。
这些降水落到冰海上,就此被锁定,再也不会被释放出来。
一来二去,星球上的水,除了散逸到太空中的和被恒星辐射分解掉的,几乎全都变成了冰海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中,生物一直在加速灭绝。没有了生物的制氧作用,大气中氧气含量开始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
在潮汐锁定过程的前后,由于自转速度变慢,星球自身的磁场也在不断减弱,到最后几乎消失。没有了磁场,抵挡不住太阳风,大气层也逐步被吹走。
如果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它迟早会失去全部的大气。好在,在此之前,阴面就冷却到了足够低的温度。大气中的各种组成气体逐步在这里凝固,首先是熔点最高的二氧化碳,然后是氧气,然后是氮气,层层堆叠,形成了冰海表面的分层气体雪。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遥想着这颗星球残存生命的最后日子,潘谷悠悠的对女娲说:“这颗行星上的黄昏真的很美,我们就叫它‘黄昏星’,怎么样?”
“好啊,黄昏星,我喜欢这个名字。”
确认分层气体雪的存在,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他们所需的主要气体,一样不缺。对于一个星球,这只是薄薄一层;对于只有一个人和一个电子智能的克洛诺斯号二人转,就是天量储备。
可他们从分层的气体雪,联想到黄昏星和星球上那些生命的兴衰;又由此联想到蓝星,蓝星又是怎么衰落的呢?蓝星上的生命最后怎么样了,人类去了哪里?
想到这些,潘谷和女娲一时心情沉重,谁也没有说话。
这种感慨,也许是智慧生命逃脱不了的共性吧。懂得太多,有时候反而不如一缕绿藻、一只仙女虾幸福。
“干活吧,没时间在这里伤春悲秋的。继续干活!”潘谷举起了激光切割器。
潘谷正在大明宫里躺尸。时间紧迫,但他的身体也确实需要休息。刚才飞船撞水那一瞬间的过载超过了10G,够他喝一壶了。
“女娲,你说,阴面的中央位置为什么会有明显的重力异常?”他问。
“目前还不清楚,应该和冰海有一定关系。”
“冰海堆积在阴面中央,导致了阴面和阳面质量的不平衡?可也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影响啊,这颗星球的半径足有5400公里,冰海的厚度能有多少?10公里?”
“降落时光子火箭融化掉的冰层厚度,大约是3000米。3000米之下也还是冰,到底还有厚多厚,就无从得知了。不过,即使是10公里厚的冰盖,也不会引起这么明显的重力异常。下面应该还有别的东西。”
“是啊,我们测算的理论重力是0.8G,实际重力0.82G,高出足足2.5%。10公里冰盖,厚度也只有星球半径的540分之一,更何况水的密度只有1克每立方厘米,整个星球的密度足有5.5克每立方厘米。”
“等会采集重氢的时候,我们做个采样,也许能发现什么线索。”女娲总结。
“走!我们现在就出发!”
“你不多休息一会?”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
这趟航行中,潘谷第一次用上了明光铠。这套宇航服远比巴斯光年笨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头盔也没有360度全向视野,倒是有点像蓝星古代骑士的头盔,头顶、后脑和侧脸都被严严实实的保护起来,只有正面才是透明的面罩。
这的的确确是一副铠甲。
潘谷穿着明光铠走出舱外,手里提着一台便携式激光切割机。脚步踏在冰面上,发出沉重的声响。女娲遥控着一台龙骑兵,轻盈的跟在他身后。
离开飞船几十米后,潘谷转身望了一眼:“距离差不多了,就在这里吧。”
他不敢在太近的地方动土,怕把船体附近的冰面弄塌。
激光切割机的工作原理简单粗暴,用高度聚焦的光束瞬间汽化切割路径上的一切障碍。不过,站在平整的冰面上,只能往下切割,无法横向动刀。
就算能把冰块切成方块,也不能把它的底部割断,也就取不下来。
所以,先得弄一个工作基坑出来。
潘谷用的是倒圆锥切割法,用激光在冰面上切割出一个倒圆锥的形状,圆锥的底座在冰面上,尖端在冰海内部。再在底座上打孔挂钩,让女娲的龙骑兵把圆锥体拉出来。
拉出来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继续开采,而是检测。圆锥体本身就是一个现成的样品。
接近绝对零度的冰海几乎不发出辐射,飞船上的被动遥感设备无法探知它的具体元素组成。主动探测的结果,也只能确定冰海表面是氮雪,也就是固态氮。
合理推测,氮雪下面还会有其它固态气体和水冰。降落过程融化了冰面,证明了这点;至于具体分层和每层厚度,只有检样之后才知道。
光谱仪下,样品表面一层是大约60厘米厚的氮雪,下面是一层15厘米左右的氧雪,再往下是超过3米厚的固态二氧化碳。其它气体的含量微乎其微。
最下面才是水冰。
“原来是这样——”看着结果,潘谷发出了若有所思的概叹。
“是啊,这颗星球原来是有大气层的,而且还是生命星球。不过,这就是它大气的全部残留了。”
潘谷在脑海里慢慢还原着整个过程:
这颗行星离它的母恒星距离太近,正面受到的引力和背面受到的引力差异很明显,这就导致了它受力不平衡,产生了变形。
这种变形逐步减慢着它的自转,直到有一天,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完全一致,一面永远面对女娲星,一面永远背对女娲星。
这就是潮汐锁定。
在锁定的过程中,气候逐渐恶化,生物圈开始走上崩溃之路。
潮汐锁定之后,背对恒星的一面、也就是阴面,温度不断降低。首先凝固的是水,由于阴面中央区域的温度最低,水最先从这里开始结冰,构成了冰海的基础。
这个时候,可能只剩昼夜交界线附近还有少量生物存活。
但行星上还有着比较浓厚的大气,对流作用还是存在的。正对恒星的一面,也就是阳面,阳光加热了大气,形成了吹向阴面的对流风。对流风带着水汽,来到阴面的中央,水汽在此冷凝,形成降水。
这些降水落到冰海上,就此被锁定,再也不会被释放出来。
一来二去,星球上的水,除了散逸到太空中的和被恒星辐射分解掉的,几乎全都变成了冰海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中,生物一直在加速灭绝。没有了生物的制氧作用,大气中氧气含量开始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
在潮汐锁定过程的前后,由于自转速度变慢,星球自身的磁场也在不断减弱,到最后几乎消失。没有了磁场,抵挡不住太阳风,大气层也逐步被吹走。
如果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它迟早会失去全部的大气。好在,在此之前,阴面就冷却到了足够低的温度。大气中的各种组成气体逐步在这里凝固,首先是熔点最高的二氧化碳,然后是氧气,然后是氮气,层层堆叠,形成了冰海表面的分层气体雪。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遥想着这颗星球残存生命的最后日子,潘谷悠悠的对女娲说:“这颗行星上的黄昏真的很美,我们就叫它‘黄昏星’,怎么样?”
“好啊,黄昏星,我喜欢这个名字。”
确认分层气体雪的存在,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他们所需的主要气体,一样不缺。对于一个星球,这只是薄薄一层;对于只有一个人和一个电子智能的克洛诺斯号二人转,就是天量储备。
可他们从分层的气体雪,联想到黄昏星和星球上那些生命的兴衰;又由此联想到蓝星,蓝星又是怎么衰落的呢?蓝星上的生命最后怎么样了,人类去了哪里?
想到这些,潘谷和女娲一时心情沉重,谁也没有说话。
这种感慨,也许是智慧生命逃脱不了的共性吧。懂得太多,有时候反而不如一缕绿藻、一只仙女虾幸福。
“干活吧,没时间在这里伤春悲秋的。继续干活!”潘谷举起了激光切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