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新学政(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两套体系同时存在,两套体系同时运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北朝天下各门类、各行业能够有所专长的人全部挖掘出来,带入正途。让他们来为北朝奉献他们的聪明智慧,奉献他们的力量,一起来开创一个全心的大宋。
刘行的主观是这样想的,表达出来后立即换来天枢阁上一片叫好声。
“从来只见读书人登堂入室、高居庙堂,如今太傅这样一变革便是给了那些从前不入流的人的一个登堂入室的机会。我相信,那些人一旦进入我朝,定会全心奉献他们的力量、紧紧跟随在太傅身边开创出我等想要的全心局面。”
叫好声才落,内阁中最擅于说奉承话、却已被朝野之间公认是个“笑面虎”的陈康伯便抢先说了这样一番话。
陈康伯的马屁才拍完,曾经为世人留下了“程门立雪”经典故事、此时已是吏部尚书的杨时立即对他投去了一个鄙夷的目光。
撇了撇陈康伯后,杨时却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来:“太傅,若依您此翻变法新政推行下去,那怕是我吏部不加人手、难以为济。您可曾想过,即便是六所官商联办的大学堂与京华大学堂的教授,便会在以后每年里为我朝增加许多度支。”
话语稍一停顿,杨时又看了看刘行继续说道:“人员勾调上,也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呀!不然今天一个教授在六所官商联办大学堂,搞不好明天为了混个官家身份便跑去了京华大学堂。那样用不上多久,即便生员不愁、没了好教授,那六所大学堂也办不下去了。”
读书人、只要读了书的人。几乎没有不会想着奔入官场、入朝从政去混个出人头地的。
杨时说出了一个现实里无法逃避的问题,那就是诸如胡安国、诸如他杨时这样当时名儒在内的所有读书人,都极少有人真能够做到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
其实在刘行的心底里,即便是当今天下真出了陶渊明一般的人,刘行也只会认为他是个装腔作势、沽名钓誉的家伙。
原因时分简单。真有才学的人谁会受到迫害、无奈之“采菊东篱下”呢?性格上没有缺点,就不会被人群起攻击、遭到排斥,那又何必去“悠然见南山”。
愤青没有什么不好,但作为一个人、如果一旦愤青到了盲目,愤青到了不为世人所接接受和容纳,最终落到陶渊明那种下场。在刘行的心灵深处。那样的人是不值得赞佩的、只能多少给他一些怜爱……
心中有着这样根深蒂固的想法,在听到杨时的话之后,刘行不由得也是皱眉微微思索了一下。
但是很快地,有一个长篇大论从刘行的口中源源不断的说了出来,新的演讲内容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如何调配未来的师资力量。
关于师资力量的控制上,刘行具体想到的做法是三招。
第一招,刘行称之为“定级定职法”。具体的措施是无论是六所大学堂还是京华大学堂的教授,以后都每年进行考评。
依考评结果评定七所大学堂教授的职业等级,并统一由礼部学政司负责调配、确定其未来一年或几年执教的大学堂。
当然,这不是说一旦确定了教授的职业等级,那个教授就只能听从学政司调配了。刘行也不希望学政之事太多的权利集中在学政司手上,那样肯定会滋生*。
更为重要的是刘行想要的不是一个刻板、一切捆绑住教授群体的新环境。而是想要一个有规矩、但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
所以这就引出了刘行的第二招、“自选优则就业法”。
这第二招顾名思义,就是给那些有了职业资质的教授们一定自由选择执业大学堂的权利。前提是想要自由择业,必须先取得吏部的“自转择业函”。
那什么样的人能够取得“自转择业函”。是不是所有得到职业资质、有了等级评定的教授都可以获得这函件后,自由选择转换门厅、改去他家呢?
当然不是,刘行再这一招里埋了一颗的钉子、那就是所有教授取得职业资质后,必须优先接受当时所在大学堂发出的三至五年聘任书。而且聘任期限满了之后,其所在大学堂有优先续聘的权利。
如果有其他大学堂想来强行挖人怎么办呢?
这一点也很简单,刘行的第三招就是针对挖墙角来制定的。叫做“转聘赔偿法”。
你京华大学堂是朝廷唯一的官办大学堂,想要去凭官身去挖角人家那些官商联办大学堂的教授是吧?
好哇。你挖一个,就要赔偿人家原来那所大学堂给那教授十年薪俸的钱。而且这笔钱不能由朝廷定下的度支款中去出。只能由京华大学堂自身通过经营去赚。
大学堂怎么经营,不是教学的地方、难道还可以自行赚钱吗?
刘行给出的答案是可以,那就是第四招、“自主招生法”。
自主招生,如果是京华大学堂自主招生,那招上来的学生毕业以后还给官职吗?毕竟那些人不是正式通过官方考试、走正规程序进入京华大学堂的。
答案是不可以,想要官职、那些自主招生招上来的生员也必须地取得学士学位、上学士学位或是博士学位。还是那一条基本规定:唯学位不举、唯学位不用。
这样一来大学堂能自主去招收学生,通过高价收取学费去做经营赚取资金来维持不会被朝廷确定下来项目的运营。但那些学生如果不取得学位,日后既不能领到候补俸禄、也不可能越级参加科举考试。
要么是读了四年京华大学堂以后,仍然要回到原籍去从乡试、到会试,再到殿试的一层层考过去。
要么就只能拿着唯一官办大学堂的结业证书,爱干嘛干嘛去。但无论他们做什么,在京华大学堂学到的东西,都足以可以让其生活无忧、同时还能为这个社稷做出贡献来。
当然还可能有一种可能。被自主招生招上来的学生是个纨绔子弟、登徒浪子。四年大学堂读玩什么都没学到,那未来他们的去向刘行才不会再去管。
爱哪哪儿去、这就是刘行对不学无术之辈的处理方式。不容置疑,也不允许有任何变通,就让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自生自灭……(未完待续)<!--over-->
两套体系同时存在,两套体系同时运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北朝天下各门类、各行业能够有所专长的人全部挖掘出来,带入正途。让他们来为北朝奉献他们的聪明智慧,奉献他们的力量,一起来开创一个全心的大宋。
刘行的主观是这样想的,表达出来后立即换来天枢阁上一片叫好声。
“从来只见读书人登堂入室、高居庙堂,如今太傅这样一变革便是给了那些从前不入流的人的一个登堂入室的机会。我相信,那些人一旦进入我朝,定会全心奉献他们的力量、紧紧跟随在太傅身边开创出我等想要的全心局面。”
叫好声才落,内阁中最擅于说奉承话、却已被朝野之间公认是个“笑面虎”的陈康伯便抢先说了这样一番话。
陈康伯的马屁才拍完,曾经为世人留下了“程门立雪”经典故事、此时已是吏部尚书的杨时立即对他投去了一个鄙夷的目光。
撇了撇陈康伯后,杨时却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来:“太傅,若依您此翻变法新政推行下去,那怕是我吏部不加人手、难以为济。您可曾想过,即便是六所官商联办的大学堂与京华大学堂的教授,便会在以后每年里为我朝增加许多度支。”
话语稍一停顿,杨时又看了看刘行继续说道:“人员勾调上,也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呀!不然今天一个教授在六所官商联办大学堂,搞不好明天为了混个官家身份便跑去了京华大学堂。那样用不上多久,即便生员不愁、没了好教授,那六所大学堂也办不下去了。”
读书人、只要读了书的人。几乎没有不会想着奔入官场、入朝从政去混个出人头地的。
杨时说出了一个现实里无法逃避的问题,那就是诸如胡安国、诸如他杨时这样当时名儒在内的所有读书人,都极少有人真能够做到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
其实在刘行的心底里,即便是当今天下真出了陶渊明一般的人,刘行也只会认为他是个装腔作势、沽名钓誉的家伙。
原因时分简单。真有才学的人谁会受到迫害、无奈之“采菊东篱下”呢?性格上没有缺点,就不会被人群起攻击、遭到排斥,那又何必去“悠然见南山”。
愤青没有什么不好,但作为一个人、如果一旦愤青到了盲目,愤青到了不为世人所接接受和容纳,最终落到陶渊明那种下场。在刘行的心灵深处。那样的人是不值得赞佩的、只能多少给他一些怜爱……
心中有着这样根深蒂固的想法,在听到杨时的话之后,刘行不由得也是皱眉微微思索了一下。
但是很快地,有一个长篇大论从刘行的口中源源不断的说了出来,新的演讲内容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如何调配未来的师资力量。
关于师资力量的控制上,刘行具体想到的做法是三招。
第一招,刘行称之为“定级定职法”。具体的措施是无论是六所大学堂还是京华大学堂的教授,以后都每年进行考评。
依考评结果评定七所大学堂教授的职业等级,并统一由礼部学政司负责调配、确定其未来一年或几年执教的大学堂。
当然,这不是说一旦确定了教授的职业等级,那个教授就只能听从学政司调配了。刘行也不希望学政之事太多的权利集中在学政司手上,那样肯定会滋生*。
更为重要的是刘行想要的不是一个刻板、一切捆绑住教授群体的新环境。而是想要一个有规矩、但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
所以这就引出了刘行的第二招、“自选优则就业法”。
这第二招顾名思义,就是给那些有了职业资质的教授们一定自由选择执业大学堂的权利。前提是想要自由择业,必须先取得吏部的“自转择业函”。
那什么样的人能够取得“自转择业函”。是不是所有得到职业资质、有了等级评定的教授都可以获得这函件后,自由选择转换门厅、改去他家呢?
当然不是,刘行再这一招里埋了一颗的钉子、那就是所有教授取得职业资质后,必须优先接受当时所在大学堂发出的三至五年聘任书。而且聘任期限满了之后,其所在大学堂有优先续聘的权利。
如果有其他大学堂想来强行挖人怎么办呢?
这一点也很简单,刘行的第三招就是针对挖墙角来制定的。叫做“转聘赔偿法”。
你京华大学堂是朝廷唯一的官办大学堂,想要去凭官身去挖角人家那些官商联办大学堂的教授是吧?
好哇。你挖一个,就要赔偿人家原来那所大学堂给那教授十年薪俸的钱。而且这笔钱不能由朝廷定下的度支款中去出。只能由京华大学堂自身通过经营去赚。
大学堂怎么经营,不是教学的地方、难道还可以自行赚钱吗?
刘行给出的答案是可以,那就是第四招、“自主招生法”。
自主招生,如果是京华大学堂自主招生,那招上来的学生毕业以后还给官职吗?毕竟那些人不是正式通过官方考试、走正规程序进入京华大学堂的。
答案是不可以,想要官职、那些自主招生招上来的生员也必须地取得学士学位、上学士学位或是博士学位。还是那一条基本规定:唯学位不举、唯学位不用。
这样一来大学堂能自主去招收学生,通过高价收取学费去做经营赚取资金来维持不会被朝廷确定下来项目的运营。但那些学生如果不取得学位,日后既不能领到候补俸禄、也不可能越级参加科举考试。
要么是读了四年京华大学堂以后,仍然要回到原籍去从乡试、到会试,再到殿试的一层层考过去。
要么就只能拿着唯一官办大学堂的结业证书,爱干嘛干嘛去。但无论他们做什么,在京华大学堂学到的东西,都足以可以让其生活无忧、同时还能为这个社稷做出贡献来。
当然还可能有一种可能。被自主招生招上来的学生是个纨绔子弟、登徒浪子。四年大学堂读玩什么都没学到,那未来他们的去向刘行才不会再去管。
爱哪哪儿去、这就是刘行对不学无术之辈的处理方式。不容置疑,也不允许有任何变通,就让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自生自灭……(未完待续)<!--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