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风雨入临安 第一五五章 针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方子安留在卿园养伤,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以目前的伤势,回到家中时极为危险的事情,不光是担心沈菱儿,秦府那方的威胁也是实实在在的。若方子安没有受伤的话,小心戒备,那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他行动不便,所以绝对不能冒这个险。
当然,留在卿园之中,和沈菱儿共居一处,似乎也是一种危险。而且,自己越是和秦惜卿耳鬓厮磨,便越会激起沈菱儿的愤怒,似乎有羊入虎口之嫌疑。但是,方子安其实心里明白,沈菱儿当不至于疯狂到在卿园对自己下手,除非她真的疯了。况且秦惜卿和自己朝夕相处,沈菱儿应该也没有出手的机会。
方子安知道,秦惜卿对沈菱儿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她虽然对沈菱儿袭击自己的事情很是愤怒,但她和沈菱儿之间长久建立的姐妹感情却让她并不那么容易便做出决断来。方子安当然不想逼她,事实上方子安也想给沈菱儿一个机会,也算是为了秦惜卿而做出的妥协。秦惜卿对此颇为感激,两人商定,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让秦惜卿跟沈菱儿摊牌,好好的劝说她回头。倘若她执迷不悟,秦惜卿也明白,那是必须要除了这个祸害的,即便心中不忍,却也只能忍痛挥泪彻底解决这件事了。
卿园的日子安逸的很,方子安能和秦惜卿朝夕相处,两人之间的感情自然是急速升温。耳鬓厮磨之间,不免超过了许多男女之防。搂搂抱抱这种事已经不算什么,亲嘴摸.乳这种事也逐渐成为家常便饭,但却始终保持着最后的防线。当然,那是秦惜卿的坚持,同时也是方子安的克制。虽然秦惜卿希望能够保留最后的矜持,在成婚之日才将清白身子交给方子安,但男女亲热意乱情迷之时,什么底线什么矜持都会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在那种时候可没有什么原则。所以之所以没有发生,那全凭方子安的坚强的意志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方子安并非不想,而是方子安不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让秦惜卿事后后悔,觉得自己对她没有足够的尊重。他要认真的保护秦惜卿本来就有些脆弱而敏感的内心。
当然,在卿园的日子也非完全是温柔乡,起码在秦惜卿的督促之下,方子安不得不认真的开始温书。自秋闱大考之后,方子安可是好长时间都没有认真的温书了,发生了不少事情之外,方子安自己也想着要挣钱,心思都放在别的地方。秦惜卿当然知道这些,所以她请求方子安一定要重视春闱大考,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那才是最终的前途和出路。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大宋,这句话绝对是正确的。
方子安当然明白春闱的重要性。于公于私,他都必需重视此事。于公,秦桧奸党不除,大宋难有复兴之日,河山没有收复之时。于私,自己已然彻底得罪了秦桧祖孙,今后自己必然是他们的目标,将会寸步难行。不将秦桧铲除,自己怕也前途暗淡。而这两件事都必须要求自己拥有更强的力量与之抗衡。无论是协助普安郡王赵瑗夺得帝位,还是让自己更有力量抗衡秦桧祖孙,都归结于入仕的前提之上。倘若自己不能入仕,则很难帮助普安郡王太多。而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则在秦桧面前无异于蝼蚁,会随时被碾为齑粉。入仕取得官身拥有话语权之后,那便是两回事了。
所以,方子安倒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拿起书本,收拾心情来读书。虽然他的心里依旧有很多牵挂的事情,比如沈菱儿的事,比如梦想号正在大海上航向番国,这些事都让方子安难以静心。但是方子安还是尽量按捺住心情认真的温书起来。
……
就在方子安在卿园之中读书养伤之时,朝廷里却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暴。
从八月里,朝中部分官员便因为两件事开始上奏朝廷。波澜便是从那时候开始掀起了苗头。
第一件事便是金人迁都之事。金国皇帝完颜亮于今年初开始正式启动.迁都事宜,虽然遭到了其国内大部分贵族的反对,但是完颜亮还是力排众议做出了将金国都城从上京会宁府南迁至燕京的决定。
虽然对于金国内部的大部分贵族和大臣而言,完颜亮的决定是出于其个人皇位稳固的决定。毕竟完颜亮的皇位是弑杀先皇熙宗完颜亶抢夺而来,上京会宁府是完颜亶根基深厚之地,即便完颜亶被杀,完颜亮其后又大肆屠杀了不少与之关系密切的皇族和贵族以控制住局面。但是会宁府这个地方自上而下其实都对完颜亮并不买账。完颜亮想要皇位牢固,想要抹去完颜亶留下的痕迹和影响,特别是人心中的影响,是根本做不到的。所以迁都燕京,另起炉灶,重新打造一个都城,让这里的人心和建筑甚至格局都打上他完颜亮的烙印,离开上京那个人心不稳的地方,便成了完颜亮的唯一选择。
金国的各大贵族部落酋首们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作为南宋军民而言,却又是另外一种看法。
燕京曾经是辽国南京析津府,和大宋当年东北边镇相邻,乃是辽国南部重镇。后来大宋和金人联合灭辽之后,大宋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燕京重地。但好景不长,金人撕破脸皮南下,又将燕京从大宋手中夺走,从此后,燕京便成为金人南下的跳板。
金国都城上京距离南方太过遥远,所以金人南下攻宋之时常常因为路途遥远而导致金国朝廷对战事的指挥和计划被耽误而失败。在数次宋金大战之中,这一点已经暴露无遗。大宋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而这一次金人迁都燕京,给大宋君臣的第一感觉便是,金人想弥补指挥调度过于遥远而漫长所导致的战机延误和军令耽搁的短板。一旦金国皇帝在燕京坐镇,则大大缩短指挥调度的时间和空间。金人这么做意味着什么?显然是完颜亮正在计划对大宋发动行的进攻了。
完颜亮心里打的算盘是以上两种想法兼而有之。对于迁都的利弊,完颜亮自然考虑的清清楚楚。他确实是为了摆脱上京那些敌意的目光和难以收拢的人心,他要在燕京打造一个完全忠于自己的朝廷和百姓,创造有利于自己执政的氛围。但同时,他也确实有南下吞了大宋这块大肥油的想法。
完颜亮曾好不避讳的当着身边的人说过他的志向,他的志向有三: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由此可见一斑。
而不久前流传出来的他的一首诗作更是让大宋朝廷上下震惊不已。诗曰: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这首诗写的甚为直白,意思便是要挥军南下,跃马西湖,灭了偏安南方的大宋。
而南迁都城到燕京,无疑也是完颜亮为挥军南下准备的一手棋。
正是因为这种种的迹象,大宋朝廷在得知完颜亮要迁都的消息后便开始群情激奋。一些原本便对朝廷一味媾和偏安的政策心中不满的官员们开始暗中串联。终于在八月初,由招抚司前军都统制李显忠为首,朝官汪大圭,惠俊、刘纪中等二十余命官员纷纷上奏赵构,提请朝廷注意金国迁都动向,早做御敌准备。
赵构自然是不置可否,暂时尚未表态。这一行为立刻引起了朝中主和派秦桧及其党羽汤思退万俟卨等人的反对。秦桧汤思退等人指责这帮人试图搅乱朝廷大局,破坏中兴大好局面。他们认为,这种揣度金人的想法其实便是蒙蔽皇上让朝廷做出错误的在边镇增兵备战的决定,而这一举动无疑是和绍兴和议的内容是相违背的,这么做会授人以柄,让金人有理由撕毁和议发动进攻。这些上奏备战之人都是不顾朝廷大局之人,他们请求皇上对这些人给予严厉的斥责和惩罚。
秦桧等人的做法显然让那些看破局势的官员愤怒不已,他们认为,秦桧一旦从中阻挠,皇上必不会重视金人的意图,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于是乎,这帮官员自然而然将矛头对准了秦桧,秦桧不倒,事必难为。而秦桧如日中天,在朝廷中大权独揽,更得皇上的宠信,要想扳倒秦桧,便只能旧事重提,从秦桧当年被金人擒获数年,之后安然回归的事着手。将秦桧当年??被人质疑是金人细作的事情重新拿出来弹劾。
这一下,事情便一下子闹大了。
还在找"南宋大相公"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易"?很简单!
(?=?)
方子安留在卿园养伤,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以目前的伤势,回到家中时极为危险的事情,不光是担心沈菱儿,秦府那方的威胁也是实实在在的。若方子安没有受伤的话,小心戒备,那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他行动不便,所以绝对不能冒这个险。
当然,留在卿园之中,和沈菱儿共居一处,似乎也是一种危险。而且,自己越是和秦惜卿耳鬓厮磨,便越会激起沈菱儿的愤怒,似乎有羊入虎口之嫌疑。但是,方子安其实心里明白,沈菱儿当不至于疯狂到在卿园对自己下手,除非她真的疯了。况且秦惜卿和自己朝夕相处,沈菱儿应该也没有出手的机会。
方子安知道,秦惜卿对沈菱儿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她虽然对沈菱儿袭击自己的事情很是愤怒,但她和沈菱儿之间长久建立的姐妹感情却让她并不那么容易便做出决断来。方子安当然不想逼她,事实上方子安也想给沈菱儿一个机会,也算是为了秦惜卿而做出的妥协。秦惜卿对此颇为感激,两人商定,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让秦惜卿跟沈菱儿摊牌,好好的劝说她回头。倘若她执迷不悟,秦惜卿也明白,那是必须要除了这个祸害的,即便心中不忍,却也只能忍痛挥泪彻底解决这件事了。
卿园的日子安逸的很,方子安能和秦惜卿朝夕相处,两人之间的感情自然是急速升温。耳鬓厮磨之间,不免超过了许多男女之防。搂搂抱抱这种事已经不算什么,亲嘴摸.乳这种事也逐渐成为家常便饭,但却始终保持着最后的防线。当然,那是秦惜卿的坚持,同时也是方子安的克制。虽然秦惜卿希望能够保留最后的矜持,在成婚之日才将清白身子交给方子安,但男女亲热意乱情迷之时,什么底线什么矜持都会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在那种时候可没有什么原则。所以之所以没有发生,那全凭方子安的坚强的意志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方子安并非不想,而是方子安不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让秦惜卿事后后悔,觉得自己对她没有足够的尊重。他要认真的保护秦惜卿本来就有些脆弱而敏感的内心。
当然,在卿园的日子也非完全是温柔乡,起码在秦惜卿的督促之下,方子安不得不认真的开始温书。自秋闱大考之后,方子安可是好长时间都没有认真的温书了,发生了不少事情之外,方子安自己也想着要挣钱,心思都放在别的地方。秦惜卿当然知道这些,所以她请求方子安一定要重视春闱大考,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那才是最终的前途和出路。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大宋,这句话绝对是正确的。
方子安当然明白春闱的重要性。于公于私,他都必需重视此事。于公,秦桧奸党不除,大宋难有复兴之日,河山没有收复之时。于私,自己已然彻底得罪了秦桧祖孙,今后自己必然是他们的目标,将会寸步难行。不将秦桧铲除,自己怕也前途暗淡。而这两件事都必须要求自己拥有更强的力量与之抗衡。无论是协助普安郡王赵瑗夺得帝位,还是让自己更有力量抗衡秦桧祖孙,都归结于入仕的前提之上。倘若自己不能入仕,则很难帮助普安郡王太多。而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则在秦桧面前无异于蝼蚁,会随时被碾为齑粉。入仕取得官身拥有话语权之后,那便是两回事了。
所以,方子安倒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拿起书本,收拾心情来读书。虽然他的心里依旧有很多牵挂的事情,比如沈菱儿的事,比如梦想号正在大海上航向番国,这些事都让方子安难以静心。但是方子安还是尽量按捺住心情认真的温书起来。
……
就在方子安在卿园之中读书养伤之时,朝廷里却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暴。
从八月里,朝中部分官员便因为两件事开始上奏朝廷。波澜便是从那时候开始掀起了苗头。
第一件事便是金人迁都之事。金国皇帝完颜亮于今年初开始正式启动.迁都事宜,虽然遭到了其国内大部分贵族的反对,但是完颜亮还是力排众议做出了将金国都城从上京会宁府南迁至燕京的决定。
虽然对于金国内部的大部分贵族和大臣而言,完颜亮的决定是出于其个人皇位稳固的决定。毕竟完颜亮的皇位是弑杀先皇熙宗完颜亶抢夺而来,上京会宁府是完颜亶根基深厚之地,即便完颜亶被杀,完颜亮其后又大肆屠杀了不少与之关系密切的皇族和贵族以控制住局面。但是会宁府这个地方自上而下其实都对完颜亮并不买账。完颜亮想要皇位牢固,想要抹去完颜亶留下的痕迹和影响,特别是人心中的影响,是根本做不到的。所以迁都燕京,另起炉灶,重新打造一个都城,让这里的人心和建筑甚至格局都打上他完颜亮的烙印,离开上京那个人心不稳的地方,便成了完颜亮的唯一选择。
金国的各大贵族部落酋首们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作为南宋军民而言,却又是另外一种看法。
燕京曾经是辽国南京析津府,和大宋当年东北边镇相邻,乃是辽国南部重镇。后来大宋和金人联合灭辽之后,大宋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燕京重地。但好景不长,金人撕破脸皮南下,又将燕京从大宋手中夺走,从此后,燕京便成为金人南下的跳板。
金国都城上京距离南方太过遥远,所以金人南下攻宋之时常常因为路途遥远而导致金国朝廷对战事的指挥和计划被耽误而失败。在数次宋金大战之中,这一点已经暴露无遗。大宋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而这一次金人迁都燕京,给大宋君臣的第一感觉便是,金人想弥补指挥调度过于遥远而漫长所导致的战机延误和军令耽搁的短板。一旦金国皇帝在燕京坐镇,则大大缩短指挥调度的时间和空间。金人这么做意味着什么?显然是完颜亮正在计划对大宋发动行的进攻了。
完颜亮心里打的算盘是以上两种想法兼而有之。对于迁都的利弊,完颜亮自然考虑的清清楚楚。他确实是为了摆脱上京那些敌意的目光和难以收拢的人心,他要在燕京打造一个完全忠于自己的朝廷和百姓,创造有利于自己执政的氛围。但同时,他也确实有南下吞了大宋这块大肥油的想法。
完颜亮曾好不避讳的当着身边的人说过他的志向,他的志向有三: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由此可见一斑。
而不久前流传出来的他的一首诗作更是让大宋朝廷上下震惊不已。诗曰: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这首诗写的甚为直白,意思便是要挥军南下,跃马西湖,灭了偏安南方的大宋。
而南迁都城到燕京,无疑也是完颜亮为挥军南下准备的一手棋。
正是因为这种种的迹象,大宋朝廷在得知完颜亮要迁都的消息后便开始群情激奋。一些原本便对朝廷一味媾和偏安的政策心中不满的官员们开始暗中串联。终于在八月初,由招抚司前军都统制李显忠为首,朝官汪大圭,惠俊、刘纪中等二十余命官员纷纷上奏赵构,提请朝廷注意金国迁都动向,早做御敌准备。
赵构自然是不置可否,暂时尚未表态。这一行为立刻引起了朝中主和派秦桧及其党羽汤思退万俟卨等人的反对。秦桧汤思退等人指责这帮人试图搅乱朝廷大局,破坏中兴大好局面。他们认为,这种揣度金人的想法其实便是蒙蔽皇上让朝廷做出错误的在边镇增兵备战的决定,而这一举动无疑是和绍兴和议的内容是相违背的,这么做会授人以柄,让金人有理由撕毁和议发动进攻。这些上奏备战之人都是不顾朝廷大局之人,他们请求皇上对这些人给予严厉的斥责和惩罚。
秦桧等人的做法显然让那些看破局势的官员愤怒不已,他们认为,秦桧一旦从中阻挠,皇上必不会重视金人的意图,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于是乎,这帮官员自然而然将矛头对准了秦桧,秦桧不倒,事必难为。而秦桧如日中天,在朝廷中大权独揽,更得皇上的宠信,要想扳倒秦桧,便只能旧事重提,从秦桧当年被金人擒获数年,之后安然回归的事着手。将秦桧当年??被人质疑是金人细作的事情重新拿出来弹劾。
这一下,事情便一下子闹大了。
还在找"南宋大相公"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易"?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