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回唐朝当王爷 > 第二十九章 说服李二

第二十九章 说服李二

作者:胡糊糊涂涂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恪据理力争的说道:“儿臣想要改革,就是可让百姓富裕,让百姓以做我大唐子民为荣。”

    李二不信道:“那你细细说来,让朕听听。”

    李恪说道:“重工、重农、重商、恢复百家争鸣,铲除世家望族。”

    李二撇了一眼李恪,愤怒道:“父皇若如此做了,明日,这江山社稷,就不再姓李。”

    李恪又说道:”儿臣愿为急先锋,在封地试行此法。父皇可根据,新法实施后,封地的变化,来确定,此法是否可行。”

    李恪歇了一口气,又继续说道:”儿臣深知,每一次变法,都将会是血流成河,在世家眼中,儿臣将会是秦之商鞅,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但为了我大唐繁荣富强,国祚永昌,儿臣甘愿冒死一试,。即使儿臣失败了,儿臣背后还有父皇,儿臣也不是大哥,对我大唐也毫无影响”。

    李世民听到李恪这天马行空的想法,内心难以平静,如果眼前之人不是自己的儿子,不是年纪仅仅只有十岁,李世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把眼前之人处死。

    李二说道:“可你终究是朕的儿子。”

    看来,自己想要达到目的,还是难如登天啊!看着自己头上悬挂的利剑,李恪还是下定决心,争取离开长安城。

    李恪突然眼睛一转,计上心头。

    “父皇,儿臣所主张的新政,就是您贞观之治的进一步实施,儿臣也是因你的政策,才有了这般想法。”李恪一边拍马屁,一边忽悠

    李二听到李恪说新政是对贞观之治的进一步实施,露出了好奇之色。

    时刻注意李二表情的李恪不敢有一丝耽误的继续接着说道:“第一条,父皇您说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但是您也只能是向御史大夫这一阶层的人广开言路,若是像天下黎明百姓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让父皇听到他们的心神,朝中像魏征那样的谏议大夫又有几个,大部分御史,在那都是粉饰太平,避重就轻,其中更有甚者,而且不是少数大夫,作为高高在上的当官着,都不到百姓之中去,所有信息都是道听途说的,或者发表的言论就是怎样批评一个皇帝走不走圣人之路,走不走合他们心意的路,不走他们的路的人就是异己,将会受到压迫和打压,到后面,利益会驱使他们站到同一个阵线上,到那时,皇帝听到的就不是百姓的声音,而是御史大夫这一阶层的利益心声,对他们有利的,皇帝能听见,对他们所不利的,皇帝别想听到一丝。”说着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李二听得内心震动不已,对李恪的这些话语,李二是非常赞同。因为这些问题他也认识到了,这是必然的趋势,就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李二严肃的说道:“恪儿可有解决办法?”

    话语中透露着一丝询问,一丝急切,在李二的眼里,这比高句丽更加重要,因为这关系着大唐社稷的国祚传承。

    李恪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儿臣针对这一策略,准备办一报社。”

    李二诧异的问道:“报社,报社是什么东西,能解决如此难题。”

    李恪回到:“对,儿臣准备办一官报和一民报来解决这个问题。”

    “官报,顾名思义就是官府办的报纸。”

    “其一:在这官报上将会出现我大唐最高指挥官,即父皇您的重要指示和意志,这将提高父皇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能够提高百姓对您的认可。”

    “其二:官报上会有官府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这一天所要办的重要事情,这将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和极大地减少官员的腐败问题。”

    “其三:官报上会发布,对自己管辖区域内,民报上出现的重要事情的处理结果和解决办法。这将提高百姓对官报的关注,提高官员处理问题的效率和公平公正性。”

    “而民报就是由各个地方的商人或者百姓,自己组织的机构办理的。”

    “民报上就是会出现百姓的琐事,乐闻,或着对官府的评价,或着对帝王的评价,或着对某个官员的评价等,还有就是该地区内出现的重大事件等。”

    李恪一条条的为李二讲解着自己的思路。

    李二看着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的李恪问道:“如何保证这俩个报社不被官员控制,民间自行组织建立,不会被有心之人控制,或搞出民变呢?”

    李恪稍作歇缓的说道:“其一,民众或商人组织要办理民报,必须的到官府备案,申报之人往常无有任何劣迹,且要出示所办机构需要花费的钱财,确保不会出现诈骗团伙。官府会根据其财力和所在区域确定其人有编制及组织机构。”

    “其二,以上俩个机构都是独立运行,人员认命由上级报社管理,官府无权管理,只有备案及审核办理权限,官报由上级官报报社组织,当地官府举办及发放所需资金。而最高级官报管理人则由皇上指定,最高级民报管理人则由各地民报报社管理人集体投票选出,民报每五年一次选举,第五年最后一个月由各报社把自己想要选举的人的名字,籍贯,写在自己所发报纸的标题下,最后由民报最高级的报社统一整理票数,专门印发一版投票的明细发放给各报社,最后得票最高者确定为最高级民报的管理者,切规定,最高级民报管理者不能是同一个道或同一个人连任。以上办法极大地杜绝了官员勾结报社”。

    听完后,李世民看着李恪久久不能言语,这是朕的儿子吗?

    这就是一个妖孽啊!这样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监督办法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简直难以置信。

    李恪看着一步步被自己勾起心思的李二,内心狂喜不已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用午膳的时间,李二和李恪俩人都没有察觉到时间的流逝,直到肚子在那举起抗议的旗帜,方才发现。

    草草的用完午膳,李恪又急忙的对李二说出了自己的第二个观点。

    “父皇想要用人唯才,可是才从何而来,天下书籍五姓七望尽皆掌握,老百姓一无书籍可看,二更是没钱可看。所以才会造成流水的江山,千年的世家的局面。”

    “就算是五姓七望被父皇彻底铲除了,不能解决书籍垄断的问题和百姓的饥饱问题,假以时日,必将出现新的五姓七望。”

    “父皇想要唯才是用,民间也是只有屈指可数的人才,还是要受到世家的掣肘,针对这一情况,儿臣准备兴办官学。”

    李世民满意的看着眼前的儿子,在李二眼中,李恪不在是一个黄毛小子。

    而是可以和房玄龄、杜如晦等相提并论的治世能臣了!看问题眼光毒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现儿臣已有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书籍不再是问题,摆脱世家的掣肘尽在眼前。”

    李恪看见李二没有打断自己,继续说道:“有了书籍,就在每个县都设立学堂,暂时先做五年的教育任务,分别有,国学,礼仪,大唐律法,兵法,武术,算术,等,待以后国力更加强盛后,在增多九年以后更高等的教育任务,在学堂学满年限的学子参加毕业考试,通过考试去发现他们适合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

    “先从最基层做起,有突出成绩者受到提拔,按政绩大小依次往上提拔。”

    “综上所述这几点,都需要民富作为根本,若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怎么能够安心学习,关心国家大事。”

    李二一脸赞同的看着李恪说道:“对啊!这才是重中之重,百姓若是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考虑其它,皇儿如何解决如此问题。”

    李恪有条不紊的说道:“控制土地,现在大唐初立,还没有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形,对改革的阻力也会变小,儿臣有益州大都督之职,正好能够对益州实施军控管制,把土地收归我大唐所有。”

    李二动容的说道:“军队管制,土地收归国有,这会使我大唐出现动luan啊!”

    李恪紧跟着说道:“父皇,这儿臣就的向父皇借一把尚方宝剑了,一切改革都注定会血流成河,只要后方还有父皇坐镇,一切反动派就都是纸老虎,何况这改革之事只在我益州实施,其它地方都不做改变,如此,就算我益州动luan了,皇儿压不住了,父皇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平息动luan,毕竟不是父皇大人您亲自主张的改革,所有的矛头都是指向我的。”

    听到这,李二担忧的看着李恪,这稚嫩的肩膀能扛起这样的重担,处在风口浪尖的李恪能抵住这满朝文武的口笔诛伐。

    说道:“皇儿,我怕改革刚刚开始,朝中众臣就会群起反抗,皇儿改革也只能是无疾而终,半途而废啊!”

    李恪看到担忧的老李说道:“父皇,只要您不乱,信任儿臣,儿臣就能把改革实施到底,不出三年,我大唐就会看到改革的成效,到那时,父皇也就有了借口去平复悠悠众口了。”

    李二迷茫的说道:“父皇不乱,何解?”

    李恪回道:“父皇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大惩小戒,例如罚俸,禁足等,只要不把儿臣下诏狱或召回长安,儿臣就能全力以赴的将改革实施到底。”

    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李恪没有敢说出口。

    至于要改革就得先改革军队,更是怕李二起了猜忌之心,得不偿失。

    至于后面的贞观律法和整顿吏治,李恪也没有再细说,自己目的已经达到,再说就匪夷所思了,别最后整的画蛇添足了。

    听完李恪的话语后,李二心中意动,这改革确实比自己更加的彻底。

    万一成功,对大唐的利益不只是现在,更是在长远的将来。

    而失败也如儿子所说,在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思考了片刻,李二又想起自己当时向李渊说,给自己数年时间,自己一定擒获俘虏颉利可汗,献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