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一代霸主齐桓公 > 第106章 鲍叔牙偶救民妇

第106章 鲍叔牙偶救民妇

作者:吃灰的咸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齐桓公率领大军经过几天的行军。于公元前六百八十一年十一月中旬,回到了齐国都城临淄,鲍叔牙与满朝文武大小官员,到城门外隆重迎接凯旋回来的齐桓公一行。当齐桓公乘坐着高头大马的车子来到城前,他下车向前走来时,音乐队奏起了悦耳的乐曲……

    鲍叔牙等大小官员跪地高呼:“臣等祝君上旗开得胜,凯旋归来。”

    齐桓公喜不自胜地走向前扶起鲍叔牙,满面春风地笑着说道:“师傅和各位大人请起,这是各位将士齐心协力,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我们君臣要普天同庆。”

    “臣等多谢君上!”鲍叔牙与众臣一边施着礼,一边谢着道。

    ……

    皆大欢喜,君臣在庆祝的音乐声中,欢天喜地地向宫里走去……

    齐桓公率领满朝文武大小官员,回到宫中大摆筵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仿佛捡到了宝贝似的,大喜过望地哈哈笑着道:“随军谋士宁寂,出身虽贫寒。但是,他的确是个有胆、有识的人才;另一个让寡人不得不提的人是,寡人过去忠实的随从,现在任职为军正的宾须无,这两位爱卿都在这次征战中,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立下了汗马功劳,全军的楷模,真是全军的楷模啊!令寡人赞叹不已!”

    “臣等多谢君上的赞赏,多谢君上的厚爱!”宁寂和宾须无急忙施着礼拜倒在齐桓公面前,再三谢道。

    ……

    管仲想了想,微笑着走到齐桓公面前,施着礼说:“禀君上,臣闻宁寂大人,在农业生产和养牛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与特长。故臣认为宁寂大人,可担任大司田大夫一职。而军正大人宾须无,在律法、刑法上有很深的造诣,他在军队担任军正一职期间,忠于职守,惩处犯罪之人,而从没有冤屈过一位好人。因此,臣认为宾须无大人可担任大司理大夫一职,敬请君上恩准。”

    “好好!相父之言正合寡人之意,”齐桓公眼开眉展地宣道,“宁寂、宾须无听封。”

    “臣等在。”二人急忙拜倒在地。

    “……钦此。”

    大司理宾须无、大司田宁寂喜形于色,忙跪地施礼惊喜地拜谢地说:“臣等遵旨谢恩!臣等定会为国家,为君上鞠躬尽瘁,永不负君恩!”

    “二位爱卿快快平身,”齐桓公大悦,眉开眼笑地说道:“这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胜仗,多得各位爱卿的鼎力相助。在此,寡人美言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们君臣同贺,要一醉方休。明天犒劳全军,论功行赏。”

    ……

    -几天后。管仲在家里没事,他随齐桓公出征在外已有大几十天了,这么多天来,他还没有和好友鲍叔牙好好聚聚呢!心里感觉一阵好想念这位老朋友。于是,管仲吩咐家人备轿,又带了些礼物,就前往鲍叔牙家做客去了。

    管仲一行来到鲍叔牙府门前下轿,鲍叔牙的侍者一见是管仲来到,马上向前施礼说:“小人见过相父大人。”

    “快去报告鲍叔牙大人,就说管仲来访。”管仲笑着说。

    鲍叔牙没顾的更衣就大步出迎管仲,他走向前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抓住管仲的两个胳膊,拉着管仲的手就向院内走,来到鲍叔牙的后堂。

    “上茶,上好茶,”吩咐着家人,又说:“自从你随君上出征,我们已有好多天,没在一起聊天了,今天我们要喝好酒,吃鲍鱼,好好叙叙旧。”

    管仲一喜,但不如说是一惊:“我的老朋友啊!吃鲍鱼现在是那个季节吗?”

    鲍叔牙接过来话说:“现在是冬季,虽然不是鲍鱼收获的季节,可我是最喜欢食鲍鱼的人。所以,在夏秋两季鲍鱼收获时节,我把一些鲍鱼晒干存放到稀有季节时食用,在平时还舍不得常吃。今天,正好老朋友到访,现在不吃要到何时?”

    管仲也接过来话说到:“在这个季节,能在老朋友这里吃上稀有的鲍鱼,我的口福真是不小啊!”

    两位老朋友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聊着天。一会儿,家人上了几个菜,稍停了一下,家人又上来了当时珍贵而稀缺的鲍鱼。他们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一点客套话也没有。就听鲍叔牙讲到:“这鲍鱼之所以珍贵,除了它数量稀少外,鲍鱼本身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还具有丰富的营养,用它烧菜或做汤,都是妙味无穷,人们称之为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它是当之无愧的。”

    这哥俩、这两位老朋友,吃着、说着,一直喝了大半天。管仲酒足饭饱起身告别,两人手拉手,头重脚轻,东歪西倒地向外走,二人都喝成了这个样子,竟仍还有点恋恋不舍。

    大门外,送走了管仲这位老朋友,鲍叔牙正在酒意的兴头上,在随从的陪同下,步行在大街小港,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来到城里的一处偏僻地方。这里虽没有了商铺林立,热闹非凡的景象。但毕竟是齐国的都城临淄,就是在这城市边缘的街道,也是人来人往,大车小辆川流不息,饭辅旅店接二连三的不断。

    鲍叔牙不知拐了多少弯,也不知走了多少条街道。他猛然看见前边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上,好像绑着一个人,他好奇地走过去一看,果然不错,有一个五十来岁的妇女,被用绳子捆绑在大树上,这位妇女看上去可不年轻,满脸愁容。鲍叔牙心中不由怒火大发,他问这位妇女道:“你是何人?什么人把你绑在此树上?”

    这位妇女好像没听清,她有气无力地答:“这位大人,你说啥啊?不是我要吃你们的啊!”

    “吃我们的?你吃了谁的?”鲍叔牙提高声音问道。那位妇女用头向街边的一家饭铺示意了一下,便低下了头不语。

    鲍叔牙说道:“在当今君上的脚底下,又是在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私自敢将百姓捆绑在树上,是何道理?”他吩咐随从将人解开。

    随从向前要解绳放人,可那妇女自言自语地说:不要救我,不要救我。

    鲍叔牙感到这位老妇话中有话,必定她心里有难言之隐。于是,一向耿直的鲍叔牙下令随从放人问话。

    ……

    这位老妇女难过的说起了她的家事。自己家住城东二里来地的李家庄,婆家姓李,民妇姓黄,自己和老伴有一个儿子,也有了一个一岁的小孙子,家里有些薄田,谈不上富裕,可也能勉强糊口度日。

    就在三年前的时候,自己儿子迎娶媳妇的大喜日子里,全家人忙里忙外,张灯结彩的……

    远近亲朋好友,全村左邻右舍,父老乡亲们都过来帮忙贺喜,大家伙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在一片喜笑声中把新媳妇迎进了家门。这真是爆竹声声迎新人,喜笑颜开闹新婚。人们虽走里走外,为孩子的婚事操碎了心,累的大家直不起腰来,但众人心里是美滋滋的。

    在新媳妇刚进门后,在一对新人拜天地时,婆家的亲戚们按风俗是要出贺礼的。我孩子的姑父张员外,他家住李家庄南边五里的张家庄,是个大户人家,非常富有,且为远近出名的大财主。家有良田千亩,骡马成群,牛羊成圈,还做着生意,家里雇有伙计大几十人。可谓是五谷丰登,财源滚滚,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孩子他姑父张员外给出贺礼时,按风俗一般是二至三刀币,可他却出了二百刀币,多出了大约一百倍刀币。等到亲朋好友离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丈夫似乎有些担心地和我商量此事说道:“孩子他姑父张员外给咱们家出了二百刀币,数量及其巨大,他敬咱们家,心意咱们领了,但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这些钱是咱们家几年的收入,我们手里如果有了这些钱,平时花钱自然就会大手大脚起来,用不了几年,我们就有可能把这些钱花完。”

    然而,我仍然沉浸在孩子的喜事之中,有些不以为然地说:“孩子他爹,这些钱可是他姑父给出的贺礼钱,又不是咱们抢来的钱。”

    孩子他爹依旧担心地又说:“咱们如果收下这些钱,把它花完了,那他姑父家日后若有事,咱们家怎能拿出二百刀币的礼钱啊!不如我们留下五刀币的礼钱,剩下的钱我给他姑父送回去,咱们留下的礼钱也不算少了。”

    我顿了顿,不赞成地说道:“孩子他爹,他姑父诚心诚意敬咱们家,你若把这礼钱退回去,好像咱们不识抬举似的。”

    孩子他爹解释地说道:“我们留下的礼钱也不算少,我给他姑父把事情好好地说说,我想他会理解的。”

    后来,这事情就按孩子他爹说的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