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文明重启计划 > 第二十四章.长城

第二十四章.长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国,北长城。

    作为三晋之一的赵国,自立国以来,不仅要抵御西边的强秦,更因为疆域与北边的匈奴接壤颇多,更要时刻提防匈奴的南下。可以说,赵国是诸侯中战事最多的国家。

    长城,一项华夏为了抵御北边匈奴南下侵扰而设立的防御工事,在古文明消失了的万年以后再次重现于世。如果陈子游此刻站在此处,望着远处的大草原,以及脚下的长城,一定会惊叹出声。

    华夏自大周建立以来,抵御北边匈奴的重任一向由晋国担任,当时的晋国,既有着广阔的疆土和庞大的人力,又有大周皇室的资金支持,故而在面对匈奴时一直占据着优势。可到了近几十年,大周皇室威望削弱,对地方诸侯的把控力下降,导致诸侯间征伐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国逐渐降低了对匈奴的提防之心,以至于匈奴势力渐长,北边的人民不时会受到匈奴南下劫掠的侵扰。直到韩赵魏三家分晋,情况才有了改观。

    一反诸侯所料,相比旧晋国力远远不如的赵国,在度过了最初几年被匈奴欺压的狼狈过后,竟然慢慢开始有了转守为攻的态势。

    新历380年,赵武王即位,这位被后世谥号为武的年轻国君,面对刚刚经历了长平之败的国内形势,竟然在即位不满一年,便舍弃了大周皇室敕封的赵侯爵位,自称为王。同年,提拔了一名年轻将领为北部边军的统帅,抵御匈奴的进攻,之后,在这位年轻的将领建议下,力排众议,推行“胡服骑射”,即穿着胡人的服饰,学习胡人的骑射之术。这项政策的推行,彻底改变了北边抵御匈奴的态势。在穿着了更加能施展拳脚的胡人服饰,学习了胡人的骑射之术后,北部赵国边军的实力大大提升,更是培养出了一支令匈奴胆寒的骑兵,这支骑兵尤其擅长骑射之术,被称为风狼骑。

    这位年轻的将领,名字也与古文明时期的一位著名将军相同,名叫李牧。

    此时此刻,他站在长城之上,正在向北眺望着一大队运动而来的匈奴骑兵。

    “将军,一切都准备好了,按您说的,带足三天的干粮,每一匹马都带有两支箭筒,将士们的背上也背了一个箭筒,每个箭筒都装满了三十支箭。”一名士官牵着一匹白马快步走到这名年轻将领的身旁,满怀激动之色带着崇敬的目光看向这名比他年轻了不止十岁的将军。

    李牧侧过头来看向士官,如果是第一次见到李牧,没有人会相信这就是那个让匈奴近几年屡次失败的边军领袖,修长的剑眉却长在了一张白皙的面庞之上,一对褐色的瞳仁没有一丝一毫的杀气,却透出一股南方人的温柔。这本应是一个让姑娘们疯狂的青年,却是出现在了苦寒的北地,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短刀呢?”李牧开口问道,声音也是出奇的轻柔。

    尽管不是第一次见到这张俊秀的面庞,士官还是不由得心中惊叹李牧的容貌,心中暗想这样一个人儿若是在市井之中不知要迷倒多少姑娘,却在这苦寒之地日夜与一群五大三粗的士兵呆在一起。

    “按将军所说,都各在腰侧携带两柄短刀。”士官回过神来说道。

    李牧点了点头,翻身跃上了身侧的白马:“张将军,匈奴来势汹汹,集结了所有兵力,足有十万余众,而我军只有五万人,你怕吗?“

    这名姓张的士官摇了摇头:“末将不怕,五万将士也不会怕,将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如果说在这名年轻将军刚刚来到边境担当主将之时,边军由上而下还有诸多不服之气的话,也早在这几年的打磨之下消散不见了。这位曾经被一众士官认为是邯郸大户人家公子的年轻人,在战场上所展现出来的惊人表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加上那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现在整个边军对他只有崇敬和信任,再无一丝一毫的轻视。

    李牧自信的看向北边越来越接近的匈奴,自信的提高了声量:“传我令下,所有将士列队,做好战斗准备,以我为准,随时准备发起冲锋!”

    话音刚落,李牧便拍马向城门赶去。

    士官看向慢慢跑远的白马白袍,狠狠的点了点头。

    ......

    五万赵国骑兵,列阵在长城脚下,俯视着渐渐逼近的匈奴骑兵,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没有一个人的脸上有惧怕的神色,恰恰相反,反而是满脸的亢奋之色。不时有士兵侧头看向居中的那名白袍将军,脸上充满了憧憬。

    白袍白马的李牧,俊秀的面庞之上终于浮现出一抹狠戾之色,望着已经不到一里的匈奴骑兵,终于猛地一拍马背,冲向了匈奴骑兵。

    他左手将弓对准了足足有五百步开外的匈奴前锋,右手从背上拈下一支箭矢,张弓一拉,宛若全然不必瞄准,一阵犀利的风声的过后,一名当前的匈奴骑兵应声倒下。

    五万赵国骑兵眼见如此神迹,全都跟疯了一般紧跟着那白袍将领的步伐,向匈奴骑兵发起了冲锋,一时之间,羽箭之声不绝于耳。

    两边的骑兵都以骑射见长,与秦国的骑兵有很大的不同。秦国的骑兵擅长近战,故而往往直接冲击敌军的阵地,以短兵交接。而匈奴和赵国的骑兵却擅长马上射箭,长于远战,故而战法也有所不同,以迂回战术最为多见,甚少有直接冲进人堆的举动。

    因此战场之上出现了很奇怪的画面,两边的骑兵站位都分散的很开,即便擦身而过也甚少拔刀交战,而是选择张弓搭箭,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战场上没有一丝金铁交击之声。

    第一轮的冲锋过后,两军更是快速散开了阵型,但是如若是兵阵大家在此,必然会笑出声来,不论是匈奴的骑兵还是赵国的骑兵,最多聚集在一起的都不过百人,此刻分散在战场的各处,无比散乱。阵势不整,是兵家大忌,匈奴人缺乏教化也就罢了,但是赵国的骑兵阵势也如此散乱,在很多兵法家眼中是不应该的。

    但是李牧却不这么认为,赵国与匈奴都是弓骑兵,不擅长近战,冲锋之间要躲避的都是不断飞来的流矢,自然难以保持阵势的完整,况且近战骑兵要保持阵势是为了撕开敌军的口子,而弓骑兵却不同,看重的是不时的侵扰,以骚扰敌军为主。因此弓骑兵本不擅长大规模的冲锋,更看重的是反复对敌军的侵扰,分散成多个小部队反而更有利于战术的实行。

    李牧是第一个冲锋的人,此刻他身边仅仅只有十数人,但是他没有一丝惧怕的神色,白皙的面庞上已经沾染了一些匈奴人的血液,让他平添了一抹邪气。

    李牧夹紧马背,再次冲向前方足有数百人的一队匈奴骑兵,他是第一个发起第一轮冲锋的人,因此只要他不死,第二轮冲锋的发起者依然是他。只要他还在马背上,冲锋就永远不会停下来。

    前方的匈奴骑兵大惊失色的看向这只有十数人的小队赵国骑兵,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敢主动发起冲锋,但是马上他们的脸上就浮现出一抹郑重之色。

    只见当头白马白袍的李牧,双手不断地弯弓搭箭,只有近百步的冲锋,竟然射出了五支箭,并且每一箭都将一名匈奴骑兵射落下马。如此箭术,即便是匈奴中射术最高强的勇士也自愧不如。

    反应过来的匈奴骑兵早已经失去了冲锋的先机,只见李牧一头扎进匈奴骑兵堆里,左右发弓箭,又是将好几名骑兵射落下马。

    一名匈奴头领大声的骂了一句匈奴话,猛地取出一枚弓箭来,远远地瞄准了李牧的背部。

    只听嗖的一声,这枚箭竟然穿过厚厚的人群,直扑向了李牧的身后。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李牧竟然猛地在马背上卧倒,竟是堪堪的避过了那枚箭,这还不算,卧倒在马背上的李牧凌空一抓,竟将那柄来势甚猛的箭一把抓住,箭上捎带的劲力将他的手掌磨破,但是李牧恍若全无痛觉,只见他就这么以卧着的姿势张弓搭箭,将这支匈奴的箭矢射向了那名匈奴头领!

    从这支箭的射出到出现在那名匈奴头领的头上仅仅只过了不到一秒的时间,那名匈奴头领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来,头上便是插上了一支箭矢,而这支箭才刚刚从他手中射出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