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二百六十六章‘表’里不一

第二百六十六章‘表’里不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再好的美酒,也无法唤醒装醉的人;再好的曲子,也无法叫醒装睡的人;当然,再厉害的谋士,也算不出一心想要逃跑的人的决心,更何况还是有关羽,张飞等猛将在身边的‘逃跑之人’。

    算无遗策的郭嘉算到了刘备要突围,而且还算到了刘备的突围方向,故而建议曹操在下邳县的南方布下重兵,设下了三道‘拦截线’。

    下邳县的大胜,让曹操更加信任郭嘉了,但信任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曹操兵力上的‘捉襟见肘’就不是单靠信任就能解决的问题。

    曹操此番率领八万大军,前来徐州征讨刘备。

    按道理说,兵力是够的。

    但此时曹操已经占领了整个徐州,很多县城都要分兵驻守,这就用了四万人马。

    面前的下邳县,还至少需要三万人马围困,不敢有一丝松懈。若没有这些大军压境,刘备是不会突围的。

    故而曹操只能给郭嘉一万士兵,用来布置三道‘拦截线’。

    郭嘉对此不以为意,难道‘丧家之犬’摇身一变,就能变成‘咬人的猛虎’不成?

    事实证明,郭嘉大意了。

    当人逃命的时候,‘丧家之犬’真的能变成‘咬人的猛虎’。

    这几个月,刘备暗中培养了一支大概有一千余人的精锐亲兵部队—白毦兵,由大将陈到率领着。

    这支精锐部队主要的兵源是从陶谦留给刘备的丹阳兵中选出来的。

    “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乃精兵之地也。”这就是丹阳兵成为精锐之军的根本原因。

    而在数万精锐的丹阳兵中,又选出一千精锐之士,那么他们所组成的‘白毦兵’的战斗力,自然是非同凡响了。

    在这一次突围中,‘白毦兵’在关羽、张飞两位猛将的率领之下,大放光芒。

    一天之内,便突破了郭嘉设下的三道‘拦截线’,顺利的到达了荆州刘表的地盘—江夏郡。

    ......

    江夏郡西陵县的一座诺大的府邸,府门上的两个大字“刘府”,便能显示出其在荆州的不凡的地位。

    ‘刘’姓,乃是皇帝的姓氏,虽然现在汉朝势微,但是‘刘’字也不是能随随便便的用在大门上的。

    在荆州,能将‘刘’字用在府门之上的只有一人,那便是这荆州的主人—刘表。

    故而这座府邸的主人也就呼之欲出了。

    而在这座府邸的书房中,有三人正相对而坐,一副商量大事的样子。

    单独坐的这名男子,大约五十余岁的模样,身长八尺有余,身穿一件紫色锦袍。

    面容英俊儒雅,面清如白玉,龙睛凤目。

    年轻时,定是一名‘美男子’。此人,就是荆州之主,也是这府邸的主人—刘表。

    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人士,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代。

    年少的时候,喜好结交名士,曾与汝南郡的陈翔,山阳郡的范滂,鲁国鲁县的孔昱,渤海郡的范康,山阳郡的檀敷,山阳郡的张俭,南阳郡的岑晊,一起号称“江夏八俊”。

    这称号中的‘俊’字,指的不仅是他们的相貌,还有他们的才华。

    刘表此人,很识时务。

    在董卓进京之时,刘表便知道—大汉朝将要灭亡!要想有所作为,必然要有自己的势力。

    故而上表董卓,表示自己的诚意,并请求出任荆州刺史。

    董卓也是刚刚进京,正是需要收买人心的时候。

    见到有人主动靠近自己,便显出自己的大度情怀,对刘表是有求必应啊!

    很爽快地便同意了刘表的请求。

    这时,袁术屯兵在南阳郡,导致刘表无法直接到达荆州。于是乎,刘表只能隐姓埋名,独自一人赴荆州上任。

    刘表到了荆州之后,单马入宜城,与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

    不出一年,便稳定了除南阳郡之外的荆州七郡。这就是‘单骑定荆州’的典故。

    在以后的几年中,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荆州境内万里肃清、群民悦服。

    刘表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在乱世中得以从容自保。

    此时的荆州,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确实是个比较安全的好地方。

    荆州,地域辽阔,财产富裕,拥有带甲士兵十多万。

    若刘表是一雄主,必然可以北上,逐鹿中原。

    但刘表胸中没有天下,只有荆州这一亩三分地,故而成为了平庸的‘守土’之人。

    这大概也说明了那句话“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

    刘表的对面有两人,一人名叫蒯良,一人名叫蔡瑁,皆是刘表的幕僚。

    此时书房内毫无动静,只听刘表出言问道:“子柔,德珪。刘备要来投靠我们了,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此事呢?”

    这便是刘表的性格,凡事问一问,自己毫无主见!

    听了属下之人的建议之后,才能根据属下的建议做决定。

    刘表说完话的片刻之后,蔡瑁率先出言道:“我观刘备行事,像极了一位枭雄,非‘寄人篱下’之辈。

    我们若接纳了他,我担心会‘养虎为患’,最后被其吃掉。

    更何况,刘备得罪了曹操,我们若接纳了他,万一曹操以此为借口,攻打我们怎么办?”

    刘表听到蔡瑁的话后,眼中闪着一丝愤怒的光芒。

    虽然蔡瑁的话好像充满了道理,但是刘表还是能听出来的—蔡瑁不愿意接纳刘备。

    至于原因,并不是像蔡瑁说的这样。

    枭雄没有兵马,能有什么威胁?

    刘备不来,曹操就不打荆州的主意了?

    蔡瑁,出自于襄阳蔡氏,乃是豪门子弟,年少年时与曹操交好。其二姐又嫁与刘表,成为了刘表的后妻。

    故而在蔡氏的大力扶持和二姐的‘枕边风’之下,蔡瑁成为了荆州内炽手可热的‘二号实权人物’,掌握着荆州的一半命脉—两万水军。

    刘备乃是当世名人,来到荆州之后,定然会对蔡氏的势力产生影响,从蔡瑁的位置上来讲,怎么可能允许刘表接纳刘备,来削弱自己的势力呢?

    这些,蔡瑁是知道的,但是刘表也是知道的,故而刘表对蔡瑁十分不满。

    平时让着你点也就罢了,都到了荆州的生死存亡之时,还只顾自己家的那点小利益?

    是而,刘表便将目光看向了蒯良。

    蒯良虽然也是荆州南郡的望族之一—蒯家的人,但其懂大局,知道利弊。

    蒯良自然感受到了主公刘表的目光,从目光中,读懂了刘表的意思。

    随即出言道:“德珪兄所言不错,刘备此人,确实不是一名‘甘于久居人下’之人。

    但是,刘备的‘仁义’之名满天下,他前来投靠我们,我们却不接纳他,天下之人会怎么看我们?会说我荆州无容人之量的!

    另一方面,曹操早就对我荆州之地虎视眈眈了,就算没有刘备,他一样有别的出兵的借口。

    只不过,现在的我们也不用太过于担心。

    毕竟北方大地还有并州的韩成和冀州的袁绍,这两人可都不是善善之辈,他们三人不在北方分出胜负,是不敢贸然率兵南下的。

    最主要的是我们还有一支四万余人的水军,若曹操真敢南下,大不了我们不要南阳郡就是了。

    莫非曹操的人马还能飞过长江不成?”

    听了蒯良的话,蔡瑁满脸黑线,在心中想道:“蒯良你大爷的!你这叫我说的都不错啊?那点对?你说说来!”

    若蒯良知道蔡瑁的想法,定然会反驳一句:“德珪兄莫要当真,我就是说说而已。”

    与此同时,刘表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子柔就是懂大局,比那个只知道自己家利益的德珪强多了!”

    故而刘表出言道:“子柔说的,就是我想说的!德珪啊,把胸怀放大一点,这天下,暂时还姓刘。”

    刘表的话,好像再说皇帝还在,我们要忠于汉室。

    但主要的意思还是警告蔡瑁,这荆州,还是我说的算,收起你的那些小心思。

    蔡瑁能有如此成就,自然也不是个傻子,刘表的意思,他十分明白。

    是而蔡瑁对着刘表恭敬地说道:“德珪多谢主公的教诲,德珪知错了!”

    刘表依然面色不善的说道:“知道就好!你去准备三万石粮食,刘备来了之后,先送给他,别让天下人说我小气!”

    蔡瑁恭敬地回道:“属下遵命!”然后转身离去。

    待蔡瑁离去之后,刘表对着蒯良问道:“子柔,我们该如何安置刘备呢?”

    蒯良胸有成竹地回道:“当然是将刘备放到南阳郡了。

    只不过,这次我们不能像张绣那样的放任其自由,要控制其粮食,并安排一路人马,随时‘支援’刘备。”

    刘表听后,说道:“好!”

    但在心中想道:“子柔还是不成熟,一路人马怎么能够?”

    自从南阳郡的张绣被韩成‘撬’走了之后,刘表便缺一个人能在南阳郡抵御北方曹操的人物。

    就在这时,刘备来投奔了。

    刘表的本意便是接纳刘备,让其成为自己的‘挡箭牌’。

    一日后,刘表在西陵县接见了刘备,两人相谈甚欢,仿佛多年不见的好友一般。

    张飞等人看到后,心中十分喜悦,这就证明刘表肯接纳我们了。

    三日后,刘表拨给刘备三万石粮食,并让其驻守南阳郡。

    同时还给了刘备一支一万余人的人马,帮助刘备防御曹操的进攻。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支人马肯定是不受刘备控制的,主要的控制权在刘表的亲信—校尉王度的手中。

    而在南阳郡南侧的胡阳县,刘表手下的大将文聘率领三万人马,打着随时‘支援’刘备的名义,在此驻扎,谁都知道,文聘的主要任务便是监督刘备。

    刘表的做法,自然逃不过刘备手下众人的眼睛,一个个皆对刘表怨气十足。

    一日,心直口快的张飞喝了点酒之后,便对着襄阳方向骂道:“刘景升,‘表’里不一的小人,待你张爷爷有了势力后,你就后悔去吧!”

    刘备听到士兵禀告张飞之事,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