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张三丰1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天黎明,船队就出发向西航行。
第一天运气不错,天气晴朗,东风劲吹,一路上船只扯满帆向西驶去。
第一站他们在三山矶靠岸,因为货船要在三山矶上下货物。
押运的快船上只坐着张必先和元龙等七人,他们七人都第一次乘船,觉得十分新鲜,两边山水风景各异,眼收不尽,一路上唱唱跳跳,笑语不断。快船早早地到达三山矶。他们的船一靠岸,张必先先上岸到码头上联系好上下船的货物数量后,公事就结束,他把货单交给船上的人,专等后面货船来上下货,张必先带元龙等人到江宁府去游览。
江宁城西南有一个山名凤凰山,山上有一台名凤凰台,据说六朝时代宋元嘉年间,有凤凰在山上聚集,因此而得名,后来就在此筑一台叫凤凰台,台上的亭台楼角保存很好,历代迁客骚人多来于此,最有名的碑就是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据悉碑文也是李白亲手所书。
元龙和张必先游览到此,不觉同声称赞起来,元龙和尚说道:“真是字如其人,风流潇洒,诗如其人,浪漫豪放,千古绝唱;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台上向北望去,长江横卧天际,有三座不高的黛青色的高山从西向东一字排开,张必先指着山对大家说道:“那就是诗里所说的:‘三山半落青天外’的三山。……”
他们八人在此凭吊了一番古人后,就下台去了,他们在江宁城中逛了一阵就回到江边,货船尚未到达,就回快船上休息。
第二天又是一帆风顺,快船一直开到牛渚,才停泊下来等货船,牛渚是太平府江中心一个岛,头朝江心,四面开阔,难守易攻。
船停下来后,张必先带着七人在牛渚岛上游览。西晋时谢尚曾领兵在此驻守,故岛上有谢将军祠和五通庙。游览毕,他们又把船开到釆石矶。采石矶离牛渚只有一里多路,地势险要,矶面离江水只有一丈五左右,石头矶对着江心,有重兵把守。它是进入太平的屏障和门户,也是易守难攻型。守将叫蛮子海牙,今天不在矶上,只有副将老星卜刺先领班。
因张必先经常来往于这条水路,与老星卜剌先有点交情,经常给这个副将带东西,特产之类的物品。今天张必先提着两瓶酒就去找老星卜刺先,这个副将见有酒喝,十分高兴,亲自带领八人去参观采石矶,元龙看过这个矶头的地形,险要点,薄弱处及周边环境一一记在心中。参观完采石矶后,他们告别了老星卜刺先,沿江西行。不久来到江边一处森林茂密的地方,林中有一个红砖墙围着,中间有一个琉璃瓦盖的建筑,富丽雄伟。进入红墙院内,里面有很多髙大的苍松翠柏,其中有一坟墓,墓前的石龟背上,驮着一块大石碑,碑上刻有“李白之墓”四个大字,大家这才知道这里是大诗人李白的长眠之地。园内古木参天,树荫森森,飞鸟唱鸣,丁德兴回头望了一下来路,只见一个大屏风遮住大门,屏风由巨石板作成,屏上有斗大的字十个,只有最后一个字是个‘神’字外,其中九个字全然不识,十个草字苍劲有力,书法老道,丁德兴问大家上面写的什么,大家看了半天,都不知所云,他们只好请教元龙,元龙和尚回头看了一下说道:“这是杜甫写的歌颂李白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出大门不远是太白楼,楼里挂满了历代名人字画和墨宝。
张必先也是一个名胜古迹爱好者,几年来他往返长江水道无数次,对长江沿岸名胜古迹了如指掌,每到一处就抽空带领大伙去游览,还亲自当解说员,乐此不疲。这一点正中元龙和尚下怀,元龙和尚也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吹牛谈天,说古道今,引经据典可以和张必先相匹配。
第二天,他们一路从太平出发,下一站是燕州,元龙又拿出他的绝招,同时和几人下象棋,这次是他以一对四,即元龙和尚对张必先、邓愈、吴良和吴桢,酣战了一个多时辰,结果是两胜两平,除张必先和吴良成平局,吴桢、邓愈则告负。接下来第二天他们进行象棋、围棋摆台赛,决出每种棋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象棋是元龙,张必先、吴良得前三名,围棋则是张必先,元龙和吴桢分获前三名,接下来他们或玩投壶飞镖,或玩雀牌、纸牌,每天都有花样番新,船上欢声笑语不断。最高兴的还是张必先,他说:“往日跑船我一个人在船上,寂寞无聊得很,经常一个人睡大觉,这一趟和众兄弟们在一起跑船,船上时时充满笑声,不知不觉船过了安庆,干脆,你们今后和我们一起跑生意,我除了佣金加倍,还可以拿出二、三成红利与大家分红,朱兄,你觉得怎么样?”
元龙和尚说道:“我是不行的,其他弟兄从武当回来可以考虑。”
元龙转身对丁德兴和茅成说道:“你们俩去明教干什么?与其到明教去受苦难,还真不如帮张兄弟跑船,起码衣食无忧,清静自在。你们千万记住,这年月切不可明珠暗投,一步走错,终身难过。吴复也跟着一起,不要到处乱晃。吴良两兄弟,你们最好也和大家留下,因为打擂的事,你是本地人,万一有人认出你们,到官府一报,你们也就有麻烦,也不妨在长江上跑一年半载,先写封信回家,看风声过去没有,你们也挣了大把银子,再回家不迟。至于邓愈,你是二哥自然和兄弟们一起,领着大家一起干。我呢?我还有使命,在武当山取到信物,送回皇觉寺,如果师父要我出来云游,我就到金陵燕子矶等你们就是。怎么样,这样安排你们满意吗?”
张必先听了高兴地说:“这样安排当然很好,我回岳州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两只新船进行装修,我安排好了以后亲自送你上荆州,但你们必须在三十天到三十五天内返回岳阳,我好安排人力。事情就这样定下来,我们还是继续练飞镖吧,最后评出飞镖状元。”
不知不觉船过了小孤山,船停在湖口,这里的湖口码头是景德镇瓷器的主要码头,过往货船都要在这里装货,张必先决定在鄱阳湖中好好玩两天,第一天玩湖口鞋山,第二天向湖中心划去,玩了半天就早早返回湖口码头。各船上足货和日用品后,船就出港向西方向开发。又过了十多天船队就来到武昌。武昌是个大码头,上下的货比较多,船停两天。
这天,张必先带着大家去黄鹤楼游玩。
黄鹤楼不愧为天下名楼,气势雄伟,造型独特,飞阁流丹,十分壮观。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诗遗联者甚多。张必先对大家说道:“各位弟兄们,你们看,这黄鹤楼里有很多诗人都题诗在上头,可是,只有大诗人李白没有题诗,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邓愈和吴氏兄弟都摇摇头,丁德兴一摊两手,只有吴复说道:“可能是他没有来游览这里。”
张必先摇摇头说:“不对,李白是一个‘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人’,他路过此地岂有不来这儿之理?李白他不但来过,而且还在此地送过客。难道你们没有读过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张必先环视一下大家说道:“这个问题我请教过很多文人学士,他们都说不清楚,甚至有些学者他们也不知其故。今天就看我们弟兄能否替我解开这个谜。我曾立下一个誓言:谁能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便以腰间的宝剑相赠。绝不食言。”
元龙和尚在一旁没有吭气,张必先说道:“朱哥,现在看你的了,你说清楚了,宝剑相赠。”
元龙和尚说道:“这件事我可以说说,但不一定对,宝剑我不能收,兄弟之间赠什么剑?”
众人以为没有人能解答这个问题,如果大哥能说清楚,也算给他们一伙人争了个面子。就鼓励元龙说道:“你说来大家听听嘛,看有没有道理。”
元龙咳嗽一声提高嗓音说道:“据我所知,李白不但来过黄鹤楼,而且还多次来过黄鹤楼,这是大家共知的事实。当年他正是年轻气盛之时,岂有不留下诗篇的道理?那又为什么没有留下呢?因为当他第一次兴高采烈地登上黄鹤楼时,却看见崔颢的“黄鹤楼”诗挂在这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崔颢这首诗,心中犯难了,因为崔颢是他最尊敬的前辈,如果自己写一首诗在这里,人们自然会将他的诗和崔颢的诗作比较,如果他的赶不上崔颢的诗,自己就贬低了自己,不合算;如果超过了崔颢,这又是对自己尊重的人不恭,藐视了前辈。他左右为难,最后说了一句:‘黄鹤远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就下楼去了。但他又不甘心,他就跑到千里之外的江宁府的凤凰台上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一诗来和崔颢的‘黄鹤楼’,但崔颢的韵脚他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什么‘洲’,最后是个‘愁’字结尾。于是他就在台上写起了凤凰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露洲。
总为浮云能遮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千百年来,这两首诗都为后人所传诵,都是不朽名诗。但我细细将二人的诗句进行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崔颢的诗偏重写景,特别是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失意、消极和苦闷的心态。
再看一下诗仙李白的诗,一开始就用凤凰来对黄鹤,同时把自己比作凤凰,崔颢在前三句里连续提到黄鹤,未免有些重复,累赘之感。李白只在前面第一句中重复了一次,而且是自喻,可见他当时心情不错。接下来看一下第二行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其中包涵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心态,第三行也是写景,但气势磅礴,没有消极低沉,悲天悯人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两句用‘浮云遮日’来隐射朝廷邪臣敝贤,如浮云蔽日。他这一个‘愁’字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朝廷和君王而愁,是为江山社稷和百姓而愁,正如范仲淹所说的‘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因为当时的安史之乱,玄宗逃出长安。诗人当时的忧君忧国的思想境界,要比忧个人‘乡关’愁高尚得多。当然这仅仅是个人之我见,不足为凭。我对作诗是外行,评论诗那更是门外汉,只不过小时候碰巧读过这两首唐诗,今天才在这里冒冒秀才的酸气而已。自古以来,对这两首诗褒贬不一,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罢了,我也不一定正确。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被人称作‘诗仙’,其诗风格豪放、清新、飘逸、洒脱、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和神话中吸收营养,构成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代表我国古典文学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峰。”
元龙说完,大家一边叫好,一边鼓掌,茅成说道:“好,说得好,没有想到大哥还会评论诗哩!”
张必先解下腰间佩剑双手呈给元龙道:“大哥,你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佩剑是你的了,你要知道这是一把名剑,不是普通的剑。这是我祖父花高价买的,削铁如泥,柄上有花纹和图案,好像还有字,不知写的什么,我祖父怀疑这剑可能还有一把,可能是雌雄剑,并说让我父亲和我继续破解,如果三代人破不了,就说明此剑和我们无缘,叫我转送有识之士,让他去破解去。我曾暗中发誓,有谁解我这个谜就将宝剑相送,同时真心拜他作我大哥,今天我知道了李白这个谜,理当宝剑相送,并诚心诚意拜朱兄为大哥。”
张必先把剑放在手中跪在地上,磕一个头,叫喊:“大哥!”
元龙忙扶起张必先说道:“兄弟,快起来,我们早就是好兄弟了。只是我不好明说,因为你是富家子,我是个穷光蛋。”
张必先站起来爽快地说:“哎,我们结拜是以义结拜,又不是财富结拜,只要义气相投就结拜,管他什么财富不财富。大哥,这宝剑你就收了吧,就当弟送给你的,如果你不收,我只有把它丢进长江里去,因为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
众人说道:“大哥,这是张哥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
元龙只好伸手接过宝剑从鞘中抽出来,只见宝剑长三尺,剑光闪闪,寒气逼人,对剑口吹一口气,剑就发出悦耳的声音,如同音乐一样悦耳。元龙详细看了剑柄,果见剑柄上有些图案,不知是什么意思。元龙突然想起,师父当年说过,师祖也有一把宝剑,叫什么‘明月剑’,从不示人,也是雌雄剑,但没有‘清风剑’,不知清风剑在何方,要是这一把是清风剑就好了。不妨这次上山请教一下师爷。他心中虽然这么想,嘴上却说道:“兄弟,你这次给我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你想想,我一个和尚,出门腰里挂一把宝剑,这不滑稽可笑吗?和尚的戒条中明文写着:不杀生,我却挂一把宝剑在腰,人家会说我是偷来的或抢来的。”
“这好办,”吴良说道,“我暂时帮大哥保管着,等大哥今后用得着时,我再还给大哥送来就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我觉得我们大哥是‘终非池中物,毕竟会升腾’。总有一天你会用得着的,所以我替你保管好就是。”
大家都说:“好,这是个好主意。”
元龙把宝剑交给吴良说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现在放下宝剑,立地成佛!”
大家都笑起来。茅成说道:“张哥和我们自然也成了结拜兄弟,他排行第几呢?我们好称呼他。”
元龙问了一下,张必先年纪在邓愈和吴良之间,于是就排老三,张必先就重新见礼,加入了他们这个团伙。丁德兴说:“吴复,你今天赶上点了,干脆你现在就在这向大家磕三个头,排在后面作老幺,这样我们就八弟兄在黄鹤楼聚会了,怎么样?”吴复听了,自然高兴,就上前几步,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说道:“众位哥哥,小弟在此给你们磕头了,请各位哥哥今后多关照小弟。”
这七个人后来果然都在朱元璋帐下效力,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功勋。
第二天黎明,船队就出发向西航行。
第一天运气不错,天气晴朗,东风劲吹,一路上船只扯满帆向西驶去。
第一站他们在三山矶靠岸,因为货船要在三山矶上下货物。
押运的快船上只坐着张必先和元龙等七人,他们七人都第一次乘船,觉得十分新鲜,两边山水风景各异,眼收不尽,一路上唱唱跳跳,笑语不断。快船早早地到达三山矶。他们的船一靠岸,张必先先上岸到码头上联系好上下船的货物数量后,公事就结束,他把货单交给船上的人,专等后面货船来上下货,张必先带元龙等人到江宁府去游览。
江宁城西南有一个山名凤凰山,山上有一台名凤凰台,据说六朝时代宋元嘉年间,有凤凰在山上聚集,因此而得名,后来就在此筑一台叫凤凰台,台上的亭台楼角保存很好,历代迁客骚人多来于此,最有名的碑就是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据悉碑文也是李白亲手所书。
元龙和张必先游览到此,不觉同声称赞起来,元龙和尚说道:“真是字如其人,风流潇洒,诗如其人,浪漫豪放,千古绝唱;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台上向北望去,长江横卧天际,有三座不高的黛青色的高山从西向东一字排开,张必先指着山对大家说道:“那就是诗里所说的:‘三山半落青天外’的三山。……”
他们八人在此凭吊了一番古人后,就下台去了,他们在江宁城中逛了一阵就回到江边,货船尚未到达,就回快船上休息。
第二天又是一帆风顺,快船一直开到牛渚,才停泊下来等货船,牛渚是太平府江中心一个岛,头朝江心,四面开阔,难守易攻。
船停下来后,张必先带着七人在牛渚岛上游览。西晋时谢尚曾领兵在此驻守,故岛上有谢将军祠和五通庙。游览毕,他们又把船开到釆石矶。采石矶离牛渚只有一里多路,地势险要,矶面离江水只有一丈五左右,石头矶对着江心,有重兵把守。它是进入太平的屏障和门户,也是易守难攻型。守将叫蛮子海牙,今天不在矶上,只有副将老星卜刺先领班。
因张必先经常来往于这条水路,与老星卜剌先有点交情,经常给这个副将带东西,特产之类的物品。今天张必先提着两瓶酒就去找老星卜刺先,这个副将见有酒喝,十分高兴,亲自带领八人去参观采石矶,元龙看过这个矶头的地形,险要点,薄弱处及周边环境一一记在心中。参观完采石矶后,他们告别了老星卜刺先,沿江西行。不久来到江边一处森林茂密的地方,林中有一个红砖墙围着,中间有一个琉璃瓦盖的建筑,富丽雄伟。进入红墙院内,里面有很多髙大的苍松翠柏,其中有一坟墓,墓前的石龟背上,驮着一块大石碑,碑上刻有“李白之墓”四个大字,大家这才知道这里是大诗人李白的长眠之地。园内古木参天,树荫森森,飞鸟唱鸣,丁德兴回头望了一下来路,只见一个大屏风遮住大门,屏风由巨石板作成,屏上有斗大的字十个,只有最后一个字是个‘神’字外,其中九个字全然不识,十个草字苍劲有力,书法老道,丁德兴问大家上面写的什么,大家看了半天,都不知所云,他们只好请教元龙,元龙和尚回头看了一下说道:“这是杜甫写的歌颂李白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出大门不远是太白楼,楼里挂满了历代名人字画和墨宝。
张必先也是一个名胜古迹爱好者,几年来他往返长江水道无数次,对长江沿岸名胜古迹了如指掌,每到一处就抽空带领大伙去游览,还亲自当解说员,乐此不疲。这一点正中元龙和尚下怀,元龙和尚也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吹牛谈天,说古道今,引经据典可以和张必先相匹配。
第二天,他们一路从太平出发,下一站是燕州,元龙又拿出他的绝招,同时和几人下象棋,这次是他以一对四,即元龙和尚对张必先、邓愈、吴良和吴桢,酣战了一个多时辰,结果是两胜两平,除张必先和吴良成平局,吴桢、邓愈则告负。接下来第二天他们进行象棋、围棋摆台赛,决出每种棋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象棋是元龙,张必先、吴良得前三名,围棋则是张必先,元龙和吴桢分获前三名,接下来他们或玩投壶飞镖,或玩雀牌、纸牌,每天都有花样番新,船上欢声笑语不断。最高兴的还是张必先,他说:“往日跑船我一个人在船上,寂寞无聊得很,经常一个人睡大觉,这一趟和众兄弟们在一起跑船,船上时时充满笑声,不知不觉船过了安庆,干脆,你们今后和我们一起跑生意,我除了佣金加倍,还可以拿出二、三成红利与大家分红,朱兄,你觉得怎么样?”
元龙和尚说道:“我是不行的,其他弟兄从武当回来可以考虑。”
元龙转身对丁德兴和茅成说道:“你们俩去明教干什么?与其到明教去受苦难,还真不如帮张兄弟跑船,起码衣食无忧,清静自在。你们千万记住,这年月切不可明珠暗投,一步走错,终身难过。吴复也跟着一起,不要到处乱晃。吴良两兄弟,你们最好也和大家留下,因为打擂的事,你是本地人,万一有人认出你们,到官府一报,你们也就有麻烦,也不妨在长江上跑一年半载,先写封信回家,看风声过去没有,你们也挣了大把银子,再回家不迟。至于邓愈,你是二哥自然和兄弟们一起,领着大家一起干。我呢?我还有使命,在武当山取到信物,送回皇觉寺,如果师父要我出来云游,我就到金陵燕子矶等你们就是。怎么样,这样安排你们满意吗?”
张必先听了高兴地说:“这样安排当然很好,我回岳州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两只新船进行装修,我安排好了以后亲自送你上荆州,但你们必须在三十天到三十五天内返回岳阳,我好安排人力。事情就这样定下来,我们还是继续练飞镖吧,最后评出飞镖状元。”
不知不觉船过了小孤山,船停在湖口,这里的湖口码头是景德镇瓷器的主要码头,过往货船都要在这里装货,张必先决定在鄱阳湖中好好玩两天,第一天玩湖口鞋山,第二天向湖中心划去,玩了半天就早早返回湖口码头。各船上足货和日用品后,船就出港向西方向开发。又过了十多天船队就来到武昌。武昌是个大码头,上下的货比较多,船停两天。
这天,张必先带着大家去黄鹤楼游玩。
黄鹤楼不愧为天下名楼,气势雄伟,造型独特,飞阁流丹,十分壮观。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诗遗联者甚多。张必先对大家说道:“各位弟兄们,你们看,这黄鹤楼里有很多诗人都题诗在上头,可是,只有大诗人李白没有题诗,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邓愈和吴氏兄弟都摇摇头,丁德兴一摊两手,只有吴复说道:“可能是他没有来游览这里。”
张必先摇摇头说:“不对,李白是一个‘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人’,他路过此地岂有不来这儿之理?李白他不但来过,而且还在此地送过客。难道你们没有读过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张必先环视一下大家说道:“这个问题我请教过很多文人学士,他们都说不清楚,甚至有些学者他们也不知其故。今天就看我们弟兄能否替我解开这个谜。我曾立下一个誓言:谁能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便以腰间的宝剑相赠。绝不食言。”
元龙和尚在一旁没有吭气,张必先说道:“朱哥,现在看你的了,你说清楚了,宝剑相赠。”
元龙和尚说道:“这件事我可以说说,但不一定对,宝剑我不能收,兄弟之间赠什么剑?”
众人以为没有人能解答这个问题,如果大哥能说清楚,也算给他们一伙人争了个面子。就鼓励元龙说道:“你说来大家听听嘛,看有没有道理。”
元龙咳嗽一声提高嗓音说道:“据我所知,李白不但来过黄鹤楼,而且还多次来过黄鹤楼,这是大家共知的事实。当年他正是年轻气盛之时,岂有不留下诗篇的道理?那又为什么没有留下呢?因为当他第一次兴高采烈地登上黄鹤楼时,却看见崔颢的“黄鹤楼”诗挂在这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崔颢这首诗,心中犯难了,因为崔颢是他最尊敬的前辈,如果自己写一首诗在这里,人们自然会将他的诗和崔颢的诗作比较,如果他的赶不上崔颢的诗,自己就贬低了自己,不合算;如果超过了崔颢,这又是对自己尊重的人不恭,藐视了前辈。他左右为难,最后说了一句:‘黄鹤远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就下楼去了。但他又不甘心,他就跑到千里之外的江宁府的凤凰台上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一诗来和崔颢的‘黄鹤楼’,但崔颢的韵脚他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什么‘洲’,最后是个‘愁’字结尾。于是他就在台上写起了凤凰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露洲。
总为浮云能遮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千百年来,这两首诗都为后人所传诵,都是不朽名诗。但我细细将二人的诗句进行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崔颢的诗偏重写景,特别是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失意、消极和苦闷的心态。
再看一下诗仙李白的诗,一开始就用凤凰来对黄鹤,同时把自己比作凤凰,崔颢在前三句里连续提到黄鹤,未免有些重复,累赘之感。李白只在前面第一句中重复了一次,而且是自喻,可见他当时心情不错。接下来看一下第二行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其中包涵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心态,第三行也是写景,但气势磅礴,没有消极低沉,悲天悯人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两句用‘浮云遮日’来隐射朝廷邪臣敝贤,如浮云蔽日。他这一个‘愁’字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朝廷和君王而愁,是为江山社稷和百姓而愁,正如范仲淹所说的‘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因为当时的安史之乱,玄宗逃出长安。诗人当时的忧君忧国的思想境界,要比忧个人‘乡关’愁高尚得多。当然这仅仅是个人之我见,不足为凭。我对作诗是外行,评论诗那更是门外汉,只不过小时候碰巧读过这两首唐诗,今天才在这里冒冒秀才的酸气而已。自古以来,对这两首诗褒贬不一,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罢了,我也不一定正确。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被人称作‘诗仙’,其诗风格豪放、清新、飘逸、洒脱、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和神话中吸收营养,构成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代表我国古典文学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峰。”
元龙说完,大家一边叫好,一边鼓掌,茅成说道:“好,说得好,没有想到大哥还会评论诗哩!”
张必先解下腰间佩剑双手呈给元龙道:“大哥,你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佩剑是你的了,你要知道这是一把名剑,不是普通的剑。这是我祖父花高价买的,削铁如泥,柄上有花纹和图案,好像还有字,不知写的什么,我祖父怀疑这剑可能还有一把,可能是雌雄剑,并说让我父亲和我继续破解,如果三代人破不了,就说明此剑和我们无缘,叫我转送有识之士,让他去破解去。我曾暗中发誓,有谁解我这个谜就将宝剑相送,同时真心拜他作我大哥,今天我知道了李白这个谜,理当宝剑相送,并诚心诚意拜朱兄为大哥。”
张必先把剑放在手中跪在地上,磕一个头,叫喊:“大哥!”
元龙忙扶起张必先说道:“兄弟,快起来,我们早就是好兄弟了。只是我不好明说,因为你是富家子,我是个穷光蛋。”
张必先站起来爽快地说:“哎,我们结拜是以义结拜,又不是财富结拜,只要义气相投就结拜,管他什么财富不财富。大哥,这宝剑你就收了吧,就当弟送给你的,如果你不收,我只有把它丢进长江里去,因为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
众人说道:“大哥,这是张哥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
元龙只好伸手接过宝剑从鞘中抽出来,只见宝剑长三尺,剑光闪闪,寒气逼人,对剑口吹一口气,剑就发出悦耳的声音,如同音乐一样悦耳。元龙详细看了剑柄,果见剑柄上有些图案,不知是什么意思。元龙突然想起,师父当年说过,师祖也有一把宝剑,叫什么‘明月剑’,从不示人,也是雌雄剑,但没有‘清风剑’,不知清风剑在何方,要是这一把是清风剑就好了。不妨这次上山请教一下师爷。他心中虽然这么想,嘴上却说道:“兄弟,你这次给我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你想想,我一个和尚,出门腰里挂一把宝剑,这不滑稽可笑吗?和尚的戒条中明文写着:不杀生,我却挂一把宝剑在腰,人家会说我是偷来的或抢来的。”
“这好办,”吴良说道,“我暂时帮大哥保管着,等大哥今后用得着时,我再还给大哥送来就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我觉得我们大哥是‘终非池中物,毕竟会升腾’。总有一天你会用得着的,所以我替你保管好就是。”
大家都说:“好,这是个好主意。”
元龙把宝剑交给吴良说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现在放下宝剑,立地成佛!”
大家都笑起来。茅成说道:“张哥和我们自然也成了结拜兄弟,他排行第几呢?我们好称呼他。”
元龙问了一下,张必先年纪在邓愈和吴良之间,于是就排老三,张必先就重新见礼,加入了他们这个团伙。丁德兴说:“吴复,你今天赶上点了,干脆你现在就在这向大家磕三个头,排在后面作老幺,这样我们就八弟兄在黄鹤楼聚会了,怎么样?”吴复听了,自然高兴,就上前几步,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说道:“众位哥哥,小弟在此给你们磕头了,请各位哥哥今后多关照小弟。”
这七个人后来果然都在朱元璋帐下效力,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