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破绽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起明朝的情报机构,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先有锦衣卫监察天下百官,后来锦衣卫权力日益增大,便设立东厂,用来监督锦衣卫。后来感觉东厂权力大了,又增设西厂,监督锦衣卫和东厂。正德年间,又增设内行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
不过三厂一卫同时出现的时间仅维持了五年,西厂和内厂便被撤了,锦衣卫和东厂两个部门却一直存在,是大明朝最为牢固的情报机构。
锦衣卫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东厂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成立的,它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搜集情报,监督属下大臣和百姓,是一个纯特务机关。据传是因为明成祖担心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没有死,而专门成立这样一个组织,掩人耳目,实际是为了搜查朱允炆的下落,斩草除根。正是因为明成祖成立这个组织的动机并不光彩,而且责任重大,他选择了身边的太监作为组织的头领,被称作厂公。
东厂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平衡锦衣卫的权力,毕竟只有一家独大难免会出现蒙蔽圣听的情况,二者平级,起到相互监督的一个作用,便于皇帝控制。
厂卫之间既然是互相监督,互相平衡,那么东厂和锦衣卫之间就存在竞争关系,所以说,除非厂卫联合办案,一般情况下东厂和锦衣卫之间的情报是不会共享的。道理很简单,我这边辛辛苦苦得来的情报,是要拿到陛下面前邀功的,怎么可能轻易给你分一杯羹?
面对张鹤龄的疑问,弘治皇帝点了点头,答道:“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情报的真实性。”
“问题就出在这里,既然东厂和锦衣卫自成系统,两者探来的情报应该有些区别,但是现在这两份密报中,内容出奇地一致,特别是一些细节部分,看这里,六月十二日,郑子纯秘密会见倭人首领东野一郎,收受贿赂金银十箱,其中银一万五千六百两,金三千三百五十七两,东海珍珠一箱,共计两百零八颗,有零有整,另一份密报的内容完全一致。”
弘治皇帝没有听出问题所在,说道:“若其中陈述的是事实,内容一致也很正常。”
张鹤龄摇摇头,说道:“若我是密探,当我探得郑大人收受贿赂金银十箱,东海珍珠一箱,便已经上报了。若要进一步了解,探得银一万余两,金三千余两,珍珠约两百颗,已足够详细了,为何还要费劲辛苦去打探详细的数字?”
弘治皇帝开始认真思考张鹤龄的话,情报机构讲究时效性,想要查清这些具体的数字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
张鹤龄又说道:“这是东厂的密报,看这一段,说是郑大人看上了福州知府陈傅的小妾沈九娘,在其威逼利诱之下,陈知府只得将沈九娘双手奉上,任其享用。后面还有一段沈九娘的口述,讲述了郑大人如何逼迫自己同床共枕。在锦衣卫送来的密报中也有同样的内容,特别是沈九娘的口述,几乎一字不差。”
弘治皇帝冷哼一声,说道:“郑子纯此举真乃禽兽作为!”
“陛下!”张鹤龄说道,“请陛下想一想,沈九娘遭此凌辱,难道还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将自己被辱的细节说出来?为何两名暗探都有沈九娘的口述,而且内容几乎一字不差!陛下看到密报的时候,没考虑过暗探串供的可能吗?”
“这……”弘治皇帝想了想,说道,“或许两名暗探是从同一途径打探到的消息,密报上的内容一致也未尝不可。”
张鹤龄继续说道:“陛下说的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是,如何证明?”
弘治皇帝反问道:“那卿家猜测锦衣卫暗探和东厂暗探串供,又如何证明?”
张鹤龄笑了,说道:“陛下,臣的猜测不需要证明。”
弘治皇帝不满地说道:“为何你的猜测便不需要证明?”
张鹤龄面向弘治皇帝施了一礼,然后说道:“回陛下,给郑大人定罪的人不是臣,所以臣不需要证明什么。但是臣可以提出质疑,臣以为,只要郑大人的罪证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此案便不能完结。人命关天,何况还是正二品朝廷大员的性命,请陛下三思!”
弘治皇帝也慢慢琢磨过味来,说道:“却也是这么个道理。”
张鹤龄忙说道:“陛下圣明!”
弘治皇帝叫来侍读学士,说道:“去刑部传朕口谕,就说郑子纯通贼一案事关重大,需进一步搜集罪证方可定案。”
“臣领旨!”
弘治皇帝说完,又喊了个小太监上前,说道:“立刻去司礼监传萧伴伴过来,朕有事吩咐。”
张鹤龄把该说的说完了,便先行告退,回到李东阳府上,李东阳已经从刑部回来,正拿着刑部文书研究,张鹤龄说道:“暂时不需要了,我已经和陛下说明此间的问题,陛下传了口谕下去,刑部需进一步搜集罪证方可定案。”
李东阳诧异地说道:“当真?”
“自然是真。”
“寿宁侯如何说动陛下?”
张鹤龄这才将御前奏对一一说明,李东阳还没说话,却见一旁的孙虎噗通跪在地上,此时已经泣不成声,说道:“小的替我家大人谢过寿宁侯,大恩大德,永世难忘!”
张鹤龄赶忙将人扶起,孙虎来的时候焦急万分,一滴泪也没流,此时听说郑大人有救了,再也忍不住,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足见此人是真性情。
张鹤龄说道:“此事目前只是暂缓,当务之急是查明倭寇暗通的朝廷命官究竟是谁,如此才能还郑大人的清白。”
孙虎单膝跪地,说道:“谢侯爷指点,小人这就去办!”
“你回来!”张鹤龄赶忙拦住他,说道,“京城的官场水深似海,你打算怎么查?”
“小的跟随大人多年,知道我家大人与一些官员政见不合,便从这些官员查起吧。”
“可是,你一个人怎么查?”
“回侯爷的话,小人别的本事没有,自幼练过一些武功,飞檐走壁不在话下!”
说完,孙虎向李东阳和张鹤龄各施一礼,然后便离开了。
说起明朝的情报机构,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先有锦衣卫监察天下百官,后来锦衣卫权力日益增大,便设立东厂,用来监督锦衣卫。后来感觉东厂权力大了,又增设西厂,监督锦衣卫和东厂。正德年间,又增设内行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
不过三厂一卫同时出现的时间仅维持了五年,西厂和内厂便被撤了,锦衣卫和东厂两个部门却一直存在,是大明朝最为牢固的情报机构。
锦衣卫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东厂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成立的,它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搜集情报,监督属下大臣和百姓,是一个纯特务机关。据传是因为明成祖担心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没有死,而专门成立这样一个组织,掩人耳目,实际是为了搜查朱允炆的下落,斩草除根。正是因为明成祖成立这个组织的动机并不光彩,而且责任重大,他选择了身边的太监作为组织的头领,被称作厂公。
东厂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平衡锦衣卫的权力,毕竟只有一家独大难免会出现蒙蔽圣听的情况,二者平级,起到相互监督的一个作用,便于皇帝控制。
厂卫之间既然是互相监督,互相平衡,那么东厂和锦衣卫之间就存在竞争关系,所以说,除非厂卫联合办案,一般情况下东厂和锦衣卫之间的情报是不会共享的。道理很简单,我这边辛辛苦苦得来的情报,是要拿到陛下面前邀功的,怎么可能轻易给你分一杯羹?
面对张鹤龄的疑问,弘治皇帝点了点头,答道:“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情报的真实性。”
“问题就出在这里,既然东厂和锦衣卫自成系统,两者探来的情报应该有些区别,但是现在这两份密报中,内容出奇地一致,特别是一些细节部分,看这里,六月十二日,郑子纯秘密会见倭人首领东野一郎,收受贿赂金银十箱,其中银一万五千六百两,金三千三百五十七两,东海珍珠一箱,共计两百零八颗,有零有整,另一份密报的内容完全一致。”
弘治皇帝没有听出问题所在,说道:“若其中陈述的是事实,内容一致也很正常。”
张鹤龄摇摇头,说道:“若我是密探,当我探得郑大人收受贿赂金银十箱,东海珍珠一箱,便已经上报了。若要进一步了解,探得银一万余两,金三千余两,珍珠约两百颗,已足够详细了,为何还要费劲辛苦去打探详细的数字?”
弘治皇帝开始认真思考张鹤龄的话,情报机构讲究时效性,想要查清这些具体的数字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
张鹤龄又说道:“这是东厂的密报,看这一段,说是郑大人看上了福州知府陈傅的小妾沈九娘,在其威逼利诱之下,陈知府只得将沈九娘双手奉上,任其享用。后面还有一段沈九娘的口述,讲述了郑大人如何逼迫自己同床共枕。在锦衣卫送来的密报中也有同样的内容,特别是沈九娘的口述,几乎一字不差。”
弘治皇帝冷哼一声,说道:“郑子纯此举真乃禽兽作为!”
“陛下!”张鹤龄说道,“请陛下想一想,沈九娘遭此凌辱,难道还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将自己被辱的细节说出来?为何两名暗探都有沈九娘的口述,而且内容几乎一字不差!陛下看到密报的时候,没考虑过暗探串供的可能吗?”
“这……”弘治皇帝想了想,说道,“或许两名暗探是从同一途径打探到的消息,密报上的内容一致也未尝不可。”
张鹤龄继续说道:“陛下说的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是,如何证明?”
弘治皇帝反问道:“那卿家猜测锦衣卫暗探和东厂暗探串供,又如何证明?”
张鹤龄笑了,说道:“陛下,臣的猜测不需要证明。”
弘治皇帝不满地说道:“为何你的猜测便不需要证明?”
张鹤龄面向弘治皇帝施了一礼,然后说道:“回陛下,给郑大人定罪的人不是臣,所以臣不需要证明什么。但是臣可以提出质疑,臣以为,只要郑大人的罪证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此案便不能完结。人命关天,何况还是正二品朝廷大员的性命,请陛下三思!”
弘治皇帝也慢慢琢磨过味来,说道:“却也是这么个道理。”
张鹤龄忙说道:“陛下圣明!”
弘治皇帝叫来侍读学士,说道:“去刑部传朕口谕,就说郑子纯通贼一案事关重大,需进一步搜集罪证方可定案。”
“臣领旨!”
弘治皇帝说完,又喊了个小太监上前,说道:“立刻去司礼监传萧伴伴过来,朕有事吩咐。”
张鹤龄把该说的说完了,便先行告退,回到李东阳府上,李东阳已经从刑部回来,正拿着刑部文书研究,张鹤龄说道:“暂时不需要了,我已经和陛下说明此间的问题,陛下传了口谕下去,刑部需进一步搜集罪证方可定案。”
李东阳诧异地说道:“当真?”
“自然是真。”
“寿宁侯如何说动陛下?”
张鹤龄这才将御前奏对一一说明,李东阳还没说话,却见一旁的孙虎噗通跪在地上,此时已经泣不成声,说道:“小的替我家大人谢过寿宁侯,大恩大德,永世难忘!”
张鹤龄赶忙将人扶起,孙虎来的时候焦急万分,一滴泪也没流,此时听说郑大人有救了,再也忍不住,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足见此人是真性情。
张鹤龄说道:“此事目前只是暂缓,当务之急是查明倭寇暗通的朝廷命官究竟是谁,如此才能还郑大人的清白。”
孙虎单膝跪地,说道:“谢侯爷指点,小人这就去办!”
“你回来!”张鹤龄赶忙拦住他,说道,“京城的官场水深似海,你打算怎么查?”
“小的跟随大人多年,知道我家大人与一些官员政见不合,便从这些官员查起吧。”
“可是,你一个人怎么查?”
“回侯爷的话,小人别的本事没有,自幼练过一些武功,飞檐走壁不在话下!”
说完,孙虎向李东阳和张鹤龄各施一礼,然后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