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荆楚称王(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
楚人的祖先传说很多,但楚国社会公认的是祝融(róng)为先祖。
祝融是炎帝的火师,祝融家族部落是炎黄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之后,黄帝部落派遣祝融等人进驻炎帝部落。而进驻炎帝部落的祝融一族在帝喾(kù)时代开始建立祝融氏部落,后人又称“祝融之墟”。
“祝融之墟”为楚国先民的最早起源地。
关于楚国国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据《楚居》中一段对楚先君鬻(yu)熊的记载:鬻熊的妻子妣(bi)厉,生子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妣厉死去,熊丽存活。妣厉死后,巫师用荆条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妣厉,后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在夏商时期,荆与楚是同物异名,是一种木本植物。这种历史记载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一种说法是:荆作九州之一,在大禹治水定九州的时候,荆州作为地方名称就出现了。通过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记载发现商周时期荆、楚是互像代用的,后又从《诗经》的记载中可知,其时荆楚已并联成专门的地域名称。
这些历史就在这神话般地传说中传承下来,而这种神话也造就了楚国这个有血性的部落和神奇的民族。
说到楚地分封,还是要重说周公姬旦。武王病逝,成王尚小,周公姬旦代理摄政。当周成王进入可以摄政的年龄,周公姬旦即把权位移交给成王。由成王亲政。
失去朝政大权,周公姬旦却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好说风凉话妒贤嫉能的人纷纷出笼,过去一直循规蹈矩听令于周公姬旦的人有的甚至变得穷凶极恶,向尚年轻的周成王进谗言陷害周公姬旦。周公姬旦为防后患,悄悄给成王留下一封信,自己便离开了朝廷,只身投奔了被称作蛮夷之地的楚国领地。而当时这里确实没有进入周王室的视野。
楚人得知了周公姬旦的身份后,对周公姬旦敬如上宾,使周公姬旦十分感动。
一天,周成王读到了周公旦的遗书,理解了这位倾心周王室发展振兴的摄政大臣。知道周公姬旦是忠诚辅佐朝政,且胸怀宽阔,有一片赤胆忠心。读着姬旦的那封书信的周成王感动涕零。他悉心调查了谗言之来源,明白了是部分人对周公姬旦的诬陷,于是他再也不能相信那些小人的谗言了。这个转变在当时的周成王来说的确是成熟的过程。周成王命人寻找姬旦,并在楚地召回了姬旦,仍让他辅佐朝政。不仅如此,周成王还大肆启用了武王时期的功臣后代进如朝政辅佐。
从楚地回到周朝后,周公姬旦向周成王倾述了蛮夷之地的经历,历数了那里黎民百姓的善良与对周天子的好感,这让周成王对荆楚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楚地的先祖鬻熊曾经侍奉过周文王,所以周成王也希望能举用楚人。
这期间楚人的领袖是熊绎(yì),熊绎是鬻(yù)熊的曾孙,也是这块土地上的第四代君主。
这个熊绎对周王朝尽心竭力、恭谨勤劳,后人用开辟荆山、“筚路蓝缕”来形容当时的熊绎。为了能让周王室认可荆楚,熊绎不辞辛苦往返于荆楚之地到周王室之间。尽忠于周王室、勤政与荆楚黎民。
楚人居丹阳,地僻民贫,势弱位卑。因受艰苦生产条件和落后生产方式的制约,让往返勤政的熊绎十分辛苦。后人以“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十六个字来形容熊绎。意识是说熊绎穿着破旧的袍子,带上破旧车子,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朝见周天子。
当时楚国为周室纳贡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无非是桃弧棘矢还有苞茅之类。苞茅是一种草本植物,别看这苞茅不起眼,在当时却是人与神交往的必备之物。而且只有楚地有产出。是周天子祭奠天地、太祖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熊绎的筚路蓝缕从楚地送到镐京的就是这些东西。
在周王室的印象里熊绎像一个朴实的下人一样,敬业职守,恭谦做事,熊绎的形象博得了周成王的首肯。熊绎得到了周天子的信任,并委派他和鲜卑的酋长一起“守燎”,担负周王室祭奠时火师之责。这是一个很小的官吏,想必是周王室知道楚人是祝融的后裔,而祝融就是炎帝和黄帝的火师。
正是因为熊绎这样勤政周王,熊绎后来被周成王封于睢山与荆山间的蛮楚之地,为子爵位,号称楚子。
2.
楚国的周边有很多个诸侯小国,由于很早就被楚国吞并后来很少有历史记载。
熊绎时期,楚国与周边诸侯还能和平相处。楚国的正南有一个权国,公族为子姓,与楚国相距二百余里。东南是罗国,公族为熊姓,与楚国相距不足百里;东北是卢国公族为妫姓与楚国相距不足百里里;在卢国的东面是鄢(yān)国;在卢国的东北面是邓国;西边有一个谷国;谷国的西边有一个庸(yōng)国;而庸国的北面是巴国;庸国北、巴国东还有一个麋(mí)国;麋国的东面是一个绞国。如此众国之中的楚国在熊绎的领导下,安分守己,睦邻友好,使自己的臣民得以休养生息。所以这一时期的楚国子民勤劳敬业,谦卑养息,这里的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生活逐渐富庶起来。
不过在熊绎之后,逐渐富庶起来的楚国就不再那么安分守己了。在几代君主的精心治理下,楚国在蛮夷之地逐渐崭露头角。中原诸侯割据、分庭抗礼的时候,楚国却在南方大肆吞并、如鱼得水。与中原相比,这里有广阔的土地,诸多势力微弱的诸侯,可以尽情地扩张。在楚国的历代君主不断兼并周边小国,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使自己的版图越来越大,由原先一块小小的封地变成拥有辽阔疆域且颇具实力的大国。按照地域面积计算,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原大国。
这里要介绍一下楚国的第六代君主熊渠。经过一个多世纪漫长的征伐,楚国已经是殷实丰厚的国家。周边的小国尽是楚国的领地了。
熊渠射箭技艺非凡。历史传说中有一个后羿射九日的故事,但是《史记》评价说后羿虽然善射却不如熊渠。据说,熊渠一次走夜路,遇见一块巨石,样子很像一只匍伏待发的老虎。由于天黑看不清是石是虎,熊渠不敢怠慢忙搭弓射箭,由于熊渠的力气大,当他射完之后走近看时,箭头箭柄均射进了巨石之中,只留下了箭尾巴上的翎羽了。这个传说足以证明熊绎的功力了。
这位善射的君主,并非一介武夫,而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国君。
熊渠一方面继承先人的遗训小心地睦邻经营着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在整军经武大胆开拓疆土。
楚国的东部是邓国、卢国、罗国三个国家,从北到南纵向排列,如常山之蛇,相互依存,相互和睦相处,彼此相互有约。击其首则尾可以相救,击其尾则首可以相救。熊渠深知这条常山之蛇尚动其不得。所以,虽然野心勃勃却装作笑脸连年修好,他希望在他征战他国的时候至少让这条常山之蛇能保持善意的中立。有了这一面常山之蛇的铁杆靠山,当自己出击他国的时候就不会腹背受敌,被人钳制。而对庸国虽然也是近邻,熊渠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庸、楚两国之间山萦水回道路崎岖,亦突袭而不利于持久战之。因为后面的供给不是很顺畅,这次伐庸未获全胜,但这次伐庸毕竟历练了队伍,俘获了财物,当庸国反省过来的时候,熊渠已经逃之夭夭。熊渠后来攻扬越和伐鄂,都很顺利而且形成鲸吞之势,不给他国以喘息机会。这样就使得楚国稳固扩张。
楚国的蠢蠢欲动,周王室还是有所觉察的。当然周王室觉察的不仅仅是楚国,而是蛮夷之地的多个小国。其中就有被熊渠吞并的鄂国。鄂国是比较强大的国家,从军事力量上看,比楚国还有优势,但鄂国当时由于国君与淮夷结盟一起征伐兼并东南的系列小国而惹怒了周王室。于是周厉王派出“西六师”和“殷八师”合而伐鄂,后又派增援部队围剿鄂国。使得鄂国兵败,鄂国国君也被周军俘获,押至京槁,成为周王室的阶下囚。
这里所说的“西六师”是指周天子的贴身精锐部队。西六师是驻扎在王城丰镐一带的军队。不离周天子身边,并在周王的直接指挥之下而作战的精锐部队。因此天子一离京城,马上就有“六师”跟随左右,前呼后拥,场面十分威严。而“殷八师”是周王室早起驻守在殷商之地专门用来平叛的军队。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用于镇压敢于反抗的殷人和东夷的叛乱。能同时调动“西六师”和“殷八师”讨伐鄂国,可见当年周厉王对鄂国下了多大力气。
熊渠正是看好了这个机会。正当鄂国上下混乱不堪的时候,楚国国君熊渠大兵压境以勤王助战的名义,实则将鄂国的地盘收入了楚国的疆土。因为周王室离鄂国太远,不便兼并其国土,熊渠恰好钻了这个空子。
鄂国源于商朝。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夏商时为诸侯国。
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为?三公?。商纣看中了九侯的女儿,娶为妃子。但九侯的女儿性情端庄,不愿陪伴纣王作那些荒淫无耻的勾当,纣王一怒之下,杀死了九侯父女,还把九侯做成肉酱。鄂侯见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纣王拒理力争,结果也被杀死。这是鄂国一幕悲壮历史。
西周初年,鄂国的故地被晋国所并,遗族南迁至楚国之北,仍叫鄂国。
由于鄂国地处长江中游,是扬子鳄的产地,也是铜矿的盛产地。成为周王室的比较关注的地方,当周王室大军与鄂军厮杀并抓获鄂国君主之时,熊渠却在坐山观虎斗。
熊渠见鄂国败局趋势已定,便趁机率大军出击,名义上是驰援周王室,实际上是吞并了鄂国。当撤离鄂国的时候熊渠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常住这里,分封其为鄂主。而周王室的“西六师”和“殷八师”故土都在北方,无心眷恋南蛮之地。也就顺水推舟送楚国一个人情。于是楚国的熊渠轻易获得鄂国领土和臣民。
这一时期的楚国一方面恭维周王室小心行事,一方面侵吞左右、大肆扩充疆土。
1.
楚人的祖先传说很多,但楚国社会公认的是祝融(róng)为先祖。
祝融是炎帝的火师,祝融家族部落是炎黄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之后,黄帝部落派遣祝融等人进驻炎帝部落。而进驻炎帝部落的祝融一族在帝喾(kù)时代开始建立祝融氏部落,后人又称“祝融之墟”。
“祝融之墟”为楚国先民的最早起源地。
关于楚国国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据《楚居》中一段对楚先君鬻(yu)熊的记载:鬻熊的妻子妣(bi)厉,生子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妣厉死去,熊丽存活。妣厉死后,巫师用荆条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妣厉,后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在夏商时期,荆与楚是同物异名,是一种木本植物。这种历史记载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一种说法是:荆作九州之一,在大禹治水定九州的时候,荆州作为地方名称就出现了。通过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记载发现商周时期荆、楚是互像代用的,后又从《诗经》的记载中可知,其时荆楚已并联成专门的地域名称。
这些历史就在这神话般地传说中传承下来,而这种神话也造就了楚国这个有血性的部落和神奇的民族。
说到楚地分封,还是要重说周公姬旦。武王病逝,成王尚小,周公姬旦代理摄政。当周成王进入可以摄政的年龄,周公姬旦即把权位移交给成王。由成王亲政。
失去朝政大权,周公姬旦却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好说风凉话妒贤嫉能的人纷纷出笼,过去一直循规蹈矩听令于周公姬旦的人有的甚至变得穷凶极恶,向尚年轻的周成王进谗言陷害周公姬旦。周公姬旦为防后患,悄悄给成王留下一封信,自己便离开了朝廷,只身投奔了被称作蛮夷之地的楚国领地。而当时这里确实没有进入周王室的视野。
楚人得知了周公姬旦的身份后,对周公姬旦敬如上宾,使周公姬旦十分感动。
一天,周成王读到了周公旦的遗书,理解了这位倾心周王室发展振兴的摄政大臣。知道周公姬旦是忠诚辅佐朝政,且胸怀宽阔,有一片赤胆忠心。读着姬旦的那封书信的周成王感动涕零。他悉心调查了谗言之来源,明白了是部分人对周公姬旦的诬陷,于是他再也不能相信那些小人的谗言了。这个转变在当时的周成王来说的确是成熟的过程。周成王命人寻找姬旦,并在楚地召回了姬旦,仍让他辅佐朝政。不仅如此,周成王还大肆启用了武王时期的功臣后代进如朝政辅佐。
从楚地回到周朝后,周公姬旦向周成王倾述了蛮夷之地的经历,历数了那里黎民百姓的善良与对周天子的好感,这让周成王对荆楚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楚地的先祖鬻熊曾经侍奉过周文王,所以周成王也希望能举用楚人。
这期间楚人的领袖是熊绎(yì),熊绎是鬻(yù)熊的曾孙,也是这块土地上的第四代君主。
这个熊绎对周王朝尽心竭力、恭谨勤劳,后人用开辟荆山、“筚路蓝缕”来形容当时的熊绎。为了能让周王室认可荆楚,熊绎不辞辛苦往返于荆楚之地到周王室之间。尽忠于周王室、勤政与荆楚黎民。
楚人居丹阳,地僻民贫,势弱位卑。因受艰苦生产条件和落后生产方式的制约,让往返勤政的熊绎十分辛苦。后人以“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十六个字来形容熊绎。意识是说熊绎穿着破旧的袍子,带上破旧车子,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朝见周天子。
当时楚国为周室纳贡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无非是桃弧棘矢还有苞茅之类。苞茅是一种草本植物,别看这苞茅不起眼,在当时却是人与神交往的必备之物。而且只有楚地有产出。是周天子祭奠天地、太祖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熊绎的筚路蓝缕从楚地送到镐京的就是这些东西。
在周王室的印象里熊绎像一个朴实的下人一样,敬业职守,恭谦做事,熊绎的形象博得了周成王的首肯。熊绎得到了周天子的信任,并委派他和鲜卑的酋长一起“守燎”,担负周王室祭奠时火师之责。这是一个很小的官吏,想必是周王室知道楚人是祝融的后裔,而祝融就是炎帝和黄帝的火师。
正是因为熊绎这样勤政周王,熊绎后来被周成王封于睢山与荆山间的蛮楚之地,为子爵位,号称楚子。
2.
楚国的周边有很多个诸侯小国,由于很早就被楚国吞并后来很少有历史记载。
熊绎时期,楚国与周边诸侯还能和平相处。楚国的正南有一个权国,公族为子姓,与楚国相距二百余里。东南是罗国,公族为熊姓,与楚国相距不足百里;东北是卢国公族为妫姓与楚国相距不足百里里;在卢国的东面是鄢(yān)国;在卢国的东北面是邓国;西边有一个谷国;谷国的西边有一个庸(yōng)国;而庸国的北面是巴国;庸国北、巴国东还有一个麋(mí)国;麋国的东面是一个绞国。如此众国之中的楚国在熊绎的领导下,安分守己,睦邻友好,使自己的臣民得以休养生息。所以这一时期的楚国子民勤劳敬业,谦卑养息,这里的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生活逐渐富庶起来。
不过在熊绎之后,逐渐富庶起来的楚国就不再那么安分守己了。在几代君主的精心治理下,楚国在蛮夷之地逐渐崭露头角。中原诸侯割据、分庭抗礼的时候,楚国却在南方大肆吞并、如鱼得水。与中原相比,这里有广阔的土地,诸多势力微弱的诸侯,可以尽情地扩张。在楚国的历代君主不断兼并周边小国,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使自己的版图越来越大,由原先一块小小的封地变成拥有辽阔疆域且颇具实力的大国。按照地域面积计算,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原大国。
这里要介绍一下楚国的第六代君主熊渠。经过一个多世纪漫长的征伐,楚国已经是殷实丰厚的国家。周边的小国尽是楚国的领地了。
熊渠射箭技艺非凡。历史传说中有一个后羿射九日的故事,但是《史记》评价说后羿虽然善射却不如熊渠。据说,熊渠一次走夜路,遇见一块巨石,样子很像一只匍伏待发的老虎。由于天黑看不清是石是虎,熊渠不敢怠慢忙搭弓射箭,由于熊渠的力气大,当他射完之后走近看时,箭头箭柄均射进了巨石之中,只留下了箭尾巴上的翎羽了。这个传说足以证明熊绎的功力了。
这位善射的君主,并非一介武夫,而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国君。
熊渠一方面继承先人的遗训小心地睦邻经营着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在整军经武大胆开拓疆土。
楚国的东部是邓国、卢国、罗国三个国家,从北到南纵向排列,如常山之蛇,相互依存,相互和睦相处,彼此相互有约。击其首则尾可以相救,击其尾则首可以相救。熊渠深知这条常山之蛇尚动其不得。所以,虽然野心勃勃却装作笑脸连年修好,他希望在他征战他国的时候至少让这条常山之蛇能保持善意的中立。有了这一面常山之蛇的铁杆靠山,当自己出击他国的时候就不会腹背受敌,被人钳制。而对庸国虽然也是近邻,熊渠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庸、楚两国之间山萦水回道路崎岖,亦突袭而不利于持久战之。因为后面的供给不是很顺畅,这次伐庸未获全胜,但这次伐庸毕竟历练了队伍,俘获了财物,当庸国反省过来的时候,熊渠已经逃之夭夭。熊渠后来攻扬越和伐鄂,都很顺利而且形成鲸吞之势,不给他国以喘息机会。这样就使得楚国稳固扩张。
楚国的蠢蠢欲动,周王室还是有所觉察的。当然周王室觉察的不仅仅是楚国,而是蛮夷之地的多个小国。其中就有被熊渠吞并的鄂国。鄂国是比较强大的国家,从军事力量上看,比楚国还有优势,但鄂国当时由于国君与淮夷结盟一起征伐兼并东南的系列小国而惹怒了周王室。于是周厉王派出“西六师”和“殷八师”合而伐鄂,后又派增援部队围剿鄂国。使得鄂国兵败,鄂国国君也被周军俘获,押至京槁,成为周王室的阶下囚。
这里所说的“西六师”是指周天子的贴身精锐部队。西六师是驻扎在王城丰镐一带的军队。不离周天子身边,并在周王的直接指挥之下而作战的精锐部队。因此天子一离京城,马上就有“六师”跟随左右,前呼后拥,场面十分威严。而“殷八师”是周王室早起驻守在殷商之地专门用来平叛的军队。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用于镇压敢于反抗的殷人和东夷的叛乱。能同时调动“西六师”和“殷八师”讨伐鄂国,可见当年周厉王对鄂国下了多大力气。
熊渠正是看好了这个机会。正当鄂国上下混乱不堪的时候,楚国国君熊渠大兵压境以勤王助战的名义,实则将鄂国的地盘收入了楚国的疆土。因为周王室离鄂国太远,不便兼并其国土,熊渠恰好钻了这个空子。
鄂国源于商朝。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夏商时为诸侯国。
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为?三公?。商纣看中了九侯的女儿,娶为妃子。但九侯的女儿性情端庄,不愿陪伴纣王作那些荒淫无耻的勾当,纣王一怒之下,杀死了九侯父女,还把九侯做成肉酱。鄂侯见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纣王拒理力争,结果也被杀死。这是鄂国一幕悲壮历史。
西周初年,鄂国的故地被晋国所并,遗族南迁至楚国之北,仍叫鄂国。
由于鄂国地处长江中游,是扬子鳄的产地,也是铜矿的盛产地。成为周王室的比较关注的地方,当周王室大军与鄂军厮杀并抓获鄂国君主之时,熊渠却在坐山观虎斗。
熊渠见鄂国败局趋势已定,便趁机率大军出击,名义上是驰援周王室,实际上是吞并了鄂国。当撤离鄂国的时候熊渠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常住这里,分封其为鄂主。而周王室的“西六师”和“殷八师”故土都在北方,无心眷恋南蛮之地。也就顺水推舟送楚国一个人情。于是楚国的熊渠轻易获得鄂国领土和臣民。
这一时期的楚国一方面恭维周王室小心行事,一方面侵吞左右、大肆扩充疆土。